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阿含经》卷9
 
{返回 中阿含经讲义·福严佛学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6
《中阿含经》卷9
(大正1,477b?485a)
 
(三六)1〈未曾有法2品〉《地动经》3第五(初一日诵)4
解经
[1]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轮宝忏》卷2(卍续藏X74,955c3~4 // Z 2B:2,435a9~10 // R129,869a9~10):「五、地动经:说三因缘地动,及说如来于天人中说法,不可思议。」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一)》,p.307,n.2:5
本经叙说佛居金刚国时有大地震,佛因说大地震动之三种因缘:(一)空中大风起,风起则水扰,水扰则地动。(二)有如意足神通比丘与护比丘天于地作小想,于水作无量想,则地随其所欲之意而扰动。(三)如来于三月后入般涅槃,故地动。又记叙如来化身为诸天说法之不可思议事。
※《增支部》(A. 8. 70.Bhūmicāla 地震)、《长部》(D. 16. Mahā-Parinibbāna Suttanta 3. 10 《大般涅槃经》)、《小部》.《自说经》(ud. 6. 1)、《增一阿含》卷37.八难品第五经 (大正2?753c~754a);《长阿含》.《游行经》卷2(15c~16a)。
一、序分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金刚国6,城名曰地7     。
二、正宗分
(一)阿难请佛开示有几因缘令地大动
尔时,彼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于是,尊者阿难见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1、阿难见地动而往告
尊者阿难见已恐怖,举身毛竖,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白(477c)曰:「世尊!今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于是,世尊语尊者阿难曰:「如是,阿难!今地大动。如是,阿难!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2、佛为说其因缘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有几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世尊答曰:「阿难!有三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云何为三?
(1)第一因缘   水扰则地动
阿难!此地止水上,水止风上,风依于空。阿难!有时空中大风起,风起则水扰,水扰则地动,是谓第一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8崩坏尽。
(2)第二因缘   有神通比丘、护比丘天作观想,随其欲意地而扰动
复次,阿难!比丘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于地作小想,于水作无量想。彼因是故,此地随所欲、随其意,扰复扰,震9复震。护比丘天10亦复如是,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于地作小想,于水作无量想。彼因是故,此地随所欲、随其意,扰复扰,震*复震*。是谓第二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3)第三因缘   如来于三月后入般涅槃,故地动
复次,阿难!若如来不久过三月已当般涅槃,由是之故,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是谓第三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二)阿难悟佛将般涅槃;佛印可之
1、阿难感悟而说
于是,尊者阿难闻是语已,悲泣涕零,叉手向佛,白曰:「世尊!甚奇!甚特!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所以者何?谓如来不久过三月已当般涅槃,是时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2、佛印可
世尊语尊者阿难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甚奇!甚特!如来、无所着、(478a)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所以者何?谓如来不久过三月已当般涅槃,是时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三)佛叙如来化身为人、天说法之不可思议事
1、化剎利、梵志、居士、沙门众等
复次,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剎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声,我音声亦然;如彼威仪礼节,我威仪礼节亦然。若彼问义,我答彼义。复次,我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彼处没。我既没已,彼不知谁?为人?为非人?阿难!如是甚奇!甚特!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如是梵志众、居士众、沙门众。
2、化欲界天、色界天众
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四王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声,我音声亦然;如彼威仪礼节,我威仪礼节亦然。若彼问义,我答彼义。复次,我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彼处没。我既没已,彼不知谁?为天?为异天?阿难!如是甚奇!甚特!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如是三十三天、[火*佥]11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他化乐天12、梵身天、梵富楼天13、少光天、无量光天、晃昱天14、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15、无罣碍天、受福天、(478b)果实天16、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17。
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色究竟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声,我音声亦然;如彼威仪礼节,我威仪礼节亦然。若彼问义,我答彼义。复次,我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彼处没。我既没已,彼不知谁?为天?为异天?阿难!如是甚奇!甚特!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三、流通分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地动经》第五竟18(一千二百三十三字)19
 
附:汉译经论对照
[1]《长阿含经?游行经》卷2(大正1,15c20~16b10)。
[2]《长阿含经?游行经》卷3(大正1,16b18~28):20
◎佛告阿难:「世有八众,何谓八?
一曰剎利众,二曰婆罗门众,三曰居士众,四曰沙门众,五曰四天王众,六曰忉利天众,七曰魔众,八曰梵天众。
我自忆念:昔者,往来与剎利众坐起言语,不可称数,以精进定力,在所能现。彼有好色,我色胜彼。彼有妙声,我声胜彼。彼辞我退,我不辞彼。彼所能说,我亦能说。彼所不能,我亦能说。
阿难!我广为说法,示教利喜已,卽于彼没。彼不知我是天、是人。如是至梵天众,往返无数,广为说法,而莫知我谁。」
◎阿难白佛言:「甚奇!世尊!未曾有也,乃能成就如是。」
佛言:「如是微妙希有之法,阿难!甚奇!甚特!未曾有也。唯有如来能成此法。」
 
 
(三七)21《中阿含》22〈未曾有法品〉《瞻波经》23第六(初一日诵)24
 
解经
[1]《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轮宝忏》卷2:「六《瞻波经》:目连牵犯戒比丘去。佛为目连重说八重海喻。」(卍续藏X74,955c4~5 // Z 2B:2,435a10~11 // R129,869a10~11):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一)》(p.313,n.4):
本经叙说在十五日布萨之时,佛于会中知有不净比丘在座,故虽三请而不说波罗提木叉。尊者大目揵连乃逐出该比丘,然后请佛说戒。佛以大海八德为喻而说法。
※《增支部》(A. 8. 20. Uposatha 布萨)、《律藏?小品》(Cv. 9. 1)、《小部?自说经》(Ud. 5. 5)、《五分律》卷二十八(大正22,180c)、西晋?法炬译《恒水经》、《法海经》(大正1,817a、818a~c)、后秦?鸠摩罗什译《海八德经》(大正1,819a~c)、《增一阿含.十不善品第二经》(大正2,786a~787c)。
 
一、序分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瞻波25,在恒伽池26边。
尔时,世尊月十五日说从解脱27时,于比丘众前敷座而坐。
二、正宗分
(一)佛知有比丘犯戒,虽受三请而不说波罗提木叉
◎世尊坐已,卽便入定,以他心智观察众心。观众心已,至初夜28竟,默然而坐。
于是,有一比丘卽从座29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已讫,佛及比丘众集坐来久,唯愿世尊说从解脱!」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于是,世尊复至中夜默然而坐,彼一比丘再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已过,中夜将讫,佛及比丘众集坐来久,唯愿世尊说从解脱!」
世尊亦再默然不答。
◎于是,世尊复至后夜默然而坐,彼一比丘三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既过,中夜复讫,后夜垂尽,将向欲明,明出不久30,佛及比丘众集坐极久,唯愿世(478c)尊说从解脱!」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于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
(二)大目揵连入定观知犯戒之人,将彼逐出,复请佛说戒
1、尊者入定,察知犯戒者
彼时尊者大目揵31连亦在众中,于是,尊者大目揵*连便作是念:世尊为何比丘而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我宁可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观察众心32。尊者大目揵*连卽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观察众心,尊者大目揵*连便知世尊所为比丘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
2、尊者逐出犯戒比丘,再度请佛说戒
于是,尊者大目揵*连卽从定起,至彼比丘前,牵臂将出,开门置外:「痴人远去!莫于此住!不复得与比丘众会,从今已去,非是比丘。」闭门下钥,还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所为比丘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我已逐出。世尊!初夜既过,中夜复讫,后夜垂尽,将向欲明,明出不久,佛及比丘众集坐极久,唯愿世尊说从解脱!」
(三)如来明不即时说戒之理由
世尊告曰:「大目 揵*连!彼愚痴人33当得大罪,触娆34世尊及比丘众。大目 揵*连!若使如来在不净众说从解脱者,彼人则便头破七分,
是故大目揵*连!汝等从今已后说从解脱,如来不复说从解脱。
(四)佛以大海八德为喻35,合说正法律之未曾有法
1、周回渐广,均调转上──渐作渐学,渐尽渐教(戒增上学)
(1)举喻
所以者何?大目揵*连!如彼大海,从下至上,周回36渐广,均调37转38上,以成于岸,其水常满,未曾流出。
(2)法合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渐作渐学,渐尽渐教。
大目 揵*连!若我正法、律渐作渐学,渐尽渐教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2、大海潮,未曾失时──如乃至命尽,终不犯戒者
(1)举喻
复次,大目 揵*连!如大海潮,未曾失时。
(2)法合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39施设禁戒,诸族姓子乃至命尽,终不犯戒。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施设禁戒,诸族姓子(479a)乃至命尽,终不犯戒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3、甚深无底,极广无边──律诸法甚深无底,极广无边者
(1)举喻
复次,大目揵*连!如大海水,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2)法合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诸法甚深,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大目 揵*连!若我正法、律诸法甚深,甚深无底,极广无边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4、海水咸,皆同一味──无欲为味
(1)举喻  
复次,大目揵*连!如海水咸,皆同一味。
(2)法合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无欲为味,觉味、息味及道味。
大目 揵*连!若我正法、律无欲为味,觉味、息味及道味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5、大海中多有珍宝──如正法、律多有三十七道品
(1)举喻
复次,大目揵*连!如大海中多有珍宝,无量璝40异,种种珍奇41,充满其中。珍宝名者,谓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车磲42、珊瑚、虎43珀、马瑙44、瑇瑁、45赤石、琁珠。
(2)法合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多有珍宝,无量璝*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珍宝名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
大目 揵*连!若我正法、律多有珍宝,无量璝*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珍宝名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6、大神所居、居海众生中,身有至七百由延──如四双八辈圣众皆居其中
(1)举喻
◎复次,大目揵*连!如大海中,大神所居。大神名者,谓阿修46罗、干沓47惒、罗剎、鱼摩竭48、龟、鼍49、婆留泥50、帝麑、51帝麑伽罗、提帝麑伽罗。
◎复次,大海中甚奇!甚特!众生身体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三百由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
(2)法合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圣众大神皆居其中。大神名者,谓阿罗诃、向阿罗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
大目 揵*连!若我正法、律圣众大神皆居其(479b)中。大神名者,谓阿罗诃、向阿罗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7、大海清净,不受死尸──正法、律圣众清净不留恶生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之人
(1)举喻
「复次,大目 揵*连!如大海清净,不受死尸,若有命终者,过夜风便吹着岸上。
(2)法合
大目 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圣众清净,不受死尸,若有不精进人恶生,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彼虽随在圣众之中,然去圣众远,圣众亦复去离彼远。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圣众清净,不受死尸,若有不精进人恶生,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彼虽随在圣众之中,然去圣众远,圣众亦复去离彼远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8、五大河皆入大海、雨堕一切水不能令大海有增减──四种姓出家皆弃本姓,不移动心解脱,无增无减
 
