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清净道论 第五 说余遍品
 
{返回 觉音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80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

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


第五 说余遍品
(2)在地遍之后,现在详论水遍,犹如地遍,希望修习水遍之人,当安坐而把取水相。(把取水相)有人为的及自然的一切应当辨别。于此水遍的说明,亦可如是应用于火遍等一切处,以后连(人为及自然)这一点也不再说了,唯说其特殊差别之处。

  此水遍亦有曾于过去世修习经验的具福者,则可于池、沼、盐湖、大海等自然之水而生起于相。犹如拘罗尸浮长老。
  据说:尊者舍弃了他所受的恭敬利养,欲住远离之处,于锡兰的大港乘船去阎浮洲(即印度),在航行中眺望大海际,即现起了与大海相似的遍相。
  若无前世的经验者,除去四种遍的过失,不取青黄赤白及其它任何有色的水,当以净布接取只有空中而未落地的雨水,或其它与此同样清净无浊的水,装满至钵口或瓮口之后,拿去放在已如前述的精舍的南隅或隐秘的假屋之处,然后安坐下来,不应观察其颜色,亦不应于其特相作意。应以整个无差别的水与色而置心于假想法(概念)上,于安婆,乌达根,梵黎,萨利楞等的水的名称中,仅取其最普通的名称「水、水」(阿波、阿波)的修习。如是修习,便得次第生起如前所述的二相(取相与似相)。

  此中「取相」的生起如动摇,如果水是和水沫及水泡成一起,则生取的(取相)也是同样的,便会见得遍的过患。「似相」现起微动,如置于空中的宝珠扇及宝石所制的圆镜一样。由于似相的显现,则彼行者得证前的近行禅四种与五种的安止禅。

  (3)火遍
  希望修习火遍的人,当把取火相。此中若以有经验而具福者,可把取其自然的火相,如见灯火、灶火、烧钵的火及林火得任何的火焰都得生起于相。如心护长老:有一天尊者闻法,进入布萨堂而见灯火之际,即生起于相。其它没有经验者必须作遍。其作法如次:劈开一种有脂质的硬本晒干之后,作成小片小片,跑到适当的树下或假屋之内,像烧钵那样的把它堆集起来,点上火,再拿一块席子或皮革或布,穿一个一张手又四指大的孔放在前面,然后如前述(不过高不过低)的坐下来,不对下面的草薪或上面的烟火作意,把取于中间(孔之间)的盛旺的火相,不应观察青或黄色等的颜色;亦不宜对热等的特相作意。置心于火与色等整个的假想法(概念)上,即于根哈梵答尼,迦答唯陀,诃多萨那等火的名称中,取其比较普通的「火、火」(德瞿、德瞿)而修习。如是修习,他便能次第生起如前述的二相。
  此中「取相」的显现,其火焰如破裂而射落。对于把取自然(之火)者则见遍的过患,即火炬的破片或炭块或灰及烟等的显现。「似相」则不动,犹如放在空中的赤毛毯,如金扇及如金柱的显现。由于似相的显相,修行者即能获得如前所述的近行禅及四种与五种的安止禅。

  (4)风遍
  希望修习风遍的人,当把取风相。可由眼见或身触去把取。即如诸义疏中说:「把取风遍者,取于风相,即观察甘蔗的叶端为风所动摇,或观察竹端树梢及头发的尾端为风所动摇,或者观察其身体为风所触,所以他看见与头相等(同人一样高)的甘蔗、竹子、树,或者长有四指长的密发的男子头发为风吹动之时,即寄以以念:「此风吹于此处」;或者风从窗牖壁隙进入而吹到身上任何部分之时,即寄念彼处、于梵多、麻罗多、阿尼罗等风的名称中,取其比较普通的「风、风」(梵瑜、梵瑜)修习。
  这里「取相」显现是动摇的,如从灶上才拿的粥所升的热汽一样。「似相」则静止不动,余如前述。

