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勿说他人过失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57

勿说他人过失

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言语上的过失。就像印度,有很多毁谤这毁谤那的事,这就是言语上的过失,应该闭上嘴巴,说必要的话,不必要的话就要收口。不可以说无义之言。因为对此生来说,除了让自己招很多麻烦,令人不欢喜,更会成为来世走入金刚地狱的快捷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好处。 《月灯》云:见他人过失,不可宣说之,如是之行业,得如是果报。

总之,当我们看到有人在讲说他人的罪过时,自己要经过仔细的观察,看看是否有必要说出他人的过错,在谨慎观察之后,将适合说的说出,不适合说的不说,如果祇是听说,我们就跟着说的话,反而会令自己损失。基本上是不需要说他人过错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他人有罪过,那么罪过的果报,是必定会来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去说他人的过错,因为说他人罪过不会更胜于他人所获得的罪过果报,果报是必至的。也因此我们不需要去道他人过。尤其是,如果只是看外表而说他人过错的话,会有依人不依法的过失。

达龙却吉尊者说:“无名迷惑之相未清净,自性心续亦不能明了,而作计度诸有情善恶,疑恐堕入不见大深渊。” 自己无名的迷惑相,是由愚痴无明而障闭不知,所以说而“无明迷惑之相未清净”。而“自性心续亦不能明了”是说,虽然未能根本除去无明迷惑相,但是现前上却有知晓他人心念的神通,也许多少能断言他人的功德或过失,但是即便这种他心通的神通也没有。“而作计度诸有情善恶” 自己无明迷惑相还未清净,或对他人的心念无法明白到底是善是恶,到底是菩萨还是凡夫,自己却仍去约略的断定这是善、这是恶。由烦恼主宰而去判断的话,就会堕入大深渊。说他人过错,马上就成为自己生起烦恼、增长烦恼的因与缘,也令他人生起烦恼。而烦恼的因与缘,就是堕入三恶道的因与缘。所以,请不要作殃祸众生的事,我们本应尽量的去降服自身种种烦恼,不令生起烦恼的,然而,自己的烦恼不但未能息灭调伏,反而更到处说他人的烦恼,这真是非常的不适当。因此,对于各种过失,如果我们不经仔细观察,而胡乱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话,是很不好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也不是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很不喜欢听人说他人的罪过、过错。任何时候,都觉得这种话很吵人。有人来跟我说:“这个人怎么怎么了,又那个人如何如何了”,对这些言语一方面我觉得打扰耳根,一方面也觉得无趣。如果类似这些言语一定要对我说的话,说一次就够了,没有必要说第二次。一次就已经听到了,够了。所以对任何人,我目前还没有念头认为某人有过失罪过,不过很难说以后不会越来越糟。这有错、有过失,等等的执着念头没有,总是尽量的去看他人优点,看自己的过失,这就是我的作法。

因此,在座的僧众们,你们大多比我学的多,比我年长,比我能干,比我有经验,比我有知识,所以先不看我这里,先看看各位自己,是怎么样的,平常是怎么去看待他人的功德与过失,同样的,要去说某人的过患时,先想想自己就是那某人,如果有人来批评自己的时候,你自己会怎么样?是会生气还是会笑?以同理心去想,若真这么去思维的话,之后才会有点(修行)味道了。要不然,平时我们总是向外去修,很少回头想想自己,不然总是向外修,由自身为主的向外去修菩提心,向外去修他人,却很少由他人处反转回来,将众生的苦返回自身,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感受。因为这种反转回来的思维很难生起,所以顶多只能尽量的用自心的菩提心力量去对众生起修,却无法以众生的痛苦烦恼,猛力的反转回来帮助我们自心锻炼菩提心。也因此,我们的菩提心没什么味道,也很软弱。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手印与上师瑜伽
下一篇:往生净土、依止上师
 法王呼吁--救助青海玉树地震受难者
 禅修的重点即在于自利利他
 放生护生最好的方法
 修心七要 连载一
 佛诞月的佛法开示「行」的重要性
 《三主要道》释论开示之一
 佛子行三十七颂 连载三
 2010年夏季课程《胜道宝鬘集》释论 第四堂课
 米觉多杰教言(第十二天)
 灌顶法会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道树品 6[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彻悟人生 第十二个故事[栏目:觉真法师]
 富楼那(说法第一) 弘化的态度[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修行在于究明自心[栏目:大安法师]
 关于中阴救渡法与密宗的忿怒尊[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拥有真爱的人生[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努力使宗教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服务(果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在虚幻中建立相对的永恒[栏目:雪漠]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10.念恩[栏目: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