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5.
慧品第二 神通论
一 何为神通?于神通有几何?于神通之地有几何?于足有几何?于句有几何?于
根有几何?
何为神通?依通之义为神通。于神通有几何?于神通有十于神通之地有四,
于足有四,于句有八,于根有十六
二 何为十神通?是摄受神通、神变神通、意所成神通、智遍满神通、定遍满神通、
圣神通、业异熟生神通、具福神通、明所成神通、随处之正加行缘通义之神通。
三 何为神通之四地?初静虑是离生地,第二静虑是喜乐地,第三静虑是舍乐地,
第四静虑是不苦不乐地。于神通有如是四地而资于神通之得、神通之获得、神通之
神变、神通之遍流1、神通之得自在、神通之无畏。
四 何为神通之四足?于此处比丘乃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修习勤三摩地勤
行成就神足,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于神通有
如是四足资于神通之得、神通之获得、神通之神变、神通之遍流、神通之得自在、
神通之无畏。
206 五 何为神通之八句?若有比丘依欲得定时,得心之一境性。欲非是定,定非是欲,
欲与定者异也。若有比丘,依勤得定时,得心之一境性。勤非是定,定非是勤,勤
与定是异也。若有比丘,依心得定时,得心之一境性。心非是定,定非是心,心与
定是异也。若有比丘,依观得定时,得心之一境性。观非是定,定非是观,观与定
是异也。于神通有如是八句资于神通之得、神通之获得、神通之神变、神通之遍流、
神通之得自在、神通之无畏。
六 何为神通之十六根?不下之心于懈怠无2动转故是为不动,不高之心于掉举无
动转故是为不动,不前之心于贪无动转故是为不动,不侧之心于瞋无动转故是为不
动,不倚之心于见无动转故是为不动,不系之心于欲贪无动转故是为不动,解脱之
心于欲欲无动转故是为不动,离系之心于烦恼无动转故是为不动,永尽之心于烦恼
遍取无动转故是为不动,一境性之心于种种性烦恼无动转故是为不动,信所摄之心
于不信无动转故是为不动,精进所摄之心于懈怠无动转故是为不动,念所摄之心于
放逸无动转故是为不动,定所摄之心于放逸无动转故是为不动,慧所摄之心于无明
无动转故是为不动,光耀之心于无明之闇黑无动转故是为不动。于神通有如是十六
根而资神通之得、神通之获得、神通之神变、神通之遍流、神通之得自在、神通之
无畏。
207 七 何为摄受神通?于此处有比丘领受多端3神变,一身而为多身,多身而复成为
一身,或现、或隐,过墙壁山崖,无有碍事如于虚空,出没于地中,如于水中,行
于水上,无坏〔于水〕如于地上,于虚空结跏趺坐,如飞鸟而行,有大神通、大威
德以手扪摸日月,乃至到达梵世以身所及之威。
于「此处」者,于此见、此忍、此喜、此摄受、此法、此律、此教、此梵行、此
教师,故云于「此处。」
「比丘」者是或善异生,或有学之比丘,或为法不动之阿罗汉。
「领受多端神变者,」乃领受种种之神变。
「一身成为多身者,」乃本性一身而倾心于多身,或百,或千,或倾心于百千,
倾心已,「我是多身,」以智摄受而为多身。犹如具寿朱荼半托迦,一身而为多身,
有神通而心得自在者,一身而为多身。
「多身而为一身者,」乃本性多身而倾心于一身,倾心已,「我是一身」以智摄受
而为一身。犹如具寿朱荼半托迦多身而为一身,有神通而心得自在者,多身而为一
身。
「现者,」乃无障盖、覆藏而辩了、明白。
「隐者,」乃有障盖、覆藏、围绕者。
208 「过墙壁山崖,无有碍事,如于虚空者,」乃于本性获得空遍等至,倾心于过墙
壁山崖,倾心已,「成为空!」以智摄受而为空,彼倾心行过墙壁山崖,犹如于本性
