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0-61卷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00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卷A面
  “凡所发言,无不听用”,你一看这个人就欢喜,你看起来欢喜,人家常说,开始的好就已经是一半的成功。一看见就好欢喜的话,事情就很好办了,所以这一点有这么样的好处。第三、第三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讲的族姓,就是出生。
  【“谓所劝教,无违敬用。”】
  我们常常介绍一个人,说这个某人的家世如何,如果这个人有辉煌的家世,我们通常会介绍,以前尤其重要。也许有人说,现在的人好像不讲这个了。我以前也以为如此,以为大概我们东方人像中国、日本、印度,印度是不谈,印度那世世得太厉害了。中国、日本都讲这个门阀世家。我以为西方不讲,结果这一次到了西方以后,才发现西方人讲的才厉害!不但欧洲大陆固然讲,美国也是。他非常重视那个门阀,这个世间就是这个样。人家说,这个某人出生如何如何,就是这样,那在这种状态之下,一个这样好的出生的人,做这样的事情,那大概不会错了。自然我们容易受他的劝诫,你要他做任何事业,也容易成功。
  【“第四者谓以布施摄诸有情,令其成熟。”】
  就是自在,那是什么呢?不管是财,不管是法,这一方面你都自在;财施那么你有钱,法施你有聪明智慧,学的又好,人家没有的你给他,人家不懂的你告诉他,就这样,那自然人家服服贴贴跟著你。所以,摄诸有情容易成熟,我们修无上佛道,必不可少的。
  【“第五者谓以爱语利行同事,摄诸有情,速令成熟。”】
  这个都靠语言。你的信言圆满你出起口来,对,那就好,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一开始要养成功。平常我常常建议大家,不要多开口,有很多人就是欢喜开口。你开口如果说了对也好,他一开口,不知道说到那里去了!文不对题是一种,还有一种呢?往往把握不住中心还在诡辩、强辩,这个都是非常糟糕、非常糟糕的事情。平常的时候,我们主要的因地当中,由于什么,果位当中达到这样的功效,这个我们要了解,眼前的好处就是这个。你平常因为有了这个条件,所以人家容易接受,所以爱语利行同事是容易。
  【“第六者谓由营助一切事业,施布恩德,为报恩故,速受劝教。”】
  那么第六为什么有大势名称呢?就这样,就是因为你帮助别人。就因为你帮助别人,不管是财法,因为这样,所以人家感你的恩;得到的是感你恩,没有得到的要求这个恩,自然而然这样情况之下,他处处地方来跟著你转,那么你要做什么事情很容易成功,这是他的功效。第七就是丈夫性─男性。
  【“谓为一切胜功德器,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又于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皆无嫌碍。”】
  这个男性是一切胜功德器,这并不是说样样东西都是男性好,不;女性也有女性特殊的地方。但是呢女性有很多的的确确不如男性的地方。譬如说,欲乐勤勇,勇悍的心情,这个男性的特征,男性的特征在这个地方。那么还有呢?譬如后面所说的,大众都无所畏,为什么?在任何情况之下,你说这个女性,尤其是现在,你要单独的或者很多地方的话,这个东西不行,她有这样的几个。那么下面告诉我们的这个必定要具足男性特别的几个。不过在这个地方我并不强调,因为尤其是现在的西方人,强调这个男女平等,我觉得这个事情真是很遗憾的事情。天下的事情,本来就是平等的,如是因如是果。各有他的长短,你各尽所长,截长补短,是恰到好处。现在不在根本问题上面争论,而在枝末上面去摸,这个东西很糟糕。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这个问题不去深一层的探讨,我们只是了解。这个由于共业,世间的量质如此,的的确确这个男性是在任何情况之下,是无所畏惧,而且勇悍之心特强,女性这个条件是不具足的。那么第八呢?
  【“谓于自他利,皆无厌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这个第八是什么?大力具足,因为他具有了这个,所以他做什么事情,是勇往直前。要不然的话,做一点事情就心里面就提不起来,就又怕,不勇猛;然后呢虽然勇猛的话不坚固,虽然勇猛做了一下,等一下又累了,坐在那里塌掉了,这个东西不行。不但勇猛,而且坚固,因为他勇猛坚固,所以定慧什么等等都能够得到。要想真正深入佛法,你没有这个条件,是绝无可能。由于这样,那么定慧力,于是速发神通。然后呢达到了这种情况之下,你要办的事情,那可以非常快的办成功。这个就是这八样东西特别的好处、特别的功用。那么这个八样东西,以什么原因得到的呢?看异熟八因。第一个
  【“谓于有情,不加伤害,及正依止不害意乐。”】
  这是第一个。
  【“又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诸医药,不以磈杖等,害众生无病。”】
  分两方面,一个是应该遮止的,第二个是应该努力的。应该遮止的不伤害众生,不伤害众生最主要的什么?就是内心当中“不害意乐”,心里面不要伤害别人。这个伤害不仅仅杀哦,就是我们在很多情况之下,尽管我们现在说不杀了,但是不损恼别人这个意乐,这很难做到。而且这个不损恼别人,往往是不知不觉当中。你倒不一定是有意损恼别人,这是为了只想到自己伤害了别人。于是我们如果从根本上面去要想了解的话,处处地方要推己及人。现在有很多人,这个世间的人我们不谈,本来世间的量质,是只求自己的利益。这个我们先不去谈它。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人,懂得了很多道理以后,他不拿这个道理来净化他自己的心识,说我这个人见烦恼特别强,或者思烦恼特别强。见烦恼特别强的人,他好欢喜跟人家讲道理的,他总归他有道理,他不晓得他是见烦恼。思烦恼特别强的人,贪嗔痴特别重,他道理倒不一定是讲,但是碰到这种情况这个习性很重。所以这个地方特别讲这个意乐,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了解的佛法,真正重要的,在这一个上面要注意。那么这个也可以说根本的,也可以说消极的,也可以说自体自作。
  下面呢“善放将杀生”,更进一步,有很多人将要被杀,我们要去救他,然后呢利益他的命,还要遮止害众生,这样的话得到长寿。这个是对于一般的有情,对于我们共同总通则当中,人道当中承事诸病人,对病人要承事,所以佛在世的时候特别说,看病福田,第一福田。然后呢梵网经上面还在讲,佛在世的时候,就有这个典型的的公案。这是为什么我在这地方特别常常提醒大家的,戒律上面也告诉我们。那么还有呢“善施诸医药”,好好的把医药给人家。这个医药分两方面,生理的、心理的。真正好的医生,他不单单看你的身病,还要看心病。所以,现在的西方很有意思,西方目前专科
  医师很多,大家都说专科,可是现在有一个争论,有很多全科医生,他样样来。像我们想像当中,这全科医生不行,全科医生是有它很大的道理在。因为很多人的病,他除了生病以外,他心病很重要。尤其是美国,它盛行那个保险制度,那个保险制度那个的医生,常常I叫家庭医生,就是这样。也就是换句说,你一家,你的病人你看了病反正找他,他从小就晓得你,你这个人怎么样的。那因为我在那住了一些时候,去看的时候,他往往先跟你随便谈谈天什么,然后给你开点药。以后我才晓得,往往开那个药,跟你那个病了不相干,就这样。你觉得心里很苦恼,或者什么样,他然后给你,原来这个里面什么东西?维他命几粒,什么?阿斯匹灵几粒。现在阿斯匹灵晓得不能吃,不开了,原因吃下去有点效果的,等一下,好,感冒就好了。
  那我自己还亲身遇见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我感冒,感冒了以后,正好我们出去一起去到一个地方去朝山,朝山的同行当中有一个,这个是药剂师,他随身带著,他就讲什么?这个怎么念的,我忘记掉了;一大两小,多吃开水,多睡觉,下面几句话就这样,那个治感冒是百发百中的药。那时我感冒的,那天鼻涕什么流,这样。他就给我吃几个,然后他们那天出去,我就没去,我在那里吃完了以后,然后睡了一觉蒙头,果然没错,到了晚上就好了。我说我以前感冒从来没有那么快好过,很相信。等到完了以后,回来到了那个地方,有一次偶然谈,他说一大两小是什么东西?小的是维他命B,大的是维他命C,我听了大为惊讶,什么?我说我天天吃这个东西,但是平常吃这个东西,感冒就是不好。他那一天就告诉你,然后你心里面想,的的确确是这样,千真万确。所以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居然心里上面说这个,我们要晓得,佛法真正讲的身心是分不开。
