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0.审察随观智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50

10.审察随观智

在前几个阶智中,由起怖畏知过患而生厌离,再导致欲从身心解脱出来。此智,由于欲求身心解脱的结果,激发修行者(注1)想找出一条解脱的路——但还不知道怎么做,只是体会到身心中的三法印,而生起一种强烈欲求脱离身心的感觉。

(注1:这里所用的「修行者」是方便讲,但事实上只有般若在作用——非男、非女、无人。)

这种想解脱的欲求起源于第七、第八、第九阶智,这三个阶智加在一起引发一种非常清楚而猛利的般若智慧和想要断除烦恼的欲求并设法寻求一条解脱之道:一条可以脱离生死轮回而伸展到未来的道路。此智,修行者比前几阶智更常见三法印,因为见到身心的无常、苦、无我,就引发想要灭苦的强烈欲求。

(佛说只有三法印能引导人出离苦痛。一个修行者从未见过三法印,就无法脱离生死轮回。导致涅槃唯一的道路,就是将身心视为无常、苦、无我。)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1.行舍智
下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9.欲解脱智
 第二篇 实修 2.2.3 自然的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4.6 灭谛(第三圣谛)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4.道智(智见清净)
 第一篇 理论 1.3 三十七道品
 第一篇 理论 1.3.5 五力
 第一篇 理论 1.1.1.2 讨论
 第一篇 理论 1.3.6 七菩提分
 第二篇 实修 2.2.5 适应初学者的简化的修法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
 第二篇 实修 2.3.3.1 修行者可以对自己发问的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9经 毗舍离经[栏目:相应部 54.入出息相应]
 相应55经 大地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修行之道·第四篇 菩萨戒[栏目:泰·锡度仁波切]
 何谓四不共加行[栏目:泰·锡度仁波切]
 拈花智慧 心灵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栏目:拈花智慧]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