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清净道论 序论
 
{返回 觉音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30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

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

清净道论 序论

经中这样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库,彼当解此结。(注一)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为除自己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

苟答马我问汝,谁当解此结?(注二)

这问题的大意是:「结」是缔结,与爱网同义。因为上下于色等所缘境界而屡屡生起爱着犹如竹丛中的竹枝纠缠而称为枝网,故名为结。因为对于自物他物,或于自身他身,或于内处及外处(注三)而生爱着,故说「内结与外结」。以如是生起爱着,故说「人为结缚结」。譬如竹丛为枝结所缠,一切有情为爱网所缠结,这便是人被结缠、缠缚、缔结的意思。由于这个结的问题,所以「苟答马我问汝「。苟答马是称呼世尊的姓。「谁当解此结」,是问谁能解此缠缚于三界之内的坚牢之结。

天子这样问了之后,那位于诸法中得无碍智行者、天中之天、帝释中之胜帝释、梵天中之胜梵天、证四无畏、具十力、得无障智及慧眼的世尊,为答此义而说此偈: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库,彼当解此结。

大仙(佛)所说之偈的戒等种种义,

现在我要如实的解释:

对于那在胜者(世尊)教中已得难得的出家,

不得如实而知色摄戒等安稳正直的清净道,

虽然欲求清净而精进,

可是不得到达清净的瑜伽者;

我今依照大寺住者(注四)所示的理法,

为说能使他们喜悦极净决择的清净道;

是故一切欲求清净者,

应当谛听我的恭敬说。

此中:「清净」,是除了一切垢秽而究竟清净的涅槃。到达清净的道路为清净道。「道」,是至彼的方便。这便是现在我要解说的清净道。

有些地方,清净道只是毗钵舍那(观)的意思。所谓:

一切行无常,若以慧观见,

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注五)

有些地方,则作禅与慧的意思。所谓:

禅意兼有者,彼实近涅槃。(注六)

有些地方,则为业等的意思。所谓:

业与明及正法,戒与最上活命,

人依此等清净,不由姓与财净。(注七)

有些地方,则为戒等的意思。所谓:

一切戒圆具,有慧善等持,

精进勤勇者,渡难渡暴流。(注八)

有些地方,是念住等的意思。所谓:「诸比库,有情的清净……作证涅槃的一乘之道,即四念住。」(注九)四正勤等亦然。

但在这里,佛陀解答天子的问题,是以戒等的意义来显示的。现在来略释本论最初的颂意:

「住戒」,即安住于戒中。这里指圆满(受持)戒律的人而称为住戒者,所以圆满戒律便是住戒的意义。「人」是有情。「有慧人」,是由业生三因结生的慧(注一0),为有慧者。「修习心与慧」,是修习三摩地(定)和毗钵舍那(观)的意思。这里是用「心」字来显示三摩地,以「慧」字而名毗钵舍那。「有勤」,是有精进的人。因为精进可以烧尽一切烦恼,故称为热(勤),具此热力的人称为有勤。「有智」,智名为慧,即具有那智能的意思。这句(有智的智)是指含藏慧。在解答问题的这个颂文里,曾有三次说到慧:第一(有慧人的慧)为生慧(生来的慧),第二(修习心与慧的慧)为观慧,第三(有勤智的智)是主导一切所作的含藏慧(注一一)。见轮回而生怖畏者为「比库」。「彼当解此结」,「彼」,是具备此戒及由心字所显示的三摩地与三种慧和勤等六法的比库。譬如一人立于大地上,举起最利的刀而斩除大竹丛一样,他则站于戒地上,以精进力策励于含藏慧之手,举起由定石磨得很利的观慧之剑,而解除斩断及摧毁使他自己(的诸蕴)相续沉沦的一切爱结。他在修(四沙门)道的剎那叫做解结;在证(四沙门)果的剎那,他便是天界和人界最上应供的解结者。所以世尊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颂中所说「有慧人」的慧,不是现在所能造作的,那是出宿世业力所成就的。「有勤」,是说常作精勤的人。「有智」.,是有正智的行者。「心慧」,即止观。这便是说有勤智的比库,既持戒而又修止观的意思。当知在这一颂,世尊是用戒定慧三门显示清净道的。

进一层说,这颂也是阐明三学,三种善教,为三明等的近依(强因),避二边(极端)而行中道,超越恶趣等的方便,以三相而断烦恼,违犯等的对治,三杂染的净化,以及 -5-为须陀洹等的原因。怎样阐明的呢?

