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加行位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抉择分,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其相云何?
论颂
现前立少物 谓是唯识性
以有所得故 非实住唯识
注 释
加行位:加行,加功用行。即是四加行:于暖、顶、忍、世第一四种善根之加功用行。成唯识论云:菩萨先于初无数劫第一阿僧祇劫中,善备福德智慧资粮,其所修之顺解脱分五停心观、总相念、别相念等既圆满已,为了能入于见道位,而住于唯识实性,于是复修加行,而伏除二取。
大乘顺抉择分:成唯识论云:谓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总名顺抉择分,以其顺趣真实抉择分故。
又云:以此顺抉择分之四善根,近见道故,而立加行之名,并非说前面的资粮位无加功用行之义。不过由于较接近于见道,故这四善根独得加行之名。四善根之义如下:
1.暖位──由于初见圣道慧日,得道火之前相,以近火故得暖相,称为暖位。这暖位是依明得定之三昧力,发起下寻思,观无所取而成。
2.顶位──在此位中,慧日之明相转盛,在寻思位上达于极点,故称顶位。此位是依明增定之三昧力,发起上寻思,观无所取,了达所取之名、义、自性、差别等皆自心变现,假施设有,实不可得。
3.忍位──于此位中,行者依印顺定,发下如实智,除观所取空外,于能取之识空,亦能产生顺乐忍。因为此位之行者,由前二位所得观智而了知:所取之境既无实,而能取之识亦不能离于所取境而独立存在,以能取与所取是相待而有的;是故所取既无,则能取亦不实。如是即于二取起印顺忍。印顺忍之义为:以如实智决定印持无所取,而于无能取亦起顺乐忍,此二者合称,即成为印顺忍。
4.世第一位──成唯识论云: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印二取空,立世第一法。谓前上忍唯印能取空,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立无间名。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此谓:在此位中,行者依无间定之三昧力,而发起上如实智,因而印证了二取空,而得立世第一法之名。因为在前面第三位忍位中,只能印证到能取空;而今在世第一位中,却能同时双印二取皆空;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此位之定,得称为无间定;又以此位之法,在异生法中,最为殊胜第一,故称为世第一法。以上是解释加行位的顺抉择分之四善根。在加行位能渐伏除能取所取:成唯识论云:此加行位尚未能遣除有与空之相缚,于二障种子的粗重缚,亦未能断除,唯能伏除分别二取,因为此二取为违于见道故。亦即:在加行位,为了入于见道,故其首要之务在于伏除分别的二取:分别能取与分别所取。然而必须注意:这里的除,只是伏除,并非永断;亦即以四种三昧力明得定、明增定、印顺定、及无间定暂时制伏之,而令不起现行,名之伏除,并非已达永断。又,此加行位中所制伏之二取,也只是分别所生的二取,至于种子俱生以及随眠,亦不能制伏。故成唯识论云:于俱生者及二随眠则全未能灭,以此位是有漏观心,仍有所得故,有分别故,于俱生现行未全伏除只能伏除少分,于分别与俱生二种随眠则全未能灭。
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现前,即当下,亦即正在三昧定中作观的当下。立少物:立,安立。此谓行者此时在定中所观见者,仍带着有与空二相,尚未能离于空有二相,而证于实际。故成唯识论云:此加行位之暖、顶、忍、世第一位中所修证者,皆带相故,未能证实。故说
菩萨于此四位中,犹于现前安立少物,谓是唯识真胜义性,以彼于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安住真唯识理;彼空有二相灭已,方为真实安住唯识胜义性。
成唯识论又云:依如是义,故有颂言:菩萨于正定位中修行,观名、义、自性、分别等之影像唯是内心所变现,义相既已灭除,谛审观察,唯自心想,更无别物。如是观了,即安住内心,首先了知所取非有,其次了知能取亦无,最后即触及无所得的真唯识性。在此顺便提及,可见唯识学相宗所欲证的最究极之理,亦归于金刚经中所说无有少法可得的真如之性。故知性相二宗,实殊途而同归,譬如如来法体之左右手,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不相碍,更非敌对。有智之人当如是信解。
义 贯
第二,加行位。谓此时菩萨所修者为大乘顺抉择分之四善根暖、顶、忍、世第一,因此在加行位能逐渐暂时伏除由分别所生之所取与能取。至于其行相云何?以颂释曰:菩萨于加行位中之四种正定修行中,以仍带相观心,故其于观智现前中仍立依于空有二相分别之少物空有二相之微细分别仍在,而谓此即是唯识实性;以其仍有所得、有分别故,非实已得安住唯识胜义性。须待空有二相悉皆销镕,方得安住唯识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