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七、第八唯舍受相应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04
【论文】
三‧四六 此识行相,极不明了;不能分别违顺境相;微细、一类、相续而转;是故唯与舍受相应。
 
 
 
【疏翼】
  第四段文解第三颂第四句中,「唯舍受」言。即解初能变十义门中,第七「五受分别门」。
 
 
 
【述记‧卷十七】
 
  自下、解颂「唯舍受」言。此第四段,即是第七「五受分别」。此有二文︰初、三复次等,释唯舍俱,后、简不与余所相应之所以也。初中第一、三复次释,后、解外难。三复次中,一一有多所以。
 
  且初释中,复有五义︰一、「极不明了」:是舍受相,若苦乐受,必明了故。此中忧喜,入苦乐中,依三受门,不言忧喜。二、「不能分别违顺境相」:取中容境,是舍受相。若是余受,取顺违境故。三、由「微细」:若是余受,行相必粗。四、由「一类」:若是余受,必是易脱。此行相定,故成「一类」。五、「相续而转」:若是余受,必有间断,此恒相续,故唯舍受。
 
  若许明了,行相可知,便应不能摄益相续[1]。若能分别违顺境相,非真异熟。真异熟者,取境定故[2]。若粗动者,应如余心,非异熟主。显行相难知,异余识也。若许易脱,即善恶趣皆悉不能互摄彼种。许是善识,能持恶种,与理相违。《摄论》第三亦有此解[3]:若有间断,便非彼生,亦不受熏;已舍寿故,性非坚故,如余心等。由此,五义必具有故,便能受熏、持种相续。
 
  又解︰此识「极不明了」,简无慧、念。慧、念行相,极明了故。「不能分别违顺境相」,显「唯舍受」,非苦、乐俱,及简不与善染等并。「微细」之缘,简定及非异熟,非异熟法,相粗动故。定深取所缘,此任运细,不深取故。「一类」之义,简胜解数,先不定境,今印定时有胜解故。「相续而转」,显无有欲,今有希望,方有欲起,此相续故,无有欲也。
 
  由此,五义第二正显唯舍所由,所余四缘因简别境等,故唯与舍俱。
 
  虽有二解,前解为胜。显舍受俱,不应于中简其别境等。
 
【疏翼】
 
  此即第一三复次中,显「唯舍受」第一复次。
 
 
 
【论文】
三‧四七 又此相应受,唯是异熟。随先业引转,不待现缘,任善、恶业势力转故,唯是舍受。
 
 
 
【疏翼】
 
  第一三复次显「唯舍受」中,第二复次。于中有二︰一、显唯舍所以,二、显不与苦乐俱。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七】
 
  此、第二复次,显是异熟总业所招,故唯舍并。
 
 
 
【论文】
三‧四八 苦、乐二受,是异熟生,非真异熟。待众缘故,非此相应。
 
 
 
【疏翼】
  第二复次中,第二显不与苦乐俱。
 
 
 
【述记‧卷十七】
 
  显此不与苦、乐二受相应所由。
 
  如八证[4]中,最初执受五因之内,任[5]运生解[6]。如五十一、《对法》第二,说异熟生等,并如前释。由六识中异熟生受,待缘方起,故今简之。
 
 
 
【疏翼】
 
  以上第一三复次解唯舍受俱中,第二复次讫。
 
 
 
【论文】
三‧四九 又由此识常、无转变,有情恒执为自内我。若与苦、乐二受相应,便有转变,宁执为我?故此但与舍受相应。
 
 
 
【疏翼】
 
  第一三复次解唯舍受俱中,第三复次。
 
 
 
【述记‧卷十七】
 
  「常」者,相续义;「无转」者,一类义。「我」是一、常,故此似我,显第七识恒缘执我;显我不缘苦、乐二受──非一类故──故唯舍俱;生善恶趣,余受转故。第三复次也。
 
  由前三义,故唯舍俱。勘诸经论,唯初复次,五义之中第四义解[7]。
 
  上来依理解颂文讫[8]。
 
 
 
【疏翼】
 
  以上第一三复次释「唯舍受」中,第一三复次释讫。
 
 
 
【论文】
三‧五○ 若尔,如何此识亦是恶业异熟?
 
 
 
【疏翼】
  第一三复次释「唯舍受」中,第二解外妨难。于中有八︰一、外难,二、返质答,三、显所由及喻,四、外复难,五、总答,六、别答,七、简善染心所,八、简余无记心所。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七】
 
  自下、依义释外妨难。萨婆多等为此难也。
 
  彼部难云︰舍受寂静,善业调顺,可能招之。如何逼迫业亦招寂静果?
 
