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87.差摩比丘的病中证悟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83
087.差摩比丘的病中证悟
  有一次,许多比丘住在拘睒弥城东南,瞿师罗富家长者所布施的林园中。
  另一位名叫「差摩」的比丘,也在拘睒弥城,但另住在跋陀梨园中。那时,差摩比丘患了重病,身体很痛苦。
  住在瞿师罗园的长老比丘们,得知差摩比丘患了重病,就派遣了轮值担任看护的陀娑比丘去探望他。
  陀娑比丘到了差摩比丘的住处,转达瞿师罗园长老比丘们的关怀与安慰,对他说:
  「差摩学友!瞿师罗园的长老比丘们很关心你,他们问你的病情缓和了些没?还能忍受吗?」
  「学友!我的病没有转好,只有更加剧烈、更痛苦,好像就快没救了。」
  了解了差摩比丘的情况,陀娑比丘就赶回瞿师罗园,向长老比丘们报告。
  于是,长老比丘们要陀娑比丘再去跋陀梨园,提醒差摩比丘要按照佛陀的教法,从组成人的色、受、想、行、识等五受阴中,观察没有不变的我,也没有属于不变我所拥有的。
  陀娑比丘再度前往差摩比丘的住处,转告长老比丘们的提醒。
  差摩比丘听了以后,回答陀娑比丘说,他确实依照佛陀所教导的,从五受阴中观察没有一丝不变的我,也没有不变我所拥有的。
  陀娑比丘又回到瞿师罗园,转告长老比丘们差摩比丘的回答。
  长老比丘们听说差摩比丘能从五受阴中观察非我、非我所,认为这是阿罗汉解脱圣者的境界了,所以,就又要陀娑比丘去问差摩比丘是不是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
  陀娑比丘三度前往差摩比丘的住处,转告长老比丘们的问话。
  差摩比丘回答说,他还不是阿罗汉。
  陀娑比丘又将差摩比丘的回答,带回瞿师罗园。
  长老比丘们认为差摩比丘的第三次与第二次回答相互矛盾,就又要陀娑比丘四度前往差摩比丘的住处,转达长老比丘们的质疑。
  差摩比丘说,虽然他从五受阴中观察非我、非我所,但经验上还是觉得有我。
  辛苦的陀娑比丘,又将差摩比丘的回答,带回瞿师罗园。
  原来,差摩比丘的非我观察,是顺服于佛陀教导的学习中观察,还不是自己实际的体验。于是,长老比丘们又重提佛陀时常教导的「非我」观法,透过陀娑比丘告诉差摩比丘说:
  「差摩学友!你说有我,是根据什么说有我的?说色是我吗?离色有我吗?还是说受、想、行、识是我?离受、想、行、识有我?」
  让陀娑比丘五度来回奔波传话,差摩比丘觉得过意不去,就拿起拐杖,要陀娑比丘扶他到瞿师罗园,去跟长老比丘们直接讨论。
  到了瞿师罗园,差摩比丘对长老比丘们说:
  「学友们!我不说色是我,不说受、想、行、识是我,不说离色、受、想、行、识有我。但我还觉得整体五受阴有我,不过,我不会说这五受阴是我所拥有的。
  学友们!譬如有香味的花,说这棵花的根就是花香,或说离开花的根能有花香;或说茎、叶、花瓣、花蕊是花香,或说离开茎、叶、花瓣、花蕊能有花香,这样说对吗?」
  「都不对。」
  「那怎样说才正确?」
  「应该说有整棵花,才能有花香才对。」
  「学友们!所以,我不说色是我,不说离色有我,不说受、想、行、识有我,不说离受、想、行、识有我。学友们!但我还觉得整体五受阴有我,这是对自我感的傲慢、自我感的欲求、受自我感的驱使等深邃处还未能彻底地觉察、断除、出离的缘故。
  学友们!这就像洗衣服,虽然脏衣服用清洁剂洗干净了,但却还残留有清洁剂的味道,所以还要用芳香剂熏香,以断除清洁剂不好的味道。
  多听闻圣者正法的学习者也一样,能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但对五受阴的我慢、我欲、我使还未能彻底地觉察、断除、出离的人,尚须继续努力修学,洞察五受阴的生灭,如实地认清:这是色,这是色生成的关键因缘,这是色的灭除;受、想、行、识也一样。能够这样修学,日后就能将我慢、我欲、我使彻底地觉察、断除、出离了。」
  听了差摩比丘的这番说明,在座的长老比丘们,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赞叹差摩比丘的解说,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佛陀的教说。差摩比丘也因此而突破自己的盲点,证入了解脱。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三经》、《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八九经》。
  二、差摩比丘说他虽然能正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但对「我慢、我欲、我使」(试译为「自我感的傲慢、自我感的欲求、受自我感的驱使」)等深邃细微的自我感,还是不能彻底的断除,可见人们自我感的根深蒂固了。我们只有不断地从「集、灭」的观察,去努力修学了。
  三、病中,对一般人来说,算是一种逆境。差摩比丘在逆境中,透过与学友间的互相讨论激荡,竟能突破平日的盲点,得证解脱,也部分印证了逆境与学友,在佛法修学上的功用了。
  四、本则故事纯为佛弟子间对深奥佛法的探讨,为佛法不限于佛说的又一例。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88.锐利的阿支罗迦叶
下一篇:86.病比丘的看护
 15.神射手的启示──深彻的四圣谛
 41.鹰与猴的死亡之路
 44.就像驯服一头牛
 74.兴邦卫国的七不衰法
 91.面不改色的优波先那
 33.大师就说调伏欲贪
 10.不闻雷声的赞叹
 79.舍利弗对昔日老友的关怀
 36.优填那王的赞叹──性欲的降服方法
 37.同理心──自通之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模块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3)[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一部分:仿佛在人间]
 师父,为什么你当初要加入佛教?[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佛弟子须修忍辱[栏目:忍辱]
 相应16经 详细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厚造纸:准胝[栏目:准提菩萨·行法仪轨]
 题鹤飞旭日图[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印祖故事 59、南亭法师请开示,印公主张唯念佛[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三节 广律[栏目:佛教戒律学]
 信仰与土地──建立缘起性空的佛教深层生态学(杨惠南)[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