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七、第八唯舍受相应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6
【论文】
三‧四六 此识行相,极不明了;不能分别违顺境相;微细、一类、相续而转;是故唯与舍受相应。
 
 
 
【疏翼】
  第四段文解第三颂第四句中,「唯舍受」言。即解初能变十义门中,第七「五受分别门」。
 
 
 
【述记‧卷十七】
 
  自下、解颂「唯舍受」言。此第四段,即是第七「五受分别」。此有二文︰初、三复次等,释唯舍俱,后、简不与余所相应之所以也。初中第一、三复次释,后、解外难。三复次中,一一有多所以。
 
  且初释中,复有五义︰一、「极不明了」:是舍受相,若苦乐受,必明了故。此中忧喜,入苦乐中,依三受门,不言忧喜。二、「不能分别违顺境相」:取中容境,是舍受相。若是余受,取顺违境故。三、由「微细」:若是余受,行相必粗。四、由「一类」:若是余受,必是易脱。此行相定,故成「一类」。五、「相续而转」:若是余受,必有间断,此恒相续,故唯舍受。
 
  若许明了,行相可知,便应不能摄益相续[1]。若能分别违顺境相,非真异熟。真异熟者,取境定故[2]。若粗动者,应如余心,非异熟主。显行相难知,异余识也。若许易脱,即善恶趣皆悉不能互摄彼种。许是善识,能持恶种,与理相违。《摄论》第三亦有此解[3]:若有间断,便非彼生,亦不受熏;已舍寿故,性非坚故,如余心等。由此,五义必具有故,便能受熏、持种相续。
 
  又解︰此识「极不明了」,简无慧、念。慧、念行相,极明了故。「不能分别违顺境相」,显「唯舍受」,非苦、乐俱,及简不与善染等并。「微细」之缘,简定及非异熟,非异熟法,相粗动故。定深取所缘,此任运细,不深取故。「一类」之义,简胜解数,先不定境,今印定时有胜解故。「相续而转」,显无有欲,今有希望,方有欲起,此相续故,无有欲也。
 
  由此,五义第二正显唯舍所由,所余四缘因简别境等,故唯与舍俱。
 
  虽有二解,前解为胜。显舍受俱,不应于中简其别境等。
 
【疏翼】
 
  此即第一三复次中,显「唯舍受」第一复次。
 
 
 
【论文】
三‧四七 又此相应受,唯是异熟。随先业引转,不待现缘,任善、恶业势力转故,唯是舍受。
 
 
 
【疏翼】
 
  第一三复次显「唯舍受」中,第二复次。于中有二︰一、显唯舍所以,二、显不与苦乐俱。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七】
 
  此、第二复次,显是异熟总业所招,故唯舍并。
 
 
 
【论文】
三‧四八 苦、乐二受,是异熟生,非真异熟。待众缘故,非此相应。
 
 
 
【疏翼】
  第二复次中,第二显不与苦乐俱。
 
 
 
【述记‧卷十七】
 
  显此不与苦、乐二受相应所由。
 
  如八证[4]中,最初执受五因之内,任[5]运生解[6]。如五十一、《对法》第二,说异熟生等,并如前释。由六识中异熟生受,待缘方起,故今简之。
 
 
 
【疏翼】
 
  以上第一三复次解唯舍受俱中,第二复次讫。
 
 
 
【论文】
三‧四九 又由此识常、无转变,有情恒执为自内我。若与苦、乐二受相应,便有转变,宁执为我?故此但与舍受相应。
 
 
 
【疏翼】
 
  第一三复次解唯舍受俱中,第三复次。
 
 
 
【述记‧卷十七】
 
  「常」者,相续义;「无转」者,一类义。「我」是一、常,故此似我,显第七识恒缘执我;显我不缘苦、乐二受──非一类故──故唯舍俱;生善恶趣,余受转故。第三复次也。
 
  由前三义,故唯舍俱。勘诸经论,唯初复次,五义之中第四义解[7]。
 
  上来依理解颂文讫[8]。
 
 
 
【疏翼】
 
  以上第一三复次释「唯舍受」中,第一三复次释讫。
 
 
 
【论文】
三‧五○ 若尔,如何此识亦是恶业异熟?
 
 
 
【疏翼】
  第一三复次释「唯舍受」中,第二解外妨难。于中有八︰一、外难,二、返质答,三、显所由及喻,四、外复难,五、总答,六、别答,七、简善染心所,八、简余无记心所。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七】
 
  自下、依义释外妨难。萨婆多等为此难也。
 
  彼部难云︰舍受寂静,善业调顺,可能招之。如何逼迫业亦招寂静果?
 
