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二、十因二因相摄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5
【论文】
 
八‧二四 如是十因,二因所摄:一、能生,二、方便。
 
 
 
【疏翼】
 
  第二答中,第二辨十因二因相摄。
 
 
 
【述记‧卷四十五】
 
  自下第二、十因[1]二因相。于中有二︰初、标举十因所摄列二因名,第二、引二文证会[2]中有二师别解[3]。
 
 
 
【论文】
 
八‧二五 〈菩萨地〉说:牵引种子生起种子,名能生因;所余诸因,方便因摄。
 
 
 
【疏翼】
 
  第二辨十因二因相摄中,第二引二文证会中有二师别解。初师解中又二,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初师中,初引〈菩萨地〉[4],后引〈有寻等地〉[5]文。引〈菩萨地〉中,有三︰一、引文,二、正释,三、立理。此[6]引文证[7]。
 
  「能生」因亲,「方便」因疏。初解与古来大异,第二大同。
 
 
 
【论文】
 
八‧二六 此说牵引、生起、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中,诸因缘种未成熟位,名牵引种;已成熟位,名生起种。
 
 
 
【疏翼】
 
  初师引〈菩萨地〉﹝卷三十八原文﹞证会中,第二正释。
 
 
 
【述记‧卷四十五】
 
  下、正解之:初、解能生[8],后、解方便[9]。
 
  言〈菩萨地〉说「牵引因」六因之中「诸因缘种」皆名「生起」及「牵引因」[10]。牵引因除业习气及外无记因;生起因中,亦尔,亦除业等,彼非因缘故。
 
  问曰︰何以得知生起因中有业种也?论文[11]二处皆言此因是「能生因」,不说增上缘故。
 
  答︰此谓不尔。今亦有文,谓《大论》第十。
 
  彼问︰若诸支相望无因缘者,何故说言依因缘[12]立十二支[13]耶?
 
  答︰依增上缘所摄牵引、生起、引发三[14]因说[15]。非有因缘,故知此「生起」之中,亦有非因缘种也。
 
  又理准︰若未润种,既有业,亦在牵引中,何故已润业种非生起因也?又〈菩萨地〉[16]等,准[17]谓彼言生起因是此因也,如此[18]文是。
 
  其引发因取种引自种、种引现行为因缘者,除现引种,及引现行异性种,及涅槃等──彼非因缘故,定异因亦尔。唯取为因缘者,除引自乘[19]及异熟、增上、等流果[20];或亦取引发中现能熏种为因缘者,亦是引发等[21]二能生因摄,下有二释[22]故。
 
  其同事、不相违,摄前因为自体故,即是合六因中,诸因缘种未润以前,亦未成熟,皆名牵引种。远牵自果,即牵引因全、四因少分,除生起因故。
 
  若被润以去,皆名已熟。即生起因全、四因少分──除牵引因──是此生起因,近能生起果故。
 
 
 
【论文】
 
八‧二七 彼六因中,诸因缘种,皆摄在此二位中故。
 
 
 
【疏翼】
 
  第一正释中,第二位摄种尽。
 
 
 
【述记‧卷四十五】
 
  六因之中皆有因缘,能生所摄。此二[23]种子既是因缘,故六因中有因缘者,皆此所摄。若不尔者,即摄因缘不遍尽故。
 
 
 
【论文】
 
八‧二八 虽有现起是能生因,如四因中,生自种者,而多间断,此略不说。
 
 
 
 
 
【疏翼】
 
  第一正释中,第三释难:一、间断故略,二、现亦可立种名。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问︰既尔,现行熏成种,亦因缘收,何故此中不摄?亦非尽理故。
 
  此问不然。除此牵引、生起二因。以此二因,唯种子故。如前六因中引发等四因内现行能生种为因缘者,以「多间断」非如种子性恒相续,故此〈菩萨地〉[24]略而不说。此就不尽理据一义为言。
 
 
 
【论文】
 
八‧二九 或亲办果,亦立种名。如说现行榖、麦等种。
 
 
 
【疏翼】
 
  第二释难中,第二现亦可立种名。
 
 
 
【述记‧卷四十五】
 
  又解︰即此现行,「亲办果」故,亦名为「种」,生起种摄。近生果故。
 
  何以现行亦名种者?
 