(1)举喻
◎「复次,大目揵*连!如彼大海阎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摇尤那,三曰舍牢浮,四曰阿夷罗婆提,五曰摩企,皆入大海。
◎及大海中龙水从空雨堕,渧52如车钏53,是一切水不能令大海有增减也。
(2)法合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剎利种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不移动心解脱,自作证成就游54。大目揵*连!不移动心解脱,于我正法、律中无增无减,如是梵志种、居士种、工师种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不移动心解脱,自作证成就游。大目揵*连!不移动心解脱,于我正法、律中无增无减。
大目 揵*连!若我正法、律剎利(479c)种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不移动心解脱,自作证成就游。大目 揵*连!不移动心解脱,于我正法、律中无增无减。如是梵志种、居士种、工师种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不移动心解脱,自作证成就游。大目 揵*连!不移动心解脱,于我正法、律中无增无减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三、流通分
佛说如是,尊者大目 揵*连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瞻波经》第六竟55(一千八百一十四字)56
 
 
(三八)57《中阿含》58〈未曾有法品〉《郁伽长者经59》60第七(初一日诵)61
 
解经
[1]《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轮宝忏》卷2(卍续藏X74,955 c5~7 // Z 2B:2,435a11~13 // R129,869a11~13):「七、《郁伽长者经》上:郁伽大醉,见佛得醒,闻法证果,以妻施人。佛赞其八未曾有法。」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一)》(p.319,n.5):
本经叙说耽酒娱乐之郁伽长者见佛威容而醉醒,遂往闻法而得法眼,成为优婆塞。返家后,令诸夫人各随己意,任其去留。长者归佛后,坚守五戒,积诸福业,成就八种未曾有法。
※《增支部》(A. 8. 21. Ugga郁伽)。
一、序分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鞞舍离62,住大林中。
二、正宗分
(一)郁伽长者于林中欲乐,酒醉值佛,见佛相好,为佛所摄而清醒
尔时,郁伽长者63唯妇女侍从,在诸女前从鞞舍离出。于鞞舍离大林中间唯作女妓,娱乐如王。于是郁伽长者饮酒大醉,舍诸妇女,至大林中。郁伽长者饮酒大醉,遥见世尊在林树间,端正姝好64,犹星中月,光耀65暐晔66,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无有蔽碍,成就调御,息心静默。彼见佛已,卽时醉醒。郁伽长者醉既醒已,便往诣佛,稽首礼足,却坐一面。
(二)世尊为彼次第说法,长者见法已,求授三皈五戒受持梵行
1、先说端正法
尔时,世尊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67,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
2、次说四谛法
世尊为彼说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68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69,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480a)说正法要70。世尊卽为彼说苦、习71、灭、道。72
3、郁伽见法得法,愿成优婆塞,受持梵行
彼时郁伽长者卽于坐73中见四圣谛苦、习*、灭、道。
犹如白素,易染为色,郁伽长者亦复如是,卽于坐中见四圣谛苦、习*、灭、道。
于是,郁伽长者已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卽从座起,为佛作礼,白曰:「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世尊!我从今日,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
4、以大夫人施与人,当与、与时都无悔心
郁伽长者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已,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还归其家,卽集诸妇人74,集已,语曰:「汝等知不?我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汝等欲得住于此者,便可住此,行施作福;若不欲住者,各自还归;若汝欲得嫁者,我当嫁汝。」
于是,最大夫人白郁伽长者:「若尊从佛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者,便可以我与彼某甲。」
郁伽长者卽为呼彼人,以左手执大夫人臂,右手执金澡罐75,语彼人曰:「我今以大夫人与汝作妇。」
彼人闻已,便大恐怖,身毛皆竖,白郁伽长者:「长者欲杀我耶?欲76杀我耶?」
长者答曰:「不77杀汝,然我从佛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是故我以最大夫人与汝作妇耳。」
郁伽长者已与大夫人,当与、与时都无悔心。
 (三)世尊称叹郁伽有八未曾有法,长者为比丘说
1、佛叹郁伽长者有八未曾有法
是时,世尊无量百千大众围绕,于中咨嗟称叹郁伽长者:「郁伽长者有八未曾有法。」
2、某比丘至郁伽处,问其所具之法,郁伽为说
(1)长者敬僧,恭礼应对之事
于是,有一比丘过夜平旦,着衣持钵,(480b)往诣郁伽长者家。
郁伽长者遥见比丘来,卽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比丘白曰:「尊者善来!尊者久不来此,愿坐此床。」
彼时,比丘卽坐其床,郁伽长者礼比丘足,却坐一面。
比丘告曰:「长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谓世尊为汝无量百千大众围绕,于中咨嗟78称叹:『郁伽长者有八未曾有法。』长者!汝有何法?」
(2)郁伽长者答八未曾有法
A、叹法一──见佛已,卽时醉醒
郁伽长者答比丘曰:「尊者!世尊初不说异,然我不知世尊为何因说,但尊者听,谓我有法。
一时,世尊游鞞舍离,住大林中。尊者!我于尔时唯妇女侍从,我最在前出鞞舍离,于鞞舍离大林中间唯作女妓,娱乐如王。尊者!我于尔时饮酒大醉,舍诸妇女,至大林中。尊者!我时大醉,遥见世尊在林树间,端正姝好,犹星中月,光*耀暐晔,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无有蔽碍,成就调御,息心静默。我见佛已,卽时醉醒。尊者!我有是法。」
比丘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B、叹法二──佛为说    端正、四谛法要,坐中见四圣谛
「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复次,尊者!我醉醒已,便往诣佛,稽首礼足,却坐一面。世尊为我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我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世尊为我说如是法已,佛知我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说正法要。世尊为我说苦、 习*、灭、道,我尔时卽于 *坐中见四(480c)圣谛苦、习*、灭、道,犹如白素,易染为色。尊者!我亦如是,卽于 *坐中见四圣谛苦、 习*、灭、道。尊者!我有是法。」
比丘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C、叹法三──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未曾知己犯戒
「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复次,尊者!我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尊者!我尔时卽从坐*起,稽首佛足:『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世尊!我从今日,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尊者!若我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未曾知己犯戒。尊者!我有是法。」
比丘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D、叹法四──以大夫人施与人,当与、与时都无悔心
「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复次,尊者!我尔时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已,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集诸妇女,集已,语曰:『汝等知不?我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汝等欲得住于此者,便可住此,行施作福;若不欲住者,各自还归;若汝欲得嫁者,我当嫁汝。』于是,最大夫人来白我曰:『若尊从佛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者,便可以我与彼某甲。』尊者!我尔时卽为呼彼人,以左手执大夫人臂,右手执金澡罐*,语彼人曰:『我今以大夫人与汝作妇。』彼人闻已,便大恐怖,身毛皆竖,而白我曰:『长者欲杀我耶?长者欲杀我耶?』尊者!我语彼曰:『不欲杀汝,然我从佛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是故我以最大夫人与汝作妇耳。』尊(481a)者!我已与大夫人,当与、与时都无悔心。尊者!我有是法。」
比丘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E、叹法五──未曾忆轻慢上中下长老上尊比丘
「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复次,尊者!我诣众园79时,若初见一比丘,便为作礼;若彼比丘经行者,我亦随经行;若彼坐者,我亦于一面坐。坐已听法,彼尊为我说法,我亦为彼尊说法;彼尊问我事,我亦问彼尊事;彼尊答我事,我亦答彼尊事。尊者!我未曾忆轻慢上中下长老上尊比丘。尊者!我有是法。」
比丘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F、叹法六──施比丘众时,未曾忆有分别意。 
「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复次,尊者!我在比丘众行布施时,天住虚空而告我曰:『长者!此是阿罗诃,此是向阿罗诃,此是阿那含,此是向阿那含,此是斯陀含,此是向斯陀含,此是须陀洹,此是向须陀洹,此精进,此不精进。尊者!我施比丘众时,未曾忆有分别意。尊者!我有是法。」
比丘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G、叹法七──自有净智,知有如来等名号、功德
「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复次,尊者!我在比丘众行布施时,有天住虚空中而告我曰:『长者!有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世尊善说法,如来圣众80善趣向。』尊者!我不从彼天信,不从彼欲乐,不从彼所闻,但我自有净智,知有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世尊善说法,如来圣众善趣向。尊者!我有是法。」
比丘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H、叹法八──见五下分结,无一不尽令缚还此世间
「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复次,尊者!谓佛所说五下分结,贪欲、瞋恚、身见、戒取、疑,我见此五,无一不尽令缚我还此世间,入于胎中。尊者!我有是法。」
比丘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四)郁伽长者恭侍比丘僧,设食闻法
郁伽长者白(481b)比丘曰:「愿尊在此食!」
比丘为郁伽长者故,默然受请。
郁伽长者知彼比丘默然受已,卽从坐*起,自行澡水,以极净美种种丰饶食啖含消81,自手斟酌82,令得饱满。食讫收器,行澡水竟,持一小床,别坐听法。
比丘为长者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
(五)比丘还而禀佛、佛证成
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从坐*起去,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谓与郁伽长者本所共论,尽向佛广83说。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84:「我以是故,咨嗟称叹郁伽长者有八未曾有法。」
三、流通分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郁伽长者经第七竟85(二千三百二十九字)86
 
