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世亲释
辛已农三月开讲至六月初九日圆满于三门多宝讲寺大师殿
思考作业题:一、总标纲要分
1、试释“摄大乘论”论题。
2、试述本论的组织。
3、试述本论与阿毘达磨大乘经的关系。
4、试述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与抉择分的同异。
5、试述摄大乘论的重要性。
6、云何无著菩萨开法相唯识二大宗?
7、法相宗与唯识宗有何差别?
8、试就欧阳叙,述集论与摄论之不同?
9、为什么说“当持摄论”?
10、摄论詮次云何?
11、摄论之大,大在何处?
12、空宗何以要破赖耶?
13、法相宗亦大乘,何不突出赖耶?
14、摄论不用阿赖耶名,而取所知衣名,何耶?
15、摄论谈因中缺发心一项,何耶?
16、博地凡夫如何依摄论入门?
17、菩萨行根本为六度,摄论又详叙三学,何耶?
18、摄论中何以少有余涅槃,无余涅槃?
19、何謂煩惱障所知障?
20、何谓尽所有性,如所有性?
21、何谓清净智?
22、何谓三种解脱?
23、怎样做到生死涅槃俱不住?
24、何谓甘露。
25、何谓学无学僧?
26、世亲在世时,正法正理为什么浑浊?世亲怎么对待?
27、何谓法光三摩地?
28、何谓无谄无?
29、何谓抉择?
30、何谓薄伽梵?
31、世亲菩萨皈敬颂,赞佛法僧三宝之重点何在?
32、异见由何而起?
33、谤大乘法之报如何?
34、世亲时期真法如何?
35、无著菩萨功德如何?
36、世亲作释之缘起如何?
37、世亲如何成立大乘十相是佛说?
38、试释薄伽梵,薄伽梵前一句何义?
39、无著摄大乘论何藏所摄?
40、何谓藏?何谓二藏三藏?
41、由何缘故建立三藏?为何建立三藏?
42、云何能得解脱?
43、试述三藏各有四义?
44、何谓“善入大乘菩萨”?
45、为何义故说?
46、云何“十相殊胜殊胜语”?
47、何谓“十相殊胜殊胜语”?
48、何谓“所知依”?其体是何?
49、何谓“所知相”?
50、何谓“入所知相”?
51、何谓“彼入因果”?
52、何谓“彼因果修差别”?
53、何谓“即于如是修差别中增上戒”?
54、何谓“即于如是修差别中增上心”?
55、何谓“即于如是修差别中增上慧”?
56、何谓彼果断?
57、何谓彼果智?
58、云何显此十处,大乘殊胜?
59、云何由此十相,显于大乘真是佛语?
60、解释“是善成立,随顺无违”
61、何谓“一切行相智”?
62、云何如是次第说此十处?
63、云何说“一切大乘齐此究竟”?
所知依分第二
64、云何证明所知依之体,定是阿赖耶识?
谓生杂染等,那落迦等,若离阿赖耶识皆不得有等,生等杂染,毕竟止息名为涅槃,若离阿赖耶识不应证得。
65、云何证明前说之体,名阿赖耶识?
66、释“阿赖耶识”之名义。
67、何谓“有生”?何谓“摄藏”?何谓“杂染”?
68、云何佛不向凡愚开演“阿陀那识”?
69、何缘此识名阿陀那识?
70、何谓“相续识”?何谓“结生”?
71、“如世尊说心意识三”论主引此密意何在?
72、意有几种?各详述之
73、意识有差别否?
74、染污意存在之依据有几?一一详述之。
75、云何不共无明不与五识相应?
76、云何不共无明不与意识(第六识)相应?
77、“若说染污意倶转有善心”为什么即无过失?
78、何谓不共无明?
79、何为心?
80、试释“真义心当生”一颂。
81、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
82、声闻乘有无异门密意说阿赖耶识?
83、试释“恭敬摄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
84、试释“根本识”,“穷生死蕴”。
85、云何声闻乘安立五取蕴,贪俱乐受,或萨迦耶见名阿赖耶,不应道理?
86、试释“不愚者”“阿赖耶识内我性摄”。
87、云何“于藏识我爱随缚”?