  此中有例︰如假说现行谷麦等种。彼既然,此亦尔。
 
  此六因中,何因所摄?
 
  余四因[25]摄。
 
  上来已解能生因摄讫。
 
 
 
【疏翼】
 
  以上第一正释中,第一解能生讫。
 
 
 
【论文】
 
八‧三○ 所余因,谓初、二、五、九,及六因中非因缘法,皆是生熟因缘种余,故总说为方便因摄。
 
 
 
【疏翼】
 
  第一正释中,第二解方便。
 
 
 
【述记‧卷四十五】
 
  自下、明所余因方便因摄︰谓第一言说、第二观待、第五摄受、第九相违全,及前六因中非因缘法,皆是前说未润生位、已润熟位二因种余。即说四全六少分,「为方便因」。此方便因,亦有等无间、所缘缘二种。今就一总言,但是增上缘,非无少别,至下当知。
 
  上来已出二[26]因,显数相摄。
 
 
 
【疏翼】
 
  以上初师引〈菩萨地〉﹝卷三十八原文﹞中,第二正释讫。
 
【论文】
 
八‧三一 非此二种唯属彼二因,余四因中有因缘种故。
 
 
 
【疏翼】
 
  初师引〈菩萨地〉﹝卷三十八原文﹞证会中,第三立理。于中分二︰一、辨二因非摄种尽,二、辨八因非唯所余因。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下、出于理。
 
  非此牵引[27]、生起[28]二种,唯属彼十因中牵引、生起二因全。所以者何?此二之中,有非因缘,摄尽[29],便宽,能生是因缘故。余引发等[30]四因中,有因缘种故,若唯摄二,不摄[31]便狭。
 
 
 
【论文】
 
八‧三二 非唯彼八,名所余因,彼二因亦有非因缘种故。
 
 
 
【疏翼】
 
  第三立理中,第二辨八因非唯所余因。
 
 
 
【述记‧卷四十五】
 
  非唯除生起、牵引外,八因全皆「名所余因」。所以者何?四[32]中,有因缘,摄尽[33]便宽。以方便因,非因缘故。
 
  彼生起、牵引二因中,有非因缘种,谓业种等。若唯八因名之「所余」,不摄便狭。彼[34]有非因缘,便不摄故。〈菩萨地〉[35]文[36],不是尽理。故于此中,皆如我说。
 
 
 
【疏翼】
 
  以上初师解中初,引〈菩萨地〉﹝卷三十八原文﹞证会讫。
 
 
 
【论文】
 
八‧三三 〈有寻等地〉说:生起因是能生因,余方便摄。
 
 
 
【疏翼】
 
  初师解中,第二引〈有寻有伺等三地〉﹝卷五文﹞证会。
 
 
 
【述记‧卷四十五】
 
  次、会第五卷〈寻伺地〉文。于中有三︰一、牒文,二、正解,三、立理。此牒彼文[37]。
 
 有寻「等」者,「等」有伺等[38]。
 
 
 
【论文】
 
八‧三四 此文意说:六因中,现种是因缘者,皆名生起因,能亲生起自类果故;此所余因,皆方便摄。
 
 
 
【疏翼】
 
  第二引〈有寻有伺等三地〉﹝卷五文﹞证会中,第二立理。
 
 
 
【述记‧卷四十五】
 
  次下、正解。
 
  能生因是因缘故。如前所说六因[39]中,若现、若种,已润、未润,但互为因缘者,是「名生起因」,皆「能生」摄。若现、若种,润、未润时,皆能「生起自类果故」。
 
  「自类果故」言:显是因缘种及现行,简非因缘种及现者。方便疏故,此六因中,因缘种外及余四因全,皆名「方便」因。疏体同故。
 
 
 
【论文】
 
八‧三五 非此生起,唯属彼因。余五因中,有因缘故。
 
 
 
【疏翼】
 
  第二引〈有寻有伺等三地〉﹝卷五文﹞证会中,第三立理。于中分二︰一、能生非唯生起因,二、余九非唯所余因。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何以知之[40]?
 
