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 以下赞清净法界二十四颂
 
{返回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06

以下赞清净法界二十四颂  


  【广大正觉众明主,具大寂默大寂默】
  【大密咒中令出现,有大密咒自性理】
  接下来讲金刚界大坛城十四个颂文,首先讲五种法界的法界体性智中,文殊菩萨的名号是如何来称呼的呢?是大日如来,佛的名字叫作广觉,也就是省觉,意即去除烦恼障碍,并由烦恼障碍中省觉,而智慧广大无边,自己能省觉,同时能示显一切来调伏弟子,利他非常广大,所以称之为广大的大日如来,【具大寂默】指能仁释迦牟尼佛,身语意三门不起丝毫恶业,所以能自然压服,具足功德。【大寂默】指的如理安住其中,丝毫不动摇,【大密咒】指不必依靠其它者,而自然的能证得佛的智慧,能够勾召及压服世间及出世间的一切,称之为密咒。这也是利根者所趋入的道路,这样子成佛的方法,如理趋入密咒乘之中,即是文殊菩萨。能如理的趋入密咒实相之中,所以是密咒乘之主,所以能产生大密咒的自性理。
  注解:寂默──即是牟尼,意为寂静,为佛的尊号。
  【欲得十种到彼岸,住于十种彼岸中】
  【十彼岸到是清净,即是十种彼岸理】
  这是世间大乘共同的道路,在这样的道路之中,证得十住就是十波罗蜜,所以是安住在十种彼岸之中,安住其中而且不贪恋执着,所以是清净的。对于十种到彼岸的意义,善巧精通,这十彼岸是什么呢?十波罗蜜,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再加上力、方便、愿、智,了知何者当行何者不当行,了知处及非处,了知业力异熟的情形是如何,愿望成熟的情形是如何,众生的种性差别是如何,就是众生界,众生根器的高低是如何,众生解脱的方法是如何,各种禅定【等入】的方式如何,宿命多劫多劫以前是如何,生死自在,这是十种彼岸。
  注解:
  处──生起之意。
  禅定──即静虑,住心一境,止观不二之意。
  【尊者十地自在者,住在于彼十地中】
  【具知十种之自性,持于十种清净者】
  尊者是怙主,一切众生的救度保护者,这是指文殊,十地自在,自己安住在这个道路之中,还能引导一切众生也趋入这些道路之中,而且具有十种了知,这样子的功德,快证得佛地的时候,即具足了知一切的功德,知道一切法,知道随念,知道对方的一切念头想法,知道一切确实的解释,知道及地,知道辩才,如何辩论打败对方,知道一切的道路,知道什么是无所漏失,知道什么是不善业,世俗谛,而且对这种了知,也不贪恋它是一个实体,因此这十种是自性。
  注解:
  念──1.思念,2.讽诵。
  菩萨乘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中第五个十位,在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已属圣位。
  【十种义相义中义,自在寂默十力主】
  前面所讲的十种法,十种了知这样清净的法的持有者,包括轮回中的一切万法,五蕴,五烦恼,都集摄在其中,当它能清净的时候,就能转变成五方佛,五种智慧。因此,经常所提到的,轮回中的五蕴能够清净的话。就能达到它的本质也就是五方佛,色蕴清净是不动佛,受蕴清净宝生佛,想蕴清净阿弥陀佛,行蕴清净不空成就佛,识蕴清净是大日如来,这是五方佛。也就是五种性。其次讲五种烦恼,也是一样,能转化成佛的五智,瞋是大圆镜智,嫉妒是平等性智,贪恋是妙观察智,傲慢是成所作智,无明是法界体性智,在这十种清净以后,就转化成五方佛,五智,因此称之为十种义相义中义。
  【作诸利益无有遗,具有十种大自在】
  自在寂默是能仁,是指佛,十力是了知十种处及非处,并且他的大悲心遍及一切,主是说普遍主,普遍的意思是大悲遍及一切,因为大悲遍及一切,所以能够广大的来利益一切的众生,并且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具有十种自在的力量,这十种自在是寿命自在、心识自在、业力自在、神通自在、对境自在、幻化自在、投生自在、愿力自在、渴求自在、法自在。
  【离彼无垢戏论主,真如自性清净王】
  【言说真实不讳句,如其所说而依行】
  如前所说,佛具有这十种力量,十种自在,如果具有这十种情形,是否表示执着形相呢?不是的,因为一切诸法的本质原本就没有分初、中、后,原本即是不生不灭,远离一切戏论的,能在法性中不动不灭,而在法性中没有能跟所的差别,当然远离一切戏论而不执着于它的形相,既然不执着于它的形相,即能趋入能所无二的执有者,如此,那他又如何来利益众生?是以不欺骗众生,将真实的情况讲述出来,因此,所讲的语言是不会改变的。
