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五、广究竟位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6
【论文】
 
一○‧一一一 后究竟位,其相云何?
 
 
 
【疏翼】
 
  第二举颂文正释五位中,第五举第三十颂文正释究竟位。文中分二︰一、以问兴起,二、答举颂文。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十】
 
  下、释[1]第五位,谓究竟道。于中,初、问,次、答。此即问也。
 
 
 
【颂文】
 
一○‧一一二 颂曰: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疏翼】
 
  第五举第三十颂文正释究竟位中,第二答举颂文。于中分二︰一、举,二、释。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十】
 
  颂中有三︰初一句、出位体,次七字、显胜德,余八字、简二乘显三[2]乘别。
 
 
 
【疏翼】
 
  安慧《唯识三十论》合第二十九颂及第三十颂为一处云︰
 
若心安住唯识性已,尔时当何所说?是故颂曰: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藏文作「brtan/」﹞、安乐,解脱身、大牟尼﹝藏文作「thub pa chen po/」﹞名法。
 
论曰︰由此二颂显示依止修行者,见道已悟入唯识性,节节胜进差别故,果法圆满。此中既无能取心,且所取义亦不可得故,说言「无得、不思议」。由不串习世间,亦不集起世间,无有分别,及与世间相违故,说言「是出世间智」。于此智后,显示转依故,说言「便证得转依」。「依」者,此中即是一切种子阿赖识;「转依」者,谓若转舍粗重、异熟及二障习气﹝藏文作「gbis kyi bag chags/」﹞体故,转得堪任、法身及不二智体故。
 
此转依法,复由断何而得耶?是故说言「舍二粗重故」。言「二」者,谓烦恼障粗重及所知障粗重;「粗重」者,谓所依无堪任性。又此即是烦恼障及所知障种子。
 
 
 
【论文】
 
一○‧一一三 论曰:前修习位所得转依,应知即是究竟位相。
 
 
 
【疏翼】
 
  第二答举颂文中,第二释第三十颂文。
 
 
 
 
 
【述记‧卷六十】
 
  初、解颂文,后、诸门分别。初中[3]释四句,文即为四段,义乃为三。如判颂意。
 
  初中[4],有二︰初、正解颂初句出位[5]体,后、问答分别。解本颂中[6]:初、总解[7],次、出体,后、别释。此[8]显位相也。
 
 
 
【论文】
 
一○‧一一四 此,谓此前二转依果,即是究竟无漏界摄。
 
 
 
【疏翼】
 
  第一正解颂初句出位体中,第二出体。
 
 
 
【述记‧卷六十】
 
  此下、出体。
 
  「无漏界摄」,即菩提、涅槃二转依果,即[9]是「究竟位」。
 
  言「究竟」者,略有二义︰一、简前四位名究竟,二、简二乘名究竟。二乘虽得菩提、涅槃,非究竟义。非高胜故。
 
  此略释第一句颂[10]中上「此即」二[11]字,兼究竟位[12]「无漏界」讫[13]。
 
 
 
【论文】
 
一○‧一一五 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
 
 
 
【疏翼】
 
  第一正解颂初句出位体中,第三别释。文分为二︰一、释「无漏」义,二、释「界」义。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十】
 
  下、释「无漏」义。
 
  「诸漏永尽」者,能除漏义。能证、所证,皆能除漏。此即离彼相应缚义。
 
  「非漏随增」者,即是显非所缘缚义。
 
  又「诸漏永尽」者,显离杂彼烦恼。
 
  「非漏随增」:离二缚义。又初是染性[14]自性断,后是离缚断;初性唯染,后通一切有漏。
 
  言「性净」者,简二乘无学位[15]善、有漏等蕴[16]。虽亦离二缚,而非「性净」[17],前有漏类故。有第七所知障漏俱,非「性净」故。
 
  言「圆」者,简一切有学,无漏因未圆故。
 
  「明」者,简二乘无学无漏,显彼虽「圆」果之极致[18],而非是「明」,非胜妙故。
 
  又「净」简有漏,「圆」简二乘,「明」简菩萨。
 
  具五义性,名「无漏界」。余无漏等,虽亦名「无漏」,非究竟无漏。
 
  此中虽解「无漏」之言,长读「尚」[19]字,意乃为远也[20]。
 
【论文】
 
一○‧一一六 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
 
 
 
【疏翼】
 
  第三别释中,第二释「界」义。
 
 
 
【述记‧卷六十】
 
  「界」者[21],藏义──无为功德,涅槃所藏;有为功德,菩提所含。或是因义,或为所缘,或为增上,展转传说,为利乐[22]等。谓体「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业,或为缘生作[23]他「利乐事」。
 
  何故经云: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法身[24]?此中出缠,方名为藏?
 