  下、立理也。
 
  非此〈寻伺〉文「生起唯属」十因中第四「生起因」。若唯一「生起因」者,生起中非因缘法摄尽,便宽;又即彼牵引等五因中,若现、若种,有因缘故,不摄,便狭。
 
 
 
【论文】
 
八‧三六 非唯彼九,名所余因,彼生起因中,有非因缘故。
 
 
 
【疏翼】
 
  第三立理中,第二余九非唯所余因。
 
 
 
【述记‧卷四十五】
 
  非除生起因外,「彼九」因「名所余因」。
 
  若唯取九,九中亦有因缘。方便疏故,摄九尽,便宽;生起之「中,有非因缘故」,方便摄便不尽,亦太狭。若因缘,唯摄生起,即摄增上业种,太宽;若不摄余五因缘[41],五因缘不尽,太狭。若方便定摄九因,即五因中有因缘者亦方便摄,是太宽失;不摄生起业种,是太狭失。故知文势如我所解。此中影略︰但以摄不尽,太狭为解,而影取宽。上皆准知。
 
  问︰何以〈菩萨地〉[42]因缘分二,能生因亦名牵引种[43]?虽有二名,犹摄现行因缘不尽?〈[44]寻伺地〉[45]一生起因,即摄现种俱尽[46]?
 
  答︰约润、未润,唯约种论,故须分二。能起于果,体是因缘,不分[47]润与未润;故〈寻伺地〉唯一生起,亦无违也。
 
  此第一师辨讫。
 
 
 
【疏翼】
 
  以上第二引二文证会中,第一师证会讫。
 
 
 
【论文】
 
八‧三七 或〈菩萨地〉所说牵引生起种子,即彼二因。所余诸因,即彼余八。
 
 
 
【疏翼】
 
  第二引二文证会中,第二师引二文证会。
 
 
 
【述记‧卷四十五】
 
  第二师中释二文为二解。于[48]一一中,又二︰初、正解,后、释难。此初也。
 
  〈菩萨地〉所说二种种子,即十因中彼牵引、生起二因,如名所摄。所余诸因,即十因中余八所摄。
 
 
 
【论文】
 
八‧三八 虽二因内,有非能生因,而因缘种胜,显故偏说。
 
 
 
【疏翼】
 
  第二师引〈菩萨地〉﹝卷三十八文﹞证会中,第二释难。于中分二︰一、释二因种子胜显,二、释余八增上多显。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下、自释难。
 
  牵引、生起二因之内,虽复亦有非能生因,以业种等非能生故。此二因中种子,一、亲辨体,二、受果无尽,胜故,偏说是能生因,不说增上业种所摄[49]。
 
 
 
【论文】
 
八‧三九 虽余因内,有非方便因,而增上者多,显故偏说。
 
 
 
【疏翼】
 
  第二释难中,第二释余八增上多显。
 
 
 
 
 
 
 
【述记‧卷四十五】
 
  虽八因内,四因[50]中有非方便因,谓因缘种等。以四因[51]全、四少分中增上多故,论乃偏说是「方便因」,即前「能生因[52]」;隐增上者,后「方便因」;隐因缘者,俱不明故,为不尽理也。
 
 
 
【疏翼】
 
  以上第二师引二文证会中,第一引〈菩萨地〉﹝卷三十八文﹞证会讫。
 
 
 
【论文】
 
八‧四○ 〈有寻等地〉说:生起因是能生因,余方便者,生起即是彼生起因,余因应知即彼余九。
 
 
 
【疏翼】
 
  第二师引二文证会中,第二引〈寻伺地〉﹝卷五﹞文证会。于中分二︰一、正解,二、释难。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下文亦二,准前应知。
 
  彼说「生起因」,即十因中第四「生起因」摄,「余因」之言,「余九」因也。
 
 
 
【论文】
 
八‧四一 虽生起中,有非因缘种,而去果近,亲显故偏说。
 
 
 
【疏翼】
 
  第二引〈寻伺地〉﹝卷五﹞文证会中,第二释难。于中分三︰一、生起去果近,二、牵引去果远,三、例前。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何以尔者?
 
