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45.安般念的教说因缘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84
045.安般念的教说因缘
  有一次,佛陀来到跋祇国的毘舍离城,住在跋耆族村落附近,一条名叫跋求摩河河边的萨罗梨林中。
  那时,佛陀教导比丘们不净观,鼓励比丘们修不净观,说修不净观能有大成就、大福利。
  教导了这个法门后,佛陀就作了半个月的闭关禅修,除了一位照顾饮食的护关者外,佛陀不希望有任何其它人到他的住处去,而大家也都遵照佛陀的意思,在这期间没有人去打扰。
  比丘们在这段期间,勤修不净观,以致许多比丘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厌恶,结果有拿刀自杀的,有服毒自杀的,有上吊、跳崖自杀的,也有请求其它比丘为自己结束性命的。
  有一位厌恶自己身体的比丘,找了一位名叫鹿林的外道,以自己随身衣物赠送为交换条件,要求鹿林外道杀他。
  鹿林外道杀了这位比丘后,到跋求摩河河边洗刀,边洗边想:「我就贪图这点小利而杀人?」不禁有了悔意。
  这时,空中正好有位魔界天众,知道了鹿林外道的想法,反而鼓励他说:
  「善哉!善哉!大贤人!你这么做,可以得到无量的功德,因为你帮助了一个持戒有德的释迦弟子,使他未解脱涅槃而得解脱涅槃,而且,你还可以得到他的随身衣物呢。」
  鹿林外道听了这样的赞叹与鼓励,真以为他这么做,有大功德可得,于是,他就带着刀子,到比丘们住的房舍、经行处、禅房等处,主动出击,见了比丘就问,哪里有未得解脱涅槃的持戒有德比丘,需要他服务的。这时,一些厌恶自己身体的比丘,纷纷出来,要求鹿林外道杀他们。结果,半个月内一共死了六十位比丘。
  半个月过去了,佛陀结束他的闭关禅修,出来主持每月十五日的布萨说戒。布萨会中,佛陀发现与会的比丘减少了很多,就询问尊者阿难。尊者阿难就将事情的原委,向佛陀报告,并请求佛陀再教导不净观以外的修法。
  于是,佛陀说:
  「比丘们!为此,今天我来为大家说安那般那念。这是一个从细微处下手学习,以开展自己的觉察力,而达到止息一切已起、未起的恶不善法,其威力,就像能洗涤一切已起、未起尘埃的大雨。如何修呢?
  比丘若住在城郊、村外,早上进入村落乞食时,应好好守护着六根,看住自己的心念。餐后,就到林中、树下、空地,或安静的房舍中,端身正坐,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不去想过去、未来的事,暂时将贪欲、瞋恚、瞌睡、不安、疑问等修学障碍排除,然后学习觉察自己的每一个吸气与呼气;觉察每个长、短气息;觉察吸气、呼气的每一个过程;觉察吸气、呼气渐趋细缓的变化;于每个吸气、呼气中,觉察踊动之喜、温馨之乐、觉知感受之心行、心行的止息等感受上不同的强、淡变化;于每个吸气、呼气中,觉察愉悦、止定、解脱等心念的变化;于每个吸气、呼气中,观察无常、断、无欲、寂灭等现象法的变化,这就叫做修安那般那念,是一种能让身、心得到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成就离无明的明分想修学。」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八○九经》、《相应部第五四相应第九经》、《杂阿含第八○三经》、《相应部第五四相应第一经》。
  二、这个故事,除了成为佛陀教导安那般那念修学法门的因缘外,也是佛陀为出家众制定「杀戒」的因缘,广为各部律典所记载。事件的发生地,多数典籍都略为毘舍离,而《杂阿含第八○九经》作「金刚聚落跋求摩河侧萨罗梨林中」。其中,「金刚」即「跋耆」的另译,而毘舍离一带的居民,大半是跋耆族人(参考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第六一页),《杂阿含第九八○经》就称毘舍离为「跋耆人间」。所以,《杂阿含第八○九经》的记载,只是详略之别,而实无不同。
  三、依各部律典,帮助别人自杀,或鼓励、赞叹别人自杀,都等同于亲手杀人,而包含在丧失出家资格的杀罪中,但却不包括自杀。不过,从本则故事知道,自杀并不为佛陀所鼓励,否则也不会有安那般那念的教导了。另,《四分律》、《五分律》与《萨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等律典,将自杀归于「偷罗(兰)遮罪」(大正大藏经二二册第七、九八三页,二三册第六四一页),这在僧团中,也算是种重罪了。不过,「偷兰遮罪」一项,是七种犯罪归类(七犯聚)所特有的。七犯聚的分类,并不属于佛陀时代,而是约为公元前二七○年前后,部派开始再分化时代才成立的(参考印顺法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二二二页、《印度佛教思想史》第四五页)。
  四、安那般那,意思是「入、出息」,也就是指我们的呼吸。安那般那念也作「入出息念」,或略为「安般念」,就是「缘于呼吸的心念修学」。《出曜经》、《五事毘婆沙论》将安般念与不净观,并誉为佛法修学的「二甘露门」(大正大藏经四册第六九八页、二八册第九八九页),不过,就适用的广度、方便性与副作用来看,安般念有可能是略胜一筹的,因为呼吸一直伴随着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在,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自己观照的对象(所缘)。
  五、佛陀教导安般念,是从一早入城乞食的「守护六根」说起的,可见得安般念的修学,不是坐下来观呼吸才开始,事先的心念收摄等准备功课,是其重要基础。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46.都说止观二法
下一篇:44.就像驯服一头牛
 21.弥醯的独修挫折
 25.人心不足
 58.众多邪见的原因
 98.阐陀的证入
 75.战争与胜负
 16.法最尊贵而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
 29.就像接连中了两支毒箭
 17.无关年资的非时通达
 49.一举突破的观空法──大空经的观法
 33.大师就说调伏欲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牵挂你的时候[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修学精进刻苦现在却全身无力,请开示[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四难:心行平等[栏目:证严法师]
 心经广义 第三章 般若妙用 第一节 菩萨境界[栏目:冯达庵居士]
 千佛殿脚窝[栏目:少林故事]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三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栏目:所依经典·显]
 举手投足都是文殊心啊![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正而不斜[栏目:禅林衲子心]
 一心执持佛号[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