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篇 实修 2.3.6 妄想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89

2.3.6妄想

太过精进是会造成妄想的原因之一。而且,会造成修行者与妄想对抗而使情况更糟。因此我们要认知妄想是心,妄想是实法,而且也是法念处的所缘,因为妄想也是无常、苦、无我的。妄想让我们认知心是无法控制的(无我)。

修行的目标是用精进-正念-正知三心来拔除贪瞋。如果修行者喜欢定,那是贪;但是妄想来时又讨厌妄想,那又落入了瞋。偏于任何一边的话,他就无法断除贪瞋。所以不要喜欢或讨厌妄想。

修行者要越修越纯熟,如果不纯熟的话他又会讨厌妄想。这种讨厌的心理是由于缺乏智慧,特别是缺乏如理作意;如理作意知道妄想是心,妄想是实相因为妄想是无常、苦、无我的。会产生妄想是因为三心(精进-正念-正知)已经偏离了当下。了解妄想是心(心的状态)的时候,妄想就会消失,而三心(明觉)就可以再回到当下。不要随着妄想的「内容」(一连串的想)而去,否则会使你越偏离当下。如果在发现你打妄想的那一剎那,你知道妄想的「内容」,你就没有觉照力;如果你有觉照力,此时你就不会知道内容。只要了解这是妄想,心就可以再回到当下了。(意即觉照力强时,回到当下的时间很快,不会知道妄想的内容)。

修行者再回到当下的时候,能够很清楚地观照坐的色身。这是因为他没有动念想要见坐的色身(没有烦恼,没有想见实相的贪念),这就是具足正念-正知的心,应该保任,但却不可以强迫。这种修法,要像观众一样地观照身心,而不是想要改变或控制身心。修行经验丰富以后,妄想心(像「猴子」一样的攀缘心)会缓和下来-而修行者就能更常保持在当下了,那时就更容易掌握到当下了。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篇 实修 2.3.7 杂项
下一篇:第二篇 实修 2.3.5 定
 第二篇 实修 2.2.5 适应初学者的简化的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3 三十七道品
 第一篇 理论 1.1.1.1 什么是佛法? 简介
 第一篇 理论 1.4.8 体证四圣谛的般若智慧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3.遍知智
 第一篇 理论 1.6 当下和实相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2.把握因缘智
 第一篇 理论 1.4.5 集谛(第二圣谛)
 第二篇 实修 2.3.3 问题
 第一篇 理论 1.3.1.6 正确的修法(四念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常心 Normality - 请跟我来 Come This Way[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祭祖用素[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无我的智慧 第一章 镜中修行[栏目:吉噶康楚仁波切]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八章 五阴[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亲友书 第十六节课[栏目:亲友书学习]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栏目:白话佛经]
 设定目标[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佛法习定的整体性[栏目:林钰堂博士]
 善巧方便[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