附:汉译经论对照、论究
一、《大毗婆沙论》卷131(大正27,679a14p~680a1):
如《契经》说:「邬揭罗长者,白佛言:世尊!我于一时自手执杓施僧饮食时,有天神空中语我:长者当知,此阿罗汉果,此阿罗汉向;此不还果,此不还向;此一来果,此一来向;此预流果,此预流向;此持、此犯。我于尔时虽闻彼语,自省无有不平等心,于僧众中等心而施。」
…问:彼天神者为是谁耶?复何因缘来语长者。…
…问:若是长者过去亲属,于预流向云何能知?见道迅速非其境故。
答:预流向有二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
得顺决择分名为世俗,已入见道名为胜义。住世俗向是彼天境。
若胜义向舍利子等尚不尽知,况彼天等。彼天所示但是世俗,能受长者所施食故。
…问:住见道时无能听受,佛说义者无异心故。如何世尊以言告彼?…
…问:长者何故虽闻天语,犹于僧中平等心施?…」。
 
二、《阿毗昙毗婆沙论》卷21( 大正 28,157a~157b ):
问曰:有能施坚信坚法人食者,不也?
答曰:不能,若施衣服、床座则能,食则不能。所以者何?此是速疾道故。若入此道,必不起期心,不可施设在此在彼,是故不能施其食。
问曰:若不能施其食者,《优伽长者经》云何通?如说:「居士!此是须陀洹、此是向须陀洹,乃至广说。
答曰:此是天语,此天或有说是魔王眷属,欲娆乱居士心故。
复有说者:彼天是余鬼。欲欺诳居士故,作如是说。
复有说者。此天是居士家中,受记祠神。欲令居士心生欢喜,亦欲示现情相亲近故,作如是说。
复有说者:此天是彼居士本日亲属,欲示其福田非福田故。作如是说。
问曰:天于居士,纵令极亲,非其境界,何由而知?
答曰:向须陀洹果有二种。一是假名、二是真实。若真实者,非其境界,若假名者,是其境界。……」。
 
 
(三九)87 《中阿含》88〈未曾有法品〉《郁伽长者经》第八(初一日诵)89
 
解经
[1]《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轮宝忏》卷2(卍续藏X74,955 c7~9 // Z 2B:2,435a13~15 // R129,869a13~15):「八、《郁伽长者经》下:长者恒设大施。海中没失大船。众比丘令阿难辞其施会。郁伽但愿如转轮王希求出家。」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一)》(p.329,n.1):
「本经叙说佛般涅槃之后不久,郁伽长者常设大布施,后于海中没失载满货之船舶,阿难乃从长老上尊比丘之意,往劝郁伽长者勿复布施,长者则告以不厌财尽,只望愿满如转轮王愿。其后,并叙自己所得之奇特之法。」
 
一、序分
我闻如是:
一时,佛般涅槃后不久,众多上尊长老比丘游鞞舍离,在猕猴水边高楼台观。
二、正宗分
(一)郁伽长者财物一时没失,仍行大布施
尔时,郁伽长者施设如是大施,谓与远来客食,与行人、病人、瞻病者食,常设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僧园人,常请二十众食,五日都请比丘众食,施设如是大施。
复于海中有一舶船,载满货还,价直百千,一时没失。
 
