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西藏中观学──入中论的甚深见》自序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02
《西藏中观学──入中论的甚深见》自序
 
林崇安,2007
 
 
西藏佛学的一个特色是深入剖析中观的正见,发掘佛法义理的难处,阐明诸法无我的奥义,此中又以《入中论》的探究最为出色,此论含摄中观宗的甚深见和广大行二大部分,也就是智能和慈悲二大部分。本书便是以宗喀巴大师的名著《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作为「西藏中观学」甚深见的主轴,并作为《菩提道次第广论》毗婆舎那的延伸发挥。
 
佛陀提出重要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佛灭二百年后,佛教的不同部派对无我和空的意义开始分歧,有的部派主张有「即蕴我」,有的部派主张有「不可言说我」等等。佛灭六百年后,约公元二百年,龙树《中论》的出现就是厘清《阿含经》中无我和空的意义,破除「离蕴我」、「即蕴我」、「不可言说我」、「实质有之我」和「自性有之我」等错误的见解。但是《中论》的义理深奥,仍常被误解。到了公元六百五十年,出现了月称的《入中论》,将无我和空的意义,给予更细腻的分析,并以大悲心结合深观和广行的道次第,成为印度佛教后期思想的顶峰。这一系统后来称之为中观宗应成派。
 
西藏佛学非常重视理性的思维,以因明辩经的方式,广引经论来剖析义理。从宗喀巴大师早期(31岁)的《现观庄严论金鬘疏》,经由中期(46岁)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到晚期(62岁)的《入中论善显密意疏》,都可看出这一风格。由于中观的义理甚为艰深,因而宗喀巴大师《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将其微细难解之处厘清,使后学者有所依循。
 
中观宗应成派的不共见解是,一切法(包含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不是从自方存在,都是自性空,都是自相空。最重要的是,这一思想符合现代科学的看法,认为我们所观测的现象,都必受到观测者的影响,所以「自性空、自相空、不是从自方存在」的观点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佛法的禅修内容不外是奢摩他(寂止)和毗婆奢那(内观)。厘清无我的意义,是属于毗婆奢那的核心项目。为了理解「诸法无我」,实有必要先从《入中论》来听闻和思考无我的要义,而后以止观双运来体证真实性,获得「涅槃寂静」。本书一方面参考法尊法师的《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汉译本(1942年初译),一方面针对「甚深见」这一主题,配合藏文原文作初步的校定,同时略加说明,并将复杂的科判简化成一些扼要的章节,便于现代人的阅读。此中先编出「法无我」的略说,而后是「法无我」和「人无我」的详说,共有三章(三单元)。其余的五章也以单元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教学和掌握要义,其内容是:二乘通达法无我、考察真实性的异品、二谛的差别、全无自性生、空性的差别。
 
回忆公元1975年8月起有缘从福德法幢上师(1914 - 1997)修学西藏宁玛派教法,11月起又从君庇亟美喇嘛(欧阳无畏教授,1913 - 1991)处,依次学习藏文的《因明启蒙》、《宗义》、《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入中论善显密意疏》、《释量论》等格鲁派要典,前后共十六年,受益实深。今日一方面温故知新,由《因明》而《入中》,一方面整理《善显密意疏》的要义,编成《西藏中观学》,用以报师恩于万一。
 
愿正法久住!
 
 
 
◎本书由大千出版社出版,目录如下:
 
第一章、《中论》相关资料
 
第二章、「法无我」略说
 
第三章、「法无我」详说
 
第四章、「人无我」详说
 
第五章、二乘通达法无我
 
第六章、考察真实性的异品
 
第七章、二谛的差别
 
第八章、全无自性生
 
第九章、空性的差别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眼前计算机的缘起性空
下一篇:《杂阿含306经》的要义
 从〈菩萨地〉来看菩萨道
 佛教存有论和认识论的核心命题
 印度因明源流略探——从《大毗婆沙论》来考察
 《法句经》及其譬喻的演变略探
 无我和空性 第一讲 破神我、离蕴我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4 七种作意和四谛十六行相
 《西藏中观学──入中论的甚深见》自序
 阿含经的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
 释尊的禅修过程
 生活与禅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赠兵女士[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一偈集 第十二品[栏目:长老偈]
 漫说《杂阿含》(卷二)~P 第58经(阴根经):叙述五受阴乃以欲为根,而生欲集、欲生、欲触。[栏目:界定法师]
 以智慧为导的“悲增上菩萨”典范──永怀导师[栏目:吕胜强居士]
 《金刚经》释义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栏目:法界法师]
 干牛皮的供养[栏目:法王小故事]
 准提法缘起与发展[栏目:准提菩萨文集]
 在自己的生命深处追寻到真理[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修行的障碍为自心所作[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学习慈悲与包容 - 要包容不要包庇[栏目:从心沟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