  下、释难云︰生起之因,虽有业种等非因缘摄,以对牵引因,已润故,是近得果。就自因中,名言[53]种子与果同性,以是亲显,故[54]偏说之。略牵引因及自因中业种不说,偏说生起因中名言种子[55]是能生因。以[56]已润竟,方名「生起」,故望牵引为「近」也。
 
 
 
【论文】
 
八‧四二 虽牵引中,亦有因缘种,而去果远,亲隐故不说。
 
 
 
【疏翼】
 
  第二释难中,第二牵引去果远。
 
 
 
【述记‧卷四十五】
 
  虽知〈菩萨地〉:牵引因亦有因缘种,是「能生因」[57]。而望生起是远──未被润故,作恶不即受故,由[58]疏远故,即业种显、亲名言种相貌隐故──遂不说其因缘种子。彼第五卷[59]而说业种为牵引,故不说牵引因是「能生因」[60]也,理亦无违。
 
 
 
【论文】
 
八‧四三 余方便摄,准上应知。
 
 
 
【疏翼】
 
  第二释难中,第三例前。
 
 
 
【述记‧卷四十五】
 
  虽余四因[61]中,亦有因缘,而四因全、五因[62]少分,是方便摄。如上增上多,故偏说。非能生因实理唯一种,方便唯九[63]。亦是文不尽理。
 
【疏翼】
 
  以上第二答中,第二明与十因二因相摄讫。
 
 
 
【论文】
 
八‧四四 所说四缘,依何处立?复如何摄十因、二因?
 
 
 
【疏翼】
 
  第二答中,第三明四缘依处等建立与十因二因相摄。
 
 
 
【述记‧卷四十五】
 
  第三、以四缘依十五处立[64]及摄十因二因。
 
  卷初标云︰「四缘依十五处义差别故,立为十因。」上来虽有二文,但依十五处立十因。十因、二因相摄。未明[65]依十五处立四缘,及十因、二因相摄,故有此问。
 
  于中,初、问,次、答。
 
 
 
【论文】
 
八‧四五 论说:因缘依种子立;依无间灭立等无间;依境界立所缘;依所余立增上。
 
 
 
【疏翼】
 
  第三明四缘依处等建立与十因二因相摄中,第二答。
 
 
 
【述记‧卷四十五】
 
  答中先答缘依处,后辨与因相摄。初中有二︰初、引文,后、正解。
 
  此引《瑜伽》第五[66]、《显扬》十八皆同[67]。此中亦有二师别解[68]。
 
 
 
【论文】
 
八‧四六 此中,种子即是三、四、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六依处中,因缘种摄。
 
 
 
【疏翼】
 
  第一答缘依处中,第二正解。于中有二师解不同,又各分二。
 
 
 
【述记‧卷四十五】
 
  下解有二︰初、解因缘依处,后、解中二缘依处。于中各有二师。
 
  初解云[69]︰「所言种子」是「因缘」者,即十五依处中第「三」习气、第「四」有润种子、第「十一」随顺、「十二」差别功能、「十三」和合、「十五」不障碍,合「六依处中」除其现行、因缘种摄。即前所说六因依处种子,是因缘故。
 
  上解本文[70]。
 
 
 
【论文】
 
八‧四七 虽现四处,亦有因缘,而多间断,此略不说。
 
 
 
【疏翼】
 
  初师解因缘依处中,第二释不尽︰文又分二︰一、多间断故略,二、现行亦立种名。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下、释不尽。
 
  但言种子,不说现故。
 
  唯除第三、四两依处外,余四依处[71]亦有现行是因缘者;「而多间断,此略不说」是因缘摄,但言种子是因缘故。
 
 
 
【论文】
 
八‧四八 或彼亦能亲办自果,如外麦等,亦立种名。
 
 
 
【疏翼】
 
  第二释不尽中,第二现行亦立种名。
 
 
 
 
 
【述记‧卷四十五】
 
  又解[72]︰除牵引、生起,余[73]四中现行能为因缘者,亦是此中种子言摄。亲办自果故,喻如前解[74]。此释彼文,将为尽理。
 
 
 
【疏翼】
 
  以上第二正解中,第一师解讫。
 
 
 
【论文】
 
八‧四九 或「种子」言,唯属第四。亲、疏、隐、显,取舍如前。
 
 
 
【疏翼】
 
  第二正解中,第二师解。解因缘依处。
 
 
 