(二)众多上尊长老比丘共议,敦请阿难前往劝止郁伽长者勿再布施
1、共议
众多上尊长老比丘闻郁伽长者施设如是大施,谓与远来客食,与行人、病人、瞻病者食,常设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僧园人,常请二十众食,五日都请比丘众食。
闻已共作是议:「诸贤!谁能往语郁伽长者:『长者可止!勿复布施!长者后自当知。』」彼作是念:「尊者阿难是佛侍者,受世尊教,佛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阿难欲90往语郁伽(481c)长者:『长者可止!勿复布施!长者后自当知。』
诸贤!我等共往诣尊者阿难所,说如此事。」
2、敦请
于是,众多上尊长老比丘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语曰:「贤者阿难知不?郁伽长者施设如是大施,谓与远来客食,与行人、病人、瞻病者食,常设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僧园人,常请二十众食,五日都请比丘众食,施设如是大施。复于海中有一舶船,载满货还,价直百千,一时没失。
我等共作是议:『谁能往语郁伽长者而作是语:长者可止!勿复布施!长者后自当知。』复作是念:尊者阿难是佛侍者,受世尊教,佛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阿难能往语郁伽长者:『长者可止!勿复布施!长者后自当知。』贤者阿难可往诣郁伽长者而语彼曰:『长者可止!勿复布施!长者后自当知。』」
3、尊者阿难默然许,为宣比丘众语而往
尊者阿难白诸长老上尊比丘曰:「诸尊!郁伽长者其性严整,若我自为语者,傥91能致大不喜。诸尊!我为谁语?」
诸长老上尊比丘答曰:「贤者!称比丘众语,称比丘众语已,彼无所言。」
尊者阿难便默然受诸长老上尊比丘命。
于是,诸长老上尊比丘知尊者阿难默然许已,卽从坐92起,绕尊者阿难,各自还去。
(三)阿难往劝;郁伽长者告以不厌财尽,愿满如转轮王愿;并叙其所得奇特之法。
1、阿难往劝,宣比丘众语
尊者阿难过夜平旦,着衣持钵,往诣郁伽长者家。郁伽长者遥见尊者阿难来,卽从 *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尊者阿难,白曰:「善来尊者阿难!尊者阿难久不来此,愿坐此床。」
尊者阿难卽坐其床,郁伽长者礼尊者阿难足,却坐一面。
尊者阿难告曰:「长者知不?长者施设如是(482a)大施,与远来客食,与行人、病人、瞻病者食,常设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僧园人,常请二十众食,五日都请比丘众食,施设如是大施。复于海中有一舶船,载满货还,价直百千,一时没失。长者可止!勿复布施!长者后自当知。」
2、郁伽长者告以不厌财尽,愿满如转轮王愿
长者白曰:「尊者阿难!为是谁语?」
尊者阿难答曰:「长者!我宣比丘众语。」
长者白曰:「若尊者阿难宣比丘众语者,无所复论;若自语者,或能致大不喜。尊者阿难!若我如是舍与,如是惠施,一切财物皆悉竭尽,但使我愿满,如转轮王93愿。」
  3、明转轮王愿;并叙其所得奇特之法
(1)奇特之法之一──一切财物皆悉尽施,如满转轮王愿,自作证成就游,知如真,卽是彼愿
尊者阿难问曰:「长者云何转轮王愿?」
长者答曰:「尊者阿难!村中贫人作是念:令我于村中最富卽是彼愿。村中富人作是念:令我于邑94中最富卽是彼愿。邑中富人作是念:令我于城中最富卽是彼愿。城中富人作是念:令我于城中作宗正95卽是彼愿。城中宗正作是念:令我作国相96卽是彼愿。国相作是念:令我作小王卽是彼愿。小王作是念:令我作转轮王卽是彼愿。转轮王作是念:令我如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谓无上梵行讫,令我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97,不更受有,知如真卽是彼愿。
尊者阿难!若我如是舍与,如是惠施,一切财物皆悉竭尽,但使我愿满,如转轮王愿。尊者阿难!我有是法。」
尊者阿难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持98!」
   (2)奇特之法之二──未曾忆轻慢上中下长老上尊比丘
「复次,尊者阿难!我不但有是法,尊者阿难!我诣僧园时,若初见一比丘,便为作礼;(482b)若彼比丘经行者,我亦随经行;若彼坐者,我亦于一面坐。坐已听法,彼尊为我说法,我亦为彼尊说法;彼尊问99我事,我亦问彼尊事;彼尊答我事,我亦答彼尊事。尊者阿难!我未曾忆轻慢上中下长老上尊比丘。尊者阿难!我有是法。」
尊者阿难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 *持!」
   (3)奇特之法之三──施比丘众时未曾忆有分别意
「复次,尊者阿难!我不但有是法。尊者阿难!我在比丘众行布施时,天住虚空而告我曰:『长者!此是阿罗诃,此是向阿罗诃,此是阿那含,此是向阿那含,此是斯陀含,此是向斯陀含,此是须陀洹,此是向须陀洹,100此是101精进,此不精进。』尊者阿难!我施比丘众时未曾忆有分别意。尊者阿难!我有是法。」
尊者阿难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4)奇特之法之四──自有净智,知有如来等名号、功德
「复次,尊者阿难!我不但有是法,尊者阿难!我在比丘众行布施时,天住虚空而告我曰:『长者!有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世尊善说法,如来圣众善趣向。』我不从彼天信,不从彼欲乐,不从彼所闻,但我自有净智,知有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世尊善说法,如来圣众善趣向。尊者阿难!我有是法。」
尊者阿难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5)奇特之法之五──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
「复次,尊者阿难!我不但有是法,尊者阿难!我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102。尊者阿难!我有是法。」
尊者阿难叹曰:「长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
 (四)郁伽长者恭侍阿难设食行施
于是,郁伽长者白曰:「尊者阿难!愿在此食。」
尊者阿难为郁伽长者故,默然受请。
郁伽长者知尊者阿难默然受已,卽从坐*起,自行澡水,以极净美种种丰饶食(482c)啖含消,自手斟酌,令得饱满。食讫收器,行澡水已,取一小床,别坐听法。
尊者阿难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从坐*起去。
三、流通分
尊者阿难所说如是,郁伽长者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奉行!
《郁伽长者经》第八竟103(一千七百四十八字)104
 
 
(四○)105《中阿含》106〈未曾有法品〉《手长者经107》108第九(初一日诵)109
 
解经
[1]《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轮宝忏》卷2(卍续藏X74,955 c9~11 // Z 2B:2,435a15~17 // R129,869a15~17):「九、《手长者经》上:以四摄摄众修四无量心,天赞之而不喜。佛叹其八未曾有法」。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一)》(p.335,n.4):
本经叙说手长者以惠施、爱言、利行、同事四事摄,摄受大众。一日,闻佛说法,还家静坐,成就四无量心。三十三天知而称叹长者,毗沙门天王因往告长者,手长者则默然守定,而得佛在比丘众中称叹其七未曾有法。后有一比丘往诣长者,告以佛对他之称叹且为说法。比丘归后告佛,佛又称说手长者「无求无欲」之第八未曾有法。
※《增支部》(A. 8. 24. Hatthaka ◎手〔长者〕)。
一、序分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阿逻110鞞111伽逻112,在惒林中113。
二、正宗分
(一)手长者以四摄法摄众,佛称叹其善应法门、因缘,以此四事摄众,通于三世
1、答佛所问以四摄法摄众
尔时,手长者114与五百大长者俱,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
五百长者亦礼佛足,却坐一面。
世尊告曰:「手长者!汝今有此极大众。长者!汝以何法摄此大众?」
彼时手长者白曰:「世尊!谓有四事摄115,如世尊说:一者、惠施,二者、爱言,三者、以利,四者、等利。世尊!我以此摄于大众,或以惠施,或以爱言,或以利,或以等利。」116
  2、佛称叹其善应法门因缘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手长者!汝能以如法摄于大众,又以如门摄于大众,以如因缘摄于大众。
3、以此四事摄众,通于三世
手长者!若过去有沙门、梵志以如法摄大众者,彼一切卽此四事,摄于中或有余117。
手长者!若有未来沙门、梵志以如法摄大众者,彼一切卽此四事,摄于中或有余。
手长者!若有现在沙门、梵志以如法摄大众者,彼一切卽此四事摄,于中或有余。」
 (二)手长者闻佛说法,还家尽为人说法,趺坐成就四无量心
于是,世尊为手长者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默然而住。
于是,手长者,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起,为佛作礼,绕三匝而去。还归(483a)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升堂118敷床,结跏趺坐,心与慈俱,119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三)手长者于天所赞,守定不动,具足七未曾有法
1、为三十三天所知而称叹
尔时,三十三天集在法堂,咨嗟称叹手长者:「诸贤!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彼手长者,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120起,为佛作礼,绕三匝121而去。还归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升堂敷床,结加122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2、毗沙门天王往诣相告,为天所赞
于是,毗沙门123大天王色像巍巍,光 *耀124暐晔,夜将向旦,往诣手长者家,告曰:「长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今三十三天为长者集在法堂,咨嗟称叹:『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诸贤!彼手长者,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起,为佛作礼,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483b)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升堂敷床,结 *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3、手长者默然守定
是时,手长者默然不语,不观、不视毗沙门大天王。所以者何?以尊重定、守护定故。(四)佛于比丘众中称其具有七希有之德
尔时,世尊于无量百千众中,咨嗟称叹手长者:「手长者有七未曾有法。
彼手长者,[1]我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起,为我作礼,绕三匝而去。[2]还归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若有人者,尽为说法,[3]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升堂敷床,结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4]如是悲、[5]喜, [6]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今[7]三十三天为彼集在法堂,咨嗟称叹:『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诸贤!彼手长者,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起,为佛作礼,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升堂敷床,结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483c)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今毗沙门大天王色像巍巍,光耀暐晔,夜将向旦,诣手长者家,告曰:『长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今三十三天为长者集在法堂,咨嗟称叹: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诸贤!彼手长者,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起,为佛作礼,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升堂敷床,结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五)一比丘往诣长者,告以佛对他之称叹且为说法
1、比丘告知长者,佛对他的称叹
于是,有一比丘过夜平旦,着衣持钵,往诣手长者家。手长者遥见比丘来,卽从坐*起,叉手向比丘白曰:「尊者善来!尊者久不来此,愿坐此床。」
彼时比丘卽坐其床,手长者礼比丘足,却坐一面。
比丘告曰:「长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世尊为汝于无量百千众中,咨嗟称叹手长者:『手长者有七未曾有法。手长者,我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起,为我作礼,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484a)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升堂敷床,结 *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今三十三天为彼集在法堂,咨嗟称叹: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诸贤!彼手长者,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起,为佛作礼,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升堂敷床,结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于是,毗沙门大天王色像巍巍,光耀*暐晔,夜将向旦,诣手长者家,告曰:长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今三十三天为手长者集在法堂,咨嗟称叹: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诸贤!彼手长者,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卽从坐*起,为佛作礼,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到外门已,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中门、内门及入在内,若有人者,尽为说法,劝发渴仰,(484b)成就欢喜已,升堂敷床,结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是时,手长者默然不语,亦不观视毗沙门大天王。所以者何?以尊重定、守护定故。』」
2、明信具忍可,无求恭敬礼事
于是,手长者白比丘曰:「尊者!是时无白衣耶?」
比丘答曰:「无白衣也。」又问曰:「若有白衣者,当有何咎?」
长者答曰:「尊者!或有不信世尊语者,彼当长夜不义不忍,生极恶处,受苦无量;若有信佛语者,彼因此事故,便能尊重恭敬礼事我。尊者!我亦不欲令尔也。」
3、手长者亲自设食、行澡水,恭敬侍僧、闻法
尊者!愿在此食。」
彼比丘为手长者故,默然受请。
手长者知彼比丘默然受已,卽从坐*起,自行澡水,以极净美种种丰饶食啖含消,自手斟酌,令得饱满。食讫收器,行澡水已,取一小床,别坐听法。
(六)世尊称说手长者无求无欲第八未曾有法
彼比丘为手长者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从坐*起去,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谓与手长者本所共论尽向佛说。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我以是故,称说手长者有七未曾有法。复次,汝等当知,手长者复有第八未曾有法:手长者无求无欲。」
三、流通分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手长者经》第九竟125(二千六百五十八字)126
 