  我说到这里,我还给你讲一个,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实验的这个人,一个德国的大科学家,在战前;现在我们动不动讲美国,我们晓得战前最好的是欧洲,德国尤其是厉害;是一个德国人,那么他接受了东方文化以后,他晓得那心理的重要。实际上佛法讲身心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上的这个哲学往往讲心物,好像二元;不是,这个不是,不过呢西方人,很多人呢总觉得这两样东西完全对立的,实际上不是,是互相影响的。那么主要的中心在什么地方呢?主要的中心就是那个心念。我们往往那个心念由于这个等流的心识,你看见了对象以后,已经跟著外境转。引发那个种子,到那个时候,它先起来了。将来讲到业的时候,它每个地方会分得很仔细。那么这个医生,他了解这个情况以后,所以,他自己用他的一套方法,当然采用东方人定的心情。他这个意志力非常强。那么有一次,那个试验还在上海做的,吃那个富丽拉菌,富丽拉菌是什么?霍乱吐泻,这个你们晓得的,这个非常厉害,随便碰到一点点你吃下去,是马上出毛病。他经过人家的实验室里边培养出来,吃一杯,那个一杯可以杀死百万个人。大家分开来吃,吃下去的话非死不可,他就当众表演喝下去,一点事情都没有。表演了两次,第二次还拉了一次肚子。人家问他:你为什么拉了一次肚子?他自己也说明,他自己,你真正心里强盛,很了解这件事情。我们现在好像听起来很这个神奇,我完全讲科学给你们听不要讲佛法。现在的科学上面催眠术,你们大家了解的对不对?听说过没有?这个催眠尤其特别用在生小孩子,她生小孩的时候,有一种叫无痛的这个生产的方法,就是事先他用催眠,使得这个产妇精神跟随著这个催眠师集中在一个地方去,她的心志完全跑到那个地方去了,然后呢那个地方暗示她,放松了身体,一点都不痛。可惜的是我们都没有这个经验,我们也不可能有这个经验。但是除了这个以外他用在其他的地方,已经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神奇不可思议功效。所以我们可以说日常生活当中随时可以检查得到的。譬如说我们自己有的时候,你碰见什么一点小小的头痛,或者什么,这个很难受;忽然之间有一样东西,非常有力的吸引你,你全部精神贯注在那里,等到你贯注在那里,等一下你忘记掉了。忙完了半天,一回来的时候,又塌掉了,我想这个经验我们人人有吧!说明什么?就这个,大家注意哦!不要我们为这个世间这种无明所骗,世间的人那没办法,现在学佛的人,居然有人告诉我,我是学医的。他完全忽视掉这个,我也只好不谈,然后你有理,你还有没有道理?你有,说完了让他走路。这种人学佛,我觉得真可怜,他不知道在学什么佛。所以,我这个地方谈到这里,随便一提,这一点我们务必要知道的,所以这个地方大家善施诸医药。你这样的,还有呢?“不以磈杖等,害众生无病”,你能够处处地方这样的帮助别人的话,那么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得到这个,不但寿长而且少病少恼。如果说你能够帮助人家身病,你身少病,你能够人家心理健全,你心力坚强,如此因,如此果,就一点都不错。
  【“第二者谓能惠施灯等光明,鲜净衣物,又云:‘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姤果,当感妙同分。’”】
  第二是什么?就是形色现世圆满,为什么?惠施灯明等,这个光明样样都照出来了,所以不但是供佛,而且在暗的地方,你处处地方能够这样,这是一个,还有鲜净的衣服,好的东西,那个这是形显二色。又云由依止无嗔,这个嗔是内心当中最恶劣的东西。所以这一点是庄严妙色及无嫉妒果。这个庄严妙色你怎么个布施法?庄严妙色怎么布施法?外面的布施。譬如说我们现在在这个常住,我们把那个大殿固然打扫的清清楚楚,弄的样样好,地道的前面,处处地方。譬如我昨天来说,我正在休息,我看见平常身体向来不好的一个同修,居然跑在那里,休息时间不休息,拿了一个扫帚在那里扫地。我看了真赞叹。后来我还说,他固然得到了功德,我还因为他而得到了功德,他得到功德他的,我在那里随喜,我也得到功德。所以我觉得你们真正懂得这个如法修行的话,这个出家生活之美!反过来说,你说万一这个人偷懒怎么办?就还是可以得到功德。如果他偷懒,这个人真可怜,不知道,愚痴啊!我要好好努力,我要将来帮助他,我还是可以增长功德。对不对?这是很明白。所以,你们要懂得真正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正知见。反过来,你不懂的话,他在那里扫地,你会觉得,这个家伙,他算什么?他算他的勤劳,对不起,他在那长功德,你这一念非堕落不可。不是很简单吗?就算他做给你看,他做的是他,你还是在那随喜,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我们这个地方不能反省自己不如,还要嫉妒人家,这是我们为什么在末法的时候这样,还处处地方说这个不如意,那个不如意,说这个,你不要怪人家不如意,你因地当中,你只要自己问你自己,你起心动念,很明白很清楚,就了解了这个道理。这样,这个地方都是什么施庄严妙色,你能够把那个寺院弄得干干净净,人家一看说这个地方真好,对了,你就得到了这个功德,所以就这样大的好处。你不要说,等到常住派你一点工作,你还畏畏缩缩跑到那里去,这个事情无关紧要的,好像跟修行没有关系,前面说的很清楚,已经登地的菩萨,尚且要无量无边的东西去供养,现在我们一个凡夫什么都不要,你还不积一点资粮,不积一点功德,请问你修行修在哪里?所以这个地方来告诉我们施庄严妙色,然后呢还要不要嫉妒,那个时候感妙同分,你就得到了。
  【“第三为摧伏慢心,”】
  还有这个是族性,就换句话说出生
  ,他为什么出生就高贵呢?他处处地方谦下尊重别人,因为你谦下尊重别人,所以,你这个善因,你一出生人家就会尊重你。你现在处处地方自己觉得骄慢瞧不起别人,对不起,你到那个时候也是这样,你也是这样。对
  【“于尊长等,勤礼拜等,于他恭敬,犹如仆使。”】
  就晓得尊长是种福田,在家是自己的父母等等,出家是三宝师长佛等等。乃至于他只要穿了这身衣服,所以我们注意哦!穿了这种衣服,一穿这种衣服,不管他自己里边行持如何,你一看见这种衣服,这个是三世清净幢相,你对他恭敬总不错,得到的好处,总是你的。你恭敬,他不一定得到好处;可是阿弥陀佛你恭敬他,你有几分恭敬,就得到多少好处,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了以后,我想我们心里面,你找一点烦恼,你怎么找也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烦恼?你在什么地方都在增长你的功德,这个功德还是以后的异熟,眼前心里是处处欢喜。所以现在很多人说信了佛还要烦烦恼恼,我觉得真可怜,乃至出了家还烦烦恼恼,这个时候你赶快努力来学,你只要学会了以后,那快乐啊!眼前固然快乐,是将来生生增上。所以尽管现在我这样的话,常常不大舒服,可是我心里实在很开心,越想越开心。我想我以前没有学,所以现在老生病,现在晓得了好高兴。以前的果报,那没办法嘛,还他啊!可是我居然感到这个痛苦,我现在了解了。我现在种的因,可是快乐的因,越想越高兴,痛由它去,那没办法好的事情嘛!我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你看多开心。你生病都开心,那你不生病的时候,当然更开心!这个道理都在这个上头,那么这个是族姓。
  【“第四者谓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设未来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应往供施。”】
  第四那么就是布施,如果有人来向你乞讨的话呢,你去惠施他。现在有的人说,你布施给他,世间上面常常这样说,这种人他好好的,他自己有能力不去做,你给了他以后,不是培养一个社会上面的寄生虫吗?你让他增长他的好吃懒做吗?所以不要。不是!你说这个话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啊!对啊!你吃的送了他,他以后好了好了不做事情,他专门这样了,那你到底怎么办?这上面我告诉你。两个答案都对,反过来两个答案都错。你真正懂得了佛法,你怎么做就怎么对,而且绝对不会是含含糊糊的。刚才说两个答案都对,你不是说这个对了,这个一定错,这个对了,那个一定错,怎么会两个都对呢?不,你要晓得作任何一件事情,他一定有个衡量这一件事情的准则,你那时候看你衡量的准则是什么,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佛法上面告诉我们,我们必定要把握住这几个,做的事,就是对象;什么意乐,你的心是什么心;然后呢根据这个心,你怎么加行,怎么圆满。如果说你看见了这个情况之后,于是你心里面想到的,说你现在修学佛法什么?要帮别人,帮助别人最主要的是干什么?结个善缘,先结善缘,然后呢慢慢的可以,他今天向来跟你要,很好啊!结个善缘,你又帮助他,第一。第二他来要,成就你的布施,圆满你布施的这个功德。他是你的恩田,你将来之所以能够成就,都是靠他。然后呢你将来有了布施,然后你有这功德,到那时候你也修学了佛法,了解了,然后你帮助他去,对吧?结果这么一来的话,你自己也圆满,他也圆满,其它的你不考虑,那个时候绝对正确。是另外一个情况,也许你另外一种情况,那个时候,你的起心动念著眼不在那个布施上面,也许你在另外一个概念上面,世间的量质,那个时候你想,他这个人,假定说你用另外一种方式策励他去的话,也可以让他至少能够有一个什么的好处,那个时候,你不布施是对,总之你的心动机很重要。所以记得吧?这个业一共有四个条件,第一个业来决定一切,第二个业的增长广大,记得不记得?然后这个业是什么,是思思已业,对不对?思心所相应,然后呢相应的身口所起的,当你心里面想著,你为了利益他,送他也对,不送他也对。反过来,你拿你的心情去想以世间的量质去想的话,那就另外一回事情,不管你找多少的借口,这个概念非常清楚。所以你把握住这一点的话,尽管别人也许跟你要争论这个问题,你自己心里面了解的清清楚楚。你作起来绝对没错,这是我在这个地方告诉你的。那么在我们正式开始修行的次第,一定是先布施第一。所以这个佛在因地当中不要说钱样样东西布施,人家来给他讨头,他绝对不会说他要不要他的头,他来要我的头,我生生世世就要求布施,他现在来要求满足我的布施,当然送给他,他高兴的不得了。他绝对没有想到,人家要不要,要这个头干什么,他没想到。这是我们要了解的这个特质,所以我们现在从这个地方要去看。这个布施从多方面的,财施法施无畏施,是有的时候,有的人心情比较怯弱一点,那个时候需要你帮忙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帮忙他。那么尤其是在这一点,我要特别的鼓励几位年轻的同学们,年轻人不晓得老年的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卷B面