【述记‧卷四十五】
 
  第二师解。
 
  此「种子言」,唯属十五依处之中第四「有润种依处」。以有「种子言」故。此「有润」中,不简去业,不摄「习气依[75]」中因缘种,及四依处中因缘者,「取舍如前」摄二因等[76]。
 
  此师意解[77]︰约生起「亲」近,故不说余因缘;种「显」,不说业等。以牵引等远「疏」等别,故略而不说。即以此文为不尽理。
 
  上解因缘。
 
 
 
【疏翼】
 
  以上二师解因缘依处讫。
 
 
 
【论文】
 
八‧五○ 言无间灭境界处者,应知总显二缘依处,非唯五、六。余依处中,亦有中间二缘义故。
 
 
 
【疏翼】
 
  第二正解中,第二二师解中二缘依处。于中分二︰一、初师解,二、次师解。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下、解中二。
 
  此即是前第一师义。彼二处言,意显但是此二缘者,非唯第五无间灭依[78]处第六境界依处所摄。其余领受及下和合、不障碍处三依处中,亦皆有此「二缘义故」。观待[79]、待境[80],心方[81]得生。余二合前以为体故。即以无间三缘依,境界通四[82]。即以此文而为尽理[83]。
 
 
 
【论文】
 
八‧五一 或唯五、六,余处虽有,而少、隐故,略不说之。
 
 
 
【疏翼】
 
  第二二师解中二缘依处中,第二次师解。
 
 
 
【述记‧卷四十五】
 
  此即是前第二师说。
 
  二缘依处唯彼第「五」、第「六」依处,非余三依处[84]。余三虽有此二[85]缘依处,以相隐而复少,故不说之。此二处全,名亦显故,论但说二[86],隐余少者略不说也。
 
  即以此文为不尽理。依所余立增上易故,略不说之[87]。
 
  随前所应,尽理不尽理[88]。除三[89]之余,皆增上故。
 
 
 
【疏翼】
 
  以上第二答二问中,第一先答缘依处差别讫。
 
 
 
【论文】
 
八‧五二 论说:因缘,能生因摄;增上缘性,即方便因;中间二缘,摄受因摄。
 
 
 
【疏翼】
 
  第二答二问中,第二答四缘与十因二因相摄。
 
 
 
【述记‧卷四十五】
 
  此下、即答四缘、十因、二因相摄。
 
  此中,合作十因、二因相摄也。于中有二︰初、引文,后、正解。
 
  此〈菩萨地〉[90]三十八说「因缘即是能生因摄」[91]。增上缘者,即方便因[92]。中间等无间缘及所缘缘,此之二缘,摄受因摄[93]。此中别疏[94]摄受因摄[95]二缘,自余九因二缘所摄,理准可成[96],故论不说。但以「摄受」之中二缘相显,所以偏说。非「方便」内,不摄二缘[97]。观待、同事、不相违[98],方便摄故[99]。
 
  又已办二因与十因相摄,但言「能生」是「因缘」;「方便」是「增上」;中二是「摄受」;即显二因中「方便」摄三缘、能生摄因缘义。
 
  亦兼显十因中,六[100]少分是「因缘」摄。一因少分是中二,谓「摄受」。或兼观待、同事、不相违,亦有二缘,论唯说「摄受」,以显故。余是增上缘,理已成立,文言略也。
 
 
 
【论文】
 
八‧五三 虽方便内具后三缘,而增上多,故此偏说。
 
 
 
【疏翼】
 
  第二答四缘与十因二因相摄中,第二正解。于中有二︰一、方便增上多,二、摄受中二缘显,三、能生进退例前。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五】
 
  今释彼文为不尽理︰若准方便,摄余因尽,有非增上者。以等无间及所缘缘,是方便摄故,以增上缘摄因多故。谓除观待、同事、不相违少分,余皆增上,偏说方便是增上缘[101]。
 
  此约不杂乱增上缘体释[102]。若杂乱体,以余二缘亦增上故,皆方便摄。若不[103]尔者,不说能生是增上故,显方便中具三缘也。
 
 
 
【论文】
 
八‧五四 余因亦有中间二缘,然摄受中显故偏说。
 
 
 
【疏翼】
 
  第二正解中,第二摄受中二缘显。
 
 
 