88、试详述阿赖耶识自相、因相、果相。
89、试释“摄持种子相应”?
90、自相、因相、果相、从建立上有何差别?
91、何为熏习,试举喻以说明之。
92、阿赖耶识中诸杂染品法种子,为别异住为无别异?
93、云何阿赖耶识名一切种子识?
94、云何阿赖耶识与杂染诸法同时更互为因?
95、摄论如何安立因缘?
96、云何熏习无异无杂,而能与彼有异有杂诸法为因?
97、试释果生染器。
98、云何如是缘起于大乘中极细甚深?
99、略说缘起有几?各解释之?
100、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有何过患?
101、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二缘起有何过患?
102、“阿赖耶识用异熟识一切种子为自性”何义?
103、何谓一切趣一切自体?
104、何谓同分异分?
105、试释“外内不明了,于二唯世俗胜义”?
106、何谓种子六义?一一说明之。
107、何谓熏习 四相?
108、依上四相,何者可名所熏?
109、六识为何不名所熏?
110、何谓能生因能引因?举例说明之。
111、引《辨中边论》一颂何义?
112、云何二种缘起具有四缘?
113、何谓杂染清净?
114、杂染有几?一一说明之。
115、清净有几?一一说明之。
116、摄论以什么论据证明离阿赖耶识,烦恼杂染不成?
117、云何烦恼熏习在六识身,不应道理?
118、云何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119、云何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120、云何业杂染不成?
121、摄论以几种方面证明离阿赖耶识,生杂染不成?
122、云何证实欲界没仍生欲界,于母胎中与羯罗蓝更相和合之识定非意识?
123、云何结生相续已若离异熟识,执受色根不可得?
124、云何若离异熟识,识与名色更互相依不成?
125、云何若离异熟识,已生有情识食不成?
126、“如世尊说,食有四种,”何等四种?
127、云何等引地结生相续,离阿赖耶识亦不得成?
128、云何生无色界,若离阿赖耶识染污、善心,应无种子、应无依持?
129、云何无色界,若出世心正现在前,若无阿赖耶识,应灭离彼趣?
130、云何生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出世间心现在前时,若无阿赖耶识,应二趣悉皆灭离?
131、云何世间清净不成?
132、云何出世清净不成?
133、正见得生之因云何?若离此因,能开悟否?
134、出世心既无熏习,从何种生?
135、云何阿赖耶识为杂染因,复为出世能对治彼净心种子?
136、云何下中上品熏习?
137、此闻熏习,有何胜利?
138、此闻熏习,何者所摄?
139、云何转所依?以何等喻说明?
140、“入灭定,识不离身,”云何此识应是异熟识?
141、有部执出定更生,名识不离身,云何不应理?
142、经部执灭定有细意识,云何不成?
143、善有几种?灭受想定是善,属那种善?
144、云何“如非遍行,此不有故”?
145、云何灭定由意识故有心,此心是善不善无记皆不得成?
146、有执色心无间生,是诸法种子,云何不成?
147、云何转依非赖耶不成?
148、对治道为转依,有何过?
149、云何“无彼二无故,转依不应理”?
150、阿赖耶识差别,略说有几?
151、何谓三种熏习差别?
152、何谓四种差别?
153、引发差别,与异熟差别有何联系?
154、广释相貌差别中共相不共相?
155、试释粗重相,轻安相?
156、试释有受尽相,无受尽相?
157、试释譬喻相?
158、试释具足相,不具足相?
159、何故善不善法能感无覆无记异熟果?
160、何谓异熟果?
所知相分第三
1、所知相略说有几?
2、何者依他起相?
3、何者遍计所执相?
4、何者圆成实相?
5、十一识之关系如何?
6、以何喻显示唯识无义?
7、一切时处皆唯有识,如从梦觉,云何觉时不如是转?
8、未得真智觉者,于唯识中云何比知?
9、云何由教?
10、云何由理?
11、云何于青瘀等中,非忆持识?
12、云何不如闻思慧,由串习故,境虽谢往,才作意时,如昔而生?
13、眼等诸识是有色,云何唯识?
14、若有色识,亦体是识,何故乃似色性显现一类坚住相续而转?