  彼约于[25]位,此依于[26]体;或彼有障、无障以辨[27]。此明本、末,故不同也[28]。
 
  即是总解第一句讫。
 
 
 
【疏翼】
 
  以上第一解颂文中,第一正解颂初句出位体讫。
 
  《胜鬘经‧一乘章》第五云︰
 
世尊!摄受正法者是摩诃衍﹝梵文为「mahayana」,亦译作「摩诃耶那」;藏文作「bcom ldan 'das/ dam pa'i chos wes bgyi ba de ni theg pa chen po'i tshig bla dwgs lags so/」﹞。何以故?摩诃衍者,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藏文作「de ci'i slad du źe na/ bcom ldan 'das/ ban thos dav/ rav savs rgyas kyi theg pa thams cad dav/ 'jig rten pa dav/ 'jig rten las 'das pa'i dge ba'i chos thams cad ni theg pa chen pos rab tu phye ba'i slad du'o/」﹞。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藏文作「四」。称大者为四﹞大河﹝藏文作「bcom ldan 'das/ 'di lta ste/ dper na klov chen po bźi ni mtsho ma dros pa las 'byuv ba'o/」﹞,如是摩诃衍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又如一切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藏文作「bcom ldan 'das/ dper na sa bon gyi rnam pa gav ci lags pa dag dav/ rtswa dav/ wiv gel ba dav/ sman dav/ nags tshal de dag thams cad ni sa chen po la brten civ/ sa chen po la gnas te/ skye źiv 'phel la rgyas par 'gyur ro/」﹞,如是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依于大乘而得增长。
 
 
 
 
 
 
 
 
--------------------------------------------------------------------------------
 
[1] 《金藏》作「下释」二字,余作「自下解」三字。
 
[2] 「三」字,《金藏》误作「二」。
 
[3] 「中」字,《金藏》有,余无。
 
[4] 即解颂文之初。
 
[5] 「位」字,《金藏》有,余无。
 
[6] 即「初、正解本颂初句」。
 
[7] 《金藏》作「解」,余作「判」。
 
[8] 即初一科「总解」。
 
[9] 「即」字,《金藏》有,余无。
 
[10] 即「此即无漏界」一句之「此即」二字。
 
[11] 「二」字,《金藏》有,余无。
 
[12] 《金藏》作「究竟位」,余作「解」。
 
[13] 「别抄」卷六云︰
 
问︰究竟对何得名?解云︰对二︰一、二乘:唯菩萨涅槃最尊胜故。二、对前四位:因位,非究竟也。
 
[14] 《金藏》作「性」,余作「法」。
 
[15] 「位」字,《金藏》有,余无。
 
[16] 「蕴」字,《金藏》无。
 
[17] 《金藏》「性净」,余作「净性」。
 
[18] 《述记》原作「故」,今依义改。
 
[19] 编者按:依作者所引下注,「尚」应作「常」,即颂中之「常」字也。
 
[20] 灵泰《抄》云︰
 
此中应言「此菩提、涅槃」即是「无漏界」;「此菩提、涅槃」即是「不思议」;「此菩提、涅槃」即是「善」;「此菩提、涅槃」即是「常」;乃至「安乐、解脱身」等,亦然。即「此」字流至于下也。
 
 义演同。
 
 「别抄」卷六末云︰
 
「诸漏永尽」者,离杂彼烦恼;「非漏随增」,离二缚义;「性净」者,简二乘无学善有漏等──唯名离缚,而非性净,是前有漏类故,犹有第七所知障俱,非性净故;「圆」者,异一切二乘有漏、无漏,因未圆故;「明」者,简二乘无学无漏,彼望自乘唯圆,不明也。
 
[21] 《金藏》作「者」,余作「是」。
 
[22] 灵泰《抄》牒文、《金藏》作「乐」,余作「益」。
 
[23] 「作」字,灵泰《抄》牒文、《金藏》有,余无。
 
[24] 见《胜鬘经》、《无上依经》等。如《胜鬘经》〈法身品〉第八云︰
 
若于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于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
 
[25] 「于」字,泰《抄》牒文、《金藏》有,余无。
 
[26] 泰《抄》牒文、《金藏》作「依于」,余作「约」。
 
[27] 「辨」字下,余本有「法门」二字,《金藏》无。
 
[28] 《金藏》作「同也」,余作「相违」。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六、问答四智心品有漏无漏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四、广所转得
 摄大乘论 第136讲
 摄大乘论 第13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五、合本有新熏说
 摄大乘论 第46讲 (第45讲没有录音)
 成唯识论疏翼 编写《成唯识论疏翼》简介
 摄大乘论 第19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九、正解识所变义
 摄大乘论 第125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二十一、引经申理证有异熟心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九、引小乘教密意证有赖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上师开示,您有什么样的成就?[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学习佛法注重实行[栏目:宣化上人]
 学期新要求——在九二年下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栏目:了法法师]
 151.问曰:以何因缘故聋?[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什么是苦 - 好好善用「臭皮囊」[栏目:真正的快乐]
 怎样判断人死后去往何道?[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出三藏记集 1 出三藏记集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三殊胜[栏目:寂静之道·希阿荣博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