【述记‧卷四十五】
 
  十因之中,即[104]六因内[105],是因缘者,皆能生因,四缘之中因缘所摄。领受、摄受、同事、不相违因中,等无间缘,是方便因中等无间缘摄[106]。领受、摄受、同事、不相违中所缘缘,皆方便中所缘缘摄。
 
  虽此领受等四因之内,亦有中间等无间缘及所缘缘──此于四缘位居中故,然摄受中以有二依处名、体全显,故偏说之。余无名体依处全二缘,故略不说。
 
 
 
【论文】
 
八‧五五 初能生摄,进退如前。
 
 
 
【疏翼】
 
  第二正解中,第三能生进退例前。
 
 
 
【述记‧卷四十五】
 
  然能生因是因缘者,或说六因,或说二因[107]。
 
  且依〈菩萨地〉[108],若通取六,名「进」[109];若唯取二,名「退」。或取六中,唯取种子是能生因,摄现不尽,名之为「退」;若并取现,名之为进。依〈有寻等地〉[110],若取六因,名之为「进」;唯取一因,名之为「退」。今此通说,皆如前说[111]。
 
 
 
【疏翼】
 
  以上第二答四缘云何依十五依处问中,第三明四缘依处等建立与十因二因相摄讫。
 
 
 
 
 
 
 
 
--------------------------------------------------------------------------------
 
[1] 「十因」二字,《金藏》有,余无。
 
[2] 「二因」以下二十三字,《金藏》有,余无。
 
[3] 此即初文。
 
[4] 即《瑜伽》卷三十八。
 
[5] 即《瑜伽》卷五。
 
[6] 「此」字,《金藏》有,余无。
 
[7] 《金藏》作「证」,余作「讫」。
 
[8] 初「解能生」中又三︰一、解二位,二、二位摄种尽,三、释难。
 
[9] 此即初中初文。
 
[10] 「牵引因六因之中」等十九字,《金藏》有,余无。
 
 《瑜伽》卷三十八原文为:
 
一切种子望后自果,名牵引因。……即诸种子望初自果,名生起因。即初种子所生起果,望后种子所牵引果名引发因。种种异类各别因缘,名定别因。若观待因,若牵引因,若摄受因,若生起因,若引发因,若定别因,如是诸因总摄为一,名同事因。于所生法能障碍因,名相违因。此障碍因若缺、若离,名不相违因。
 
[11] 谓《瑜伽》卷三十八、卷五。
 
[12] 原作「因果体性」。
 
[13] 原作「缘起」二字。
 
[14] 「三」字,原无。
 
[15] 意即以牵引因、生起因、引发三因故,说名为因。
 
[16] 见《瑜伽》卷三十八、卷五。
 
[17] 「准」字《演秘》等谓有本作「谁」。
 
[18] 卷十。
 
[19] 谓引自乘无为果。
 
[20] 道邑《义蕴》云︰
 
此说种子为能生。除彼现生种及外麦等。
 
[21] 「等」,取生起因。
 
[22] 现起生自种及现行亲办果。
 
[23] 谓牵引、生起二种子。
 
[24] 即《瑜伽》卷三十八。
 
[25] 谓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
 
[26] 「二」字,《金藏》有,余无。
 
[27] 即未润位。
 
[28] 已润位。
 
[29] 谓牵引、生起二种摄尽。
 
[30] 「等」取定异、同事、不相违。
 
[31] 谓不摄引发等四因。
 
[32] 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
 
[33] 谓由牵引、生起二种摄尽。
 
[34] 谓牵引、生起二。
 
[35] 即《瑜伽》卷三十八。
 
[36] 如《瑜伽》卷三十八云︰
 
当知此中牵引种子、生起种子,名能生因;所余诸因,名方便因。
 
[37] 《瑜伽》卷五原文作:
 
又建立因有五种相︰一、能生因,二、方便因,三、俱有因,四、无间灭因,五、久远灭因﹝藏文作「'gags nas riv du lon pa'o/」﹞。能生因者,谓生起因;方便因者,谓所余因﹝胜友解云「谓随说因等」﹞。
 