 
(四一)127《中阿含》128〈未曾有法品〉《手长者经》129第十( *初一日诵)130
 
解经
[1]《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轮宝忏》卷2(卍续藏X74,955 c11~12 // Z 2B:2,435a17~18 // R129,869a17~18):「十、《手长者经》下:佛又赞其八未曾有法,谓少欲、信、惭、愧、进、念、定、慧。」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一)》(p.343,n.5):
本经叙说佛赞叹手长者具足少欲、信、惭、愧、精进、念、定、慧之八未曾有法。
※《增支部》(A. 8. 23. Hatthaka ◎手〔长者〕)。
 
一、序分
(484c)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阿逻131鞞伽逻*,在惒林中。
二、正宗分
(一)佛赞叹手长者具有八未曾有法
1、总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手长者有八未曾有法。云何为八?手长者有少欲、有信、有惭、有愧、有精132进、有念、有定、有慧。133
2、别说
(1)自少欲
手长者有少欲者,此何因说?手长者自少欲,不欲令他知我少欲,有信、有惭、有愧、有134精进、有念、有定、有慧,手长者自有慧,不欲令他知我有慧。手长者有少欲者,因此故说。
(2)有信
手长者有信者,此何因说?手长者得信坚固,深着如来,信根已立,终不随外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手长者有信者,因此故说。
(3)有惭
手长者有惭者,此何因说?手长者常行惭耻,可惭知惭,恶不善法,秽污135烦恼受诸恶报,造生死本;手长者有惭者,因此故说。
(4)有愧
手长者有愧者,此何因说?手长者常行愧,可羞愧知愧136,恶不善法,秽污烦恼受诸恶报,造生死本。手长者有愧者,因此故说。
(5)有精进
手长者有精进者,此何因说?手长者常行精进,除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手长者有精进者,因此故说。
(6)有念
「手长者有念者,此何因说?手长者观内身如身,观内觉、心、法如法137。手长者有念者,因此故说。
(7)有定
手长者有定者,此何因说?手长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手长者有定者,因此故说。
(8)有慧
手长者有慧者,此何因说?手长者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手长者有慧者,因此故说。
3、结示
手长者有八未曾有法者,因此故说。」
三、流通分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485a)说,欢喜奉行!
 
《手长者经》第十竟138(四百七十三字)139
《中阿含经》卷第九140(一万二千八十八字)141
《中阿含》142〈未曾有法品〉第四竟(一万九百四十六字)143(初一日诵)144
 
42何义经
 
 
 
 
 
 
 
 
 
 
 
 
持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43不思经
 
 
 
 
 
 
 
 
 
 
 
 
持戒
不悔
欢悦
止身
觉乐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44念经
 
 
 
 
 
 
 
 
 
不多忘有正智
正念正智
护诸根
护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涅槃
45惭愧经
 
 
 
 
 
 
有惭有愧
有爱恭敬
正思惟
正念正智
护诸根
护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涅槃
46惭愧经
 
 
 
 
 
 
有惭有愧
有爱恭敬
正思惟
正念正智
护诸根
护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涅槃
47戒经
 
 
 
 
 
 
 
 
 
 
 
 
持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涅槃
48戒经
 
 
 
 
 
 
 
 
 
 
 
 
持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涅槃
49恭敬经
 
 
 
 恭敬善观 
威仪法
学法
戒身
定身
慧身
解脱身、解脱知见身
涅槃
50恭敬经
 
 
 
 恭敬善观
威仪法
学法
护诸根
护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涅槃
51本际经
善人
亲近善知识
闻善法
 
正思惟
正念正智
护诸根
 三妙行
四念处
七觉支
明、解脱 
52食经
善人
亲近善知识
闻善法
 
正思惟
正念正智
护诸根
 三妙行
四念处
七觉支
明、解脱 
53食经
善人
亲近善知识
闻善法
 
正思惟
正念正智
护诸根
 三妙行
四念处
七觉支
明、解脱
54尽智经
奉事
往诣
闻善法
耳界
观法义
受持法
玩诵法
观法忍
正思惟
正念正智
护诸根
护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尽智
55涅槃经
 
 
 
 
 
 
老死
正思惟
正念正智
护诸根
护戒
不悔
欢悦
见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涅槃
附表:                                                              
◎《中阿含》〈习相应品〉42~55经 修道次第比对表
(参考图表  释如诚 敬制)
◎印顺导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Y 35p735~737 ):
「修道次第的条贯:在『相应修多罗』中,一切是随机散说的;修道的品目,也非常的多。或但说慧观的证入,或但说禅定,或说戒与慧,或说定与慧。然修道得证,有先后必然的因果关系。依戒而修定,依定而修慧,依慧得解脱──这一修证的次第,在师资的传承修习中,明确的揭示了出来。虽然在进修中,是相通的,但综合而叙述出来,也有不同的体系。第一类是145:
 
 
 
 
 
 
 
 
 
 
 
 
 
不悔
欢悦
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正念正知
护诸根
不悔
欢悦
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恭敬
正思惟
正念正知
护诸根
不悔
欢悦
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Ⅳ
奉事善知识
往诣
闻善法
(熏)习
观法
受持法
诵法
观法忍
 