  【于无二中说无二,住于真实边际中】
  就其所说的一切诸法,如梦似幻,因此是离开一切言说之外,因此是无二的见地,按此而行,在无二之中,如实见到,并能压服一切的邪说妄见,不顺的恶念,既然能如此,就能安住在真实的这一边,并远离这二边之中安住。
  【无我狮子具音声,外道恶兽极怖畏】
  【游行一切有义中,速疾犹若如来心】
  离开我及我所这二种执着,并且不起贪恋之心,所讲出来的法音,自然是极清净威猛,因此能够压服各种的邪说邪见,这种无我的法音,就如同狮子的吼声,当狮子发出吼声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要感到害怕,这样无我的法音发出的时候,不但能压服所有的邪说,而且能令所有的众生都非常迅速的得到利益。譬如说佛只要一思维,所有的众生即会得到无边的利益。
  【胜及最胜胜怨中,于转轮者施大力】
  如此的佛,身功德又是如何呢?具足大的力量,处于不败称之为胜,能够压服对方的一切念头,最胜是能压服一切的烦恼仇敌,调伏怨敌四魔,就像世间的转轮胜王一样,在转*轮的时候,可以调伏一切来保护他的国家,同样,佛在三界转动*轮,以此来利益众生,也是有压服对方的一切力量。
  【集中之师集中胜,集王集主集自在】
  【执持爱护大灵验,大义不受他恩念】
  集是资粮的意思,资粮之中的胜主,就资粮道而言,声闻、独觉二者的资粮,独觉胜过声闻,菩萨所集的资粮又胜过独觉,这是层层积聚上去的,【大力执持】大力是指能压服能所差异的念头,其次,将一切诸法执着为二的念头也去除掉,并且如理的去走密乘的道路,【不受他恩念】不必再去走其它的道路了。
  【句王句主能言词,句中自在句无边】
  【以真实句说真实,于彼四谛宣说者】
  指的是语功德,对于透过语言能了解它的意义,并且能安住在实义之中,所以称之为句王,句主是能够趋入诸法各自的实相,并且来作言说。句中自在指辩才无碍,能够压服对方,句无边是说在作言词的时候,所讲述的法无量无边,同时所讲说的方式是真实而不虚假,如理宣说的讲述教法。
  【不还之中复不还,教如缘觉及独觉】
  【种种决定超出中,彼诸大中独一因】
  以声闻的教法来驱除不善业,因此就不会再堕入恶道之中,如果证得初地,就不会再堕入轮回之中,如果证得八地,就不会再堕入小乘之中,这是不还的意义。【复不还】如果证得菩提的话,就不会再堕入任何一处,所以是复不还。【教如缘觉】殊胜的引导独觉的行者,所谓独觉是说在行者中一个人单独来往,又叫【麒麟独觉】,其次,引导一切众生以各自解脱的方式又是如何呢?在三界之中,以各个众生要走的道路,引导他们出离三界,而来示显各种的清净或不清净的形相,但不论示显的方式如何,都是以一个因而现出的,什么因呢?即是无二的智慧。
  注解:地──土地能使一切种子生根发芽,佛性亦如土地,使众生的善根功德增长。
  【比丘罗汉即漏尽,调伏诸根并离欲】
  【获得安乐无怖畏】
  比丘是学习善业的意思,因求善而远离各种的烦恼,不再堕入三界之中,因此称之为漏尽,因为漏尽,就不会贪恋色、声、香、味、触的五境,因诸根〈眼、耳、鼻、舌、声〉清净,不会贪恋其对境,称之为调伏根门,因调伏之故,所以不会有所漏失,既无所漏失,当然会得到安乐,因获得安乐之故,而无有恐惧的存在。
  【成满清凉亦无浊】
  【明解及与于神足,世间善逝胜明解】
  【于我不执不执我,住于二种谛理中】
  以讲述教法来广大的利益众生,因讲述这个教法而得到清凉,因清凉之故而理智清明,没有混浊,对法性胜义的义理能了解并能压服一切热恼,同时将暂时的染垢去除,将热恼压服能够去除,获得清凉,将染垢去除而无浊,因去除烦恼染垢而能趋入法性之中,称之为明解。因明解而安住于净戒行之中,而具神通,如来对一切众生的心念渴求是如何,是法器或非法器,能以这种方式来调伏,或不能以这种方式来调伏,一切都能了知,所以是善逝世间解。就是指的如来胜过世间一切的种性,胜过一切声闻,独觉的种性,了知一切诸法如梦似幻,因此对于外在的对境不执着有实体,对内在的心也不执着有一个实体,对境跟我都不执着有一个实体存在,因此安住在十地之中。当自利利他的时候,安住在二谛之中。
  注解:
  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
  【能到轮回之彼岸,所作已毕住露地】
