[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五部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第五章 阿奴卢塔与女人
 
{返回 佛陀的圣弟子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36

第五章 阿奴卢塔与女人

在阿奴卢塔出现的经典中,和女人有关的部分多到不寻常。看来虽然他内心纯净,切欲完全远离爱欲,但天生该贵的武士气质所散发出的个人魅力,使他很受女人的欢迎,不只在人间,即是在天界也是如此,其中有些遭遇无疑是源于前世的业缘,虽然他欲超越它们,但女人们仍深受影响。

女天神阇利仁劝诱复合

例如有一次,阿奴卢塔在森林中独居,女天神阇利刃(Jalini)从三十三天①下来,出现在他的面前(SN9:6),她是阿奴卢塔在前世,身为统理三十三天的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时妻子与皇后。出于贪著,他渴望和他复合,恢复天界国王与皇后的关系,她因这个动机而劝他发愿转到三十三天:

  引导汝心至彼界,
以往居住之所处,
置身三十三天中,
具足感官诸欲乐。
汝将受礼遇尊崇,
身边环绕天女众。

但阿奴卢塔回答:

  天女实痛苦,
执著于自我。
犹爱天女者,
彼等也痛苦。

阇利刃不了解这些话,他接着向他描述天界的辉煌,试图以此诱惑他:

未见欢喜园(Nandana)②,
三十三天王的
诸天住处者,
彼不识快乐。

然而阿奴卢塔依然保持坚定的决心,那是源自于他对诸行无常的深刻洞见:

  愚者汝不知,
阿拉汉箴言?
一切行无常,
终归于生灭,
有生即有灭,
寂灭斯为乐。

  阇利偌谛听!
我已不在住
诸天界之中,
轮回已止息,
不在受后有。

可意众天的感官欢娱

还有一次,许多名为“可意众天”(manapakayika devata)的天女出现在阿奴卢塔面前,述说她们能做的一切非凡之事。例如,能瞬间变换想要的颜色,随意发出个种声音和音响,并立即的到任何欢乐。

为了测试她们,阿奴卢塔心中希望她们变成蓝色,果然她们能读到他的心思,全都变成蓝色,穿著蓝衣,佩带蓝饰。无论他希望她们变成何种颜色,她们都能照做--黄色、红色、白色,配合衣服与饰品。

天女们以为阿奴卢塔喜欢她们的表现,于是开始表演非常曼妙的歌舞,但阿奴卢塔却关起感官之门,不理睬她们,当她们注意到阿奴卢塔并未从表演中得到任何快乐时,就立即离开了(AN8:46)。

女人转生成可意天女的特质

阿奴卢塔一定认为这经验值得一谈,因此当晚上遇见佛陀时,便想佛陀转述此事,然后他问:“一个女人要转生到那些可意天女的天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求知欲使他很想知道这些天女的道德层次。

佛陀很乐意地回答,要转生到那种天界必须具备八种特质:

(一)妻子必须亲切与同情地对待丈夫;
(二)她应谦虚有礼对待丈夫所敬爱的人,例如其父母与某些沙门、婆罗门;
(三)她应仔细、勤奋地做家务;
(四)她应以果断的态度照顾、指导仆人与家里的工人;
(五)她应妥善保管丈夫的财产,不应浪费;
(六)身问在家信徒,她应皈依三宝;
(七)她应持守五戒;
(八)她应乐于与有需要的人分享,布施他们,并表示关心。(AN8:46)

另一次,阿奴卢塔对佛陀说,他经常看见女人如何在死后转生恶道,甚至堕入地狱。佛陀回答,有三种恶法会导致女人堕入地狱:如果她在早上充满贪欲,在中午充满嫉妒,在晚上充满性欲(AN3:127)。

本生故事中与女人的关系

阿奴卢塔过去世的记载,也指出他与女人的关系,其中只有一次提到转生为畜生。有一次,他转生为野鸽,牠的配偶被捕老鹰捉住。受到情欲与悲伤的折磨,牠决定禁食,直到克服对她的爱欲与分离的悲伤为止:

  往昔我曾爱母鸽,
于此翱翔与嬉戏,
之后她被鹰捉走,
应被拆散两分离。

  自从分开离散后,
心中常感觉痛苦,
因此我守戒持斋,
从此远离爱欲道。(Jat.490)

其他转世故事则述说如下:有次阿奴卢塔出生为国王,在森林看见一位美丽的仙女并爱上她,为了占有她而射杀其夫。她充满悲伤,哭喊并指责国王的残酷,听到他的指控,国王醒悟并离开。阿奴卢塔就是当时那嫉妒的国王,亚寿塔拉(Yasodhara)是仙女,他的丈夫则是菩萨,如今他是阿奴卢塔的导师,在那个过去世,几乎因国王的爱欲而被杀死(Jar.243)。

帮助姐妹进入佛法之门

在最后一世中,他帮助姐妹卢希妮进入佛法之门。有一次,他和五百位弟子回到故乡咖毕喇瓦土城。当亲属们听到他抵达时,除了卢希妮之外的所有人,都前往寺院向他敬礼。长老询问为何卢希妮没来,他们说她因为皮肤发疹,羞于见人。长老要求将她立即送来。

脸上蒙著一块布的卢希妮来了之后,长老指导她赞助兴建一间会堂。于是卢希妮变卖珠宝,以筹措所需的经费。阿奴卢塔监督各项工作,并由释迦族年轻人负责工程。当会堂完工时,她皮肤的疹子也消退了。于四她邀请佛陀与比库来参加会堂的启用典礼。在开示中,佛陀解释她皮肤疾病的业因。在某次的前世,卢希妮是巴拉纳西(Benares)国王的妻子,因为嫉妒国王的一位舞女,为了折磨她,便将乾痂皮撒在她身上与床上。她此世罹患的皮肤病,就是那次恶行的果报。佛陀开示结束后,卢希妮便证得入流果。他死后,转生三十三天,成为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钟爱的配偶。(2)

与女人同宿的过失

在阿奴卢塔的比库生活中,曾有一件事导致佛陀制定戒律。有一次,阿奴卢塔从高沙喇(Kosala)国游行至沙瓦提(Savatthi)国,晚上抵达某村,但找不到收容游方沙门与比库的特别住处。他去村庄旅店求宿,旅店接受了他,此时更多旅客陆续抵达旅店过夜,阿奴卢塔住宿的房间变得很拥挤。

旅店主人瞧见这情形,便告诉阿奴卢塔可为他准备内房的床位,他就可以在那里平静的过夜,阿奴卢塔默然同意。然而,女主人是因为爱上他,才如此提议。她身洒香水,佩戴珠宝,去找阿奴卢塔,说:“尊者!您容貌俊秀、高贵优雅,而我也是如此。如果尊者肯取我为妻,岂不甚好?”

但阿奴卢塔沉默不语,旅店主人将所到之处有的财富都献给他,他仍保持沉默。然后她脱下上衣,在阿奴卢塔面前跳舞,但他收摄六根,相应不理。她知道无法诱惑他,不禁大叫:“真令人惊讶,尊者,真不寻常!多少男人千方百计地要讨好我,而我亲自开口追求的这沙门,竟对我与我的财富毫不动心。”然后这女人穿回上衣,葡匐在阿奴卢塔脚下,请求他原谅自己的无礼,这时他才开口,原谅并告诫她未来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之后她就离开了。隔天早上她为他送来早餐,好象什么事都从未发生。于是阿奴卢塔为之开示佛法,她深收感动,后来成为佛陀的虔诚信徒。