15、何故身等五识于一切身中俱有和合转?
16、何故说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
17、云何安立诸识成唯识性?
18、如何理解世亲释“谓一识上,如其所应,一分变似种种相生,第二变似种种能取”?试举例说明之。
19、为何说“唯于此(意识)安立第三种种相见?
20、一意识师,主张如何?
21、摄论一意识师如何解释问难,“眼等诸根无有分别,是故意识依彼转时,应无分别”?
22、论中“又一切处乃至依止于身一段,申述何义?
23、一意识师如何安立相见二识?与多识论者有何原则性不同?
24、云何解释成就四法能随顺悟入一切唯识,都无有义?
25、释依他起名义如何?
26、释遍计所执名义如何?
27、释圆成实名义如何?
28、云何遍计所执自性乃成?
29、云何意识是能遍计?
30、云何依他起名所遍计,而复成所遍计?
31、云何遍计能遍计度?
32、此三自性为异不异?云何?
33、此三自性各有几种?
34、遍计有几种?
35、何谓四种遍计?各详释之。
36、何谓五种遍计?各详释之。
37、一切分别,总摄有几?各详释之。
38、何谓散动分别?其数有几?其相云何?
39、云何对治此十散动?
40、若由异门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云何三自性不成无差别?
41、云何名不称体难?
42、何谓依他都无难?
43、云何以三性通方广教?
44、何谓四清净法?何故十二分教非遍计执、非依他起自性?
45、详释依他幻等八喻。阳焰喻与光影喻差别云何?
46、世尊依何密意于梵问经中说如来不得生死,不得涅槃?
47、世尊依何密意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说法有三种:一杂染分,二清净分、三彼二分?
48、世尊依何密意于有处于一切法常,有处说一切法无常,有处说一切法非常非无常?
49、“无自性”有几种解释。
50、云何由无自性故,成无生灭本寂自性涅槃等?
51、何谓意趣?意趣有几种?一一详释之。
52、何谓秘密?秘密有几种?一一详释之。
53、欲造大乘法释,略有几相?
54、云何说缘起?
55、云何说从缘所生法相?
56、详释此颂:“依他所执无,成实于中有,故得及不得,其中二平等。”
57、云何说语义?其中有几?
58、云何由德处?何名为德?
59、云何由义处?何名为义?
60、云何不二现行?
61、何谓最胜清净能入?
62、何谓佛住?
63、何谓天住?
64、何谓梵住?
65、何谓圣住?
66、何谓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
67、何谓不可转法?
68、何谓游于三世平等法性?
69、何谓当来生妙智功德?
70、何谓无量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
71、何谓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
72、何谓极于法界?
73、何谓最清净觉?
74、何谓“我今何假智故”?
75、何谓增上慢?有何过患?
76、何谓不动坏业?
77、何谓无求染业?
78、何谓相称语身业?
79、何谓于乐于苦于无二中平等业?
80、何谓无下劣业?
81、何谓无退转业?
82、何谓摄方便业?云何成善巧智?
83、何谓厌恶所治业?
84、何谓无间作意业?
85、何谓胜进业?
86、何谓成满加行业?
87、何谓成满业?
88、何谓安立彼业?
89、何谓大威力?依趣智?
90、何谓(佛住、圣住、天住、梵住、)利益安乐?
91、何谓增上意乐?
入所知相分第四
1、能入观体是何?
2、解释“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
3、谁能悟入?
4、如是福慧资粮云何渐次而得圆满?何为四力?
5、云何所入境?
6、云何能入位?此中各各云何悟入?
7、由何能入?
8、云何三种相练磨心?
9、云何四断处?
10、云何离所闻所思法中我我所执,谓断法执?
11、由何悟入唯有识性?
12、云何悟入唯有识性?
13、悟入唯识性中何所悟入?
14、如何悟入?
15、云何悟入所知相?
16、何等为名?几品类义?
17、出世智及后得智,所缘有无差别?
18、云何菩萨悟入唯识性故,悟入所知相,悟入此故,入极喜地?
19、云何善达法界,生如来家?
20、云何名为菩萨见道?
21、入唯识性有何义利?
