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转变生命的依处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9

转变生命的依处

  学佛,关键是要帮助我们改变生命现状,唯识的术语为“转依”。

  转,即转变;依,即生命的依处。生命依托有二,一是阿赖耶识,一是真如。阿赖耶识是染净依,即染、净一切法生起的依止。同时,阿赖耶识还是妄识,以虚妄杂染的力量为生命主流。所以,人生充满着惑业苦。我们不希望继续轮回,继续重复这样的生命,就要转变生命依托,转染成净,转识成智。真如,即空性,是清净无染的。但在凡夫状态中,空性却因无明和妄执呈现出杂染状态。真如是迷悟所依,凡夫为无明所惑,故流转生死。一旦觉悟,方见生命本来面目。大家可能不理解:空性怎会有染、净的层面?其实,空性本无杂染成份,因无明而显现杂染,而杂染的作用和显现也未离开空性。所以,杂染和空性是不一不异的。

  转依,是通过对空性正见的禅修,去除阿赖耶识中的杂染成分,以如实智通达空性。在凡夫位上,生命是以识为主,而在圣者位上,则是以智为主。这就需要通过修行转变有漏识,成就无漏智,所谓转八识成四智。分别是:转第八识成就大圆镜智,转第七识成就平等性智,转第六识成就妙观察智,转前五识成就成所作智。转识成智,须经止观方能完成,这正是佛法与哲学的不共之处。唯识讲到的种子、八识、三性等思想,哲学也多少有所涉及。不过哲学是玄想的产物,无法透过止观落实于心行。因此,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生问题。止观和转依,都是学习唯识的重点所在。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你的选择,你的未来
下一篇:世界的差别,无非是心念的差别
 安心是佛教的重要课题
 它们让你受苦
 生命这个产品
 心安并理得
 背个皮囊四处走
 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当下发生的因果
 需求带来的危机
 角色以外的那个是什么
 义与利能否兼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10 诸法无我[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一二三、放生感应录[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Upali - Foremost in Keeping the Precepts[栏目:Ten 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48 突破重围[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23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浅谈“一心不乱”(释来圣)[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更无杂念挂心头(方杞)[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近代中国对传统佛教的反思与日本的“批判佛教”驳议[栏目:杨维中教授]
 八 散陀那经[栏目:长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观待自己的过失[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