  (5)青遍
  以后:「把取青遍者,即把取于花,或布,或于布颜色的青相」,依此语,对于已有经验的具福者无论见到那样青色的花丛,奉供之处的花席,或青布及宝石等,都可生起于相,对于其它无经验者,则采诸青莲花与结黎根尼迦(早荣)等花,不见其花蕊及花茎,仅以花瓣放到浅盘或平篮内,填满玉其口而散布开来,或以青色的布结成一束而填满它,在诸(盘篮的)口的周围结成如鼓面一样。或以青铜、青叶、青染料等任何一种有色的东西,犹如地遍中说,作为可尺携带的或仅于壁而作遍的曼陀罗,外边用一种不同的颜色而区划之。自此如地遍所说的方法即起「青、青」(尼楞、尼楞)的作意。
  这里在「取相」中,能够显现遍的过患,即如显现花蕊,花茎及花瓣等的间隙。「似相」显现则脱离遍的曼陀罗,犹如在空中的宝珠扇。余如前述。


  (6)黄遍
  黄遍亦同样,即如此说:「把取黄遍之人,对于花或布或有颜色的东西,而取其黄相」。故于此中,若有过去经验而具福者,则看见任何这样黄色的花丛、花席及黄布与有颜色的东西,都能生起其相。如心护长老。据说:这位尊者在制多罗山时,看见人家用巴登伽花散布在供座上作供养,由此一见,便生起与彼供座一样的大相。其它无经验者,用迦尼迦尼花等或黄布及有颜色的东西,如青遍中所说的作遍已,然后「黄、黄」(贝多根、贝多根)的作意,余者相同。

  (7)赤遍
  赤遍亦同样,即如此说:「把取赤遍之人对于花或布或有颜色的东西而取其赤相」。故于此中,若有过去经验而具福者,则看见任何这样赤色的盘陀祗等的花丛或花席,或赤色的布及宝石与有颜色的东西,都能生起其相。其它无经验者,则用阇耶苏曼那,盘陀祗梵迦,罗多柯伦达迦等花,或以赤布及有颜色的东西,如青遍中所说的作遍已,然后起「赤、赤」(罗希多根、罗希多根)的作意。余者同样。

  (8)白遍
  白遍亦然:「把取白遍者,对于白的花或布或有颜色的东西而取其白相」,若有过去经验而具福者,则看见任何这样白色的花丛,或梵悉迦、苏曼那等的花席,或白莲的花聚,或白布及有颜色的东西,都能生起于目。或于锡的曼陀罗(圆轮)、银的曼陀罗、月的曼陀罗等亦能生起于目。若无经验者,则如前述的用白花或白布及有色的东西,如青遍所说的方法作遍已,然后起「白、白」(恶达多、恶达多)的作意。余者亦同样。

  (9)光明遍
  于光明遍中说:「把取光明遍的人,对于壁隙或键孔或窗牖之间而取光明相」,若过去有经验而具福者,则看见任仝透过壁隙的日光或月光照到壁上或地上所现的曼陀罗(圆轮),或透过枝叶茂密的树林的空隙和茂密的树枝所造的假屋而照到地上所现的曼陀罗,都能生起于相。其它无经验者,亦得于上述的光明的曼陀罗作「光、光」(恶跋沙、恶跋沙)或「光明、光明」(阿罗迦、阿罗迦)的修习。如果不可能对那样的光明修习,则于瓮中点一灯封闭它的口,再把瓮凿个孔,放在那里把孔向到壁上。这样从瓮孔中透出的灯光照到壁上便成为曼陀罗,然后对它作「光明、光明」的修习。这灯光比上述的光还可以持久。
  这里的「取相」是与壁上或地上所现的曼陀罗一样的。「似相」则如很厚而净洁的光明积聚一样。余者同样。

  (10)限定虚空遍
  限定虚空遍亦然:「把取虚空遍的人,即于壁隙或键孔或窗牖之间而取虚空相」。若过去有经验而具福者,看见任何壁孔等都能生起于相。其它无经验者,则于盖得很密的假屋的壁或或任何皮革席子,穿一个(直径)一张手即四指大的孔,仅于那种壁孔等的孔而作「虚空、虚空」(阿迦沙、阿迦沙)。
  这里的「取相」即同那以壁边际的孔一样,如欲增大亦不能增大的。「似相」则仅有虚空曼陀罗显现,如欲增大即可增大。余者与地遍中所说的一样。