正思惟
正念正知
护诸根
不悔
欢悦
如实知如真
无欲
解脱
上列四说,A说为根本。由戒而定,而智证,向于厌、无欲、解脱,为三学进修的次第。D说加『奉事善知识』等,这是在三学勤修──『法随法行』以前,要经历『亲近善友』、『多闻熏习』、『如理思惟』的过程。重于闻思的修学,可适用于在家众的修学。这四说,都是《中阿含经》〈习相应品〉(四二──五七经)所说。在南传藏中,多分编入《增支部》。」146
1《中阿含.36经》卷9(大正1,477b24~478b12)。
2《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126 (大正27,660b1~4) :「希法云何?谓诸经中,说三宝等甚希有事。有余师说:诸弟子等赞叹世尊希有功德,如舍利子赞叹世尊无上功德,尊者庆喜赞叹世尊甚希有法。」
3 [1]~A. VIII. 70. Bhūmicāla.,[No. 125(42.5)] (大正1,477d,n.8)。
[2]《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Y 35p718~719 ):「《地动经》所说地动因缘,普入八众,为《长部》(一六)《大般涅槃经》,《长阿含经》(二)《游行经》的一部分」。
4〔初一日诵〕-【明】(大正1,477d,n.9)。
5 《佛光大藏经.阿含藏.中阿含经(一)》,高雄,佛光出版社,1984年11月初版,1993年5月初版二刷。
6 [1]《佛光阿含藏.中阿含》:「金刚国(Vajjī)(巴),即跋耆国。」(p.307,n.4)。
[2]印顺导师 着《以佛法研究佛法》( Y 16,p.61 ):「『金刚』,Vajji或Vajra,都就是跋耆的对译。在毗舍离与波旬的中间,有负弥城,释尊曾在此说四大教法。巴利《大般涅槃经》中与此相当的,为Bhoganagara。此负弥城,乃梵文bhūmi之义译。《中阿含?地动经》(卷九),作「金刚国城名曰地」;《杂阿含》1331经的「金刚地」,也是vajjibhūmi的对译。」。
7《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曰地(Vajjī)(巴),为跋耆之音译。」(p.307,n.5)。
8 壁+皆《高丽藏》(高丽17,1097a15)。
9 震=振【宋】*【元】*【明】* [* 1 2 3] (大正1,477d,n.10)。
10《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护比丘天:指保护比丘之天众。」(p.308,n.3)。
11 [火*佥]=焰【宋】【元】【明】(大正1,478d,n.1)。
1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三十三天、[火*佥]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他化乐天(Tāvati?sā devā, Yāmā devā, Tusitā devā, Nimmānarati devā, Paranimmitavasavatti devā)(巴),此五者与四王天合称为六欲天。」(p.311,n.2)。
13 [1]《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梵身天、梵富楼天(Brahmakāyikā devā, Brahmapurohītā devā)(巴),二者与大梵天(Brahmā)(巴),合称为色界初禅之三天。」(p.311,n.3 )。
[2]《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98(大正27,509a22~28):「问:大梵天王住在何处?梵辅、梵众住何处耶?西方诸师作如是说:「初静虑地处别有三:一、梵众天处,二、梵辅天处,三、大梵天处。此处即是静虑中间。迦湿弥罗诸论师说:「初静虑地唯有二处,即梵辅天中有高胜静处,如近聚落;有胜园林是大梵王常所居处,此处即是静虑中间。」
14《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少光天、无量光天、晃昱天(Parittābhā devā, Appamā?ābhā, devā, ābhassarā devā)(巴),为第二禅之三天。」(p.311,n.4)。
15《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Parittasubhā devā, Appamā?asubhā devā, Subhaki??ā devā)(巴),为第三禅之三天。」(p.311,n.5)。
16《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154(大正27,784b5~8):「问:无想天在何处摄?外国师说:第四静虑处别有九,此是一处。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即广果天摄,然以高胜寂静故别立名。犹如村边阿练若处。」
17《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无罣碍天、受福天(Anabhrakā? devā, Pu?yaprasavā? devā)(梵)、果实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Vehapphalā devā, Avihā devā, Atappā devā, Sudassā devā, Sudassī devā)(巴),上述七天与色究竟天(Akanitthā devā)(巴),合称为四禅八天。又巴利本无前二天,而仅载有后六天。」(p.311,n.6)。
18〔地动…竟〕六字-【明】(大正1,478d,n.2)。
19〔一千…字〕八字-【宋】【元】【明】(大正1,478d,n.3)。
20 [1]《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Y 35p718~719 ):「《地动经》所说地动因缘,『普入八众』,为《长部》(一六)《大般涅槃经》,《长阿含经》卷2《游行经》的一部分。」
[2]《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Y 37p263~264):「『普入八众』:如《长阿含经》卷三《游行经》(大正1,16b)说:「(经文同上,本文之经文)」。「八众」──人四众、天四众,源出《杂阿含经》的《八众诵》。人中,婆罗门教说四姓阶级,佛法不承认首陀罗?ūdra为贱民,以没有私蓄的出家者──沙门?rama?a来替代。天四众是:梵、魔māra、三十三天、四大王众天,四王天统摄八部鬼神。八众,统括了人与神的一切。依经说,佛不知多少次的到八众中去,就是「现种种身」,而所现的身,都比一般的要高明。与他们坐起言谈,就是「说种种法」,当然比他们说得更高妙。这样的往来谈论,他们竟不知道是谁。佛的神通变现,不但可以变现为种种天身、人身,而也暗示了一项意见:在剎利、婆罗门、居士──在家人中,沙门──通于佛教及外道的出家人中,梵天、魔天、帝释、四大天王、龙、夜叉等鬼神中,都可能有佛的化身在内,当然我们并不知道有没有。化身,原是印度神教的一种信仰,在佛法中渐渐流行,将在大乘佛法中兴盛起来。」
[3]《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Y 37,p487~488 ):「《法华经》说: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传为观世音救世的方便。或以为是受了印度教毗湿笯Vi??u的影响,这是可能的,但受影响最早的,是《长阿含经》(世间悉檀)所说的释尊。如《长阿含经》卷三《游行经》(大正一?一六中──下)说:『(本文略,同上所引经文)』。八众,是人四众,天四众,该括了佛所教化的一切。佛以神力,到他们那里去。「在所能现」,就是在什么众中,能现什么身。可是色相与声音,比他们还胜一着。等到离去,他们并不知道是佛,不知道是谁。这不是『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吗?不过观世音三十二现身,比八众要分类详细些,但总不出人天八众以外。所以观世音菩萨救世的方便──『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是继承通俗教化中,释尊的『普入八众』而来的。」
21 《中阿含.37经》卷9(大正1,478b15~479c10)。
22 〔中阿含〕-【宋】【元】【明】(大正1,478d,n.4)。
23  [1]~A. VIII. 20. Uposatha.,[Nos. 33~35 cf. Vinaya, Cu IX.1.4] (大正1,478d,n.5)。
[2]另参照《瞻婆比丘经》卷1(大正1,862b5~863b6)。
[3]《开元释教录》卷13:「《瞻婆比丘经》一卷(或云瞻波),西晋沙门释法炬译(拾遗编入)。右出《中阿含经》第39卷与瞻波经同本异译。」(大正55,612b21~24)。
24 〔初一日诵〕-【明】(大正1,478d,n.6)。
25《佛光阿含藏.中阿含》:「瞻波(Campā)(巴),又作占波,为中印度恒河河畔之国,其都城亦名瞻波。
26《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恒伽池(Gaggarā)(巴),又作伽伽罗池。」(p.313,n.5)。
27 [1]从解脱~Pātimokkha (大正1,478d,n.7)。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从解脱(Pā?imokkha)(巴),又作波罗提木叉、别解脱、处处解脱。为比丘、比丘尼所必须遵守之戒律。」(p.313,n.7 )。
28《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初夜:印度人将夜晚(傍晚六时至清晨六时) 分成三部分,傍晚六时至十时为「初夜」,十时至午夜二时为「中夜」,午夜二时至清晨六时称「后夜」。」(p.313,n.8)。
29《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座』,大正、高丽本作『坐』,今依据碛砂藏、卍正藏改作『座』。」(p.313, n.9)。
30《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将向欲明,明出不久』,巴利本(A. vol. 4, P. 205)作 Pacchime yāme uddhaste arune nandimukhiyā rattiyā(于后夜时分,日升而天将破晓,其夜色令人生欢喜。) 」(p.313,n.10)。
31 [1]干=揵【宋】*【元】*【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大正1,478d,n.8)。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揵』,大正、高丽本作『干』,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揵』。」(p.315,n.1)。
3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观察众心』,巴利本作 sabbāvanta? bhikkhusavgha? cetasā ceto paricca manasākāsi(以心察知一切比丘之心而作意。) 」(p.315,n.2)。