  也许是因为我现在体会到了,以前我总是觉得拿我的衡量,总觉得年纪老的人拖拖塌塌,渧渧遢遢的,我现在发现不是,到那时候他就是处处地方不如,他的确有他;还有病的时候,那个时候不能用你的想法去想,这个我们要注意。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这一个概念很重要。人家到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他需要什么尽量帮助他。需要财外物,布施财物;他需要精神上面的安慰,布施无畏;知见方面的不了解,那么法布施,总归处处地方帮忙他。由于苦恼及功德田缺乏的时候,苦恼的话,那就是属于世间的一般人。不管他是缺的哪一样,缺的财,缺的法是无知,以及精神上面莫得依靠,你给他的无畏。所以功德田的话,就是三宝之属,修行人等等。这个功德田,八恩也并在这个里面可以说,他有所缺乏的时候,那么去供养去布施,这样。所以这个世间人尚且这么说,这个孝,世间讲孝道,实际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恩田。他不是说你能够养,要什么?要能够善体亲意,现在的人能够养父母已经了不起了。古来的人不是这样,佛法比它更高一层。所以我们真正对功德田,对尊长什么等等的话,不是说我赚了钱给他几个,或者是什么,绝对不是这个意思,你处处地方要委曲惋转的。记得不记得,我们视善知识运用华严当中的九心,第一个心是什么?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如孝子心,一点都没错。如孝子心什么?他讲他的心,他处处地方,不是以他自己的心里边,我觉得怎么想的;而是以父母的心里面怎么想的,这一点对现代的人,尤其重要。为什么对现代人尤其重要?因为现代的科学特别发达的时代,前后差的很多。我当年自己也这样想,现在看见年轻人变本加厉。我当年总觉得父母他们那个时代不一样,不懂了,现在呢更是如此了,不要说等到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念了很多书,还在小学乃至中学里边,对自己的父母说这些老朽了,这个落伍了,他们根本什么都不懂,好像只有他懂。所以这个世间邪见增上,每况愈下,讲道理是越讲越多,但是呢世间的样样东西是每况愈下,道理就在这里,所以这个是第四样东西,我们要了解的。
  【“第五者谓修远离语四不善。”】
  那么第五项,那么现在呢这是讲再下面属于第五,第五为什么信言会圆满呢?他因地当中能够远离四种不善,修四种的善法。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你讲话人家能够信受你。否则的话,我们讲话的的确确现在常见的现象,平常我们一开口,是好的固然不错,但是大部份人,往往要嘛说闲语,绮语,说了半天毫无意思,造这个因,要不然讲一点道理的话,人家不听,起争论。你有道理、我有道理,吵了个半天。这个都是什么原因?宿生既做错了,这一生尤其错上加错,大家还不能反省,还总觉得我有道理,那个心里面嘛他不是说他明知故犯,他真正的可怜的地方、愚痴的地方,他不知道,他总觉得自己有道理。所以大家注意,为什么我昨天特别提到这个等流,你们必定要从这个地方认识起,这不仅仅是个概念,单单那个概念,一点用场都没有,你必定要把这个概念啊认得它概念所指的是什么,那个时候你才有修行的机会。说到这里为什么现在在这个地方佛学院,有很多我将来我会认真的淘汰。不相应的就是不必去听,要不然说了很多道理以后,然后拿那个照妖镜去照别人的话,自己既伤害也伤害佛法,没有用场,完全没有用场。你懂得了道理越多,然后跟人家吵架的机会越多,你自己害了是小事情,然后呢把大家也拖下地狱,佛无始以来集聚的资粮,就被我们这样吵吵坏掉了。不值得的,这个要了解。所以碰见这种情况,为什么古人告诉我们碰见什么事情谈到好,就谈;不能谈,忍。原因很简单,就是说这个里面总有很多原因在。你不必跟人家论的原因,就这样。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所以你开口人家能够信奉的原因,就是你宿生信言圆满,那是因为你要嘛不开口,开口的时候,绝不讲无义的绮语,绝不离间别人。事实就是事实,乃至于说话的时候总是不会粗言,总是非常的柔软。
  那我说到这个地方,我才想起那个时候刚出家,我们住在兰若,我的法师常常说我,你们这些人一开口就像吵架,我总觉得我好像从来没有跟人家吵架嘛!我一出了家以后,的的确确我自己觉得,从来没有跟人家吵架。但是过了多少年以后,我那时候才感觉到,那心里面,心里状态也不一样。开口的时候,自己也感觉的到,那个心情跟那个不一样,你不比较,比较不出来。那么以前这个什么状态呢?以前因为一向就是那种心里很粗猛的这种现象,不觉得,自己虽然平平常常,可是开起口来那个话,总是比较起来,不大像柔软。就像我们现在,譬如说有很多这种社会上面每一个阶级的人,他一开口,三字经就先出来了。他那个三字经,他自己不晓得他在说些什么,那会这样的,就这个习性,那么这个地方我们提一下。这个第五。
  【“第六者谓发宏愿,于自身中摄持当来种种功德,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
  这个是得到大势名称的,这个大势名称要两个条件,第一个要发宏愿。我为什么要这样作,这个愿不是普通的愿哦!这个愿叫宏愿,什么才是宏愿?无上菩提之愿,现在我们只要把这四个字摆在心上面,真正的菩提愿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讲到,我们也不大正确的认识;现在不要说菩提愿,乃至于厌离心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佛法门都没摸到,不过呢我们先晓得方向在那里,根据著这个,然后呢做种种的功德,做种种功德当中,特别是供养三宝,这个是出世的,父母这是世间的,然后呢三宝当中,特别是声闻,独觉这种证果的,跟你亲近的,那是亲教、轨范尊长,这个都是大功德田,大恩德田。你在这个里面,随便一点点的损或者益,就得到的祸害跟功德是不得了的大。
  我最近看那个德育古鉴上面,有这么一段公案。有一个地方瘟疫,那个瘟疫来的时候,非常的可怕,不要说现在的科学这么昌明,一旦这个流行病来的时候,你简直一点办法都没有。那古代那好可怕,我想你们大概没看见过,我小的时候就看见过,那个霍乱来的时候,往往刚开始是一家人家,然后呢那个棺材店里拼命做都来不及,到后来那来得及买棺材的,整个村庄上面死的只剩下几个人,有这种情形,这么个厉害法,那就是霍乱的时候。尽管那个时候科学不发达,可是那个时候,也晓得一有霍乱,平常的时候婚丧喜庆等等这个民间很重视,大家去要祭悼,一碰见这种情况,谁都不敢去。这些丧葬那些人,他们那些人很妙,他们也不怕。像他们照去不误,这么个可怕法,所以古代人也晓得一碰见这种情况谁都不敢去。那么有一次有一个地方,有一家人家也正在瘟疫流行。流行之前有一个媳妇,那时候刚刚嫁到那个夫家,嫁到夫家以后,她有一次偶然正好返到她娘家去。她回去了以后,她那个夫家那个地方就起了瘟疫,一下传开来非常快,然后她就急著要回家去。她妈妈就说,你回去干什么?她妈妈、她哥哥大家都劝她。这种病一下的话通通死光了,你这有幸而出来了以后,你赶快就留在这里。然后这个女的怎么说?不,我今天既然到了他家,那就是他的家人,正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去,这个可以吗?做人是这样做的吗?她当然话不这样说啦,她的意思就这样。然后就回去了,然后不计一切的回去了,摆明摆出去,就是张开眼睛往水里跳的事情,她就回去了。回去的时候,妙了,那一家人家里正在那病的时候,忽然之间不知道是她先生还是他公公听见有几个鬼讲,说这个孝妇回来了,那个天上面派人来了。他们赶快逃,就这样。结果这一家人就好了,自己不晓得怎么一回事情。所以后来这个公案登出来,甚至真正凡是瘟疫什么等等,的的确确有这种瘟神,那个地方的共业,他那个时候就来了。所以你想,世间她才发这一个心,有这样的量,就马上感到这样的果报,所以这一点我说到这个地方,随便的一提,供养这个尊长的功德。
  所以为什么,你反过来,那天我们记得吧?说有一个人,姓韩的,他本来可以得到功名,结果因为他自己对他的父母,对他的尊长,尽管他表面上面还是很孝顺,我们连他表面都做不到,他心里面还在嘀咕,他心里一嘀咕,那个文昌帝君说表面上面做的很好,他心里一直嘀咕,他那个功名早就削掉了。然后你们不妨再看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他自己还觉得,,我这么修行,做这么多好的事情;这灶神怎么讲?上帝派那个日游使者,跟著你跟了三年,因为你抱怨,所以上帝派一个日游使者,就是白天检查,跟了你三年,发现你一点好的功德都没有做。你起心动念一直都是这种埋怨、都是嗔恨,所以你逃祸都来不及,你还求功德,你那里求起?这个在世间人,所以我们修道人就要从这个地方好好认识去,你晓得了这个,那个异熟的八个因,晓得这个因地从那里种起,就从我们起心动念那个地方种起,非常重要的。所以,佛说这个戒经,最重要的第三句,自净其意,也是这样讲,所以说这个是第六个。
  【“第七者谓乐丈夫所有功德,厌妇女身,深见过患,”】
  第七个,他怎么样能够得到丈夫身呢?他第一个乐丈夫身,对于这个女身深深的见到它的祸害。还有个呢?