  前面所说,能安住于自性,而且能安住于二谛之中,是否就不再到轮回中来了呢?不是,因为能住在于胜地之中,所以才是真正的在轮回之中而能到彼岸,而在轮回中所有该作的事都已作完毕了,就好像在烂泥之中,到了干的地方,同时,纯粹在智慧之中。而呈显大悲所幻化的色身,在智慧的了悟之中,以大悲来显示色身。
  【于一智中而出现,以智慧器破一切】
  【法王妙法具显现,于世间中胜明照】
  这样的圣者所开示的是什么呢,所开示的教法就像锐利的宝剑一样,能砍断一切的烦恼,因此,这样的开示者,于法自在,所以是法王,这样的开示者,心里面是明明白白的,所以能在世间显示一切殊胜的道路,而为法自在者。
  【以法自在法中王,能演妙道令宣说】
  这样的开示者,当他以教法来利益众生的时候,讲述八万四千个法门,因为能讲述这么多的法门,因此是法自在者,也就是法王。妙道是指善道,当讲述教法的时候,能使弟子心中的烦恼被压服,而胜过这些烦恼,因此这是一条正确无误的道路,使众生都能得到各种利益,所以宣说的是妙道,因此在自利的法身,利他的色身,这两件事都能成就,而来利益众生。
  【有义成就满誓愿,舍离一切诸虚妄】
  【无尽法界实离妄,胜妙法界极无尽】
  讲述这样的教法来利益众生的时候,是否会有分别的念头呢?不会,当他在讲法利益众生的时候,是安住在法界之中,而远离一切分别念头的,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佛安住在五智之中,本来就没有一切分别念头,之所以能利益众生,因为在此法界之中,本来就有无穷无尽的功德,所以不需要有分别念头,就能利益众生。
  【具大福田胜福足,智中广大殊胜智】
  这样子的广大功德,是积聚了什么样的福德资粮才得到呢,就佛而言,本来就具足了,当然不需要再积聚,但为了使其它的众生趋入之故,所以示现一个积聚资粮的形相,引导众生来积聚资粮,【智慧资粮】这样的智慧胜过声闻跟独觉的智慧,所以是最殊胜的智慧,就是佛智。在佛智之中,能了知法性的一切智,尽所有智,了知句法的如所有智,这二种佛智都具足。
  注解:
  佛智──有二:1.无上正智,名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2.一切种智,名萨般若。
  【具足智者解有无,无二种中而积集】
  【诸常见中胜禅定,誓修静虑是智王】
  当福德与智慧这二种资粮都具足的时候,是清净的,就胜义的法身而言,远离各种的念头,远离常边,因此是方便与智慧双运结合在一起的,至于在无念之中所安住的禅定,是至为殊胜的,这智慧也是无二的,因此是智慧之王。
  【自解各各皆不动,最上胜者持三身】
  【具足正觉五身性,遍主五种智自性】
  【首冠庄严五觉性,持五种眼离执着】
  能够了知一切诸法的总相跟别相,总体是如何?个体是如何?能了知各自的形相,因此理智不会混淆,也不会动摇,同时,因为自体安住在诸法之中,而又能了知个别的形相,心不会涣散,这样的了知是最殊胜的。在持有三身之后,开显的功德,是佛身跟智慧身结合在一起,所以具有佛的五身,具足五智五身之主,遍主是指遍及法界的五种自性,佛的五智的持有者,即是五方佛,能拥有佛冠为庄严,并得到五眼,即是肉眼、天眼、佛眼、智慧眼、法眼,在得到这五种眼之后,也不执着它的实体,所以能生出一切诸佛,证得菩提心,最后得证佛果。
  【令诸正觉皆增长,正觉尊子胜微妙】
  【胜智出有出生处,出现法中离三有】
  【胜微妙】是指以慈跟悲来利益众生,使教法能够延续下去,同时,一切佛子也因此形成,佛子是以大慈趋入菩提心,是为诸佛之子,将来也要证得佛果。
  当世尊显现出佛子最殊胜的形相,也就是菩萨相来广大的利益众生,用什么方法来利益众生呢?就是在了知正法实相的情况下,出现在轮回之中,虽然出现在轮回之中,但已证得了悟之故,而远离轮回的处所,所以是【出现法中离三有】。
  【独一坚固金刚性,初生已作有情主】
  【现空性中自超出,胜智妙智如大火】
  将轮回中的烦恼断除掉,如何断除呢,用最殊胜的五智,但这五智是一味和合,没有差别的。所以像坚固的金刚杵一样,金刚杵的本质是不动不坏,不变的。这种像金刚杵一样不可分割的智慧,能将烦恼斩断,什么时候断除呢,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已断除了,所以这样大智慧的持有者,初生时即已作众生之主,将轮回中的烦恼予以断除。如此的众生之主,以殊胜的智慧来利益一切众生,在利益众生的时候,没有各种的分别念头,就好像法界,远离东、西方向,等等一切虚空的道理一样。在如此的情况之下来利益众生,这是法界体性智。
  【以大光明遍照耀,以智慧明令显现】
