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附录五:更多有关戒律的事
 
{返回 现代布施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6
附录五:更多有关戒律的事
 
 
在此澄清其他所产生的问题。
 
支票
 
有一个问题是:「比丘不可以接受钱,但是否可以接受支票或信用卡?」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是以书写的方式作答,如下:
 
支票是什么?《牛津高级英语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说:
 
支票(特别印刷品,人在其上写下)指示,要银行从他的户口支付某个数额的钱给另一个人:给(某人)签一张五十英镑的支票。您付现款还是付支票?
 
银行为了安全地储蓄钱与收藏贵重物品等而成立的机构,(透过支票)指示把钱付给顾客:在银行里有钱,即有储蓄。
 
如果要了解不是现金的钱是否许可〔即对出家人来说如法〕,大家可以作一些比较。
 
    飞机票是什么? → 让持有者使用某家航空公司的文件,让他能在指定的日期与时间,从一个指定的地方去到另一个指定的地方。
 
    谁发出飞机票? →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的商品是什么? → 空航。
 
    我们可以用飞机票来换取什么? → 空航。
 
    飞机票本身还有其他价值吗? → 没有。
 
    空航是不是比丘的如法资具。 → 根据戒律的大标准,是的。
 
    比丘本身是否可以用飞机票? → 可以,因为空航是比丘的如法资具,所以航空公司的飞机票也是比丘的如法资具,而比丘是可以用如法资具的。
 
 
 
    邮票是什么? → 表示已付某个款额供邮寄的文件。
 
    谁发出邮票? → 邮政局。
 
    邮政局的商品是什么? → 邮寄。
 
    我们可以用邮票来换取什么? → 邮寄。
 
    邮票本身还有其他价值吗? → 没有。
 
    邮寄是不是比丘的如法资具。 → 根据戒律的大标准,是的。
 
    比丘本身是否可以用邮票? → 可以,因为邮寄是比丘的如法资具,所以邮政局的邮票也是比丘的如法资具,而比丘是可以用如法资具的。
 
    支票是什么? → 由银行户口持有人所写的文件,指示银行从指定的户口付给指定的领款人指定数额的钱。
 
    什么是银行户口? → 这是一项安排,户口持有人可以透过它来存款,以及用支票或信用卡等等从该户口提款。
 
    谁发出支票? → 有关银行。
 
    银行的商品是什么? → 钱。
 
    我们可以用支票来换取什么? → 钱。
 
    支票本身还有指示付钱以外的其他价值吗? → 没有。
 
    钱是不是比丘的如法资具。 → 根据戒律,钱不是比丘的如法资具。[1]
 
    比丘是否可以用钱? → 不可以,根据戒律,比丘不可以用不如法的资具。
 
    比丘是否可以为自己接受钱? → 不可以,根据戒律,比丘不可以接受不如法的资具。
 
    比丘是否可以为别人接受钱? → 不可以,根据戒律,比丘不可以接受不如法的资具。
 
    比丘是否可以为僧团接受钱? → 不可以,僧团由比丘众组成,根据戒律,钱不是比丘的如法资具,比丘不可以接受不如法的资具。
 
    比丘本身是否可以用支票? → 不可以,根据戒律,钱不是比丘的如法资具,支票也不是比丘的如法资具,比丘不可以用不如法的资具。
 
    对于沙弥的情况,其原则是否有所不同? → 没有不同,沙弥的第十戒拥有相同的原则。[2]
 
    对于汇票、信用卡等,其原则是否有所不同? → 很难理解为什么会不同。
 
 
 
低俗的技艺
 
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关于比丘们行医、算命、给祝福等等。佛陀说,进行这些活动的比丘是在进行「低俗的技艺」(tiracchànavijjàya直译为「畜生明」),是邪命(micchàjvà)[3]。涵盖在这一词的活动包括:[4]
 
    算命。
 
    看风水。
 
    驱邪和驱鬼。
 
    念咒。
 
    为一些事(例如结婚、公司开张)选吉日。
 
    激起性能力或致使性无能。
 
    进行洗礼(例如洒「圣」水)。
 
    行医。
 
 
 
佛陀说这些事对比丘来说是邪命。
 
在这些事当中,有些如果惯性地进行的话,可能会导致比丘犯上很严重的罪,称为「僧残」(Saghadisesa)。[5]
 
佛陀制这条戒是因为住在吉达吉利(Kiàgiri)的六群比丘的随众比丘染上了坏习惯,例如:他们种花树,叫人种花树;他们浇花树,叫人浇花树;午后进食;饮酒;跳舞;唱歌;奏乐;参加运动;玩游戏等等。
 