  【“乐女身者,遮止欲乐,将失男根,令得脱免。”】
  有很多人他欢喜女性,这个欢喜女性有二种,或者自己对自己的这个爱著,这个女性通常欢喜胭脂,花粉修饰,修饰弄弄,其实这不仅是女性,男性也是如此。但是这里也并不是叫我们头发长的这个样,胡子留的这么长,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整齐还是要的,整洁是世间的量质,这是你不要刻意的去弄的,这个不要。那么这个除了自身以外,还有别的,譬如男性,男性好乐、欢喜女性的话,这个也是一定要会失男根的。碰见这种情况,你能够自己遮止,防制别人遮止,那么那种情况之下,你能够脱免,就能够得到丈夫之身。关于这个在后面谈到业的另外一部份的时候,它也有说明,总是处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思,思已业,你的起心动念。然后你的起心动念以后,然后你的身口相应的,最主要的始终就是这个心念。
  【“第八谓他不能作,自当代作,若共能办,则当伴助,惠施饮食。”】
  第八的话呢,怎么才具有大力量呢?他如果不能做,你就代他做,或自己共他做,或者帮忙他,惠施种种。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现在这种情况,有时候是人家求助于你,你应该怎么求之不得,好啊!他来成就我的布施功德,他来成就我的具足大力。我们往往这样的,人家来求助你,这种照著我心里的心意想,就是说,他这个人故意这样,他这个人就是怎么样、怎么样,你说种种理由不但自己不帮忙,还要叫别人不去帮忙,这个是实在是我觉得好可惜,好遗憾的一件事情。这个地方我们了解了,你要想得到这一个异熟的果报,就要以这样的异熟的因。所以佛陀特别给我们说明,说你不是要成佛吗?对!因为你要成佛,所以,你对佛三宝恭敬吗?对!因为既然你要成佛对三宝恭敬的话,请问,为什么不对那些穷人恭敬呢?这个话纵然听起来不懂,对那些穷人,对那些坏人你为什么要恭敬他?请问,没有穷人成就你的布施功德,没有那些坏人成就你的持戒忍辱功德,你能成佛吗?不能。既然你要成佛了去恭敬佛,他同样成就你成佛的因缘,你能不恭敬他吗?这道理不是很简单吗?所以说穿了问题很简单,你是跑的来要学佛,还是你跑的来学会了那些文字跟人家去争辩?假定你学会了文字争辩,你要想去搏一个博士头衔,朝著去大张其鼓赚大钱,那不要管,你反正懂得一点文字,跑去跟人家大吹牛,可以。如果你想成佛的话,那个情况,就完全另外一回事情。分别的清楚吗?我所以很强调用这种语调来说明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策励我们自己的内心,晓得我们真正进入的关键所在那里,是把文字的内涵要认得,然后呢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身体力行改过,这个就叫做修,修改自己一厢无始以来的习性,这个习性是不知不觉的。前面很多次告诉我们“他世现行犹如梦”,你有了这个习性呢,到了下世现行像梦当中一样。我们想想看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就有我们个人欢喜,他就欢喜那样,他就欢喜这样,我们就不晓得为什么,就像做梦当中,我们不晓得为什么,梦醒了又晓得,原来这是梦!为什么?就是你宿生这样的,就这两个字。这下面这个,等一下再讲,或者先让你们想一想,总是慢慢的、慢慢的谈到的时候,再去说它,那么这个八个因。下面这个很有意思!
  【“如是八因,若具三缘,能感最胜诸异熟果。”】
  上面是八个因,一切法的成就,一切法的生起,是因缘所生,因是这个,缘呢?下面。主因有了,还要助缘具足才行。哪三个助缘呢?下面,如果你能够把这三个助缘做到了,能够感到最胜的异熟的果报。在还没有讲这个三缘之前,金刚经上面告诉我们三轮体空,它要三轮空,下面这个叫三轮不空。这个怎么讲?三轮空是什么?是修相应的慧,到了这个时候,三轮自然空,那么你要修的话,请问道当中你要修什么道,要修这个道,你境,前面信解的境,应该是了解些什么?根据你所了解的,然后如法的行持修道,才感得如此的道。对不对?一定的,所以那个时候才有这个果。请问因地当中是做些什么?不知道,因为我们现在不知道,所以要嘛说空话,说三轮空,说了半天,大家反正不空。空的在天上,我们说起来,我们凡夫嘛,这个圣人境界,这个话倒是没错,这是圣人境界,我们就是凡夫。但是你怎么从凡夫到圣人境界,不晓得,所以永远你想学佛,这永远只是想。所以祖师会说,你这样做法,做到驴年没你的份。现在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就是这三个,你能够把这三个因地上面,一步一步做对了,果位上面就达到这样的结果,所以,这样的次第。所以,我们现在不要羡慕别人,应该羡慕自己,说现在我好高兴,我居然找到了这个正确的办法,我只要这样下去的话,到那个时候就是我的。现在佛来送给你,对不起,我不要。你佛已经告诉我,我晓得,还是你佛告诉我的,你有这样的因,就感得到这样果,我现在照这个因,自然有这样的果。如果说是只有佛可以送给我们果的话,对不起,那个佛法就没有因果了。这是佛法吗?所以你对这个概念认识了,自然而然晓得我们怎么办。下面就说三样东西,哪三样呢?第一个“心清净”,这个地方分三样,心、田、加行清净,换句话这是三轮空当中,心就是自己,田就是对方,加行就是中间作的事情,这样。所以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叫什么?要用这样东西的是清净,等到你这个闻思位当中清净的话,感得修位当中的清净的话,就是空相应法。就这样,那么现在看看,心清净当中待自有二,这个心又从自他两方面来说。
  【“谓修彼因所有众善,将用回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
  现在我们要做各式各样的好事,然后呢你做了好事以后,不管你要不要,一定有它的善果的。那么,那个的时候我做的时候,我说不是为了别的,为了什么?为了要求无上菩提,绝对不希望异熟果。这一点我们要了解,那么加深这个印象起见,我要提一件事情。我们往往做一点小小事情,做了以后,总希望别人知道,然后让人家知道,或者,做了以后这个心里面你不知不觉当中,要做给别人看。人家希望异熟,还不希望现世,还希望以后;现在我们连希望后世都等不及,就眼前马上让人家看见,你看,我在那做那件好事情。所以你不要小看说回向菩提,这真正内心回向菩提,这是有它一定的量质在,这样。所以你做任何事情,你心里很清楚,我为什么做,我是为了这个。将来的果报都不要,眼前的果报更是虚假的,两脚一伸有什么?所以不管别人看见不看见,不管别人赞叹不赞叹,人家埋怨我,他是他的,我自己努力做。所以这个回向菩提两个字,不要把它文字看,看看自己的心里就很清楚,很明白。不希异熟哦,那个时候才谈的到,不希异熟。这是第一个,自己心里很清楚,你做任何事情,说是。所以,关于这一点为什么我对我的老师这么赞叹,为什么我现在才懂得他这一句话,我做这一件事,可是做给我自己看的哦!那我现在懂了,对啊!做给我自己看,没有错,做的不是给别人看的。到了这个时候,我才了解为什么上一次讲那个故事,说在全西藏供养三宝,最好的是奔公甲这一把灰。你们还记得吗?他拿出这一把灰来,往那个供桌上面洒了一把,结果一个大成就者说,全西藏最好供养的就是奔公甲这把灰。要我们现在跑到灶里面,拿了一把灰,在佛台上面洒了,这最好的供养吗?这不是颠倒吗?为什么?他就了解他心里面起心动念不对,他要做给别人看,马上不对,净化,自净其意!这个我们要了解。所以,真正对这一点了解了以后的话,那个攀缘心自己很容易拿掉。最主要的还是什么呢?还是你首先现在要认得自己内心的心相,净否?这么简单;净了,进一步,然后呢再求无上菩提。这是第一个,心清净,因为你处处求无上菩提,无上菩提特质是什么?空相应,很简单,所以你因地上面,心心念念结这样的因。当因集够的时候,果出现自然就是它,对不对?现在我们了解了,我们平常念金刚经,说三轮空觉得高不可攀,真是高不可攀,它就是高,你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呢它虽然高,却我就可以步步上升,很快就可以达到。所以佛就告诉我们,你只要这样去做,不久你就成佛,一点都没有错。为什么?你了解次第步骤,要不然的话,高可是对不起,不可攀!没有你的份。我们讲也是空口说白话,然后还去弘法,弘了半天,始终是高不可攀,好遗憾;不要说遗憾,很可惜,应该怎么说?这个种子种下去,将来一定还是要成熟的,所以,从种子那一方面,我们还是无比的赞叹。现在我们看第二个,好高兴!现在高而且可攀。第二
  【“由纯厚意,修行诸因势力猛利。”】
  然后呢修的时候意是纯而厚,势是猛利,纯厚是指什么?一点不夹杂,净、净的纯,这个叫做纯厚。然后呢不但质是净的纯,而且做的时候,势猛利,这完全指自己那一方面的,心清净。还有呢关待他,什么是关待他呢?你万一做事情的时候。
  【“谓见同法者,上中下座,远离嫉姤,比较轻毁,勤修随喜。”】
  美啊!对他呢?有的时候这个不是你来做,别人来做,然后呢同法的,不管他上面比你高,同样的与下面比你低,你看见他做了以后,远离嫉妒,不嫉妒也不比较,他做好了,我们说他有什么了不起?对不起,你这个你害了,他做对了,赞叹、欢喜、随喜!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一卷A面
  他做对了,赞叹!欢喜!随喜!勤修随喜,随喜这个事情,是美不可言!你在任何情况之下,你都可以随喜,吃饭,你也可以随喜,睡觉你也可以随喜,你看看别人坐的端端正正,好啊!你赞叹。然后你看看你自己,以前我在家里面吃了这个饭,造那个染污之业,今天跑到这个地方来,是出世间,你又随喜,随喜自,随喜他。平常睡觉两脚一伸,躺在那里像猪一样,不晓得睡倒,今天我在这里忙了一天,为了明天的精进,好好的休息,好高兴,睡在那儿也随喜,就这样。然后你任何一个地方,就像刚才那个,这个为什么?因为你看见别人了。所以在这种地方,自然而然你能够这样了,团体也和睦,你功德也增长,然后因为这样的关系,将来你因地当中这样,你感得的这个果报自然美。我们现在不要怨说现在这个环境这么恶劣,要怨自己,宿生我以前一直又造那种恶因。同样反过来,你现在看见这么个不理想的环境,你就欢喜,那有什么关系,他做他的,我做我的,做完了这一世我把我的这个前面欠的还掉了以后,下一世,我们各走各的,我上我的天堂,然后等到我上完了天堂,再来救他,那个时候正好;你想到这里好高兴,绝对不会抱怨,这个就是这个,观待于他。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他做好,你也不嫉妒,他做坏,你也不嘀咕,很清楚很明白;而你自己呢一直在高兴,功德是一直在增长,眼前欢喜,将来果报是圆满,天下哪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其次。