  此依彼宗,故以为难。
 
 
 
【论文】
三‧五一 既许善业能招舍受,此亦应然。
 
【疏翼】
  第二解外妨难中,第二返质答。
 
 
 
【述记‧卷十七】
 
  即返质答。
 
  既许善业能招舍受,此不善业,类亦应然,能招舍受。
 
 
 
【论文】
三‧五二 舍受不违苦、乐品故,如无记法,善、恶俱招。
 
 
 
【疏翼】
  第二解外妨难中,第三显所由及喻。
 
 
 
【述记‧卷十七】
 
  此、显所由及同法喻。
 
  舍受行相不违苦、乐二种品故。此质解也。
 
  舍受不违苦,恶业不得招;舍受不违乐,善业应不感!苦、乐自相违,善、恶之业不招于苦、乐;舍受不违二,何妨善、恶并能招?
 
  如无记法,二业俱感,不违二故。不以寂静解舍,亦通恶业感。中容之行,名为舍故,通不善招。
 
  问︰返诘虽然,理犹未晓;如何寂静果,逼迫因所招?
 
  答曰︰无记既寂静,何为恶业果?舍虽寂静,不违二故,得为恶果,不同禅定之[9]寂静[10],此无所能为,故通恶业感。余七转识,设起苦、乐,此识皆俱,以舍不违苦、乐品故。若或苦、乐俱,于人天中应不受苦果,以相违故;三恶趣中,应不受乐果,亦相违故。此中苦、乐皆是别报,故舍不违。若随所生,受便转变,即易脱故,过失如前[11]。
 
 
 
 
 
 
 
 
--------------------------------------------------------------------------------
 
[1] 道邑《义蕴》云︰
 
若解明了,如六识等,便应不能摄持种子,亦不滋益诸根大等令相续故。
 
[2] 智周《演秘》云︰
 
问︰为不缘彼违顺之境,名不分别?为缘于彼不起分别,名不分别?答︰违顺有多,若怨爱等违顺之境,此即不缘。若境损益如温、寒、执、打、拍、摩按、逼迫、适悦、名违顺者,虽缘于彼,而不分别违顺之相,名不分别。
 
若尔,如何名取境定?答︰因循而缘,常不分别,名取境定。若尔,何名取中容境?答︰虽境违顺,能缘之心一类而缘,不分违顺。以境从心名中容境。
 
 如本论本卷末云︰
 
唯异熟心先业所引,非善染等,一类、能遍、相续执受有色根身。
 
[3] 如《摄论》卷一、两《释》卷第三云:
 
何因缘故,善不善法能感异熟,其异熟果无覆无记?由异熟果无覆无记,与善、不善互不相违。善与不善互相违故,若异熟果善、不善性,杂染、还灭应不得成,是故异熟识唯无覆无记。
 
[4] 见《瑜伽》卷五十一、《对法》卷二。
 
[5] 「任」字,金陵本作「在」。
 
[6] 如《瑜伽》卷五十一云︰
 
谓阿赖耶识,先世所造业行为因。眼等转识,于现在世众缘为因。如说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
 
[7] 《瑜伽》卷五十一云︰
 
又六识身各别依转︰于彼彼依,彼彼识转。即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识远离故。是第四因。
 
[8] 即解「唯舍受」讫。
 
[9] 「定之」二字,《义蕴》牒文无,金陵本作「禅之」。
 
[10] 道邑《义蕴》云︰
 
问︰禅定有何能?答︰有定共戒,能止于恶,故非恶果。又由禅定能发神通、智慧,故多能也。
 
[11] 道邑《义蕴》云︰
 
应善趣中,不持恶种;恶趣之中,不持善趣;故是过失。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八、第八善染等心所不相应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六、第八心所相应门──结五心所相应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七、别破小乘──所执色
 摄大乘论 第87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二、十因二因相摄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一、第八心所相应门──别解触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四、种子新熏说
 摄大乘论 第111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一、广「遍计」与「彼彼」
 摄大乘论 第48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五、别解五无心位──二无心定
 摄大乘论 第118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弟子规另解 第十二课[栏目:弟子规另解]
 学习当一个勇者[栏目:修好这颗心]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四)宣讲闻慧的重要性并非排斥思慧与修慧[栏目:圣者言教]
 心经要义[栏目:圆觉之友·圆觉文教基金会]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一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唐密述要》第三部分:唐密特点[栏目:唐密文集]
 具有力量的慈悲心[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十四届:包容从心开始——如何培养包容的心态(明勇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义姑弃子,齐军退兵[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过去心是无痕的[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