有一次,有一位外来的比丘要去舍卫城拜访比丘,半路留宿在吉达吉利。托钵时,他依照佛陀所制的戒行止:无论来去,无论往前看或往后看,无论弯手或伸手,他都很有威仪,眼向下看〔前面一犁之处〕,他的行止很有威仪。
 
众人见到这位比丘,就这么说:「这个好象愚人中的愚人、傻瓜中的傻瓜、目空一切的人是谁?谁会供养他钵食?我们的导师们〔腐败的比丘们〕、阿沙积(Assaji)和布纳巴素(Punabbasu)的随众多么有礼〔好象在家人一样,他们向在家人打招呼〕、友善、说话好听、充满笑容,说:『来,欢迎你们来。』他们不目空一切,他们很容易亲近,他们是先开口说话的人。因此应该供养他们钵食。」
 
 
 
那些在家人已经腐败到使持守戒律的比丘被轻视与忽略,反之不持守戒律的比丘则受到赞扬与护持。
 
有一位有德男居士邀请该比丘去他的家里,供养他食物,然后请他去请佛陀派一些比丘来吉达吉利。
 
来到舍卫城后,该比丘告诉佛陀事情发生的经过,佛陀便派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及一大群比丘去吉达吉利,以便正式地驱逐那些比丘离开吉达吉利。但是那些比丘却不肯听从。
 
过后,佛陀便制了第十三条僧残戒。这条戒注明僧团可以驱逐某位比丘,如果僧团认为该比丘是:
 
败坏俗家者(kula d?sako)
 
行为腐败者(pàpa samàcàro)
 
 
 
如果该比丘〔第三次被驱逐后,还是〕不肯改过及离开,他便犯了僧残罪。
 
见到被他败坏的俗家是他的施主,而他被控诉的腐败行为其实是有限的:[6]
 
1.      比丘偷花去送人或拿去供养舍利塔。
 
2.      比丘偷花给人拿去供养舍利塔。
 
3.      比丘鼓励人供养花给舍利塔。
 
4.      比丘把自己的食物给人,以赢取人们的欢心。
 
5.      他给人能够使得身体舒服的东西,或医人。
 
6.      他作为俗家人的传讯者。[7]
 
 
 
腐败的行为是:
 
1.      比丘种花树,或叫别人种花树。
 
2.      比丘浇花,或叫别人浇花。
 
3.      比丘摘花,或叫别人摘花。
 
4.      比丘做花饰,或叫别人做花饰。[8]
 
 
 
佛陀对于败坏的定义是比丘导致有信心的俗家不再有信心;他导致他们对正法不满。
 
 
 
诵经[9]
 
当时,六群比丘[10]以歌诵声调唱诵法(g?tassarena Dhamma§ gayanti)。
 
人们批评、非难及四处传言道:「正如我们唱歌,这些释迦子沙门也以歌诵声调来唱诵法。」
 
严谨的比丘们批评、非难及四处传言道:「这六群比丘怎么可以以歌诵声调来唱诵法?」
 
 
 
〔他们通知佛陀。佛陀便严厉地批评它,以及解释:〕[11]
 
「诸比丘,对于以歌诵声调来唱诵法者,有这五种坏处。
 
是哪五种?
 
1.      他自己被声音迷失了;
 
2.      或其他人被声音迷失了;
 
3.      或居士批评;
 
4.      或当他致力于令声音完美时,他的定力中断了〔由于专注在声音,他忘了接下来的经文〕;
 
5.      跟随他的人们堕入邪见。
 
 
 
诸比丘,这些是以歌诵声调来唱诵法者的五种坏处。任何比丘这样唱诵的话,便犯了恶作罪。」
 
 
 
当时,众比丘对语调(sarabha¤¤e)有疑问。他们告诉世尊这件事。世尊说:
 
「诸比丘,我允许语调抑扬。」[12]
 
 
 
诽谤佛法僧
 
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关系到在家信徒和出家弟子的某些恶行。佛陀解释:[13]
 
「诸比丘,如果要的话,僧团可以对拥有八种素质的在家信徒把钵倒转过来[14]。
 
是哪八种?
 
1.      他到处破坏比丘们。
 
2.      他到处伤害他们。
 
3.      他到处把他们赶出村子。
 
4.      他辱骂、毁谤他们。
 
5.      他导致比丘们之间不和。
 
6.      他毁谤佛。
 
7.      他毁谤法。[15]
 
8.      他毁谤僧团。」
 
 
 
以及:[16]
 
「诸比丘,如果要的话,在家信徒可以向拥有八种素质的比丘表达不满。
 
是哪八种?
 
