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静论品
一 1 诸比丘!此等二者,为力。云何为二九?是思择力及修习力。又诸此丘!云何为思择力?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如是思择--身恶行,于现世及当来有恶之异熟,语恶行……乃至……意恶业,于现世及当来有恶之异熟。
彼作如是思择已,断身恶行,修习身妙行……乃至……断意恶行,修习意妙行,使已成为清净。诸比丘…是谓思择力。
诸比丘!云何为修习力?诸比丘!此中修习力者,为有学之力。诸比丘!
其所以者,是依有学之力以断贪。断嗔、断痴。断贪已、断嗔已、断痴已、而不作不善,不作恶。
诸比丘!是谓修习力。诸比丘!此等是二种力。
二 诸比丘!此等是二种力。云何为二力?是思择力与修习力。
诸比丘!云何为思择力?诸比丘!世有……乃至……[第一节]诸比丘!是谓思择力。
诸比丘!云何为修习力?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修念觉支,依止于厌、依止于离、依止于灭。回向于舍、修择法觉支……乃至……修精进觉支……乃至……修喜觉支……乃至……修轻安觉支……乃至……修定觉支……乃至……修舍觉支……乃至……诸比丘!是谓修习力。
诸比丘!此等为二种力。
三 诸比丘!此等是二种力。云何为二?是思择力与修习力。又诸比丘!云何为思择力?
诸比丘!世有……乃至……[参照第一节]
诸比丘!云何为修习力?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静虑而住。寻、伺、寂静放,成内之等净,心定而趣于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静虑而住。远离喜,住于舍,有念,有正知。又身受乐,圣所宣说、舍念乐住具足第三静虑而住。断乐及断苦故,先灭喜忧,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而住。诸比丘!是谓修习力。诸比丘!此等为二种力。
四 诸比丘!此等二者是如来所说。云何为二?是略与广,诸比丘!此等二者,是如来所说。
五 诸比丘!有诤论起时,犯罪比丘与征问比丘,若非正观自己。则诸比丘于此诤论,所应期待者是延引、粗恶与凶暴。又诸比丘非住于安稳。
又诸比丘!有诤论起时,犯罪比丘与征问比丘,若能正观自己,则诸比丘于此诤论,所应期待者是非延引、非粗恶、非凶暴事。又诸比丘当住于安稳。
又诸比丘!云何为犯罪之比丘正观自己?
诸比丘!此中犯罪比丘作如是观--我实身犯一种不善,故彼比丘于我身见所犯之一种不善,若我不身犯一种不善,则彼比丘不于我身见所犯之一种不善。然我实身犯一种不善故,彼比丘于我身得见所犯之一种不善。彼比丘于我身上见所犯之一种不善而不欢,彼比丘不欢而对我发不欢之语。若彼比丘发不欢之语,则我不欢,因不欢而告诸他人--如是之事,唯我之犯过,恰如应纳税之人对物品之[情形]。
诸比丘!如是为犯罪之比丘正观自己。
诸比丘!又云何为征问之比丘正观自己?
诸比丘!此中征问之比丘,作如是观--此比丘身犯一种不善,故我2见身犯一种不善之比丘,若此比丘身不犯一种不善,则我不见身犯一种不善之比丘。又因此比丘身犯一种不善故,我得见此身犯一种不善之比丘,又复我见此身犯一种不善之比丘而不欢,故我因不欢而对此比丘发不欢之语。我发不欢之语而此比丘不欢,不欢而告诸他人。如是之事,唯我之犯过,恰如应纳税之人对物品之[情形]。
诸比丘!如是为征问之比丘正观自己。
诸比丘!有诤论起时,犯罪之比丘与征问之比丘,若不正观自己,则诸比丘于此诤论,所应期待者是延引、粗恶与凶暴。又诸比丘非住于安稳。
诸比丘!有诤论起时,犯罪之比丘与征问之比丘,若正观自己,则诸比丘于此诤论,所应期待者是非延引、非粗恶、非凶暴,又诸比丘住于安稳。
六 3 一时,有一婆罗门,来诣世尊住处。诣已,与世尊交换互相庆慰、喜悦、感铭之语,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婆罗门白世尊言:尊瞿昙!以何因、以何缘,于此世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地狱耶?婆罗门!由于非法行,不平等行之因,如是于此世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地狱。
复次,尊瞿昙!以何因、何缘,于此世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耶?婆罗门!由于法行、等行之因,如是于此世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奇哉!瞿昙,奇哉!瞿昙、瞿昙!譬如伏者之起,或覆者之露、或示迷者以道、或如于暗中持灯光有眼者当见色,正如是,世尊瞿昙示以种种之异门。我归依世尊瞿昙,[归依]法、[归依]诸比丘众。世尊瞿昙当存念我,从今日起成为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七 一时,贾奴少尼[生闻]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互相庆慰……乃至……坐于一面之生闻婆罗门白世尊言:尊瞿昙!有何因、何缘,于此世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地狱耶?