[38] 具云「有寻有伺等三地。」
 
[39] 牵引、生起、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
 
[40] 《金藏》作「之」,余作「者」。
 
[41] 「缘」字,《金藏》无,下一同。
 
[42] 即《瑜伽》卷三十八。
 
[43] 如《瑜伽》卷三十八云︰
 
一切种子望后自果,名牵引因。……即诸种子望初自果,名生起因。
 
[44] 「寻」字前,《金藏》有「有」字。
 
[45] 即《瑜伽》卷五。
 
[46] 如《瑜伽》卷五云︰
 
依习气因依处施设牵引因。所以者何?由净﹝藏文作「dge ba」﹞不净业熏习﹝胜友解云「谓增长习气」﹞三界诸行﹝胜友解云「言『诸行』者,谓现行(藏文作「mvon par 'du byed pa/」)所生起之阿赖耶识。言『诸』者︰有说︰犹如相续是众多故。又有说︰能摄持众多习气故」﹞,于爱﹝藏文作「sdag pa/」﹞不爱趣中牵引爱不爱自体,复由此增上力故,外物盛衰﹝胜友解云「谓为内行受用诸外变迁故,由此增上力兴盛及衰败」﹞。是故依诸行净不净业习气依处,施设牵引因。依有润种子﹝胜友解云「由有支故,能生起彼无间果,即能生。谓言说习气(藏文作「mvon par brjod pa'i sa bag chags/」)即种子」﹞因依处,施设生起因。所以者何?由欲色、无色界系法,各从自种子生,爱名能润﹝藏文作「sa bon gyi rlan ces bya/」﹞,种为﹝原作「有」,《显扬》作「是」。今依藏文改﹞所润﹝藏文作「des sa bon brlan nas/」﹞。由此所润种子故,先所牵引各别自体当得生起。如经言︰「业为感生﹝藏文作「skye ba'i」﹞因,爱为生起﹝藏文作「mvon par 'grub pa'i/」﹞因。」是故依有润种子依处,施设生起因。
 
[47] 「分」字,《金藏》作「令」。
 
[48] 「于」字,《金藏》有,余无。
 
[49] 《枢要》卷下文︰
 
「虽二因内有非能生因﹝而因缘﹞种胜显」者,此二名牵引、生起。润、未润别,得果显故,相续无断。
 
[50] 即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
 
[51] 即随说、观待、摄受、相违。
 
[52] 「因」字,《金藏》无。
 
[53] 胜友解《瑜伽》卷五亦作「言说」。藏文作「mvon par brjod pa/」。
 
[54] 「显,故」二字,《金藏》作「故显」。
 
[55] 「中名言种子」五字,《金藏》有,余无。
 
[56] 「因。以」,《金藏》作「以因」。
 
[57] 《瑜伽》卷三十八云:
 
此中牵引种子、生起种子﹝藏文作「'phen pa dav mvon par 'grub par byed pa'i sa bon/」﹞名能生因。所余诸因,名方便因。
 
[58] 「由」字,《金藏》有,余无。
 
[59] 「彼第五卷」四字,《金藏》有,余无。
 
[60] 「是能生因」四字,《金藏》有,余无。
 
[61] 随说、观待、摄受、相违。
 
[62] 牵引、引发、定别、同事、不相违。
 
[63] 「唯一」等七字,《金藏》有,余无。
 
[64] 「立」字,《金藏》有,余无。
 
[65] 「明」字,《金藏》无。
 
[66] 《瑜伽》卷五原文为:
 