  此依彼宗,故以为难。
 
 
 
【论文】
三‧五一 既许善业能招舍受,此亦应然。
 
【疏翼】
  第二解外妨难中,第二返质答。
 
 
 
【述记‧卷十七】
 
  即返质答。
 
  既许善业能招舍受,此不善业,类亦应然,能招舍受。
 
 
 
【论文】
三‧五二 舍受不违苦、乐品故,如无记法,善、恶俱招。
 
 
 
【疏翼】
  第二解外妨难中,第三显所由及喻。
 
 
 
【述记‧卷十七】
 
  此、显所由及同法喻。
 
  舍受行相不违苦、乐二种品故。此质解也。
 
  舍受不违苦,恶业不得招;舍受不违乐,善业应不感!苦、乐自相违,善、恶之业不招于苦、乐;舍受不违二,何妨善、恶并能招?
 
  如无记法,二业俱感,不违二故。不以寂静解舍,亦通恶业感。中容之行,名为舍故,通不善招。
 
  问︰返诘虽然,理犹未晓;如何寂静果,逼迫因所招?
 
  答曰︰无记既寂静,何为恶业果?舍虽寂静,不违二故,得为恶果,不同禅定之[9]寂静[10],此无所能为,故通恶业感。余七转识,设起苦、乐,此识皆俱,以舍不违苦、乐品故。若或苦、乐俱,于人天中应不受苦果,以相违故;三恶趣中,应不受乐果,亦相违故。此中苦、乐皆是别报,故舍不违。若随所生,受便转变,即易脱故,过失如前[11]。
 
 
 
 
 
 
 
 
--------------------------------------------------------------------------------
 
[1] 道邑《义蕴》云︰
 
若解明了,如六识等,便应不能摄持种子,亦不滋益诸根大等令相续故。
 
[2] 智周《演秘》云︰
 
问︰为不缘彼违顺之境,名不分别?为缘于彼不起分别,名不分别?答︰违顺有多,若怨爱等违顺之境,此即不缘。若境损益如温、寒、执、打、拍、摩按、逼迫、适悦、名违顺者,虽缘于彼,而不分别违顺之相,名不分别。
 
若尔,如何名取境定?答︰因循而缘,常不分别,名取境定。若尔,何名取中容境?答︰虽境违顺,能缘之心一类而缘,不分违顺。以境从心名中容境。
 
 如本论本卷末云︰
 
唯异熟心先业所引,非善染等,一类、能遍、相续执受有色根身。
 
[3] 如《摄论》卷一、两《释》卷第三云:
 
何因缘故,善不善法能感异熟,其异熟果无覆无记?由异熟果无覆无记,与善、不善互不相违。善与不善互相违故,若异熟果善、不善性,杂染、还灭应不得成,是故异熟识唯无覆无记。
 
[4] 见《瑜伽》卷五十一、《对法》卷二。
 
[5] 「任」字,金陵本作「在」。
 
[6] 如《瑜伽》卷五十一云︰
 
谓阿赖耶识,先世所造业行为因。眼等转识,于现在世众缘为因。如说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
 
[7] 《瑜伽》卷五十一云︰
 
又六识身各别依转︰于彼彼依,彼彼识转。即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识远离故。是第四因。
 
[8] 即解「唯舍受」讫。
 
[9] 「定之」二字,《义蕴》牒文无,金陵本作「禅之」。
 
[10] 道邑《义蕴》云︰
 
问︰禅定有何能?答︰有定共戒,能止于恶,故非恶果。又由禅定能发神通、智慧,故多能也。
 
[11] 道邑《义蕴》云︰
 
应善趣中,不持恶种;恶趣之中,不持善趣;故是过失。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八、第八善染等心所不相应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六、第八心所相应门──结五心所相应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五、广究竟位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三、破名句文身为实有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十、十门问答结唯识义成
 摄大乘论 第35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七、引大乘教证有第八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六、明本识漏无漏位相应法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八、分别八识一异
 摄大乘论 第123讲
 摄大乘论 第104讲
 摄大乘论 第17讲 (第14、15、16讲没有录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Devotion to Both Family and Career[栏目:Master Sheng-Yen]
 如果超过三根火柴...[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跟佛菩萨学为人处世之道(邹相)[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禅修与往生[栏目:宋智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