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1.正见-业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25
Intentional action
巴kamma /梵 karma
[编者] 约翰-布列特
[中译]良稹
 
 
定义
        “我告诉你们,动机,即是业。有动机时,一个人借着身体、语言、意念造业。”
 
——AN VI63(增支部)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是我的行为[业]的主人、行为[业]的继承者、因我的行为[业]而生、 由我的行为[业]相联、 依我的行为[业]作裁 决。无论我做什么,是善是恶,我自受业报……
        “一个人应当时常观想(此事),无论女人、男人、在家、出家……
        “那么,是根据何等理由一个人应当时常观想: ‘我是我的行为[业]的主人、行为[业]的继承者、因我的行为[业]而生、 由我的行为[业]相联、 依我的行为[业]作裁决。无论我做什么,是善是恶,我自受业报’? 有的生灵在身……语……意方面行恶。但是当他们时常这般观想时,该项身、语、意的恶业,或者会完全摒弃、或者会减弱下来。
        “一位圣者的弟子,作这般思索:‘我并非唯一是我的行为[业]的主人、行为[业]的继承者、因我的行为[业]而生、由我的行为[业]相联、依我的行为[业]作裁决。无论我做什么,是善是恶,我自受业报。在有众生的情形下——过去的未来的、死亡的重生的——一切众生,是他们的行为[业]的主人,行为[业]的继承者、因他们的行为[业]而生、由他们的行为[业]相联、依他们的行为[业]而 活。无论他们做什么,是善是恶,他们自受业报。’当他/她时常这般观想,圣道便升起了。他/她坚持那条道,发展它、培养它。随着他坚持那条道,发展它、培养它,束缚弃绝了、执取摧毁了。”
 
——ANV57(增支部)
 
 
--------------------------------------------------------------------------------
 
 
应当了解、懂得业
        “应当了解业。应当了解业升起运作之因。应当了解业的多样。应当了解业的果。应当了解业的止息。应当了解业的止息之道。是这样说的。是指哪方面而说? “我告诉你们,动机,即是业。有动机时,一个人借着身、语、意造业。
        “那么,何为业的升起运作之因? 接触,为业的升起运作的因。
        “那么,何为业的多样? 有必须在地狱里经受的业、在动物界经受的业、在饿鬼界经受的业、在人界经受的业、在天界经受的业。此谓业的多样。
        “那么,何为业的果报? 我告诉你们,业的果报有三类: 即时即地生起的果报、日后生起的果报(指此世)、来世生起的果。此谓业的果报。
        “那么,何为业的止息? 从接触的止息,便有业的止息; 正是这条 八圣道—— 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此谓趋向业的止息的修持之道。
        “因此,当一位圣者的弟子辨知如此为业、如此为业的升起运作、如此为业的多样、如此为业的果报、如此为业的止息之道时,他辨知,此种深邃的梵行[圣道修行]为业的止息。
        “应当了解业。应当了解业升起运作之因。应当了解业的多样。应当了解业的果。应当了解业的止息。应当了解也的止息之道。' 是这样说的。是指这方面而说。”
 
——ANVI 63(增支部)
 
