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461.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
 
{返回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30
461.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禅师生而澄净,不喜肉食,少时投金钟寺,从其叔父道然禅师出家,十七岁落发受戒。通奇禅师性乐禅寂,厌于读诵,十九岁即离四川,游方参学,遍历讲肆。
  通奇禅师后于当湖闭关,研读经教。因为患痢疾,濒于死亡,始知经论之学,非究竟法,不能抵挡生死。于是便放弃经教的学习,栖心宗门。一天,通玄禅师偶然阅读天童圆悟禅师的参禅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当下便疑情顿起。在疑情的推动之下,通玄禅师遂奋志参究,朝夕不怠。一日,通玄禅师于楼上行走,不小心一失足掉了下来。他当即豁然有省,遂口占一偈云:
  “一念未生前,六户绝消息。
   瞥尔扬双眉,大似眼无力。”
  于是,通奇禅师便出关,前往苏州清凉,礼谒天童圆悟禅师,请求印证。
  初礼圆悟禅师,通奇禅师便问:“学人绝迹而来(偷偷地从关中出来,他人不知道),特为亲近和尚。”
  圆悟禅师道:“莫妄想。”
  [佛法当自证自悟,不从人得。]
  通奇禅师道:“未审还有堂头也无?”
  [丛林中,方丈和尚也称堂头和尚。]
  圆悟禅师道:“看脚下。”
  [通奇禅师的问意是要亲近圆悟禅师,请求指点。而圆悟禅师的答意则是要通奇禅师照顾当下,从自性而而求。]
  通奇禅师道:“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圆悟禅师道:“莫错会好。”
  通奇禅师于是留在圆悟禅师座下,朝夕请益。
  一天,寺院里举行普茶。茶话间,圆悟禅师举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令大众下转语。
  [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的具体内容是:一天,洞山良价禅师与泰首座吃果子次,洞山禅师问泰首座:“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且道过在甚么处?”泰首座道:“过在动用中。”洞山禅师一听,便果桌撤走。]
  这时,通奇禅师从大众中走出,回答道:“食到口边,被伊夺却。”
  圆悟禅师一听,便点头称是。
  后圆悟禅师移住育王,通奇禅师亦随往执侍。
  佛诞日,圆悟禅师上堂云:“世尊才出母胎,便指天指地,汝等人,犹向山僧拟讨甚么碗?”说完便拽拄杖下座,一时将大众打散。
  通奇禅师从此便全身脱落。
  开始结夏安居的那一天,通奇禅师从大众走出,问圆悟禅师:“今日四海衲僧云集,各各壁立千仞,还许他诸人悟么?”
  圆悟禅师道:“你还梦见么?”
  通奇禅师道:“悟尚不悟,梦个甚么?”
  圆悟禅师拈起拄杖便打,说道:“你即今是迷是悟?”
  通奇禅师道:“学人不在迷悟里。”
  圆悟禅师进一步追问道:“且道打你在甚么处?”
  通奇禅师一听,便礼拜。
  圆悟禅师于是当众为通奇禅师印可。
  通奇禅师得法后,初于台州通玄开法接众。后历迁嘉禾、东塔、天童等名刹。
  通奇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第一义谛,迥绝安排。才拟分疏,便成窒碍。所以道,心若不异,万法一如。眼若不寐,诸寐自除。若是英灵汉,闻山僧恁么道,向文彩未彰以前,直截担荷,却较些子。苟若涉于尘思,未免困于途辙。只如不历程一句,作么生道?一气不言含万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又云:“欲识生前面目,切莫前思后算。但能息虑忘缘,触目头头露现。自他不隔一毫,始终不离当念。大众,切莫含元殿里更觅长安,慈氏宫望生内院。”
  通奇禅师圆寂于清顺治九年(1652),春秋五十八岁。

{返回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462.芦渡大威权禅师悟道因缘
下一篇:460.浮石通贤禅师悟道因缘
 364.性原慧朗禅师悟道因缘
 419.珪庵祖玠侍者悟道因缘
 330.瑞岩景蒙禅师悟道因缘
 252.开福道宁禅师悟道因缘
 249.圆悟克勤禅师悟道因缘
 254.无为宗泰禅师悟道因缘
 134.从漪上座悟道因缘
 474.无念深有禅师悟道因缘
 396.瑞云松隐茂禅师悟道因缘
 112.龙济绍修禅师悟道因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9 金刚般若经演古(明.寂焰)[栏目:04 经注]
 什么是邪见?[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修无常观的重要性[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二[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何谓身要七支坐法?包括哪些方面?[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净法概述》第三章 净土修行途径[栏目:方伦居士]
 第五篇 生命的智慧 - 无常与创新[栏目:人间世]
 [栏目:禅林衲子心]
 第五 比丘尼相应[栏目:有偈篇]
 弘一法师在闽南(了法)[栏目:律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