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集 第一品
 
{返回 如是语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7

三集  第一品
        五○ (三、一、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不善根。三之为何?为贪不善
    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诸比丘!此等实为三不善根。」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1贪瞋痴害恶心者        如竹自果自身生2」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五一(三、一、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3此等为三界。三之为何?为色界、无色
    界、灭界。诸比丘!此等实为三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能识色界者4        不停无色界
 46      解脱灭界人         已为舍死者
         无漏正自觉         身触不死界
         舍死离依着         现依着之舍
         善说此三界         无忧离染道」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五二 (三、一、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5此等为三受。三之为何?为乐受、苦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此等实为三受。」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专念熟虑佛弟子         思念受与受之生
         知导灭道止心时         灭受无欲入涅槃」
       我闻世尊说此义。

 47     五三(三、一、四)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 此等为三受。三之为何?乐受、苦受、不
    苦不乐受。诸比丘!此等为三受。诸比丘!乐受由苦可见,苦受由投枪可见,不苦
    不乐受由无常可见。诸比丘!比丘之乐受虽由苦见,苦受由投枪见,不苦不乐受由
    无常见者。诸比丘!正见断渴爱,退转结缚,洞察正慢6,灭苦处之比丘为圣者。」
    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由苦能见乐         由投枪见苦
         贤者由无常         见不苦不乐
         此正见比丘         此处解脱受
         悟神通贤者         离世成牟尼」
       我闻世尊说此义。

 48     五四(三、一、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7此等为三求。三之为何?为欲求、有求、
    梵行求。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求。」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专念熟虑佛弟子         思念求与求之生
         知导尽道止心时         尽求无欲入涅槃」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五五(三、一、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求。三之为何?为欲求、有求、
    梵行求。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求。」 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欲求有求梵行求         贪等见处之堆积
         由此执之以为真         解脱尽爱离诸贪
 49      离欲舍求灭见处         尽求比丘无疑欲」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五六(三、一、七)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8此等为三漏。三之为何?为欲漏、有漏、
    无明漏。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漏。」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专念熟虑佛弟子       思贪漏与漏之生
         知导灭道止心时       尽漏无欲入涅槃」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五七(三、一、八)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漏。三之为何?为欲漏、有漏、
    无明漏。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漏。」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50    「尽欲漏舍无明         破有漏无依着
         解脱者服魔象9        得成为最后身」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五八(三、一、九)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爱。三之为何?为欲爱、有爱,
    非有爱。诸比丘!此等实为三爱。」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与欲之世相应         心染有与非有
         已结于魔之世         人人不得安静
         迷于生死众生         死后将赴轮回
         是故应须断离         有与非有之爱
         能使达于漏尽         此世渡彼岸者」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五九10 (三、一、一○)

 51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成就三法之比丘,超越魔域,如太阳之光
    辉。三之为何?诸比丘!于此,比丘成就无学之戒蕴,成就无学之定蕴,成就无学
    之慧蕴。诸比丘!成就此等三法之比丘,超越魔域,如太阳之光辉。」世尊说此义,
    此处如是说:
       「持戒定慧者       超魔域如日」
       我闻世尊说此义。
                                                                     品第一
    摄颂曰:
        根界(五○、五一)及受二(五二、五三),且求二(五四、五五)漏二(五六、
        五七),爱(五八)更魔之域(五九),始终最上品。

    注1 杂阿含卷第三八(大正藏、二卷二七七页),S.N.vol.I.P.70;98(汉译南传藏、一三卷一二
        页、一六六页)参照。
      2 在杂阿含卷第二八有譬如芭蕉竹芦生果即死,来年已坏,在法句经一六四偈有「竹芦之果
        唯有自灭之实」。
      3 中阿含第四八多界经(大正藏、一卷七二三页),杂阿含卷第一七(大正藏、二卷一一八
        页)参照。
      4 杂阿含卷第一七(同上)参照。
      5 杂阿含卷第二八(同一九九页),S.N.vol.V.P.21等参照。
      6 所谓「正」为由于原因。所谓「洞察慢」,为洞察慢之见解又洞察舍离(注释二九八页)。
      7 D.N.vol.III.P.216(汉译南传藏、八卷二三三页),A.N.vol.II.P.42(汉译南传藏、一八卷
        七六页)等参照。
      8 S.N.vol.V.P.56,中阿含卷第七(大正藏、一卷四六二页)参照。
      9 魔乘于象。Dhammapada V.175 (本卷三○页)参照。
     10 本事经一二一(大正藏、一七卷六九三页)参照。


 


{返回 如是语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集 第二品
下一篇:二集 第二品
 二集 第二品
 三集 第三品
 一集 第二品
 一集 第三品
 三集 第二品
 三集 第一品
 三集 第四品
 一集 第一品
 二集 第一品
 三集 第五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7-122冈波巴四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可不可以抽烟? Is smoking allowed?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