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之探究 序
 
{返回 厚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94
〈序〉
一、印顺导师治学的基本方针
【一】
我(印顺法师)在《中观今论》中说:「在师友中,我是被看作研究三论或空宗的」。我「对于空宗根本大义,确有广泛的同情」,但「我不能属于空宗的任何学派」1。
 
【二】
面对「现实的佛教」,总觉得与「佛法」有一段距离。我的发心修学,只是对佛法的一点真诚,希望从印度传来的三藏中,理解出「行持」与「义解」的「根源」与「流变」,把握更纯正的,更少为了适应而天(神)化、俗化的佛法。这是从写作以来,不敢忘失的方针。
 
二、写作《空之探究》的动机
为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的写作,在阅读《般若经》时,想起了三十多年前,《中观今论》的一个见解:「中论是阿含经的通论」;「中论确是以大乘学者的立场,……抉发阿含经的缘起深义,将(大乘)佛法的正见,确树于缘起中道的盘石」2。
 
这一论断,出于个人的论断,不一定能受到佛学界的认可。对于《般若经》的空义,既有了较明确的理解,不如从「阿含」、「部派」、「般若」、「龙树」,作一番「空之探究」,以阐明「空的实践性」与「理论」的开展。这一构想,就是写作本书的动机。
 
三、「阿含」、「部派」、「般若」、「龙树」之空
【一】
「阿含」的空:是重于修持的解脱道。(参见《空之探究》第一章)
 
【二】
「部派」的空:渐倾向于法义的论究。(参见《空之探究》第二章)
 
【三】
「般若」的空,是体悟的「深奥义」。(参见《空之探究》第三章)
 
【四】
「龙树」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参见《空之探究》第四章)
 
「大乘佛法」的一切法空,不离「佛法」──缘起中道的根本立场;是「中论」(理论的),也是中观(实践的)。
 
注解
^印顺法师《中观今论》〈自序〉,p.1。
^参见印顺法师《中观今论》第二章第二节〈中论为阿含通论考〉,p.17~p.24。
《中论》是《阿含经》的通论,是通论《阿含经》的根本思想,抉择《阿含经》的本意所在。这种说法,可从三方面去加以说明:
《中论》所引证的佛说,都出于《阿含经》。
从《中论》的内容去看,也明白《中论》是以《阿含经》的教义为对象,参考古典的阿毗昙,破斥一般学者的解说,显出瞿昙缘起的中道真义。
从《中论》开首的归敬颂来说:缘起就是八不的中道。《中论》以中为名,即以八不显示中道。

{返回 厚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一节 引言
下一篇:成佛之道 17 大乘不共法 佛果功德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九节 三三昧•三触•三法印..
 成佛之道 6 大乘不共法 大乘通说
 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八节 如幻——即空即假之缘起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四节 声闻学派之我法二空说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五节 常空、我我所空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七节 空与空性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胜义空与大空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六节 无相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四节 无量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二节 泛说解脱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清净道论 第十四 说蕴品[栏目:觉音尊者]
 圆满的典范[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安居第七十一日(二):不舍一切,犹如一子[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五百罗汉 385、去诸业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玄奘在印度(李豫川)[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定解宝灯论 1 提出七个难题[栏目:定解宝灯论]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禅法的运用[栏目:人行道]
 修上师瑜伽时“嗡啊吽”的观想要领[栏目:达真堪布]
 净土宗入门 二 中国净土宗祖师[栏目:清净法师]
 准提法修习过程的心理治疗作用浅议(傅文青)[栏目:佛教心理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