婆罗门!所作故,又不作故,如是于此世间有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地狱4。
复次,尊瞿昙!有何因、何缘,于此世有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耶?
婆罗门!所作故,又不作故,如是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我不知尊瞿昙此略说之广义5,但愿尊瞿昙为我说法,令得知世尊此略说之广义。
婆罗门!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生闻婆罗门应诺世尊:“诚然,尊者!”世尊作如是说:
婆罗门!世间有一类人作身恶行、不作身妙行、作语恶行、不作语妙行、作意恶行、不作意妙行。婆罗门!如是所作故,又不作故,如是世间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地狱。
复次,婆罗门!世间有一类人,作身妙行、不作身恶行、作语妙行、不作语恶行、作意妙行、不作意恶行。婆罗门!如是所作故,又不作故,如是世间一类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尊瞿昙!奇哉……乃至……尊瞿昙当存念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八 一时,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之处。诣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对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世尊如是曰:阿难!我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是一向不可作。
大德!世尊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是一向不可作。其不可作而作时,可豫期如何之灾患耶?
阿难!我作身恶行……乃至……时,当预期此过患--毁谤己自身、智者见而呵毁、扬污名、迷乱而死,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地狱。阿难!我一向说不可作此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不可作而作时,当预期此过患。阿难!我说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是一向应作。
大德!世尊说一向应作,作其应作之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时,可预期如何之胜利耶?
阿难!我说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是一向应作。作其应作者时,可预期此胜利--不毁谤己自身、智者见而称赞、扬美名、不迷乱而死、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世。阿难!作我一向说应作之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时,可预期此胜利。
九 诸比丘!当断不善。诸比丘!不善当断。诸比丘!若彼不善不能断,则我不如是说:诸比丘!当断不善。诸比丘!不善当断故,故我如是说:诸比丘!当断不善。
诸比丘!又若为断此不善而引致无益、苦时,则我不如是说:诸比丘!当断不善。诸比丘!然而,为断不善会愈加引乐,故我如是说。诸比丘!当断不善。
诸比丘!当修善。诸比丘!善当修者。诸比丘!若彼善不修,则不如是说:诸比丘!当修善。诸比丘!然则善当修,故如是说:诸比丘!当修善。
又若为修习此善而引无益、苦时,则我不如是说:诸比丘!当修善。诸比丘!然而,为修善会愈加引乐,故我如是说:诸比丘!当修善。
一0 诸比丘!此等二法,会惑乱正法使隐没。云何为二法? 颠倒之文句与被误解之义。
诸比丘!颠倒之文句亦可使义受误解。
诸比丘!此等二法能惑乱正法,使之隐没。
诸比丘!此等二法,可住正法,使之不乱、不隐没。
云何为二法?
诸比丘!正确配置之文句与正解之义。
诸比丘!正确配置之文句亦可使义得到正解。
诸比丘!此等二法能使正法住而不乱不隐没。
注1参照杂二六(大二、一八四a)、杂阿含经(大二、四九七a)。
2“故我”tahamimam依暹本应读为tasmaaham。
3参照S.vol.4,p.240。
4存在于底本之疑问符号应祛除。
5存在于底本之avibhattassavittharenaattham因见似前句sankittenabhasitassa vittharenaattham之注解故,现在即依暹本及Trenckner转写有关柯汴哈诺艮之抄本而将此句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