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悲心的三种形式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6

悲心的三种形式

  这三种悲心是:缘对有情众生(所生起)的悲心、缘对正法(所生起)的悲心、无所缘对的悲心。

  《功德荟萃》第二十八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冈波巴大师又曾这样教诲说:

  就“悲心”而言,共有三种类型。

  接着,冈波巴大师又教诲说:

  这三种悲心是:缘对有情众生(所生起)的悲心、缘对正法(所生起)的悲心、无所缘对的悲心[旧译“生缘悲、法缘悲和无缘悲”]。

  1.所谓的“生缘悲”,是指由于不忍凡夫有情们的痛苦,为了利益他们,而希望自己觉悟成佛——这就是“生缘悲”;

  2.所谓的“法缘悲”,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将能执之心、所执之境证悟为无别(之后的悲心境界);

  3.所谓的“无缘悲”,则是指成就正等圆觉、融入法身(之后的悲心境界)呀!

  以上所说的这些,当然只是经教中共通的讲法,就自己的觉受中生起的体验来而言:

  1.在初级入门这个阶段,为了利乐如母有情而修习的慈心和悲心,便是“生缘悲”;

  2.接下来,通过修习,当把一切“正世俗”[也可称为“真实的世俗”],确断为唯如幻化之后,而自忖:“一切诸法都是这样(犹如梦幻泡影)啊!而这些如母有情,却因未能如是知解,而盲目地执实、执相,他们真是可悲呐!”(这种缘于修习法行体验,而生起的由衷悲心,)便是“法缘悲”;

  3.再接下来,借由为利有情而欲成佛(的发心),而平等的处于“无住禅定”时,便是“无缘悲”呀!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先来修习悲心,而后再来修习空性,那么,“悲心”不是被丟在后面了吗?

  其实不然。

  这是因为,悲心、菩提心是“知性”,“能修空者”也是“知性”,所以,二者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呀!

  假如先修悲心而后修空,那么,这就叫做“悲心而具空性的心要”[有的译作“大悲空性藏”];反之,假如先修空性再修悲心,那么,这就叫做“空性而具悲心的心要”[有的译作“空性大悲藏”],由此可见,二者应该是无所不同的。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二十八则竟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散论
下一篇:略说“三士道”
 金刚语
 不可或缺
 散论心性
 安心法门
 漫谈
 三过与三德
 愿一切善妙吉祥!
 十二因缘:流转与还灭
 实修三要点
 我执的布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功德甘露灌沐身心[栏目:传喜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五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爱惜自己[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中阿含经十二选 第十选 佛法的修行方法(二):《小空经》[栏目:中阿含经十二选]
 降伏其心 二 修行的几个重要问题[栏目:万行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A 第365经(见法涅槃经):重点是回答什么叫“见法般涅槃”[栏目:界定法师]
 吃素戒烟戒酒可防癌[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学佛是学知识还是学智慧[栏目:达真堪布]
 第三章 教法总说[栏目: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生活与生命[栏目:郑振煌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