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3 十二处
 
{返回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28

5-4-3{十二处}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又知耳,知声…乃至…知鼻,知香…乃至…知舌,知味…乃至…知身,知触…乃至…知意,知法,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或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比丘如是,于法观法而住。

(南传长部经典二 大念处经286-287)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六内外处之法随观法而住。 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之法随观法而住耶?于此,比丘知眼、知色、知缘此两者而生结。未生之结生起者,其知之;已生之结舍离者,其知之;所舍离之结于未来不生者,其知之。知耳、知声、知缘此两者而生结……乃至……知鼻、知香、知缘此两者而生结……知舌、知味、知缘此两者而生结……知身、知触、知缘此两者而生结……知意、知法、知缘此两者而生结。未生之结生起者,其知之;已生之结舍离者,其知之;已舍离之结于未来不生者,其知之。如是,于内法随观法而住……不执着世间。

如是,比丘于六内外处之法随观法而住。

(南传中部一 念处经79-80)

十二处,指六根加六境。又作十二入、十二入处。处为梵语 āyatana 之译,乃养育、生长之意。即长养心、心所之法,计分为十二种,乃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处。前六处为六根,系属主观之感觉器官,为心、心所之所依,有六内处之称;后六处为六境,属客观之觉知对象,为心、心所之所缘,称六外处。此十二处摄尽一切法,若六根与六境和合则生识,因识生而有结缚生起,譬如黑牛系白牛譬喻中所说:「……非黑牛系白牛,亦非白牛系黑牛,然于中间若轭,若系鞅者,是彼系缚。……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中间欲贪,是其系也。」因此清楚了知根境二者生结之因缘,知于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于内六处,观法而住;于外六处,观法而住;于内外六处和合生识之处,观法而住。于内外六处所生起之结缚,观生法而住;于内外六处离断系鞅,观灭法而住;于内外六处收摄六根离断境缘,观生灭法而住。这些依法的观察自然会有「法是存在」的念头,但此法是藉助、资助开发智能与止观的渡河船筏一样,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应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这才是修习法念处的目的。


{返回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4 四圣谛
下一篇: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2 五取蕴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3 正知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2《受念处》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4 正业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2《四如意足》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1 正见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5 四界分别观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1-4 定根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身念处》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1-3 令生勤(修断)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五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思想对于企业道德构建的积极作用[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我的故事,警示世人![栏目:远离堕胎]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七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以惭为上服[栏目:慧光法师]
 利益众生暂时究竟得安乐[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下一个路口[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法概论 第五章 有情的延续与新生[栏目:佛法概论]
 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卢伊巴的弟子[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8.性在何处[栏目:善祥法师]
 菩萨法施的功德[栏目:修行笔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