1.      他到处破坏居士们。
 
2.      他到处伤害居士们。
 
3.      他辱骂、毁谤他们。
 
4.      他导致居士们之间不和。
 
5.      他毁谤佛。
 
6.      他毁谤法。
 
7.      他毁谤僧团。
 
8.      他们见到他去不当的去处(agocara)」[17]
 
 
 
 
--------------------------------------------------------------------------------
 
[1] 对于不持金钱戒,请参考第三讲,第66页起。
 
 
[2] 对于沙弥的第十戒,请参考第66-67页。
 
 
[3] 《长部.梵网经》(D.i.1 Brahmajàla Sutta)及《长部.沙门果经》(D.i.2 Sàma¤¤aphala Sutta)
 
 
[4] 对于完整的例举,请参考其出处的经典。
 
 
[5] 律藏.僧残.第13条
 
 
[6] 关于佛陀对这条戒的分析,请参考注释。
 
 
[7] 《注释》解释:「接受在家人的命令:这是不应该做的。接受了它,每走一步便是一个恶作罪(dukkata)。」
 
 
[8] 午后进食、饮酒、跳舞、唱歌、奏乐及参加运动包含在其他戒条里。
 
 
[9] 《律藏.小品.第五章》(Vin.Cv.V)
 
 
[10] 六群比丘(chabbaggiyà bhikkh?):六位恶名昭彰的比丘的随众比丘,这六位比丘每一个都有许多随众。佛陀便是因为他们的恶行制了很多条戒。
 
 
[11] 也参考《增支部.五集.歌诵声经》(A.V.V.i.9 G?tassara Sutta)
 
 
[12] 这是跟据经文的自然节奏来念诵,没有加上任何歌唱的声调。
 
 
[13] 《增支部.八集.倒转钵经》(A.VIII.ix.7 Patta-Nikujjana Sutta)
 
 
[14] 其涵义是僧团拒绝接受这样的在家信徒的供养。但是个人比丘并不能够这么做,举例而言,如果他对某个信徒生气,或因为他拒绝接受某种食物。把钵倒转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只有僧团才能够依照佛陀在戒律里所定的程序来做出决定。
 
 
[15] 这包括毁谤巴利三藏圣典的任何部分,包括古代的注释,以及毁谤教法为枯燥无聊、太神奇到不可相信、重复到令人厌烦、性歧视等等。佛陀解释这种行为是以挑剔的心吹毛求疪地闻法。佛陀解释,这是在家信徒在佛法方面衰退的七个因素之一(《增支部.七集.第二衰退经》A.VII.iii.9 Dutiya Parihàni Sutta)。作者解释,关于自己对圣典的问题,一个比较好的思维方法是承认:「我缺少信、定及慧。」
 
 
[16] 《增支部.八集.表达不满经》(A.VIII.ix.8 Appasàda Pavedan?ya Sutta)
 
 
[17] 在此,某人的去处是妓女,或是寡妇、老处女、太监、比丘尼、酒店;或他住〔在某处,时常〕和众王、众王的官员、外道、外道的弟子们相处,不适当地和在家人相处;或他培训、时常拜访、尊敬那些无信、不可信赖、粗暴无礼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希望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弟子受到伤害、不幸、痛苦、不能终止束缚。──《清净道论》(Vis.i.45)
 
 
因此,这包括去找算命佬、去找巫师、去商店或市场、去餐馆(尤其是午后)、去不是圣地的旅游景点、时常在不适当的时候去拜访俗家、去监狱等等。

{返回 现代布施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附录四:业不可动摇的复杂性
 第一讲 不需要不需要
 第三讲 二者实一之差别
 第二讲 此有故彼有
 附录四:业不可动摇的复杂性
 附录二:佛陀、僧团及必需品
 第四讲 与魔王携手同行
 附录三:布施的果报
 现代布施 目录 序
 附录五:更多有关戒律的事
 附录一:透过食物来净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觉支——心灵品质的提升[栏目:黄国达居士]
 修行急务见为先(夏法圣)[栏目:其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K 1238经、1239经:此二经乃为波斯匿王的“独自思惟”后向佛所作的..[栏目:界定法师]
 43 金箔布施[栏目:大机大用]
 中论略义[栏目:五部大论专集·入中论·参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