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5 四界分别观
 
{返回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08

5-1-5{四界分别观}

复次,诸比丘!比丘从界(要素)、如存在、如志向而观察此身,即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诸比丘!犹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弟子之杀牛,于四衢道,片片分解已犹如坐,诸比丘!如是比丘!从界、如存在、如志向而观察此身,[知]:「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南传长部二 大念处经277)

复次,诸比丘!比丘以此身,其如所置、如其所示,以观察界,即:「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诸比丘!恰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之弟子,于衢屠牛,坐干路口,一分一分以割其体。如是,比丘以界观察此身,其如所置、如其所示,以观察界,即:「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也。」如是,于内身随观身……不执着世间。如是,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

(南传中部一 念处经75-76)

四大,梵语 catvāri mahā-bhūtāni,巴利语 cattāri mahā-bhūtāni。为四大种之略称。又称四界;界,即梵语 dhātu 之意译。为重要之元素说,即物质(色法)系由地、水、火、风等四大要素所构成。即:

(一)本质为坚性,而有保持作用者,称为地大(梵 prthivī-dhātu,巴 pathavī-mahā-bhūta)。

(二)本质为湿性,而有摄集作用者,称为水大(梵 ab-dhātu,巴 āpo-mahā-bhūta)。

(三)本质为暖性,而有成熟作用者,称为火大(梵 tejo-dhātu,巴 tejo-mahā-bhūta)。

(四)本质为动性,而有生长作用者,称为风大(梵 vāyu-dhātu,巴 vayo-mahā-bhūta)。

生活在大地上或海洋里的一切动植物,无一不是靠着这片土地或海水的滋养而成长繁衍,但有情众生于自身易产生迷失,错认了暂时假合之四大为我,殊不知外四大与内四大是相同且无异的,众生之四大与外四大有如下之说明: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如人身中之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均属之。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如人身中之唾涕、脓血、津液、痰泪、大小便等均属之。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如人身中之暖气属之。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如人身中之出入息及身动转属之。若此四大不调,则易致病。

因此于内身的四大片片析解观察,观身而住;于外身的四大片片析解观察,观身而住;于内外身相对地片片析解观察,观身而住;于内外四大无迷惑地观察,观生法而住;于往昔错认之内外四大逐渐舍遣,观灭法而住;于内外四大无惑认知迷惑渐除,观生灭法而住。

这些依身的观察自然会有「身是存在」的念头,但此身是多难系苦非依止之处,应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这才是修习四界分别观的目的。


{返回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6 墓园九想观
下一篇: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4 不净观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1-4 定根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3 十二处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1-3 令生勤(修断)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2 五取蕴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身念处》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4 正业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2-1 欲如意足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八正道》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2《四如意足》
 三十七道品 序文 (附:三十七道品总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谈早期“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魏道儒)[栏目:人间佛教]
 政教关系与中国佛教道风建设(孙劲松)[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天台小止观 止观的治病法 二、以观治病 四 用止观治病[栏目:永本法师]
 什么是流通分?[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受支[栏目:印良法师]
 316.云居自圆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法宣法师讲解简易入定法[栏目:法宣法师]
 快乐的日子[栏目:佛陀之言]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证悟[栏目:创古仁波切]
 以食为天[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