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当忏悔 忏悔则安乐
文/见认法师
忏悔,即是陈说自己的过失,请求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修行学道的过程中,总难免有过,但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有了罪过,只要能如法忏悔,即能消除内心的障碍,令身心得到安定、喜乐。如《四十二章经》云:“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佛云:智者有二,一是不造作诸恶者,一是造作罪恶而能忏悔者。而愚者亦有二,一是造作罪恶者,一是覆藏过失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若不能时时坚住正念、提起觉性,则极易犯过、造恶。如果有了违犯,却覆藏过失而不知忏悔,良心就会不安、忧恼,身心皆不得自在。若能于犯过后起忏悔心,誓不更造,如同在浊水当中置入明珠,能令浊水渐成清澈之水。由是可知,若作恶已,只要能以至诚心发露忏悔,皆得除罪,还复本来清净、安乐。
佛在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阿阇世王,因提婆达多之唆使,幽禁其父王于地牢中,以致于死。即位后不久,因弑父之罪而遍体生疮,后因至心于佛前忏悔,烂疮即得平愈,遂皈依佛陀。于佛陀灭度后,更成为佛教教团之大护法,护持迦叶尊者第一次经典之结集。又佛灭后,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从小性情粗暴,不为父王喜爱。其父王驾崩后,杀其兄弟登上王位。登位后仍极狂暴,杀戮大臣及妇女无数,并造牢狱“屠杀舍”,残害无辜百姓。后因见一无辜入狱之比丘,虽被丢入铁镬油中,却于铁镬中生出莲华,坐于其上,阿育王因而起大忏悔心,皈依三宝,杀戮之心消,而清凉之心生。其后,亦成为佛教大护法,以大慈悲施行仁政,更广建八万四千大寺及八万四千宝塔,并派遗宣教师到四方传法,使佛教得以弘扬于国外。
“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大小乘佛法中,忏悔皆是日常修持中极重要的实践行门。只要是为解脱而真心修行的行者,若能时时返照自心,有了过失即如法忏悔,真正做到“事无不可对人言”,则必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心中都是光明、安乐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