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理性与感性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85
理性与感性 
 
曾经有位好道友跟我说过:「太过理性的人,容易伤害别人;过于感性的人,则反而容易伤害自己。」
我对他的话思索了好久,也感动了一段好长好长的时间。
 
一个人不可能只有理性或是感性,只是那一方面偏多而已。学习佛法的人,大部分其实是由于内心对三宝的感动而踏入佛门,甚少以理性思惟来确立信仰的。
 
世尊乃悲智圆满的大觉醒者,其有别于凡夫,最明显之处,即是内心的理性与感性达到平衡,清楚了解生命的现象而转凡成圣的。这种平衡,来自于对身心的透彻了解,明白身心和合的假名无性,基于相互依存的原则,而形成万有的一切。
 
世尊教谕中所谓的一乘道,就是四念处──身、受、心、法,这是一套完全掌握身体物质性与心法剎那无住性的变化的方法,使自心常保持平稳的状态,起伏不定成了时刻谨慎的观照,维持如湖水一般的沉寂……。
 
修行人必须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他人,自己对于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拿捏,是待人处事及与人沟通最重要的决定点,只要其间稍微有偏颇,彼此或任何一方都可能会出现创伤。
 
话虽说「太过理性的人,容易伤害别人;过于感性的人,则反而容易伤害自己」,但是人际之间的差异,与彼此拥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紧密的关系,不是说平衡就可以平衡。然而,如果说修道人不会朝这方向进步的话,则与为情绪所左右的庸常人没有分别了。
 
理直气壮,是过于理性的人的处世态度;藕断丝连,是过于感性的人的生存方式。这里须注意的是,「过于」不是完全的意思,所以纵然铁石心肠,也有被感动的一天;而放纵情绪的人,同样会有顶天立地的意志。
 
理性与感性之间,有数不尽的爱恨缠绵、剪不断理还乱的交错经验。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也许有人会觉得理性的人,少了俗气的眼泪与鼻涕,可是应该也有人会觉得理性的人,无法明白与体会什么是穿梭于两肩之间的感动。
 
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我们愿不愿平衡这两种个性,世尊都早已说明,要达到解脱,两者必须永远保持平衡,如此才有办法认识自己,正观人生。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重生
下一篇:从思想面谈僧伽教育
 由安般念进入止观修习的堂奥
 
 每棵树有每棵树的美
 成佛之道讲义 第四章、三乘共法
 一生能有几回
 我对「宗教师」的一点认知
 萍水相逢
 〈普明菩萨会〉汉译诸本对照
 幼稚的热忱 终究坚持下去
 观察力的培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栏目:方立天教授]
 第十七章 占星与解梦 Chapter 17 Divination and Dreams[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不共功德品第十四[栏目:慈法法师]
 准提即是大光明[栏目:准提法门法要]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63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师父还俗[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近廿年学佛人[栏目:王骧陆居士]
 未及时回向之行持有何过失?[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栏目: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为了一些事,我和组长吵了起来,我很痛苦,我能转其他学佛小组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