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韩老之愿——《慈氏学全集》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489
韩老之愿——《慈氏学全集》
 
    韩镜清先生,号慧清,一九一二年生,北京市人。在北京第四中学读书时开始学佛,得法名慧清,后来就以此为号。一九三二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跟随汤用彤等老师学习佛学,毕业后继续读汤老师的佛学研究生。在北京沦陷期间开始校勘注疏《成唯识论》的有关典籍,同时遵周叔迦老师提议学了藏文,并试从藏文大藏中翻译经论。这期间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佛教学院、私立中国大学和南开大学哲学教育系任教,讲过《楞伽经》、《摄大乘论》、《入阿毗达磨论》等课,同时又在华北居士林和菩提学会从事研究与编辑工作。曾在《佛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弘扬唯识理论。
 
    一九四九年从南开回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研究藏语。一九五二创建中央民族学院时调到少数民族语文系藏语教研组。一九五○至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六至一九五七年,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工作队语言组和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两次入藏进行语言调查和编写藏语讲义。一九六五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的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佛教。文革期间在干校劳动。一九七七年元月要求病退后开始集中精力整理《成唯识论》所有注疏,对《成唯识论述记》进行校勘、补充和注释,至一九九二年完成二百多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对前人的唯识学研究成果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韩老从青年时代就立志要将玄奘法师尚未尽译的慈氏学经典从藏文大藏中翻译过来。他认为六世纪唯识学第一次向中国译传的不足,引起了玄奘法师的第二次大规模译传,现在应继续以藏文大藏补充、对勘慈氏学经典,以完整、系统的慈氏学统摄唯识学,可视为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一九九三年三月,韩老和吴立民、黄心川、张岱年、金克木等一批知名学者在北京倡导成立了慈氏学会,专门从事慈氏学经典的翻译、校注、研究和出版工作,至今从藏文大藏中翻译有关慈氏学及因明等方面重要典籍已有六十多种,第一本书《慈氏学九种译着》已在香港出版。
 
    慈氏学是未来佛之作,是印度佛学高度发展的阶段。慈氏所造五颂、一大论,在解说释迦佛一生言教的理论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佛学中道义的解释,达到了究竟圆满的地步。慈氏五颂即:《辨中边颂》、《辨法法性颂》、《庄严经藏颂》、《庄严现证颂》和《无上相续颂》(即《一乘宝性颂》),一大论即百卷《瑜伽师地论》。慈氏菩萨把大乘佛教的理论融会贯通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必须系统完整地开发出包括唯识学、三性学、般若学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全部慈氏学理论,才能真正把握整个大乘佛学的真髓。
 
    藏文大藏中保存着完整的「慈氏五颂」及大量释论,而大部分为汉典所缺,韩老的志愿是,先把所缺部分译齐,汉文中已有的也可以重译以利对照学习,藏文《瑜伽师地论》及其释论也准备翻译过来,这是慈氏学的主体工程;然后搜集、翻译慈氏学重要论师的著作,陆续出版无着、世亲、安慧、陈那、法称、无性等专集,最终汇成《慈氏学全集》。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编写《成唯识论疏翼》简介
下一篇:摄大乘论 第141讲
 摄大乘论 第131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八、法身三相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六、释诸妨难──云何有记忆等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四、广破外执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五、我执差别
 摄大乘论 第80讲
 摄大乘论 第29讲
 摄大乘论 第43讲
 摄大乘论 第136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四、加行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想救度众生,先把握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部派时代的轮回观(演培法师)[栏目:部派佛教理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