 
--------------------------------------------------------------------------------
 
 
审视自己的行为 (佛陀教导幼子)
        [佛陀:] “你觉得如何,罗睺罗,镜子有什么用途?”
        [罗睺罗:]“世尊,用于观照。”
        [佛陀:]“同样地,罗睺罗,对于身业、语业、意业也应当反复观照。
        “每当你想作某个身业(行为)时,应当观照它:‘我想作的这个身业——它会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吗? 它是不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会有苦果、苦报?’ 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会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 它会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有苦果、苦报,那么那样的身业你绝对不适合作。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会导致伤害……它会是一种善巧的身业,有乐果、乐报,那么任何那样的身业,你适合作。
        “你正在作某个身业时,应当观照它:‘我正在做的这个身业——是在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吗?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有苦果、苦报吗?’ 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正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你应当放弃。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并不……你可以继续。
        “你在作了某个身业之后,应当观照它……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导致了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了双方;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有苦果、苦报,那么你应当对尊师或一位多闻的修行同伴忏悔、披露、公开。忏悔后,你应当在未来约束自己。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曾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它是一种善巧的身业,有乐果、乐报,那么你应当安住于清新、喜乐之心,日夜修习善巧的心理素质。
(同理于语业与意业)
        “罗睺罗,过去所有净化了自己的身业、语业、意业的僧侣行者,他们所做的,正是这般反复地观照自己的身业、语业、意业。
        “未来所有将净化自己的身业、语业、意业的僧侣行者,……当前所有在净化自己的身业、语业、意业的僧侣行者,他们在做的,正是这般反复地观照自己的身业、语业、意业。
        “因此,罗睺罗,你应当训练自己: ‘我要反复地观照自己的身业。我要反复地观照自己的语业。我要反复地观照自己的意业。’ 你应当这样训练自己。”
 
——MN61(中部61芒果石教诫罗睺罗经 全文)
 
 
--------------------------------------------------------------------------------
 
 
善巧而行所得的五件乐事
        “这五件事是受欢迎、可取、愉悦、世间难得的。哪五件? 长寿……美貌……享乐……地位……重生天界……我告诉你们,这五件事借着推想、祈求、发愿是不可得的。如果借着推想、祈求、发愿即便可得,这里有谁会缺少它们? 想得长寿的圣者弟子,是不适于祈求与好祈求的。反之,想得长寿的圣者弟子,应走上趋向长寿的修行之道。这样做,他会得长寿,或在人界或在天界……(同理于美貌、享乐、地位、重生天界)。”
 
——AN V43(增支部)
 
 
--------------------------------------------------------------------------------
 
 
        比丘们,这四种业已由我亲知、自证、宣讲。哪四种? 有得黑果的黑业。有得白果的白业。有得黑白果的黑白业。有得不黑不白果、趋向业止息的不黑不白业。
        “何为得黑果的黑业? 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伤害性的身体造作……伤害性的言语造作……伤害性的心理造作……他重生于一个伤害性的域界……他在该处受伤害性的接触……他只体验痛受,譬如地狱的众生。是谓得黑果的黑业。
        “何为得白果的白业? 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无伤害的身体造作……无伤害的言语造作……无伤害的心理造作……他重生于一个无伤害的域界……他在该处受无伤害性的接触……他只体验乐受,譬如光明的天神。是谓得白果的白业。
        “何为得黑白果的黑白业? 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既有害又无害的身体造作……既有害又无害的言语造作……既有害又无害的心理造作……他重生于一个既有害又无害的域界……他在该处既受有害又受无害的接触……他体验伤害与无伤害之受,苦乐混合,譬如人类、某些天神、某些低等域界的有情。是谓得黑白果的黑白业。
        “何为得不黑不白果、趋向业止息的不黑不白业? 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是谓得不黑不白果、趋向业止息的不黑不白业。”
 
——AN IV.235(增支部)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1.正见-可敬的友谊
下一篇:【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1.正见
 【法】第二篇 戒德 4.布萨日
 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1.正见-..
 贩卖佛法书籍有错吗?免费赠送佛书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性?
 【法】第二篇 戒德 1.五戒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7.正念..
 【法】第一篇 布施
 如果没有我......
 【法】第二篇 戒德 2.八戒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8.正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祖故事 84、被围困发心吃素,蒙介绍皈依印公[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治国平天下的三样东西[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回向的意义[栏目:慧光法师]
 与情欲有关的戒律[栏目:明法尊者]
 杨紫琼——信佛发自内心的呼唤[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139.问曰:二乘小故,应过不住,佛福田何故不住?[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0281 佛说菩萨本业经(吴 支谦)[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居官门[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餐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不必回望[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