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少做起 法的新鲜滋味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07
  法的新鲜滋味 
  The Fresh Flavor of Dhamma
  1959年8月23日
  你坐在这里禅定时,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件事上。如果你从那件事上溜开,就好比掉进了地狱。这里的“地狱”是指什么意思? Cakkhum adittam: 任何从眼进来的,称为一团地狱火球。Sotam adittam: 任何从耳进来的,称为一团火球。任何从鼻、舌、身、意进来的,都是一团火球。如果你去注意那些东西,它们会使你发热,热得好比此生落入地狱之火。因此你应当斩断一切那样的关注。根本不让它们扰乱你的心。
  杂染好比卤水; 法好比清水,以三种方式利益世界:(1)可以饮用。(2)可以清洗物件。(3)助植物生长。至于卤水,你不能喝,不能用来洗东西,浇溉植物,它们会死。
  一个坐在杂染中发酵的人,好比一条咸水鱼。咸水鱼腥味强。有一次我在尖竹汶府,住在莲池寺,有一群渔妇拉着一堆海鱼经过寺外,距离大概有80米。即使那么远,鱼腥味照样冲,实在臭。淡水鱼有气味,但不及咸水鱼。同样地,有许多杂染的人,实在腥臭: 没有人愿意让他们靠近,去哪里受人嫌。
  一般情形下,咸水鱼只喜欢生活在海水里。如果你抓了它放进淡水,立即会死。淡水鱼也一样: 抓了它放进盐水,它立即会死。但是现代科学家发现一种把咸水鱼变成淡水鱼的办法。他们把咸水鱼放在盐水里,一点一点兑进淡水。那些鱼慢慢地熟悉了淡水,一直到可以养在淡水池里不死。淡水鱼也同样: 科学家们把盐水逐渐兑进淡水鱼池里,那些鱼慢慢习惯了咸水生活条件,直到科学家可以把它们放进海里不死。同样地,满是杂染的人,就好比咸水鱼。他们一开始来寺院时,带着所有杂染一起来。接着,随着诵经、坐禅,开始尝到法的滋味,他们的心逐渐远离原来的咸腥: 也就是贪、嗔、痴。善德一点一点渗入内心,逐渐稀释了杂染之恶,一直到他们的心有了法的滋味,焕然一新。内心的焦躁与混乱感会消失,他们满足地安住于法中,有快乐、有宁静,象一条咸水鱼习惯了淡水。
  淡水有四种: 静水、流水、下落的水、上涌的水。静水是湖里、井里的水。流水是河道、运河、小溪的水。下落的水是指瀑布和雨水。有时这类水又重又冷,变成冰雹,砸在头上发痛。上涌的水是涌泉、喷泉的水。同样地,法有各种各样──四十个禅定主题中你可以随意选择。
  当你跟你的杂染纠缠不清,或者喜欢来回穿梭于外在的观念与辨识之间时,你跟怒海中一只小船里的人,没什么不同。坐着、躺着,得不着一点休息,因为浪头不停地冲击,你头晕反胃。心在翻搅,找不到一点安宁。只会在那里叫:“我要死了! 我要死了!”
  不过,当你努力把自己从那一大堆杂染、一团团地狱火球中拉出来──也就是使心进入佛、法、僧的品质,在定力中确立起来时,你便脱离了风浪。好比一个上岸的人,脚踏坚实的大地。脚踏坚实大地的人,可以随意坐着、躺下、站起、行走、蹦跳。他比那些还在海里的人要舒适多了。因此,我们应当训练心智,达到正定,彻底斩断一切外在的观念与辨识。这样,我们都会得到安居处,得到休憩。
  法的滋味,好比长生甘露。如果你与法常住,那么死时会到一个好去处,成为身心纯净的净居天神[visuddhi-deva]。这样的人,不轻易死,也不象一般人那样死。如果你想达到不死境界,必须以清凉、清洁、清净的法,洗涤你的思想与行为,使它们清洁发亮。那样,你就会尝到不死的滋味,超越死亡,最终达到超世与涅槃。
  功德回向诵文
  sabbe satta a hontu
  avera sukha-jivino
  katam punna-phalam mayham
  sabbe bhagi bhavantu te
  愿一切众生,永远免遭敌意,生活快乐
  愿一切众生分享我善行的福果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尊者阿姜李简传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下一篇:从少做起 用心
 从少做起 放下
 从少做起 心的食物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就在你的鼻端
 从少做起 就位
 解脱的技能 禅那技巧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基本功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那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尊者阿姜李简传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解脱的技能 世间诸法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悲咒句解 64、悉啰僧 阿穆佉耶[栏目:大悲咒句解]
 《弘法寺建寺二十五周年纪念》序一[栏目:本焕法师]
 觉者的生涯 第十八章 把水倒在底朝天的船背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栏目:觉者的生涯]
 赵子琪——佛教信仰是一种生活智慧[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妄改说戒 恶报示警 (隋 僧云)[栏目:释门法戒录]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26-127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栏目:般若摄颂释]
 内心训练[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