  【“设若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择所应行事。”】
  假定这个做不到,怎么办呢?我们时时刻刻在观察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前面记得四种资粮吧?四种资粮当中,密护根门,下面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应行,做我们所有的行为该怎么做,因为你懂得了,照去做,万一不懂的,那么观察一下,然后你看懂了去做,自然而然起心动念都相应,那个心清净。第一个你内心清净了,第二个呢?加行清净。三轮当中的第二轮,怎么个清净法?说:
  【“观待自者,谓于长时无间殷重,”】
  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间,不间断,第一个,而且长久,两样东西;不间断,是做的前后,长时做任何一件事情是愈长愈好,这个对时来说。然后量来说殷重,很认真的去做,很殷重的认真的去做,你同样的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马马虎虎的做,也可以认认真真的做,这个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就是加行。
  【“观待他者,谓未受行赞美令受。已受行者,赞美令喜,恒无间作不弃舍作。”】
  前面是完全对自己来说,后面是对他来说,如果说他没有接受这个正确的概念,那么没有照著正确的行持去做,你赞叹、称赞,种种使他接受,使他如法行持。已经接受,已经行持了,你赞美、随喜,也是无间,还有呢帮忙他绝不弃舍。这个里面虽然说观待自、观待他,要知道,这个观待他当中,一定有观待自里头,换句话说所有观待自是什么?就是完全是你自己的起心动念,那么,当这件事情也牵涉到对方的时候,那个叫观待他,所以当牵涉到对方的时候,你自己的心情还是用上了,对不对?所以有一种情况之下,的确没有旁人,你自己坐在这个地方,那时候纯粹属于观待你的。还有一种情况之下,当对方在的时候,那个观待自观待他两个心情要同时用,这个我们要了解的,这些事情都不是分开的。你了解这个道理所指的心理行相以后,你自然而然会认得的清清楚楚,那个时候你做起来是得心应手,那么这个是加行清净。三轮当中第三个田清净,他下面说:
  【“田清净者,谓由彼二意乐加行,能与众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
  你祗要前面这个两样东西,意乐就是你的心,加行就是你的行为,这个两样东西好的话,感的果一定微妙,所以等于这个田美一样。现在三样东西当中,两个已经无限大了,第三个不管他无限大不无限大,一定无限大,祗要有任何一个无限大,乘上那个无限大,一定是无限大,现在有两个无限大了,第三个是不是都没有关系。佛就是这个公案,佛他的心清净,他的加行清净,他真正的成佛是什么?他就是舍头目脑髓,他舍的对象,不是舍给佛,这个很明白!他舍的头目脑髓,舍给谁?舍给那个是六道众生,所以那个六道众生田可不清净!但是他的心、加行两样清净了,他不是成了佛了吗?所以理路上面已经告诉我们,实际上面公案也是如此对不对?那这个明白的事实,而且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例外的,哪有一个佛舍的头是舍给另外一个佛的,没有,这个很清楚。然后呢罗刹来跟佛要什么东西,然后老虎饿了以后佛也给他,都是这个样的,所以你看佛在因地当中,找不到清净的田。祗有佛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有的,到了后来真正行菩萨道的时候,这个佛因地当中这个田,不是田清净,而是心跟加行清净。对不对?现在这里,所以你们要求三轮空,从这个地方求起,求到了。所以大家一直说,金刚经好,我觉得这个不比金刚经坏,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而且真正金刚经的要旨在这里,不但金刚经、弥陀经、圆觉经,不但大乘经、小乘经,不但经而且戒,你这个钥匙有了,你开到哪里,哪一个就开;开经藏,经藏开,开律藏,律藏开;开论藏,论藏开,这么美,清楚不清楚?现在因缘都具足了,果要不要问?不要问了,果不要问了,果也不必问,这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此等是如菩萨地说,以释补满而为宣说。”】
  这个菩萨地上当中,讲的很清楚的,来解释那个满业的这个道理,所以我觉得这地方,那是菩萨祖师的悲心,那个修行的方法,告诉我们这么彻底、这么圆满,你这个基本精神能够认识了,然后你在行相上面一配合的话,马上好。这个像引擎一样,这个引擎样样都弄好了以后,然后你把他轮胎壳子一加上去的话,走的个快。你们有没有看见马路上,有的时候车子出来的时候,单单一个车子的头,然后呢坐在这地方一个驾驶,那个车身都没有的,为什么?先试一下,只要那个引擎如果好的话,把那个车身装上去,马上成功,对不对?是不是这样?那么对嘛!现在我们就是这样,你祗要把这个东西弄好了以后,然后你的行相,一安上去的话,要学戒,戒马上圆满;要学定,定马上得到,前面已经告诉我们的很清楚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学定学不到的,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在正修行当中,破除邪知当中,说的这么清楚。现在还有人问我说:“我这个念佛怎么老不一心不乱,该怎么办?”不在这里的,我会详详细细告诉他,如果在这里的人还问出这个话来的话,这个人实在是没救药。或者他没听是可能的,所以你祗要回过头去看看,得到三昧尚且这么容易,何况你念个一心不乱呢?每一个地方,他内容已经告诉我们这么清楚,次第这么明白。好!现在我们了解了,业的整个的原则,然后我们了解了以后,我们要求的是什么?这个是特别我们应该知道,然后呢这些了解了以后,第三步应该。
  【“第三思已进止道理。”】
  了解了这个,那么我们怎么照著去做了。
  【“总示”】
  第一是,第二
  【“特以四力净修道理。”】
  第一个呢?了解了以后,整个的告诉我们,现在进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第二步特别是要忏悔。平常我们忏悔,中国平常一般讲的,不管天台、贤首,是用十个次第,十门来说,现在他用四门来说,开合虽然不同,内容是彻底圆满,这个讲下去的时候,我们会讲到它。现在先看一看,总示说了解了这个,现在该怎么办。
  【“今初,如入行论云:‘苦从不善生,如何定脱此,我昼夜恒时,理应思惟此。’”】
  我现在晓得了,苦是从恶业所生起的,那么,怎么样要想,怎么样才能够从苦当中透脱出来呢?他没说快乐,实际上,苦透脱出来就是快乐嘛;对吧?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事情包括了全部,我们现在真正要求的什么?要求的就是这个嘛!所以我们昼夜应该思惟这个道理,这才是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
  【“又云:‘能仁说胜解,一切善品本,又此之根本,恒修异熟果。’”】
  佛就告诉我们,说胜解,什么叫胜解?就是殊胜的见解,这个见解是不是平平常常。平常我们的一种见解被人家一说,对啊!我本来想这样。被人家一说,对呀!这样,心里面就动摇了,有人告诉你,这个地方好,你就到这个地方去,有人告诉你,那个地方好,你就到那里去;有人说念佛好你就念佛;等一下告诉你参禅好你又参禅;到时候告诉你学教好I你就学教,那你完了,不晓得弄了半天是一无是处。什么叫胜解?就是你对这个道理,产生了决定正确的认识,不管他说什么,绝不动摇,这叫胜解。这是个心理状态,这个心理状态对善法也有胜解,对恶法也有胜解。世间有很多人,譬如科学家,科学家他这种见解很强的,这个有他的道理。因为他认识的那个事情,都不仅仅说人家告诉他,而且他告诉他的理论,他了解的很透彻,不但理论很透彻,经过实验,验证这个理论的确实性,所以那个时候,他坚定不移的信心。那我们说起来,那这样科学对了吗?相对的状态当中对的,因为他研究的时候,所研究的范围,是在他那个范围之内,所以科学所观察的那个范围之内,对的,超过这个范围对不对?对不起,他没有观察到,科学之真正缺点在这里。所以科学那个方法本身是正确的,这个跟佛学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佛学的真正可贵,是用的方法本质上面完全一样,但是他的内涵却有绝大的不一样,深、广完全不同。科学就像大海里面,丢一个网下去,这个大海这么大,你丢一个网你能够捞到多少?佛法不是,佛法像太虚空把那个大海,不要说大海,把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太阳系,摆在太虚空当中,一点点啊!这个佛法的真正的深广的量,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他在这个量当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清楚,不明白,那何况一个大海,何况一个地球,何况太阳系,何况银河系。所以楞严经上面说,“空生大觉海,如海一沤发”,我们说十方虚空,这个十方的虚空是不得了啊!现在我们撒开那天空一看,说这个银河系,这个银河系,可是在虚空当中,你祗见到一点点,小的一点点对不对?所以那个虚空多大,可是在那个大觉海当中,这个觉性当中这个空,在这个里面只是大海当中一个小泡泡,佛法的深广的程度是这个样,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所以我们真正能够有幸而认识了佛法以后,那这个时候对他产生的胜解绝不动摇。可是佛法运用的时候,是有两个面,一个是胜义谛,这个就是他最深的那一方面,另一是世俗谛,世俗跟胜义分不开的,这个到后面再讲。那么他这个世俗,眼前引导我们的是什么?从世俗谛上面引导我们,让我们了解那个胜义。那个世俗有两个,一个叫胜正的这个世俗,有一个呢?所谓世俗,共同无错失所承认的世俗。比如说,我现在看见这个,我眼睛好的,你眼睛好的,这个大家都看见,这个共同承认的,佛法讲的世俗谛是根据这个来讲的,然后呢我眼睛有毛病,有什么色盲,你看见这个黄的,我看见那个青的,你们大家看见的都是青的,我看见黄的,那个对不起,我这个就是错误的,这个不对的,关于这个道理,我们以后慢慢的去讲。这地方只是说明了什么?我们真正信解认识的道理,对他产生决定不移的,正确的认识,不被其他一切动摇。