接着阿奴卢塔继续旅程,当抵达位于沙瓦提城的寺院时,他告诉比库这段经历。佛陀召唤他,并责备他待在女人住处过夜,于是制戒禁止这样的行为(pacittiya 6)。③

这故事充分显示阿奴卢塔尊者的自制,如何让他免于成为爱欲的奴隶。他刚毅的性格让那女人印象深刻,使她后悔,听他的开示,并皈依佛陀。因此阿奴卢塔的自制,不只对自己有益,同时也为那女人带来利益。但佛陀后来斥责他,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心智怯弱者可能早就屈服于诱惑之下了。

因此,佛陀才会出于对他们的慈悲而制定戒律,规范比库不应将自己暴露于这种危险的情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陀想要防止心智怯弱者高估自己的力量,去模仿超出能力之外的理想。

这个故事和克莱弗的圣伯纳德(St.bernard of Clairvaux)④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意志力类似于阿奴卢塔。有一天,当年轻的修道士圣伯纳德投宿旅店时,因为其他房间都已客满,所以他被分配到大众房的床位。旅店主人的女儿爱上了这位英俊的年轻西笃会(Csitercian)⑤修道士,入夜之后便来找他。然而,他却转身面壁。披上斗蓬,对她说“如果你要找地方睡觉,还有足够的空间!”这种对她全然不感兴趣的态度,令她顿时清醒,赶紧羞愧地离开。圣伯纳德和阿奴卢塔一样,克服了那个难关,并非透过争吵,而是单纯透过自己的清静力量。

原注

(1)五戒是在家佛教徒的戒律基础: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与不饮酒。

(2)出处:Dhp.Comy.(针对第221颂):见BL。3:95-97

译注

①三十三天:传说古时有三十三位为他人福祉而奉献生命的善男子,死后投生于天界,成为该界的大王(沙咖天帝 Sakka-devanam-inda)与三十二小王,所以称该界为“三十三天”。

②欢喜园为三十三天的园林。

③巴吉帝亚(pacittiya)第六条规定:“若有比库(bhikkhu),与女人同宿,巴吉帝亚(pacittiya)。”“巴吉帝亚(pacittiya)”意指忏悔,犯此戒的比库须向一位比库报告,并对所做进行忏悔,才能除罪。

④克莱弗的圣伯伯纳德(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中世纪神秘主义者,也是当时基督教精神的象征。二十二岁加入西笃隐修院修道,受委创立克莱弗(Clstercian)隐修院,并担任院长,致力于内省及宗教真理的体验,律己甚严,品行崇高,熟悉圣经,爱心热切,并指责罪恶,被视为“欧洲的良心”。

⑤西笃会(Clstercian):是中世纪最出名的苦修团体,其着重先知精神多于权力,强调劳力多于学术,认为工作就是祷告,故成为农业发展的先驱者。在十二世纪末,即有530所西笃会修道院,之后一百多年内又有150所成立。最有名的修道士即克莱弗的圣伯纳德,他是中世纪神秘主义的代表者。


{返回 佛陀的圣弟子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五部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第六章 阿奴卢塔的前世
下一篇:第五部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第四章 僧团中的生活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一章 前言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十章 慷慨的交际花:安巴拔利
 第七部 从杀人魔到圣者之路 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第四部 佛法司库 阿难达 第六章 阿难达与同修比库
 第三部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第三章 轮回背景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二章 轮回背景
 第三部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五章 双贤弟子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一章 少年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三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皈依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丹真绒布仁波切开示集 四 关于菩提心的开示[栏目:丹真绒布仁波切]
 本性[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十大碍行第十七[栏目:宋智明居士]
 居士应具的条件(圣严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听佛号--青竹丝[栏目:哼哈一如说]
 《金刚经》系列开示 29[栏目:常福法师]
 从智慧之源看智慧地球[栏目:明奘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九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佛化家庭的生活指南 (三)宗教生活 5. 如何礼拜?读诵什么?[栏目:佛化家庭的生活指南]
 义青~水出昆仑[栏目:禅诗三百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