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少做起 内在的明亮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30
  内在的明亮
  Brightness Within
  1958年5月18日
  人们的喜与悲、好与坏,皆有赖于心。心是主宰者,是我们身上最重要的东西。那是因为它存在久远,对我们所作的一切善恶负责。至于色身,它根本不知乐与痛、喜与悲,也根本不对任何人的善行恶行负责。为什么? 因为色身不长久。它是空的。
  说它是空的,意思是,一旦缺了呼吸,它的地、水、风、火四元素[四大,四界]便相互分离,回归原始状态。来自地元素的部分回到原来相属的地。来自水元素的部分回到原来相属的水。来自风与火元素的部分回到原来相属的风与火。它们里面,根本没有“女人”、“男人”、“好”与“坏”。这就是为什么经上教导我们“色身无常[Rupam aniccam]、色身苦[Rupam dukkham]、色身非我[Rupam anatta]”。它是空的、不持续地受任何人控制。哪怕我们想禁止老、病、死,它不会服从我们的意愿。它必须服从自然造作的本质,有升起必然有衰败。每个人的色身都这样。
  不过你不能说,身体完全是“非我”,因为某些部分是“我”。换句话说,它们在某种程度下受我们的控制。比方说,你要身体走,它就走。你要它躺下,它会躺下。你要它吃,它就吃。你要它洗澡,它洗澡。这说明它在某种程度下受我们的控制。因此身体既是非我、也是我。但即使这样,这两个方面在空性、不对我们的善行恶行负责这点上,是一样的。无论你做多少善事、恶事,色身与果报无关,死时照样烧成灰。它根本不对我们的悲喜负任何责任。人们做好事、坏事时,善恶果报会落在他们自己的心识上。心是我们一切行动的负责者,也是它在经历业报。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导我们,洗涤自心,使它纯净,使我们有将来的幸福。
  我们用什么来洗涤自心? 我们以善巧来洗涤它──换句话说,以禅定培养内心的善巧素质。我们断除心里一切贪、嗔、痴的念头,比如感官之欲、恶意、昏睡、掉举、怀疑。这些都是污染心的东西。当心这样给玷污时,注定受苦。它因为自己的业力而走向黑暗。
  我们不善巧的业,可按其阴暗程度作区分。有的像夜一般黑,无一丝光亮。有的像云一般有明有暗,又像月亮时而明亮、时而为云所蔽。有的不善巧就好比迷雾,白天黑夜挡着我们的视线。这第三种不善巧,就是无明[avijja]。它自始自终蒙蔽着心,我们认不出心的念头哪些有关过去、哪些有关未来、哪些有关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心总是绕着过去、当下、未来转,不能定驻在一处。它对任何事没一点确定感。这就是无明。由无明升起的渴求,是一切忧苦的根源。
  为了清除这个迷障,我们必须修习禅定,看清过去、未来的想法与观念,皆为无常、苦、非我; 看清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皆为无常、苦、非我,达到无过去、无未来、无现在的境界,从而除掉过去、未来的观念。那时候,心就从五盖的云障雾罩中解脱出来,进入光明。
  世人分两类。有的眼力好,在内心培养善巧的品质,日夜看见世界的光明。有的不长养善巧品质,好比生来眼盲: 即使日月照耀,仍活在黑暗之中──意思是,在自己黑暗心灵的遮蔽之中。因此巴利经中,佛陀教导我们去除心的黑暗,使心脱离黑暗。
  Kanham dhammam vippahaya sukkam bhavetha pandito.
  意思是:“智者遣除黑暗品质,培养光明品质。”当人们培养了内在的光明品质时,可以用那个光明,照亮他们的一切活动。这会给所做的一切带来成功。不过如果他们身处黑暗,就好比目盲眼瞎,做事难以完善。比方说,他们也许在听佛法开示,可心还在到处游荡,给五盖的迷雾挡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止禅,把心定着在一个目标上。告诉你自己,佛的品质与法的品质不可分离,也与僧伽的品质不可分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个,如巴利经句中告诉我们:
  Buddho dhammo sangho cati nanahontampi vatthuto
  A??ama??aviyoga va ekibhutamapanatthato
  “佛、法、僧虽名目不同,似有分别,实为一义。”
  因此,我们要使心定驻于清醒的觉知,它有着佛法僧合一的品质。那时我们的定力会正确地培养起来。
  因此,我要求你们放弃不善巧的心理素质,洗涤心智,使它清洁纯净。我们的内心会升起光明。这样做,毫无疑问,你会有自在与快乐,如巴利经句上保证说:
  Citte sankilitthe duggati patikankha
  Citte asankilitthe sugati patikankha.
  “心有杂染,去恶处。     
  心无杂染,去善处。”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少做起 明辨之光
下一篇:从少做起——对禅定初学者的开示集 目录 引言
 从少做起 从少做起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定开示
 解脱的技能 生老病死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真相与它的影子
 从少做起 望远镜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观察与评估
 解脱的技能 目录 前言 引言
 意识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从少做起 做东道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七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栏目:济公活佛传奇录]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降伏烦恼,金刚能断[栏目:张朋]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二十[栏目:宽运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如何理解《地藏经》[栏目:仁焕法师]
 良医四德[栏目:永海法师]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相应11经 沙比雅迦旃延经[栏目:相应部 44.无记相应]
 家庭美满与事业成功 家庭亲子,互敬互助[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玄奘精神 第55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5)[栏目:玄奘精神]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