无有神通之人于无障盖、围绕为无碍而行,如是彼有神通而心得自在者,过墙壁山
崖无碍,如于虚空。
「出没于地中如于水中者,」于本性获得水遍等至而倾心于地,倾心已,「成为
水!」以智摄受而成水,彼出没于地中,犹如于本性无有神通之人出没于水中,如是
彼有神通心得自在者,出没于地中,如于水中。
「行水上无坏〔于水〕,如于地上者,」于本性获得地遍等至而倾心于水中,倾心
已,「成为地!」以智摄受而成地,彼行水上而无坏〔于水〕,犹如于本性无有神通之
人行地上而不为坏,如是彼有神通,心得自在者,行水上而无壤〔于水〕,如于地上。
「于虚空结跏趺坐,如飞鸟之行者,」于本性获得地遍等至而倾心于虚空,倾心
已,「成为地!」以智摄受而成地,彼于虚空行、立、坐、卧,犹如于本性无有神通
之人于地上行、立、坐、卧,如是彼有神通,心得自在者、行、立、坐、卧如飞鸟
于虚空。
209 「有大神通、大威德以手扪摸日月者,」于此处彼有神通而心得自在者,或坐或
卧倾心于日月,倾心已,「在手侧!」以智摄受而有于手侧,彼或坐或卧而以手扪摸
日月,犹如于本性无有神通之人,于手侧扪摸某色,如是彼有神通而心得自在者,
或坐或卧而以手扪摸日月。
「乃至到达梵世,以身所及之威者,」若彼有神通而心得自在者,欲往于梵世时,
于远而〔令〕「近之!」以摄持近而近,于近而〔令〕「远之!」以摄持远而远,于多
而〔令〕「少之!」以摄持少而少,于少而〔令〕「多之!」摄持多而多,以天眼见彼
梵色,以天耳界闻彼梵声,以心差别智了知彼梵心,若彼有神通而心得自在者,以
可见之身,欲往梵世时,以身之力转变心,以身之力摄持心,以身之力转变心以身
之力摄持心已,入于乐想、轻想而以可见之身往于梵世,若彼有神通而心得自在者,
以不可见之身欲往梵世时,以心之力转变身,以心之力摄持身,以心之力转变身以
心之力摄持身已,入于乐想、轻想以不可见之身往梵世,彼于彼梵世为有色4意所
成而具一切肢节5,化作令诸根圆满6者,若彼有神通者往之,化人亦往其处,若
210 彼有神通者立之,化人亦立其处,若彼有神通者坐之,化人亦坐其处,若彼有神通
者卧之,化人亦卧其处,若彼有神通者出香,化人亦出香其处,若彼有神通者炽然,
化人亦炽然其处,若彼有神通者说法,化人亦说法其处,若彼有神通者作问,化人
亦作问其处,若彼有神通者被问而回答,化人亦被问回答于其处,若彼有神通者与
彼梵俱在而对谈、谈论,化人亦与彼梵俱在而对谈、谈论其处,彼有神通者为者彼
化人为之。
如是为摄受神通。
八 何为神变神通?
于尸弃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时有名阿毘浮声闻,于梵世不断出声而教说千世
界。彼以可见之身而说法,以不可见之身而说法,下半身可见上半身不可见而说法,
上半身可见下半身不可见而说法,彼舍本性身或示现童子身,或示现龙身,或示现
妙翅鸟身,或示现药叉身,或示现因陀罗身,或示现天身,或示现梵身,或示现海
身,或示现山身,或示现林身,或示现狮子身,或示现虎身,或示现彪身,示现象
〔军〕7,示现马〔军〕,示现车〔军〕,示现步〔军〕,示现多多军士之庄严。
如是为神变神通。
九 何为意所成神通?
于此处有比丘由此身为有色、意所成而具诸根圆满一切之肢节而化作他身,犹
211 如有人由文叉草以拔苇,彼生如是念:「此是文叉草,此是苇,文叉草与苇相异,然
苇由文叉草拔者」,或复犹如有人由鞘拔剑而彼生如是念:「此是剑,此是鞘,剑与
鞘相异,然剑由鞘拔出者」或复犹如有人欲由蜕出蛇而彼生如是念:「此是蛇,此是
蜕,蛇与蜕相异,然蛇是由蜕而出」,如是比丘由此身为有色、意所成而具诸根圆满
一切之肢节而化作他身。
如是为神变神通。
一○ 何为智遍满神通?