  现在这地方要胜解的是什么?“业感缘起”,如此业因感如此果报,彼此之间种种关键,这是前面整个都讲的。你了解了这个,什么?一切善品本,这个道理就很清楚很明白了,所有的善法根本,因为你要求好嘛!然后呢因为你得到了胜解,你晓得这个好怎么来的?有这样的因嘛!你看的很清楚。所以到了那个时候,叫你讨一点便宜,你绝不要讨,不要讨,讨他干什么?我讨到了一块钱的便宜,赔出了一万块钱,谁愿意作这个事情?反过来说,人人愿意去尽力,你很清楚明白,今天我尽了三分的力,或者说是付出了三块钱的代价,将来进来三亿块钱,大家拼命去争都来不及。现在那个商场当中稍微有一点的好处,大家都打开头,现在这个好处是无量无边而自然人人好。不过这个地方也许有人说:“这个样的话,大家打开头的话,怎么办呢?”你不要怕,佛法的妙是妙在这上头,你布施的话,人家也得到好处,你也得到好处,跟世间完全不一样的。世间的事情,你得到了好处,人家没有的,所以这个非常简单,你祗要照著佛法去做的话,一定是自他共同愈来愈圆满。尽管说这个布施让给你了,那我得不到了,我随喜,这不是一样吗?反过来说,我做了,你随喜啊!的的确确,绝对是没有一点点亏欠,你做也好是你不做也好,所以他说,心清净,是田清净,是加行清净,而清净当中每一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吗?所以这个地方说,佛告诉我们“解胜是一切善品本。”那这个胜解怎么来的?“此之根本,是恒修异熟果。”就是这个,就告诉我们不断的去修习这个道理。异熟果是什么?这个因感得这个果,就是这个道理。要怎么办呢?恒修,现在我们才了解了,原来这个才是我们真正修行的,所以一天到晚思惟观察,起心动念无非是如此,这样。哪怕你休息了,他后面告诉我们的,休息了,你想了一下,我已经想了半天了,精进,修学佛法最重要的精进,现在呢想过了休息一下,这个是精进当中,必须要的,所以你脑筋停下来的时候,他还在精进当中。然后停下来,紧跟著又再修行,还在精进当中,所以一天到晚在修习,所以这个进步是自然神速,到那个时候,你说你脑筋一天到晚这么思惟一天到晚欢喜,还会有苦恼吗?当然没有。所以我们现在所以苦恼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没有这个,不要说胜解没有得到,正知见都没有得到,正知见都没有得到,那你怎么去想些什么?空打妄想,打的无聊,然后最好找一个人聊聊天,害了,然后呢?张三长,李四短,专门说那种事情,难得得到了这个人身,说完了下地狱,这是最可惜的是莫大于此!现在我们好高兴懂得了,现在就步步可以上升。
  【“谓既了知黑白业果,非唯了知即便止住,应数修习,以此是为极不现事,极难获得决定解故。”】
  所以这个大师这个地方特别告诉我们,说我们现在前面了解了,这个黑业白业感这样果,但是不是说你懂得了就停在这里,应该怎么样?数数修习。这个地方讲的修习,怎么修习法,你们现在了解了吧!所以说凡是前面没有补听的人,非听不可,要不然你还不晓得怎么修行,他前面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了解吗?这是我为什么上一堂我特别告诉你们的,你们赶快把它听,你们不想学的人,那没关系反正是意思意思,如果你们想学的,前面这个根本没有的话,根本谈佛法始终在门外,这个要注意。他告诉我们每一个地方的修习,什么条件,什么程度应该修的,是闻的阶段如何?思的阶段是如何?闻又是怎么样从闻得闻慧,从思得思慧?他那个次第是一点都不可乱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事情“极不现事”,他不是你眼前可以观察得到的。其实这件事情很容易,我们不要说佛法上面的确,科学上头的事情,为什么科学家会这样值得我们的赞叹?他就是能够把不眼前--眼前看不到的事情,他能够看得见,而且说的清清楚楚。我们人人在这个地方大家透气,空气你看见了吗?你看不见,但是他看见了,所以让你服服贴贴。你生了病,他说有细菌,你看见了吗?你看不见。但是他有,他看见了,所以那个药给你吃进去,那个针打进去,弄好了,你就对他服服贴贴,对不对?这是看见这么小一点点,他为什么得到?数数修习!
  你们没有看见那个世间真正念书的人,实际上所以,其实我们还是看见了,说现在这个地方很竞争,我们常常说:“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的竞争!”就好像祗有我们这里的,其实你们没有到国外去,你如果一去的话你晓得这个纽约,那个时候我头上那个时候一段时候在纽约,我虽然没念书,后来我看见了,我听他们说,他们那个竞争的剧烈是不得了的利害!所以有一件事情,不晓得你们听说过,爱因斯坦,你们大家听说过对不对?他发明了相对论以后,他自己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利害的人,他觉得犹太人最怕的--中国人,这有道理的。的的确确千万有道理的,不但人口多,而且聪明才智之士非常多,这个话,爱因斯坦我也不认识他,我也没有看见过他,但是我在纽约那一段时候,那有很多信徒,有的中国人,有几个非常用功的念书的人,他就说在学校里面的竞争最强烈的对手,都是那些犹太人,犹太人最怕的是中国人,他说那美国大老通常都是不大用功的,然后他告诉我,一听他们用功的情况,我真是吓了一大跳,我已经觉得在我们这地方用功的情况。他也是个非常虔诚的信佛的佛弟子,他每两个礼拜还要到庙里来一趟,他庙里来了以后,一定还拿了几本书,弄完了以后,他自己一定跑到阁楼上去忙看著这个书的,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真正这样分秒必争的人,就是这样,然后他就告诉我那地方的竞争的情况。
  以后有一次我到波士顿去,这个麻省理工学院,不晓你们听说过这个世界最精彩的第一流学府,在座的如果念过书的人,或者尤其
  是理工的大家都晓得。那一次,我去的时候,就住在那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宿舍里面,隔壁房间有一个中国人,我难得的看见一个中国人,我倒想去打一个招呼,后来始终不敢进去。他的门开在那里,我偶然跑过去看看他,他一个人,他们那个设备很好,那个学生一个人一个大房间,几张桌子,他那个桌子上摊满了图,他拿了笔划,我在那住了个一天一夜,我就是除了吃饭以外,我没有一个时候看见他不在那用功,他忙累了,然后呢跑出去,他们是运动,奔啊!忙啊!这样花这么大的精力,所以那个时候我想,原来世间样样东西成功有他的条件。各位都是在家人,过来人,你们不妨现在看看那个在家人忙到什么程度,现在我们出了家了,将来我们要做人天师范,然后呢我们说起来,我们早晨一大早起来,然后起来了吃过了早饭,在那里睡大觉,不睡大觉在那说闲话,这个不相应,这是我这个地方特别说明。所以说世间这么简单的事情,你要他发明的时候,尚且要花这么大的努力,何况是佛法的三世因果,他不是那么容易明白的现起的,所以他要不断的数数思惟修习。你能够这样的话,你一定能够获得决定的见解,这个你不要怕,这个都是经验。所以,马上下面会告诉我们就是忏悔,那为什么我们得不到呢?因为以前的习性,留在这个地方,他那个习性、惯性他有一种力量,这样,你一定要努力去把他那个惯性的力量对治,挡住了,那个时候,你可以扭的过来。真正扭过来的时候还很有意思,你前面自己觉得好辛苦,不晓得什么时候,但是你一旦真正净化的时候,他会有豁然开朗之感,那么这一点,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这几句话,大家牢牢记在心里面,趁现在难得这个暇满的人身,要如理思惟,包含两样东西,第一个如理,第二个思惟,不如理你还是少想为妙,想的都是打的妄想,越想越错,你还觉得我有道理,他没道理,一天到晚在想那些念头,你是越想越糟,你增长的业都是可怕的堕落的业,虽然你不想,含含糊糊,将来像堕落畜生一样,猪、像蚌一样,但是比下地狱还要好一点。所以这个里面要两样东西,如理、思惟,而如理是根本因,然后呢不断的思惟是圆满因,这两样东西,那就成了,你就可以对于这个产生决定的胜解。
  【“此复如三摩地王经云:‘设月星处皆堕落,具山聚落地坏散,虚空界可变余相,然尊不说非谛语。’”】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一卷B面
  【“虚空界可变余相,然尊不说非谛语。’”】
  经上面告诉我们,月亮、星都可以堕落,然后呢像山一样坚牢的地方,他可以彻底的败坏,乃至于虚空可以变成其他的,所以这些东西都不可能变化的,都可以变,但是世尊绝对不会说一点点不实在的话,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前面这个话,那千真万确,任何东西可变,这个道理是绝对不变,我们要信得过。
  【“于如来语,应修深忍。”】
  于如来语应修深忍!于如来语应修深忍!记得前面这句话吗?我们现在对于诸佛的妙智,一切诸佛的妙智,在我们的感受上面,不如一个易卜星象的人。这个算命先生告诉你这样,我相信得过他,这个医生怎么说的,我信得过他,然后世间的科学家,信得过他,乃至于普通人告诉你,你不要这样,我信得过他,佛讲的话,现在这个时候时代不同,不要这个样,所以我把上面这个话,连念三声就是这个道理。
  【“若未于此获得真实决定信解,任于何法,悉不能得,胜者所爱,决定信解。”】