依种子缘依处,施设因缘;依无间灭缘依处,施设等无间缘;依境界缘依处,施设所缘缘;依所余缘依处,施设增上缘。
 
[67] 唯「施设」作「建立」。「建立」,藏文作「'dogs pa/」。
 
[68] 「此中亦有二师别解」八字,《金藏》有,余无。
 
[69] 《金藏》作「初解云」三字,余作「释之」二字。
 
[70] 文分为二,第一解本文讫。
 
[71] 即随顺、差别功能、和合、不障碍。
 
[72] 「解」,《金藏》作「释」。
 
[73] 「余」字,《金藏》有,余无。
 
[74] 如本论卷八云︰
 
如说现行谷麦等种。
 
[75] 「依」,《金藏》有,余无。
 
[76] 如本论卷八云︰
 
虽二因内有非能生因,而因缘种胜,显故偏说。
 
[77] 「解」字,《金藏》作「释」。
 
[78] 「依」字,《金藏》有,余无。
 
[79] 「待」字下,《金藏》有「境」字。
 
[80] 即境依处。
 
[81] 《金藏》作「方」,余作「等」。
 
[82] 「即以」等十一字,《金藏》、灵泰《抄》牒文有,余无。
 
 灵泰《抄》云︰
 
但解领受、和合、不障碍三依处无间缘也。若境界依处、领受、和合、不障碍,此四依处,皆有所缘也。
 
 论中合言中二缘,非别显也。
 
[83] 《枢要》卷下云︰
 
无间灭及境界,疏中或三﹝依处﹞,或四依处,何故真见、随顺二﹝依处﹞中,无无间灭﹝即等无间缘﹞?
 
答︰具摄受六﹝依处﹞办无漏法。若尔,有二等无间真见!取前无漏引后生故,不取等无间灭。随顺,下引中﹝中引上﹞故。
 
[84] 即领受、和合、不障碍。
 
[85] 「二」字,《金藏》作「三」。
 
[86] 「说二」二字,《金藏》作「偏说」二字。
 
[87] 「即以此文为不尽理。依所余立增上易故,略不说之」,《疏翼》原
 
 无,今依《大正藏》增。
 
[88] 「理」字,《金藏》有,余无。
 
[89] 谓领受、和合、不障碍。
 
[90] 「此〈菩萨地〉」四字,《金藏》有,余无。
 
[91] 《瑜伽》卷三十八原作「当知此中若能生因,是名因缘」。
 
[92] 《瑜伽》卷三十八原作「若方便因,即增上缘」。
 
[93] 《瑜伽》卷三十八原作:
 
等无间缘,及所缘缘,唯望一切心、心法说。由一切心及心法前生开导所摄受﹝藏文作「sva ma skyes pa rnams skabs byed pas yovs su zin pa/」﹞故,所缘境界所摄受故,方生、方转。是故当知等无间缘及所缘缘摄受因摄。
 
[94] 灵泰《抄》云︰
 
「疏」,牒也。
 
[95] 余有「上」字,《金藏》无。
 
[96] 「成」字下,《金藏》有「故」字。
 
[97] 「摄受」即属方便因内。
 
[98] 「等」,取十三依处。
 
[99] 谓方便因所摄。
 
[100] 谓观待、摄受、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
 
[101] 道邑《义蕴》云︰
 
以三因中,有等无间所缘缘,故除少分,余皆增上。即显随说,相违因,令入增上也。
 
[102] 《金藏》作「释」,余作「解」。
 
[103] 约不杂乱体。
 
[104] 「即」字,《金藏》作「释」。
 
[105] 「内」字,《金藏》无。
 
[106] 「摄」字,《金藏》无。
 
[107] 本论卷八云︰
 
彼六因中,诸因缘种,皆摄在此二位中故。
 
 「别抄」卷三云︰
 
问︰牵引、生起、更无别体,如何得有六因不同?
 
解云︰未润之时,牵引全,余四少分,除生起因。被润之时,生起全,余四少分,除牵引因。无别体故,以余四因通亲疏故。今唯取亲,故言一分也。
 
问︰余定异等三容有疏因,引发唯亲,何言一分?解云︰引发通种现,今但取种,故言一分也。
 
[108] 《瑜伽》卷三十八云︰
 
一切种子望后自果,名牵引因。……即诸种子望初自果,名生起因。
 
[109] 「进」字下,《金藏》有「者」字。
 
[110] 如《显扬》卷十八云︰
 
是故依净不净业习气依处,施设牵引因。依有润种子因依处,施设生起因。
 
[111] 如本论卷八云︰
 
〈菩萨地〉说︰牵引种子、生起种子,名能生因;所余诸因,方便因摄。
 
 又本论卷八云︰
 
〈有寻等地〉说生起因是能生因,余方便因。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三、明因缘依处得果多少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一、明四缘依十五处立十因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略说初能变三相
 摄大乘论 第106讲
 摄大乘论 第140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二、结三自性皆不离心
 摄大乘论 第65讲
 略谈唯识学
 摄大乘论 第100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六、真相二见道
 摄大乘论 第62讲
 成唯识论疏翼 凡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56经 一来果经[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