  杂论十遍
  见一切法的十力者,
  说此为色界四种──五的禅因的十遍。
  既知十遍和它们的修法,
  亦宜便知它们的杂论。

  在十遍中,衣于「地遍」能以一成为多等,或于空中,或于水中,变化作地,以足行走其上及作坐立等,或以少及无量的方法而获得(第一第二)胜处,有此等的成就。
  依于「水遍」,能出没于地中,降下雨水,变化江海等,震动大地山岳楼阁等,有此等成就。
  依于「火遍」,能出烟和燃烧,能降炭雨,以火灭火,欲燃则燃,为了要以天眼见东西而作诸光明,般涅槃之时能以火界荼毗其身体,有此等成就。
  依于「风遍」,能速行如风,能降风雨,有此等成就。
  依于「青遍」,能变化青色,作诸黑暗,依于妙色及丑色的方法而获得(第三)胜处,证净解脱,有此等成就。
  依于「黄遍」,能变化黄色,点石成金,依前述(妙色丑色)的方法而获得(第四)胜处,证能解脱,有此等成就。
  依于「赤遍」,能变化赤色,依前述的方法获得(第五)胜处,证净解脱,有此等成就。
  依于「白遍」,能变化白色,离诸惛沉睡眠,消灭黑暗,为了要以天眼看东西而作诸光明,有此等成就。
  依于「光明遍」,能变化辉煌之色,离诸惛沉睡眠,消灭黑暗,为了要以天眼看东西而系诸光明,有此等成就。
  依于「虚空遍」,能开显于隐蔽,在大地中及山岳中亦能变化虚空,作诸(行住坐卧的)威仪,可于墙垣上自由步行,有此等成就。

  一切遍都得有上、下、横、无二、无量各种。即如此说:「有人于地遑作上、下、横、无二、无量想」等。此中「上」即上向于天空。「下」即下向于地面。「横」即区划了的田园的周围。即是说或者有人仅向上增大于遍,有人向下,有人向周围,犹如希望以天眼见色而(向自己所欲的方向)扩展光明一样,依他们各各不同的目的而扩展,所以说上、下与横。「无二」即指这一遍而不至于他遍说的。譬如有人入于水中,则各方面都是水,便无他物,如是于地遍中有地遍,更无他遍的成分。于一切遍都是这样。「无量」是依遍的无限量的扩展而说的。由于心的遍满于遍而遍满于一切,没有这是遍的初,遍的中等限量。
  如说:「那些具足业障,具足烦恼障,具足异熟障,无信、无愿、恶慧,不能入决定正性的善法有情」,像这样的人们,甚至一人而修习一遍也不能成就。
  「具足业障」是具有无间业的。「具足烦恼障」是决定邪见者,两性者(阴阳人),黄门(半择迦)。「具足异熟障」是由无因、二因而结生者。「无信」即对佛(法僧)等没有信的。「无愿」即对非敌对法及圣道而无有愿。「恶慧」即无世间、出世间的正见。「不能入决定正性的善法」是不能入于善法中而称为决定,称为正性的圣道的意思。像这样的人不但在遍中,就是在一切业处之中个也不能修习成就的。所以必须由于离诸异熟障的善男子,遥远地回避了业障与烦恼障,闻正法而亲近善人增长其信,愿与智能,勤行业处瑜伽。

  为诸善人所喜悦而造的清净道论,于论定的修习中,成就第五品,定名为余遍的解释。
 


{返回 觉音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清净道论 第六 说不净业处品
下一篇:清净道论 第四 说地遍品
 清净道论 第二 说头陀支品
 清净道论 第十六 说根谛品
 清净道论 第十四 说蕴品
 清净道论 第十八 说见清净品
 清净道论 序论
 清净道论 第九 说梵住品
 清净道论 第十 说无色品
 清净道论 第十五 说处界品
 清净道论 第十一 说定品
 迷惑冰消 第十二章:禅那分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听别的居士讲不能多使用水对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色即是空[栏目:禅是一枝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