  【是有情灯智慧炬,具大威势显光明】
  在这样的智慧里面,没有各种分别念头,光明就像猛烈的火焰一样,能将各种的烦恼彻底断除,这是大圆镜智,这样的大光明,能够压服所调伏的弟子,能利益到各个不同的弟子,因此是平等性智,在无所执着的虚空之中,智慧光明的显现,顺着不同根器的弟子而开显,不会混淆,这是妙观察智。能去除众生的无明,像火炬一样,这是成所作智。这样子的大光明,内外都是智慧的光明,而显现出五种不同的颜色,红、白、蓝、黄、绿五色,具足五种光,作为最殊胜的密咒、明咒之主。
  【是胜咒主明咒王,密咒王者作大益】
  【具大肉髻希有顶,大虚空主说种种】
  密咒是方便,明咒是智慧,也就是智慧与方便双运而合一,以这种方式广大的来利益众生,是一切咒中最殊胜的,因此成为大家所顶戴的对象。不仅如此,因其能利益各种不同的众生,就像是虚空能容纳万象一样,能解说各种不同的教法,引导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
  【是诸正觉胜自性,具足有情欢喜眼】
  一切诸佛本质自性上是和合的,可是却显现出各种不同的形相,譬如说,五方佛以不同的形相来作各种利生的行为,以菩提心来示显各种的形相引导众生,使众生喜悦,也产生种种的善行。
  【能令增长种种相,诸大仙等皆供赞】
  这样子具足大利益者,令其它利益众生者,也对他来做称赞及供养,他是一切仙中最殊胜的,他是身语意三密的持有者,能持有智慧与方便二者,而且,也不曾违背誓言,所以是令众生称赞与追随的对象。
  【令持三种之密咒,大记句者持密咒】
  【尊者守护三宝故,宣说最胜三乘法】
  【真胜有义之绢索,是大执持金刚索】
  【金刚铁钩大绢索,怖畏金刚大怖畏】
  一切之中尊者最主要的是菩提心,以此来执持三宝,守护三宝,而来讲述三乘的教法,即声闻、独觉以及菩萨乘,顺应弟子的根器与心意而来讲述教法,在讲述的同时,能使他因而产生利益,就像对一个堕入悬崖的人,以绳索将他拉起来一样,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并且断除他的烦恼,使他得到胜义,这样子利益他的方法,是以大悲之心来利益众生,金刚是代表智慧,在大悲之中产生智慧来利益众生,像用铁钩将之钩起一样,使众生免于烦恼的束缚,以上所讲的是在法界之中,文殊菩萨的名号。

 


{返回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 赞大圆镜智二十五颂
下一篇: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 以下赞菩提中围十四颂
 直指大印 第九章 禅修练习与教授
 直指大印 第七章 止——稳定自心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 赞大圆镜智二十五颂
 直指大印 第二章 正行
 直指大印 第十四章 问答(三)
 直指大印 第十三章 法王冈波巴的教诫
 直指大印 第三章 何为大手印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 以下结赞五智五颂文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 以下赞清净法界二十四颂
 直指大印 第六章 身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既然“无一众生可度”,佛为什么还要度众生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附录二 菩萨戒会诵戒仪[栏目:菩萨戒指要]
 浅谈学三论宗教理对于参念佛是谁的助益(林海殷)[栏目:三论宗文集]
 《金刚经》感应事迹 临终瑞相[栏目:金刚经感应事迹]
 法门名义集 功德品法门名义第三(李师政)[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为什么不能妄说胜境界?[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懂得给予,收获快乐[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佛学启蒙 单元三 佛教常识 第三十课 卫塞节[栏目:佛学启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