  假定对于这个道理,没有得到真实的,这个最重要喔,正确而实在的认识,然后这个认识还要决定的认识,正确实在这是如理,经过了思惟观察的产生决定不移动的信解,你如果得不到这个的话,那么任于何法,不管你说什么法,都没有用。为什么?心情没有深忍,一碰、碰一点事情就动摇了,听得是蛮好,下了课等下耳朵一听见别的,不晓得跟到哪里去了,这个没有用,这个我们要主要注意的。
  【“如有一类,说于空性,已获决定,然于业果无决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颠倒了解空性。”】
  下面举个例子,像下面这一类人,说有的人说对于空性,已获得决定的,获得决定,乃至于说:“见到了空性了。”他见到了空性,但是对于业果却没有决定性,而因为对业果没有决定性,所以不去认真的去做,不慎重,这种人对于了解的空性是颠倒的。上一次我们说过田鸡和尚的公案,大家还记得对不对?他说:“老僧两脚一盘,什么都空掉了。”所以他要吃田鸡,所以人家说他“你样样都空掉了,田鸡不空。”其实他祗是欢喜吃田鸡,如果欢喜别的他样样不空,现在这个人两脚一盘样样都空掉了,请问我们自己,问问你两脚一盘你空得掉吗?你两脚一盘,胡思乱想,腰也酸,背也痛,脑筋里不是昏沉,就是妄想,他到了这个程度,还不可以,我们连他皮毛都没有的就不管了,请问你修学佛法,怎么修起?所以他举这个道理,是对我们最大的警惕。所以我们不要说:“空了!空了什么都不管。”他愈空,那是愈管,为什么?了解一切法的的确确是因果缘起,没有本质的自性,既然一切都是因果缘起,你有什么因什么缘感什么果。所以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都是看你的什么因,没有天生来的这样的东西,没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所以你愈了解是愈谨慎,这个道理就在这地方。所以下面说:
  【“解空性者,谓即见为缘起之义,是于业果发生定解为助伴故。”】
  真正了解空性的什么?就是见到缘起,因为空,所以缘起;因为缘起,所以空。他一切都是因缘条件存在,所以他是空,你说你现在能够找得到一样东西天生来的吗?没有,这张桌子怎么做的,树,你把它拿下来,这是木头做的,钢铁,是钢铁做的,你想要一张桌子,有一个人会做,弄弄弄成功了,眼前那一样东西不是?就是这样。所以他见空正是见缘起,见缘起正是见空!所以这个空性,正是跟这个业果发生定解,产生什么?助伴,那互相相辅相成,这个是必然结果,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关于这个概念,记住!记住!记住什么?“此是极不现事”,这一个道理是决断不那么简单,不是眼前我们凭空所能够了解看得到的,你一定要如理的了解,然后呢如法的思惟观察,那个时候才产生决定的胜解。有了这个胜解,一切的善法的根本是由此而来,得到了这个根本的话,苦自然尽除,乐自然得到,今天就到这里为止。
  我们前一天讲的那个等流这个事情,有的人说念佛的好像他也不讲这个,参禅的也不讲这个,我为什么写在这个上头呢?那就是念佛的人讲一心念佛,他也从来不跟你讲什么是等流不等流,对吧?那么参禅的人,或者看一个曹州的公案说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现在日本人主要的是流行这个。中国人呢?参这个念佛是谁?看一个谁,我们中国现在的禅是看这个,禅宗是看这个。然后呢?持戒的人呢主要的是,身莫作,口莫作,还要自净其意,他也不跟你讲这个,乃至于普通人,拿我们常常说,你不要去虚妄分别,对不对?现在人家一般讲的修行是不是主要的就是这几点,是不是这样?还有没有其他的?祗要你们提出来,但愿你们提出来,我都可以解答。请问现在这个地方,不管是你哪一点,当你平常他叫你念佛的时候,他叫你怎么念?你眼前一切都不管,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这样说?对呀!参禅的人,也是叫你什么都不管,持戒的人,对任何境界来的时候,你要内心净那个意,是不是这个样?这是说明什么?前面境界来是什么?就是你前面的异熟等流跑到我这地方来,他如果有条件,他会原原本本告诉你,现在没有条件了,所以现在这个时候你祗有念佛啦!你不要去管啦!你听得进,照著这个办法去做,尽管道理没有讲清楚,但是用的是不是这样?就是前面那个等流,前面来的,前面这样来的你不管,到时一刀斩断,我一心念佛,参禅的亦复如是。自净其意呢?前面来的是染污的,现在这个地方你不要去管他,你要净他的意呀!清楚吗?所以你不懂的时候,有人说他为什么这样讲?你为什么这样讲?所以要真正要学,要好好的善学,然后你道理了解得非常清楚了,既然了解得非常清楚,你要去用的时候,得心应手,这么好法。就像你开车子一样,是,你祗要学会了开车,你就不管,去开,可是万一到那时候车子出了毛病,对不起,半路上抛锚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那时候你晓得,什么毛病怎么弄,那就好啦!所以这个简单说明一下,加强大家的信心。
  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一百四十二页,我们已经了解了一切苦乐的原因,一切苦乐都不是偶然的,绝对有他的因感果,这个必然关系都了解了,那么经过了这样认识了以后,下面应该怎么办?说“思已进止道理。”那么这个地方呢?就先总括的,整个的纲要说一下。昨天说到空性,这个再念一遍,说“于如来语,应修深忍。”对于佛陀告诉我们最正确的教诫,这就是法,因为真正的解脱痛苦,以及完成一切功德,无上菩提,正依止是法,如法行持,然后呢?分分断证功德,都由此而来,这个概念,不但要认识,而且要经过深入的思惟观察,产生殊胜的胜解,那个时候会深深的忍可于心。那么这个深忍是什么状态呢?就是你起心动念之间,他一切时处,随时他会现起来,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为什么有这个果,一定有他的因。同样的,你现在起一念,你就立刻晓得,这一念将来感得什么果,这样的一个状态,那个时候是得到了“深忍信”,那个时候信心就坚强了。我们马上可以对比一下、观照一下,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有没有跟他相应?这个很明白,随便看见一个境界,你马上就跟著他转了,就跟著他去了。然后呢?好的--贪,反过来--嗔,不属于这两种--痴,那个就是我们染污相。你对于如来的前面告诉我们的道理,经过了正确的认识、深思,经过这样的修习以后,你起心动念这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是属于深忍,胜解的状态。乃至于我们还没有达到这种状态之前,我们一定要努力,现在真正应该努力的就是这个。所以说“若未于此获得真实决定信解,那么任于何法,悉不能得,胜者所爱,决定信解”,胜者所爱,这不但是佛、佛菩萨,真正如法行持者,他绝对不是这样的。
  下面说:“如有一类,说于空性,已获决定,然于业果无决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颠倒了解空性。”有一类说了解了空性了,但是对于这个如此因感如此果,居然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话,那个对不起,他完全错误了,他说的了解是颠倒,现在这种情况啊,我们要检点一下。我以前自己觉得,看了一下现在的书,中观的解释等等,自己觉得很懂,后来我跟同修们谈谈,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他懂了,乃至于可以跟别人去讲了。一直等到现在我才感觉到,原来我们真正说起来,对于这个中观完全门外。中观到底说些什么?可以说,不能说一窍不通,至少说都在文字上面做这个初机工夫,文字所指的真正的内涵,是一点都不知道。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努力深入,那前面这个文字是对我们的最佳指导,非常好,否则,如果就以为这个,乃至于说中观我懂了,这个很简单,那完全戏论,那完全空话,损害佛法莫过于此。假定这个空观,就是这样说那些的话,那个能救得了吗?一点都救不了,嘴巴里面说了半天,然后行持是完全不相应,这个是这个地方所说的,颠倒了解。因为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所以你必定会什么?认真持戒,因为我们了解我们起心动念无非都是无明相应的,对于这个空、缘起的道理是缘起甚深,祗有佛与佛乃能究竟,这个事实;换句话说,对于这个业感缘起这个因,最初因,我们众生没有一个人,绝无可能找到,眼前我们任何一件事情,你绝对找不到,这件事情祗有佛才能看的清楚,那么既然一切的事情,都由这个业因所感得的果的话,你怎么晓得这个因感的什么果呢?我们能知道吗?当然不知道。那个时候,你唯一的办法--听佛,所以佛告诉你,这个不能做,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去做,你一步比一步深,一步比一步好处,所以刚开始我们不了解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依照著老师,他告诉你怎么做,就这么样做;他告诉你不要做,你就不要做,他告诉你要做,你就是要做,就是这样,这个道理就在这地方,这么简单。所以尤其一旦证得了空性菩萨初地以后,他那时候,更是非常努力,非常谨慎,因为在没有证得空性之前,他全部的精神贯注在这个地方,要了解这个,一旦了解了以后,为什么第二地一定是离垢地呢?那个时候就见到了空性了,那个时候发现,原来空就是缘起,细微的一点事情他都不敢马虎,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得努力修行才可以离垢,细微的戒才不犯。我们现在凡夫份上面,根本了解都不了解,自己懂了一点点,自己觉得爱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是颠倒了解,对自己的损害,是莫甚于此。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以后,你就可以看世间很多人,在佛不出世的时候,很多这种圣人,实际上都是诸佛菩