22、若无分别智断一切障,证得佛法,此后得智,复何所用?
23、何谓顺决择分?其数有几?各述其名?
24、何谓入唯识性时三摩地?其数有几?各述其详。
25、何谓“现观边”?
26、见道以后,于修道中,云何修行?
27、菩萨现观声闻现观有何差别?
28、“名事互为客”一颂,所说何义?
29、“实智观无义”一颂,所说何义?
30、无分别智谓出世智,后得智云何称谓?
31、“是即入三性”,云何入?
32、分别瑜伽二颂,重点说明什么?
33、何谓“无所得”?
34、云何以六波罗蜜多修集二种资粮?
35、“菩萨善备无边际”说明什么问题?
36、云何才能“于法思量善决已”?
37、“大乘经论庄严”引来五颂,如何分配五道?各述其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1、解释“彼入因果”指什么?
2、菩萨云何依六度得入唯识?
3、菩萨入唯识已,于六度证得什么?
4、云何“于圣教得胜解”?
5、云何由爱重,随喜,欣乐,诸作意,修习六度速得圆满?
6、清净意乐有几种相?
7、何谓利疾忍?
8、何谓“自乘甚深广大教”?
9、云何“等觉唯分别”,而能“得无分别智”?
10、云何“意乐清净”?
11、菩萨于何位能得见佛之瑞相?
12、依前瑞相而论,气功师所见之“佛”可靠否?
13、无性释在作意相下又加对治相,彼意云何?
14、云何意乐胜利?
15、何因缘故,波罗蜜多唯有六种?
16、何谓不发趣因?退还因,失坏因?
17、何谓六种最胜?
18、试以禅定波罗蜜多作四句分别。
19、何因缘故,六种波罗蜜多,此次第说?
20、试训释“波罗蜜多”。
21、试训释“施等六”。
22、修习如是波罗蜜多,有几种修?一一释之。
23、云何作意修?广释六种意乐所摄作意。
24、闻此菩萨六种意乐所摄作意修,有何义利?
25、此诸波罗蜜多云何差别?
26、此诸波罗蜜多云何相摄?
27、云何所治摄诸杂染?
28、六种波罗蜜多有何胜利?
29、云何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互相抉择?
彼修差别分第六
1、彼修差别,云何可见?
2、诸地安立,云何为十?
3、何谓所治十障?
4、云何十相所治法界?
5、何故十地说名极喜等?
6、得此诸地,云何可见?
7、何等名为十种正法行?
8、修此诸地,云何可见?
9、有何密意说十地中别修十种波罗蜜多?
10、后四波罗蜜多云何可见?
11、后四波罗蜜多是何所摄?
12、何谓到彼岸藏?
13、云何十地法门名为最胜?
14、凡经几时修行,诸地可得圆满?
15、何谓五种补特伽罗?
16、齐于何时,名最初修三无数大劫?
增上戒学分第七
1、何谓增上三学?何故名为增上?
2、何谓增上戒学?
3、此增上戒学殊胜,何处宣说?
4、此增上戒学,略说有几殊胜?
5、此增上三学,即前说波罗蜜多自性所摄,何故别立?
6、何谓差别殊胜?菩萨戒品有几品别?试述每品之建立义。
7、何谓共不共学处殊胜?
8、何谓广大殊胜?
9、何谓利益安乐意乐?
10、何谓甚深殊胜?
11、除此所说差别,余处复有说否?
增上心学分第八
1、何谓增上心?云何殊胜差别?
2、何谓所缘差别?
3、何谓种种差别?
4、何谓对治差别?
5、何谓堪能差别?
6、何谓引发差别?
7、何谓作业差别?
8、何谓十难行?一一释之。
9、随觉难行,且以六度如何释之?
10、于十不善业,如何释之?
11、以甚深佛法,如何释之?
12、菩萨等持作业差别,复有几种?一一释之。
增上慧分第九
1、无分别智有几种?一一细释并说明其因果关系。
2、无分别智以何为自性?
3、无分别智之所依为何?
4、无分别智之因缘云何?
5、无分别智之所缘云何?
6、无分别智之行相云何?
7、若一切皆不可分别,复以何等为所分别?
