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萍水相逢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78
萍水相逢
 
 
在佛法里头,无常、无我的观念,其实就是提醒我们对任何人、事、物都要保持「随缘」的知见,这种知见不是消极的漠不关心,反而是积极的随缘尽份。就我来说,人──是最难舍弃的执着。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富裕情感、想象、动态,他不是静物,而是一活生生的生命,充满憧憬、理想、欲望的生物。
 
    人与人之间一旦建立的情执,不容易,也不太可能说割舍就割舍,因为人是由于「我见」,才会开展出「我爱、我慢、我取」等,认知上容易明白,但是事实上却一点也不容易摆脱,特别是放纵欲望、习惯享受情执的众生,真要其莫藕断丝连,想必也有点妙想天开。
 
    学佛以来,我都很珍惜同参道友相互增上、切磋的因缘,这不是因为我的俗习太重,而实是从经论所得来的一些启示与感动。舍利弗和目犍连的道情、法情,看得让人震撼,自幼年到入了僧团,乃至舍报入灭之前,两位尊者都表现出「为法珍重、相互砥砺」的画面,甚至还成为佛陀座下的双贤弟子,和佛陀共同扛起救世护生的任务,为苦难的众生作依怙、航导。这份「以法会友」的感情,没有一丝的执着、染污,它纯粹是一则向善、向上、向解脱的清净助缘,彼此同为解脱而迈进,浩浩荡荡携手同心共闯生死门、同摆轮回链。
 
    辟支弗独立自觉的个性,不见得是一般人所拥有,尤其在末世之中,正法不盛,善友难逢,在茫茫人海中,倘若可以觅得志同道合、同为解脱而用心、努力以赴者,实已是难能可贵之事了。
 
    众生本来就是因为有情执才生此世间,要学习放下执取的心难,真要做到提得起、放得下更难;善知识的可贵,佛陀在经论中也赞叹为满梵行,然而,佛陀也清楚众生「我执」的根深柢固,所以也同时提醒「依法不依人」的准绳,想一想,这两者之间确实不易拿捏与平衡,可是这又是唯一的方法,除了用心去体会,还是用心去体会。
 
    我认为若要以现代的语言来形容结交善友的可贵的话,我会选择「萍水相逢」这四个字,理由是如果我人内心肯认与接受「亲近善知识」和「依法不依人」的教诲,想必也一定可以体会「萍水相逢」和「随缘尽份」的深层意义。
 
    「萍水相逢」,意味着彼此间拥有一份善缘才能相遇,相对的也表示着无常不定、瞬息万变的事实,我们要惺惜这段善缘,也得醒悟染着的可怕。
 
    我非常珍惜「以法会友」的善知识,因为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与典范,「法」是彼此联系的线,这条线可以牵到世间的尽头,但是彼此「为法珍重」的提携,会绵绵不断;相对的,这份珍惜不是因为染着而存在,实是为了增进修道的助缘而坚持,其中没有情绪的起伏,只有同步的迈进。
 
    「萍水相逢的道友」,是从佛法角度看待「集聚终消散的无常定律」,是履行佛陀「亲近善知识、依法不依人」的不朽教诲,您认为呢!?
 
 
※按: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位尊者的感人故事,可以从Nyanaponika Thera 所着的《The Life of SAriputta (舍利弗的一生)》「友谊」一章中获悉。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这条路
下一篇:覆水难收
 修行这条路
 由安般念进入止观修习的堂奥
 《忘己为人》之分享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
 我对「宗教师」的一点认知
 请给我一个「平安」的祝福!
 成佛之道讲义 第四章、三乘共法
 心甘情愿(现代版之慈心观)
 成佛之道讲义 第二章、闻法趣入
 幼稚的热忱 终究坚持下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栏目:济群法师]
 解脱道[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方便与究竟[栏目:体方法师]
 2007禅修精进营开示 四法印之「因果业报」[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32.潮音洞见金龙 Seeing a golden dragon at Chao Yang Cav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护念[栏目:禅林衲子心]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中(2)[栏目:演培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初发论端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佛门出家的现代意义(明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得失之道[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