  萨。
  我讲一个公案给你们听听,我们中国的圣人,孔老夫子是大成至圣,那真是了不起,他门下有四个最了不起的,复圣,是颜子,然后呢第二个谁呀?曾子。曾子他临曾参了,就是他临死的时候,生病的时候,那个生的很严重,他叫他儿子,因为他子弟尊重他,他睡的那个,那个古代每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一切都有跟他相应的身份,相应的一切的标准,譬如说我们现在说比丘,那么平常穿五衣,碰见什么时候穿七衣,什么情况穿大衣;沙弥穿缦衣,在家人是不可以,穿一件海青等等,都是这样一点都不能乱来。那么那时候古代的人你看那个曾子,因为他的子弟尊重他,他是很有德行的人,睡的那个席子,睡的好一点,结果曾子说,我睡那个席子是大夫的席,我可不是,赶快给我换。他病得重的要命,因为那个时候动弹不得的时候,不行不行,一定要给他换,最后换,换的席子没换好,他命就送掉了。这为什么要这样做?要我们平常的时候稍微一点小毛病,再叫我忙这个事情,这无关紧要,你马虎他干什么,为什么?这里好好的想一想。然后他临终的时候,他跟他的儿子说:“小子,启予足,启予手。”他说你把我的脚看一看,把我的手看一看,然后他说,而今而后,从现在以后我可以免掉。因为以前祗要你有这个身体在,你随便的一举一动,你就会影响,这个就是业。现在那个身体坏掉了,那从此以后你不必再受这个身体之累,换句话说,他的随便一个动作这么谨慎,为什么?我们就是看不懂,你现在到了这里你就了解了。所以任何一个真正修学的圣者,他三业这么的谨慎法,不要说佛法里面,乃至于世间这种都是菩萨,然后你了解这个道理,你回去看华严,你就一目了然。那华严上面善财童子参的那些人除了第一第二个和尚,下面那个都是在家人,对不对?他一点点都没有说,他把那个佛字贴在这个额骨头上的样子,但是他的行持是什么?那就是大地菩萨标准的样子,他正因为他见到空性,所以说这地方说见到了空性而马马虎虎--颠倒,这种人千万不要去听他。不过有一类我们要了解─逆行。譬如说我们中国很有名的济颠活佛,这个济公活佛,民间的传说有这个人的,近代的金山活佛。然后呢?我晓得的西康有一个人叫做什么,互鲁度马峰之东的一个一个也是像金山活佛一样的,一个发疯的人,这种人都是了不起,但是他明显的现的是个逆行,这一点我们在这地方要了解,所以他说见空性就是见缘起,这两样东西恰恰是互为助伴的,所以我这地方特别再强调重提一下。
  【“即彼经云:”】
  了解了道理马上引经证,那佛亲口讲的。
  【“一切诸法如水月,等于幻泡阳焰电,虽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然作诸业终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如此理趣门贤妙,微细难见佛行境。’”】
  一切诸法就像水里面的月,你说他没有吧,你看的清清楚楚,你说他有吧绝对找不到,就像什么呢?幻泡,虚幻的那个泡,那泡本身那就是这样,你看看一碰没有了。阳焰那就是太阳很强烈的时候,夏天因为那个水蒸气的关系,你老远看得像水一样,真像水,实际上跑过去看看,没有。我们这里不一定看得见,你要在什么地方你看得见呢?那个高速公路,远远的,现在我们这里,的确看他不见,你一定要那很长的那个路。以前我阳焰一直没看见,后来到了美国,他那个高速公路又宽又大,车子又少,然后你开的时候,老远望去,夏天的时候就是看见那个水,就像那个水一样,那个时候原来阳焰,等到你开过去一点都没有。然后就电,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然后呢这个一切诸法,包括了情与无
  情,然后对我们来说,我们虽然死了以后到他世,一生是继续的流转,我们总觉得好像有一个灵魂,像一个搬家一样,从这个房子里,搬到那边去,我们通常称,世间上称他灵魂,现在这地方是异生。他那个异生不可得,并没有真实的这样东西,可是妙了,但是“然作诸业终不失”这个业,会继续的继续下去,那么如其黑白成熟果,就像这个业你造的黑,那么感得的恶果,造的白也善的,就感得的福、善果,这个道理是理趣门贤妙,这是微妙,深妙极了,但是这个正确,这个才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说空,正因为空所以是缘起,因为缘起所以这个业因感如此的果,这是这个因感的这个果的流转,而没有真实的内容,就像水中的月,阳焰电等等,而这个道理是非常的微细,我们普通人看不见的,这个是诸佛所行的境界,这个我们要了解。
  【“是故应于缘起二业,及诸因果发生定解,一切昼夜观察三门,断截恶趣。”】
  所以我们应该对于这个业感缘起这个道理,你造了黑感恶,造了善,然后呢感的福禄可爱的这个两种业的道理,应该从他的业因感到他的业果的这个道理要能够修习,启发而得到决定的胜解,那个时候,行了。然后你得到了这个胜解以后,也不是马马虎虎,那个时候你有了一个标准了,拿这个标准去衡量,拿这个标准去行持,所以昼夜你就用这个标准去看,说身口意、起心动念之间,你起的什么因,如果是不对的马上防止,好的努力去做。所以这样把因地当中切断了,自然而然把将来感得恶趣的这个门关闭掉了,既然这样的话,当然将来你就不会去。所以这个道理是我们眼前第一个重要。
  【“若不先善因果差别,纵少知法,然将三门放逸转者,唯是开启诸恶趣门。”】
  假定你对这个道理不能善巧的了解的话,就算你稍稍懂得一点法,懂得了法因为对于这个法的根本,你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稍微有一点认识,而不能产生,还没有产生决定的胜解,那个时候你身口意仍旧放逸,仍旧非常放逸,对不起,这样的话,唯是开启恶趣门,你祗有将来堕落的份,这一点我们在这地方经常努力。眼前对我们来说,我们往往感觉到这个提起来是真难,你为什么提不起来?你自己不妨先找这个因,而这主要的无非是什么?怕苦,无非是贪一点快乐。但是这个地方,很明白告诉我们,你贪一点小小的快乐,受到的大苦,你所以这个地方,正因为你提不起来放逸,所以那地方尤其须要努力!那么万一碰见不行的,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依是依重靠重,依靠那个善知识。现在呢自己又提不起来,又不愿意依靠,最好找一个地方,那你完了,那就完了。这是所以我为什么常常说,自己关起来到茅蓬里面去,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你如果这个条件具足了去,一个人专门修,那好极了,如果你这个条件不具足,跑到那个茅蓬里面正好,反正没人管,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你觉得过的生活来得个舒服,一点点眼前的舒服,将来受无穷大苦!这个我们一定要了解的。下面引经上面证明。
  【“海问经云:”】
  就是海龙王请问经,前面已经引过的。
  【“‘龙王,诸菩萨由一种法,能断生诸险恶恶趣,颠倒堕落。’’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2-63卷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58-59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2-93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6-9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36-3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7-28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0-8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3-24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74-7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4-11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34-3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0-151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定,人体的修炼之道,开发之道,解脱之道[栏目:禅定]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一章 传承法脉清净 三、弟子德相[栏目: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心若不异 万法一如[栏目:净慧禅语]
 和众生结更多缘很重要[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佛陀的古道 译者的话 原序[栏目:毗耶达西法师]
 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六章 大手印与禅宗之比较[栏目:刘锐之上师文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53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略论大乘佛教的道德理想(业露华)[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真用功[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五浊恶世 物欲横流[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