8、无分别智何所任持?
9、无分别智以何为助伴?
10、无分别智于何处所感异熟果?
11、无分别智谁为等流?
12、无分别智出离云何?
13、无分别智谁为究竟?
14、何为加行无分别智?云何而得无分别名?有何胜利?
15、根本无分别智,有何胜利?
16、后得无分别智,有何胜利?云何而得无分别名?
17、三智差别,有何喻显示?
18、根本、后得,譬喻差别云何?
19、无分别智修成佛果,既离功用作意分别,云何能成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20、无分别智为缘依他起性分别事转,为缘余境?
21、一切法本性无分别,何故本来一切有情不得解脱?
22、加行无分别智有几种?
23、根本无分别智有几种?
24、后得无分别智有几种?
25、云何成立如是无分别智?
26、云何菩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非处相应,能于所余波罗蜜多修习圆满?
27、声闻等智与菩萨智有何差别?
28、若诸菩萨于诸财位得大自在,何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
彼果断分第十
1、已说增上慧殊胜,何故接说彼果断殊胜?
2、云何彼果断?云何殊胜?
3、此转依有几种?
4、住广大转有何功德?
5、住下劣转有何过失?
6、何谓转依解脱义?
7、何谓涅槃无住义?
8、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涅槃谓依他起性清净分,对治起时,转舍杂染分,转得清净分,云何“以不舍生死”为转依相?
彼果智分第十一
1、何故彼果断殊胜后接说彼果智殊胜?
2、彼果智殊胜云何可见?
3、自性身要略言之以何为体?
4、诸佛法身以何为相?
5、彼果断与彼果智均以转依为相,二者有何不同?
6、云何白法所成为相?
7、法身十种自在,由何波罗蜜多圆满故,得何自在?
8、云何无二为相?
9、云何常住为相?
10、所作事属有为相,云何常住为相?
11、云何不可思议为相?
12、云何如是法身最初证得?
13、何谓金刚喻定?
14、法身由几自在而得自在?
15、法身由几种处应知依止?
16、何谓佛住?
17、何谓诸佛证得五喜?
18、法身由几佛法之所摄持?
19、诸佛法身当言有异当言无异?
20、略说法身几德相应?
21、何谓最清净?
22、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量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3、法身能依功德中解脱胜处遍处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4、法身能依功德中无诤智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5、法身能依功德中愿智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6、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碍解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7、法身能依功德中六种神通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8、法身能依功德中诸相随好与声闻等有何殊胜?
29、法身能依功德中四一切相清净与声闻等有何殊胜?
30、法身能依功德中十力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1、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所畏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2、法身能依功德中不护、念住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3、法身能依功德中拔除习气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4、法身能依功德中无忘失法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5、法身能依功德中大悲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6、法身能依功德中十八不共佛法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7、法身能依功德中一切相妙智性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8、除前所说,诸佛 法身复与何种功德相应?
39、诸佛法身有几甚深相?何故名甚深?
40、云何生、住、业、住、甚深?
41、云何安立、数、业甚深?
42、云何现等觉甚深?
43、云何离欲甚深 ?
44、云何断蕴甚深?
45、云何成熟甚深?
46、云何 显现甚深?
47、云何显示等觉涅槃甚深?
48、云何显示现住甚深?
49、云何显示自体甚深?
50、云何显示断烦恼甚深?
51、云何显示不可思议甚深?
52、诸佛菩萨念佛法身由几种念应修?各细述之。
53、诸佛清净佛土相云何应知?
54、受用如是净土有几德?
55、诸佛法界于一切时能作几业?何等几业?
56、诸佛说一乘,具何意趣?
57、诸佛同一法身,而佛有多,何缘可见?
58、云何应知于法身中,佛非毕竟入于涅槃,亦非毕竟不入涅槃?
59、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
60、何故变化身非即自性身?
61、云何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言?
62、试述“佛微细化身”等一颂,含有何义?
63、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
64、何故诸佛世尊所现化身非毕竟住?
65、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有情若舍勤功用,能证得否?
66、菩萨于诸有情利益安乐,若作是心,余既能作,我当不作,云何不应理?
农六月初九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