依无常观而断常想之义成满故是智遍满神通,依苦观而乐想之、依无我观而我
想之、依厌恶观而欢喜之、依离贪观而贪之、依灭观而集之、依定弃观而执取之断
义成满故是智遍满神通。于具寿薄拘罗有智遍满神通,于具寿僧祗致耶有智遍满神
通,于具寿部多波罗有智遍满神通。
如是为智遍满神通。
一一 何为定遍满神通?
依初静虑而〔五〕盖断之义成满故是定遍满神通,依第二静虑而寻伺断之义成
满故是定遍满神通,依第三静虑而喜断之义成满故……乃至……8依第四静虑而乐
苦断之义成满故……乃至……依虚空无边处定而色想、有对想、种种想断之义成满
故……乃至……依识无边处定而虚空无边处想断之义成满故……乃至……依无所有
212 处定而识无边处想断之义成满故……乃至……依非想非非想处定而无所有处想断之
义成满故是定遍满神通。于具寿舍利弗有定遍满神通,于具寿珊耆婆有定遍满神通,
于具寿佉奴憍陈那有定遍满神通,于邬波斯迦郁多罗有定遍满神通,于邬波斯迦沙
摩婆提迦有定遍满神通。
如是为定遍满神通。
一二 何为圣神通?
于此处有比丘若欲「于有厌作无厌想而住」者,作无厌想住于其处,若欲「于无厌
作有厌想而住」者,作有厌想住于其处,若欲「于有厌与无厌作无厌想而住」者,作无
厌想住于其处,若欲「于无厌与有厌作有厌想而住」者,作有厌想住于其处,若欲「于
有厌与无厌而遣彼二舍、念、正知而住」者,而舍、念、正知住于其处。
如何是于无厌想作有厌想而住耶?于可爱之事或以遍满不净,或由无常而近
修,如是于无厌作有厌想而住。
如何是于有厌、无厌作无厌想而住耶?于非可爱之事,或以慈遍满或由9界而
近修,如是于有厌、无厌作无厌想而住。
如何于无厌、有厌作有厌想而住耶?于可爱、非可爱或以不净遍满或由无常近
修,如是于无厌、有厌作有厌想而住。
213 如何于有厌、无厌而遣彼二者,于舍、念、正知而住耶?于此处有比丘,以眼
见色而非喜、亦非忧,于舍、念、正知而住,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味味,以
身触所触,以意识法非喜亦非忧,于舍、念、正知而住,如是于有厌、无厌遣彼二
者,于舍、念、正知而住。
如是为圣神通。
一三 如何为业异熟生神通?〔此〕有一切飞鸟、一切天、一分人、一分堕人,如
是为业异熟生神通。
一四 何为具福神通耶?转轮王腾于虚空四军,乃至俱马丁、牛童之人。于居士锭
底迦有具福神通,于居士阇梨罗有具福神通,于居士面托迦有具福神通,于居士瞿
师多有具福神通,此五人10是福大而有具福神通,如是为具福神通。
一五 何为明所成神通?持明者以诵明咒升腾于虚空,示现象〔军〕示现马〔军〕,
示现车〔军〕示现步〔军〕,示现多多之军士庄严,如是为明所成神通。
214 一六 何为缘随处之正加行通义之神通耶?依出离而欲欲断之义成满故是缘随处之
正加行通义之神通,依无瞋而瞋断之义成满故……乃至……依光明想而惛眠之……
乃至……依阿罗汉道而一切烦恼断之义成满故是缘随处之正加行通义之神通。
如是为十神通。
注1 遍流 visavita未详。今只依vi+sru所见之说。D.II.213 之visarita参照。恐非为「神
境」(rddhi)visaya之转讹耶?
2 动转 ijjhati在此处使之通于injati。
3 多端 底本之anekaviditam为-vihitam之误植。
4 有色 底本暹罗本虽俱有rupam应改为rupim。(就本注及次注D.I, P.77其它参照)
5 具一切之支节 底本及暹罗本之sabbanga-paccangam应改为-paccangim。
6 使诸根圆满 底本虽为abhinindriyam但无宁采用暹罗本之ahinindriyam。
7 象〔军〕底本之hatthivannam va应依暹罗本改为hatthim pi。
8 底本在此之下虽为「定遍满神通……乃至……」若如此之返覆之句存在「……乃至……」则
成为「衍」〔繁复众多〕,见暹罗本。
9 界(dhatu)在此处应见「慈」之类语。DA.I.253参照。
10 此之五人底本暹罗本俱只举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