一、(三学)这里的戒是阐明增上戒学;定是增上心学;慧是增上慧学。

二、(三种善教) 戒是阐明初善;所谓:「何为初善法?即是极净戒」(注一二),又如「诸恶莫作」(注一三)等语,都是说明以戒教为首的;复次得无后悔之德故为善(注一四)。定则阐明中善;如「众善奉行」(注一五)等语,是说明定教为中;又得有神变等德故为善。慧是阐明后善教,如「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注一六)等语,是说明以慧为最上及最后;又因那慧对于好恶的事物视为平等故为善。所谓:

譬如坚石山,不为风所动,

毁誉不能动,智者亦加是。(注一七)

三、(为三明等的近依) 戒是阐明为三明的近依(强因),因为只有依于戒的成就而得通达三明的。定是阐明为六神通的近依,因为只有依于定的成就而得六神通的。慧是阐明为无碍解的近依。因为只有依于慧的成就而得达四无碍解,不是由于别的原因所成就的。

四、(避二边而行中道)戒是阐明回避称为沉溺欲乐的极端行为。定是阐明回避称为自苦的极端行为。慧是阐明行于中道之教。

五、(超越恶趣等的方便) 戒是阐明超越恶趣的方便。定是超越欲界的方便。慧是超越一切有的方便。

六、(以三相而断烦恼、 戒是阐明以彼分断而断烦恼(注一八),定是以镇伏断而断烦恼(注一九),慧是以正断而断烦恼(注二0)。

七、(违犯等的对治) 戒是诸惑违犯(注二一)的对治。定是缠的对治,慧是随眠的对治。

八、(三杂染的净化) 戒是阐明恶行杂染的净化。定是爱杂染的净化,慧是恶见杂染的净化。       

九、(为须陀洹等的原因) 戒是阐明为须陀洹果及斯陀含果的原因。定是阿那含果的原因。慧是阿拉汉果的原因。因为证得须陀洹的人称为戒圆满者,斯陀含果亦然。证阿那含果的称为定圆满者。证阿拉汉果的称为慧圆满者。

因为这样,故说此颂也是阐明三学、三种善教、为三明等的近依、避二边而行中道、超越恶趣等的方便,以三相而断烦恼、违犯等的对治,三杂染的净化,以及为须陀洹等的 -7-原因的九类并其它像这样约三德(注二二)。

※这是序论。

附注

注一:S. I, p. 13; p.165, 『杂阿含』五九九经(大正二.一六0)o

注二:同上。

注三:内处(ajjhattikaayatana)即眼耳鼻舌身意。外处(baahiraayatana)即色声香味触法。

注四:大寺住者(Mahaavihaara vaasii),即『西域记』所说的「摩词毗诃罗住部」。大寺在当时锡兰的首都阿努罗陀补罗(Anuraadhapura),觉音住在该寺造论及作三藏的注疏。南传的佛教即是属于大寺派的。

注五:Thag. 676; Dhp. 277, 法句经道行品(大正四.五六九a)。

注六:Dhp, 372.法句经沙门品(大正四.五七三a)。

注七:M. III, 262; S. I, 24, 55, 『杂阿含』五九三经(大正二.一五八c)。

注八:S. I, 53, 『杂阿含』一三一六经(大正二.三六一c)。

注九.D. II, 290, 『中阿含』九八经(大正一.五八二b),『增一阿含』卷五(大正二.五 -8-
六八a),『杂阿含』六0七经(大正二,一七一a)。

注一0:业生三因结生(kammaja-tihetukapa.tisandhii),是由无贪、无瞋、无痴的三因善业所生的。参考底本四五七页。

注一一:含藏慧(paarihaariyapa~n~naa),主导所作,如取定境、发问、发奋教育等。

注一二:S. V, 143;165, 『杂阿含』六二四经(大正二.一七五a)。

注一三、一五、一六:D. II, 49; Dhp, 183, 法句经佛品(大正四.五六七b)。

注一四:因具戒律则不作后悔的罪恶。

注一七:Dhp. 81; Thag, 643; Mil. 386。法句经明哲品(大正四.五六四a)。

注一八:彼分断(tada'ngappahaana),分分而断,以各种善而对治各种恶,如以灯破暗一样。

注一九:镇伏断(Vikkhambhanappahaana)以初禅的近行定等而伏断烦恼o

注二0:正断断(samucchedappahaana)以四沙门道而决定断烦恼。

注二一:违犯是恶行。

注二二:其它三德为三远离(viveka)、三善根、三解脱门、三无漏根。


 


{返回 觉音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清净道论 第一 说戒品
下一篇:清净道论 前言
 清净道论 序论
 清净道论 第二十一 说行道智见清净品
 清净道论 第四 说地遍品
 清净道论 第二十二 说智见清净品
 清净道论 第三 说取业处品
 清净道论 第十三 说神通品
 清净道论 止之概要分析表
 清净道论 第十八 说见清净品
 清净道论 第十九 说度疑清净品
 迷惑冰消 第一章:蕴分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栏目:达照法师]
 父母要扎好孩子人格、德行的根基[栏目:蔡礼旭老师]
 五宗平等勤念佛——二〇〇七年夏安居佛七开示[栏目:妙祥法师]
 岁月如烟火[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05-073 聆听佛陀的教诲[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最近突然对轮回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一门心思想出离,心里根本装不下其他人,是否迷失?[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14.福 品[栏目:第二卷]
 附录[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