33 世尊在何种情况下,诃诸弟子为「痴人」,在《大毗婆沙论》卷16引契经做详细的讨论:
《大毗婆沙论》卷16(大正27,77c10~ 79a15):「如佛世尊诃诸弟子,称言痴人,此有何义?答:是诃责语,谓佛世尊诃责弟子,称言痴人,如今亲教及轨范师,若有近住依止弟子起诸过失,便诃责言:「汝为愚痴,不明,不善!」世尊亦尔,诃诸弟子,称言痴人。此中论文总有二分:一者、释佛诃弟子义。二者、释佛诃彼因缘……且契经说:『远去痴人,勿我前住』者是诵者谬诵,应如是说:『远去苾刍,勿我前住』…」
34《汉语大词典》(第4卷p.407):【】烦扰;扰乱。
35 另参《中阿含》卷35(大正1,476b)。
36《汉语大词典》(第3卷p.293): 【周回】亦作【周回】:1.周围。2.环绕;回环。3.循环;反复。《文选?卢谌<赠刘琨诗>》:“天地盈虚,寒暑周回。”
37《汉语大词典》(第2卷p.1059):【均调】均衡协调;均匀和谐。
38《汉语大词典》(第9卷p.1314):【】1.车运;转运。2.翻转。3.辗转。5.移动。6.返回。7.转向,改变行动的方向。” 王逸 注:“转,行也。”8.变化;改变。9.逃避。10.摇动;飘荡。11.按歌声节拍跳舞。” 马非百 注:“转……即转调的意思。15.传递;转交。16.翻,成倍的增加。19.缠绕。22.量词。道家炼丹的次数叫转。23.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25.副词。渐渐;更加。《百喻经?就楼磨刀喻》:“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26.通“ 啭 ”。婉转发声。
39 私=夷【宋】*【元】*【明】* [* 1] (大正1,478d,n.9)。
40 璝=贵【宋】【元】【明】(大正1,479d,n.1)。
41 奇=琦【宋】*【元】*【明】*(大正1,479d,n.2)。
42 车磲=螺壁【宋】【元】【明】(大正1,479d,n.3)。
43 虎=琥【宋】【元】【明】(大正1,479d,n.4)。
44 马瑙=码碯【宋】【元】【明】(大正1,479d,n.5)。
45《一切经音义》卷52(大正54,651b3~4):「【】,今作蝳蜎二形古文,作[甲*毒][甲*冒]二形,同音【代妹】。《异物志》云:『如龟生南海中,大者如穗蒢背上有鳞,将欲煮之其皮则柔随意所作也。』」
46 修=修【宋】【元】【明】(大正1,479d,n.6)。
47 干沓=揵塔【宋】【元】【明】(大正1,479d,n.7)。
48 [1]《一切经音义》卷20:「摩伽罗鱼(亦云摩竭鱼正言么迦罗鱼此云鲸鱼也)。」(大正54,433a23)
[2]《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Y 37,p855~856 ):「念佛也有拔济苦厄的作用,如《大智度论》 (卷7大正25,109a13~25)说:『商人们在大海中航行,遇到了摩伽罗Makara鱼王,有没入鱼腹的危难。大众一齐称念佛名,鱼王就合了口,船上人都免脱了灾难。』依《智论》说:『鱼王前世是佛的弟子,所以听见佛名,就悔悟了。』《修行道地经》赞颂佛的功德说:『本船在巨海,向鱼摩竭口,其船(将)入鱼腹,发慈以济之』(卷2大正15,189b22~24)商人们得免摩竭大难,这是佛的慈悲济拔了。」
49《汉语大词典》(第12卷p.1405):【】:扬子鳄。也称鼍龙、猪婆龙。爬行动物。体长丈余。背部与尾部有角质鳞甲。穴居于江河岸边和湖沼底部。其皮可以制鼓
50 待查?
51《一切经音义》卷52(大正54,651b7):「【帝】或作[鹿/耳]同音迷,经中或作低迷或作坁弥皆梵言啭耳。」
52 渧=滴【宋】【元】【明】(大正1,479d,n.8)。
53 钏=轴【宋】【元】【明】(大正1,479d,n.9)。
54 印顺导师着《空之探究》( Y 38,p76 ):「成就游,异译作具足住。」
55〔瞻波…竟〕六字-【明】(大正1,479d,n.10)。
56〔一千…字〕八字-【宋】【元】【明】(大正1,479d,n.11)。
57《中阿含.38经》卷9(大正1,479c11~481b12);
58〔中阿含〕-【宋】【元】【明】(大正1,479d,n.12)。
59 经+(上)【明】(大正1,479d,n. 14)。
60 ~A. VIII. 21. Ugga. (大正1,479d,n.13)。
61〔初一日诵〕-【明】(大正1,479d,n.15)。
62 [1] 鞞舍离~Ves. (大正1,479d,n.16)。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鞞舍离(Vesālī)(巴),城名,跋耆国首都。」(p.319,n.7)。
63《佛光阿含藏.中阿含》:「『郁伽长者』,巴利本作 Ugga? gahapati?(郁伽居士)。」(p.319,n.8)。
64《汉语大词典》(第4卷p.342):姝〔ㄕㄨ〕【姝好】1.美好。《法华经?譬喻品》:“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
65 耀=曜【宋】【元】【明】(大正1,479d,n.17)。
66《汉语大词典》(第4卷p.342):【】亦作“暐烨”,光彩夺目貌。
67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巴利本 dānakatha? sīlakatha? saggakatha?, kāmāna? ādīnava? okāra? sa?kilesa? nekkhamme ānisa?sa? pakāsi.(论说布施之语、持戒之语、生天之语,以及说诸欲之灾患、卑陋、污秽,出离之功德。) 」(p.321,n.2)。
68 胜=升【宋】*【元】*【明】* [* 1] (大正1,479d,n.18)。
69 [1]《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于巴利本中仅举出堪忍心(kallacitta)、柔软心(muducitta)、无盖心(vinīvaranacitta)、欢喜心 (udaggacitta)、无疑心(pasannacitta)等五项。」(p.321,n.4)。
[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9(大正 9,635b ):「欲速觉一切智故,彼菩萨摩诃萨恭敬供养亲近善知识,起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于善知识起给侍心、不违心、随顺心、欢喜心、不求利心、一向心、同善根心、同愿心、如来心、同满行心。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于善知识起十种心。」
70《佛光阿含藏.中阿含》:「『诸佛说正法要』,巴利本作 Buddhāna? sāmukka?sikā dhammadesanā(诸佛之最殊胜法说)。」(p.321,n.5)。
71 习=集【元】【明】* [* 1 2 3 4] (大正1,480d,n.1)。
72《大智度论》卷45:「复次,一切诸佛说法时,檀波罗蜜为初门。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
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大正25,387c20~23)
73 坐=座【元】【明】* [* 1 2 3 4 5] (大正1,480d,n.2)。
74《佛光阿含藏.中阿含》:「「诸妇人」,巴利本作 catasso komāriyo pajāpatiyo(四位年轻夫人)。」(p.321,n.10)。
75 [1]罐=灌【宋】* [* 1] (大正1,480d,n.3)。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金澡罐」,巴利本作 bhi?gāra?(金瓶)。「罐」,宋本作「灌」。」(p.323,n.1)。
76(长者)+欲【宋】【元】【明】(大正1,480d,n.4)。
77 [1]《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大正本无『我』字。」(p.323,n.3)。
[2]我+不(高丽17,1100b21第四字)。
78《汉语大词典》(第3卷p.344):【咨嗟】1.赞叹。《楚辞?天问》:“何亲揆 发 ,定 周 之命以咨嗟?” 王逸 注:“咨嗟,叹而美之也。”
79《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众园:即僧伽蓝摩(Sa?ghārāma)(巴),为比丘众所住之园林。与『僧园』、『僧伽蓝』同义。」(p.325,n.1)。
80《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如来圣众:四向四果之弟子能趣向涅槃之道,称为如来圣众。」(p.327,n.1)。
81 [1]《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大正 23p599b ):「云何含消?含消有五种,世尊听诸比丘服。谓:『酥、油、蜜、糖、醍醐。』」。
[2]《十诵律》( 大正 23p416a ):「佛听四种含消:『酥、油、蜜、石蜜』。比丘含是四含消时,应作是念:『我以治病因缘故含,不为美味』,是名含消法。」
82《汉语大词典》(第7卷p.339):【斟酌】1.倒酒(茶);注酒(茶)。2.执掌。3.安排;摆布。
83〔广〕-【宋】【元】【明】(大正1,481d,n.1)。
84 丘+(甲)【宋】【元】【明】(大正1,481d,n.2)。
85〔郁伽…竟〕八字-【明】(大正1,481d,n.3)。
86〔二千…字〕八字-【宋】【元】【明】(大正1,481d,n.4)。
87《中阿含.39经》卷9(大正1,481b13~482c6)。
88〔中阿含〕-【宋】【元】【明】(大正1,481d,n.5)。
89〔初一日诵〕-【明】(大正1,481d,n.7)。
90 欲=能【宋】【元】【明】(大正1,481d,n.8)。
91《汉语大词典》(第1卷p.1742):【】1.或许,也许。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傥古人之情,有同于 兮,故制此曲。”2.倘若;假如。表示假设。《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
92 坐=座【元】【明】* [* 1] (大正1,481d,n.9)。
93《佛光阿含藏.中阿含》:「转轮王(Cakkavatti rāja)(巴),又作转轮圣王、飞行皇帝。此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从天感得轮宝,随轮宝之所转,四方皆降服。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各统领四、三、二、一大洲。即金轮王统治四洲,银轮王统治东、西、南三洲,铜轮王统治东、南二洲,铁轮王统治南阎浮提一洲。」(p.331,n.1)。
94《汉语大词典》(第10卷p.576):【】:1.人民聚居之处。大曰都,小曰邑。泛指村落、城镇。 宋  苏洵 《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  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郑玄 注:“四井为邑,方二里。”3.旧时县的别称。
