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7.有爱就有痛苦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006
027.有爱就有痛苦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舍卫城里有一位婆罗门居士,他所钟爱的独子死了,使他深受打击,因而丢下工作,茶不思饭不想,常常到他儿子的坟前思念悲泣,几乎就要崩溃了。
  这天,这位婆罗门居士漫无目标地走着,正好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就进去拜见佛陀。
  佛陀见他精神萎靡,魂不守舍的样子,便问他原因。
  婆罗门居士将他失去爱子的事,悲伤地向佛陀诉说了。
  佛陀听了,回答婆罗门居士说:
  「正是这样啊,居士!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瞿昙!怎么这样说呢?瞿昙!你应当知道,如果有了爱,就有快乐啊!」
  佛陀再三地说,婆罗门居士再三地反对,然后不满地离开了。
  婆罗门居士走出祇树给孤独园,看到一群人正在路旁赌博,心想:赌博人大多比较聪明,我来请他们评评理。
  结果,那群赌博的人都同意婆罗门居士的看法,认为如果有了爱,就有快乐。婆罗门居士听了很满意,点头离去。
  这件事,在市井小民的茶余饭后里传开了,还传进王宫,到了波斯匿王的耳里。
  波斯匿王也质疑佛陀的教说,就去问末利皇后。
  末利皇后是虔诚的佛弟子,深知佛法,所以回答大王说:
  「是啊,大王!正是这样啊,大王!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末利!当弟子的,一听到传言中老师怎么说,就附和了。沙门瞿昙是你的老师,所以你就跟着附和。」
  「大王!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去问世尊啊,派人去也可以。」
  于是,波斯匿王派一位名叫「那利鸯伽」的婆罗门,去问佛陀。
  佛陀告诉那利鸯伽婆罗门说:
  「那利鸯伽!我问你,如果有一个人,他的母亲去世了,或者父、兄、姊、妹去世了,是不是会哀伤崩溃呢?所以,可见得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从前,这舍卫城里有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只是不久后,夫家家道中落,为娘家所嫌弃。有一次,妻子回娘家,娘家的人逼她改嫁,丈夫知道了,不愿意妻子被夺,结果,丈夫杀了妻子,然后自杀殉情。那利鸯伽!从这件事也可以知道,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那利鸯伽婆罗门将佛陀所说的,带回去禀报波斯匿王,证实了末利皇后的说法。
  这时,末利皇后更进一步地为国王作了解说:
  「大王!你爱你的儿将毘琉璃吗?」
  「爱啊!」
  「大王!如果毘琉璃有个三长两短,那你会怎样呢?」
  「末利!如果毘琉璃有个三长两短,我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
  「大王!所以,有知有见、全然正觉的世尊会说:『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大王,同样的,你的爱臣尸利阿荼、爱女婆夷利、爱妃雨日盖,或者领土迦尸与憍萨罗有了无常变化,你也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的,由此更可以证明:『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大王!你爱我吗?」
  「爱啊!」
  「一旦我有个三长两短的,大王会怎样?」
  「末利!那我一定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
  「大王!想想这些情况,就不难知道确实是『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了。」
  「太精彩了,末利!太不可思议了,末利!世尊智慧的洞察与所见,是多么地深彻啊!
  来吧!末利!帮我把礼敬前净身用的水拿来。」
  于是,波斯匿王起身,漱口、洗手脚,整理衣服,露出右肩,向佛陀所在的方向合掌行礼,然后三称「礼敬世尊」。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二一六爱生经》、《中部第八七爱生经》、《增壹阿含第一三品第三经》。
  二、爱,依所爱的对象,可分为对自己的「自体爱」,以及对自身之外的「境界爱」。其中,「自体爱」是由「自我感」的我见、我执所推动,而「境界爱」则是「自我感」所延伸的「我所」类。一般所说的爱,如故事中所举的例子,都属于「境界爱」的「我所爱」,相对于「自体爱」的深潜难察,这是比较粗显易觉的。
  三、不论是对「自体」的「我爱」,亦或对「境界」的「我所爱」,两者都与「自我」紧密关连着,不离「主宰」、「控制」的特性,所以,一旦所爱的对象发生变化,痛苦就跟着来了。
  四、佛陀未出家前,有着宫廷优渥的生活,不会没有爱的暂时满足之愉悦经验,但是,佛陀更深彻地洞察了爱的主宰本质,以及诸行无常的真理,而说有爱就有痛苦。
  五、故事末后,《中阿含第二一六爱生经》说,波斯匿王归依了佛、法、僧伽,这与《中部第八七爱生经》、《增壹阿含第一三品第三经》所说不同。若从印顺法师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的举证,了解到波斯匿王对佛法「其实是信心微薄」的(第七○页),因而对波斯匿王的归依三宝之说保留,而采用了《中部第八七爱生经》的说法。
  六、在佛化家庭中,夫妻间不妨可以像末利皇后一样,互相提醒「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时」,也是一种不错的关照与心理准备。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8.文荼王的丧妻之痛
下一篇:26.苦从哪里来?
 82.不要只是相信
 50.死亡的压迫
 第三篇 僧伽 78.舍利弗的得解脱
 80.无不散的筵席
 102.善于领导统御的手长者
 72.意业为最重 ──优婆离外道居士的归依
 91.面不改色的优波先那
 25.人心不足
 83.质多罗居士的不必相信佛陀所说
 37.同理心──自通之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住远离地者经[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结恶习重[栏目:宣化上人]
 第十二 无犯等品[栏目:增支部一集]
 佛教心理学[栏目:慧律法师]
 《入菩萨行论》第45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发愿救度伤害过的众生,当我们成佛度化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不会给我们制造违缘和障碍?[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杭州佛诞纪念之放蝇会宣言[栏目:太虚法师]
 百合花[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念佛时不出声,心有阿弥陀佛,这是否叫心念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栏目:量理宝藏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