95《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宗正:官职名。」(p.331,n.2)。
96《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国相(amacca)(巴),又作大臣、朝臣。」(p.331,n.3)。
97《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办』,大正本作「辨」字。」(p.331,n.4)。
98 持=特【宋】*【元】*【明】* [* 1] (大正1,482d,n.1)。
99《佛光阿含藏.中阿含》:「『问』,大正本作『间』。」(p.333,n.2)。今依《高丽藏》本(高丽17,1103c1第12字)改为「问」字。
100《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Y 35p95 ):「汉译的《中阿含经》,属于说一切有部的诵本,是近代一般学者所能赞同的《郁伽长者经》(「中含」三九经)说,向须陀洹应供受施,为大众部等「第八住中亦得久住」的经证。因此或以汉译『中阿含经』为大众部说;或以为依大众部本修治。 不知『郁伽长者经』、『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都引用而加以解说。这是诸部通诵的契经,说一切有部与大众部等,只是解说不同,怎能据此而推论为与大众部有关呢!」。
101〔是〕-【宋】【元】【明】(大正1,482d,n.2)。
102[1]《佛光阿含藏.中阿含》:「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离欲、离恶不善之法』为初禅境界,此处省略第二禅、第三禅而直接谓『至得第四禅成就游』。」(p.333,n.4)。
[2]另参印顺导师《空之探究》(p.63)。
103〔郁伽…竟〕八字-【明】(大正1,482d,n.3)。
104〔一千…字〕八字-【宋】【元】【明】(大正1,482d,n.4)。
105《中阿含.40经》卷9(大正1,482c7~484b27);
106〔中阿含〕-【宋】【元】【明】(大正1,482d,n.5)。
107 经+(上)【明】(大正1,482d,n.7)。
108 ~A. VIII. 24. Hatthaka. (大正1,482d,n.6)。
109〔初一日诵〕-【元】【明】(大正1,482d,n.8)。
110 逻=罗【宋】*【元】*【明】*(大正1,482d,n.10)。
111 阿逻鞞~ālavī. (大正1,482d,n.9)。
112 伽逻~Aggā?ava. (大正1,482d,n.11)。
113《佛光阿含藏.中阿含》:「『阿逻鞞伽逻,在惒林中』,巴利本作 ā?aviya? viharati Aggalave cetiye.(住在阿逻鞞国中的阿伽罗瓦寺院)。『逻』,宋、元、明三本均作『罗』。」(p.335,n.7)。
114《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手』,巴利本作 Hatthaka,意译为手,音译为哈达卡、诃哆,居士名。『长者』为对居士之尊称。」(p.335,n.7)。
115《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四事摄(cattāri sa?gahavatthūni)(巴),即四摄事、四摄法,为摄受众生,令其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之四种方法。(一)惠施,即布施摄,有财施与法施二种。若众生乐财则布施财,若乐法则布施法,使因是生亲爱之心而受道。(二)爱言,即爱语摄,谓依众生之根性而善言慰谕,令起亲爱之心而受道。(三)以利,即利行摄,谓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令起亲爱之心而受道。(四)等利,即同事摄,谓亲近众生同享苦乐,并以法眼见众生根性而随其所乐分形示现,令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参见《杂阿含》(大正?卷二十六?六六八经)。」(p.335,n.9)。
※按《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杂阿含》卷二十六第六八○经(大正?卷二十六?六六八经)」有误。经查正为:「《杂阿含经》第668经卷26:(大正2,185a2~11)」
116《大毗婆沙论》卷59(大正27,306b21~27):「又余经说:「世尊告彼手长者言:『汝以何法摄自徒众,徒众云何受汝所摄?』手长者言:『世尊为我说四摄事: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我以此四摄自徒众,徒众由此受我所摄。」 然手长者与徒众异而说摄众,故知诸法皆摄他性,非自性摄。」
117《佛光阿含藏.中阿含》:「「若过去有沙门、梵志……或有余」,巴利本(A. vol. 4, p. 219)作 Ye hi keci Hatthaka atītamaddhāna? mahati? parisa? sa?gahesu?, sabbe te imeh' eva catūhi sa?gahavatthūhi mahati? parisa? sa?gahesum.(确实地,任何人于过去时摄大众,他们都是以四摄事摄大众。) 」(p.335,n.10)。
118《汉语大词典》(第5卷p.593):【升堂】1.登上厅堂。
119《杂阿含744经》卷27(大正2,197c)︰「若比丘修习慈心,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心与慈俱,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乃至修习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
120 坐=座【宋】*【元】*【明】* [* 1 2 3 4 5 6 7] (大正1,483d,n.1)。
121 绕三匝=三匝绕【元】【明】(大正1,483d,n.2)。
122 加=跏【宋】*【元】*【明】* [* 1 2 3] (大正1,483d,n.3)。
123《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毗沙门(Vessa va?a)(巴),又作多闻天,为四天王中守护北方之神,亦为夜叉军之主。」(p.337,n.5)。
124 耀=曜【宋】*【元】*【明】* [* 1] (大正1,483d,n.4)。
125〔手长…竟〕七字-【明】(大正1,484d,n.1)。
126〔二千…字〕八字-【宋】【元】【明】(大正1,484d,n.2)。
127《中阿含.41经》卷9(大正1,484b28~485a5)。
128〔中阿含〕-【宋】【元】【明】(大正1,484d,n.3)。
129 ~A. VIII. 23. Hatthaka. (大正1,484d,n.4)。
经+(下)【明】(大正1,484d,n.5)。
130〔初一日诵〕-【明】(大正1,484d,n.6)。
131 逻=罗【宋】*【元】*【明】* [* 1] (大正1,484d,n.7)。
132〔精〕-【宋】【元】【明】(大正1,484d,n.8)。
133《佛光阿含藏.中阿含》:「少欲、信、惭、愧、精进、念、定、慧(appicchatā, saddhā, hiri, ottappa, viriyārambha, sati, samādhi, pa??ā)(巴),为世尊赞叹手长者之八未曾有法。」(p.343,n.8)。
134〔有〕-【宋】【元】【明】(大正1,484d,n.9)。
135 污=污【高丽藏】(高丽17,1107a20第5字)
136《佛光阿含藏.中阿含》:「『愧可羞愧知愧』,【高丽藏】(高丽17,1107a22~23)本作『羞愧,可愧知愧』。」(p.345,n.2)。
137《佛光阿含藏.中阿含》:「观内身如身,观内觉、心、法如法:即四念住、四念处──观身不净,观觉(新译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p.345,n.3)。
138 〔手长…竟〕七字-【明】(大正1,485d,n.1)。
139 〔四百…字〕六字-【宋】【元】【明】(大正1,485d,n.2)。
140  卷末题有品末题次行【宋】【元】【明】(大正1,485d,n.3)。
141 〔一万…字〕八字-【明】(大正1,485d,n.4)。
142 〔中阿含〕-【明】(大正1,485d,n.5)。
143 〔一万…字〕八字-【宋】【元】【明】(大正1,485d,n.6)。
144 〔初一日诵〕-【明】(大正1,485d,n.7) 。
145 Ⅰ、《中阿含经.42~43经》卷10(大正1,485a~c)。Ⅱ、《中阿含经.44~45经》卷10(大正1,485c~486a)。Ⅲ、《中阿含.46~47经》卷10(大正1,486a~b)。Ⅳ、《中阿含经.54经》卷10(大正1,490a~b)。
146 依 印顺导师所示,另有两类修证次第,请参阅《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Y 35p737~740 )
《中阿含经》卷9
36-41经
《中阿含经》卷10 NO.42~57经

{返回 中阿含经讲义·福严佛学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阿含经》卷10
下一篇:《中阿含经》卷8
 《中阿含经》卷15
 《中阿含经》卷24
 《中阿含经》卷28
 《中阿含经》卷1
 《中阿含经》卷3
 《中阿含经》卷12
 《中阿含经》卷17
 《中阿含经》卷23
 《中阿含经》卷4
 《中阿含经》卷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颠与韩愈[栏目:禅话禅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七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排九节风时,为何所呼出的气要如小麦状初缓、中快、后缓?[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如果想解脱的话《显密前行与正行修行心要》颂词要解 三主要道[栏目:噶陀仲巴仁波切]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一)[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往生有分 第一集 拜向灵岩山 佛种永心头[栏目:妙莲法师]
 心能转境无罣碍 雨中采茶乐开怀─ 「以心转境」的修行真谛[栏目:圣轮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卡拉比丘 持恶见者自毁[栏目:法句经要义]
 实践佛陀的教导[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一[栏目: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