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讲的是如果你的心能够紧紧地保护和执持于善心当中,消灭掉一切贪欲等烦恼心,能忍受这种守护,或者正知正见,就是应该赞扬的。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最后总结说:
谲诳常摇境,能降斯六识,执仗扫众怨,许初为勇极。
这个“谲”字在藏文边说的是不坚定的意思,为什么说是不坚定的意思?他这里说眼、耳、鼻、舌、身、意,意就是心,这六根经常接触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眼睛看着色,颜色的色,包括形状和颜色;耳朵经常接触声音;鼻子经常接触香味;舌头经常尝出美味或者味;身体经常接触触感;心经常想一些什么事,或者法。但在接触的过程当中,他会接触哪一些呢?会接触好的、不好的和无记的。所谓好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也会接触不喜欢的,或者不接受的,或者是平常的。因为这样他会“谲”。谲产生什么呢?他会发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碰到了喜欢的,他马上就产生贪心。碰到了不喜欢的,他马上就产生了嗔心。碰到了无记的,即非好,也非坏的,就不会有什么变化。那什么叫摇动?就是我刚才说的,心里发生了贪、嗔、痴的变化之后,这种贪、嗔、痴将会摇动你的心,摇动你的心,就起愚昧之心。我们说这就叫谲。还有一个叫诳。这个诳我曾经讲过,言谈也会摇动你的行为。因为会有许多假的、伪的、遮盖的言语,这就是摇动。“谲诳常摇境”,这个摇是不是摇动的摇?是。那什么叫摇境?境就是对象:色、声、香、味、触。摇境就是对色、声、香、味、触产生摇动的心。谲和诳就使他经常产生摇动的心。“能降斯六识”,什么是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还有意识,这就是六识。那么,要降怎样的六识呢?贪欲的六识,憎恨的六识,或者愚昧的六识。要能让他降伏这个六识。“执仗扫众怨”,执杖就是拿着手杖,意思就是,拿着手杖能够扫除所有怨敌,他在这里用两个勇士之间做对比,一个是拿佛教的正知正念的思想,来扫清这种谲诳之心,对境所产生摇动的谲和诳而引起的贪、嗔、痴之心,包括六识当中所产生的眼识对色、耳识对声、鼻识对香、舌识对味、身识对触,意识对法的一切贪、嗔、痴之心,能够降伏它们的一个勇士。还有一个勇士是谁呀?就是拿着杖或兵器来扫清众敌或者军队的勇士。他们两个之间,谁是最勇敢的英雄呢?这里边说“许初为勇极”,意思就是前面的这个,能降伏六识的这个勇士,才是勇士当中的极品,才是最高最勇敢的。而能降伏千军万马的勇士不算真正的勇士,能降伏六识的勇士才是最高的勇士。为什么能降伏六识的人才是最高的勇士?因为能降伏千军万马也好,外兵的入侵也好,包括降伏狮子、大鹏金翅鸟毒蛇之类的也好,这样的人,人间有的是,可是他们都不能降伏自己的六识,不能降伏自己的贪、嗔、痴等,他们的六识被贪、嗔、痴所困,如同枷锁一样,把他牢牢地锁在生死轮回当中受无穷无尽的苦难。而这个勇士,他能降伏六识,他可以解开生死轮回中的枷锁,因此他才是最勇敢的大英雄、真英雄。
下面是正式阐述不净观的道理。
臭气九门众秽室,行躯难满薄皮缠。
请看少女除庄彩,折别形骸恶叵言。
第一是臭气九门。臭气九门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人的身体,你所贪欲的无论是少女还是少男,他(她)的眼睛、耳朵、鼻孔、嘴,还有下面的两个管道等等的九门当中,有许多的粪、尿、脓等等发出臭味。你就想一想,确实每天都从这九门里面排出许许多多不净的东西,这是第一。
第二是众秽室。是说人的身体就好比是一个专门放无数不干净、肮脏东西的房子一样。行躯难满,就是说无论是吃的还是穿的都很难满意,永远都满足不了的一个东西。而且就如无数肮脏的东西,用一个薄薄的皮子把它们包起来一样,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请看少女除庄彩”,你如果认为他(她)的化妆、衣服真是很漂亮的话,那么,你把衣服放在一边儿,想想你究竟贪欲的是衣服,还是人?你一看就明白了,实际上你并不贪这个衣服,而贪的是人。除庄彩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因为这样看起来,你就会感到非常的厌恶,非常的肮脏,一点点都没有值得可贪欲之处,这就是不可贫欲的原因。刚才已经简单地讲过不净观的观想方式,就这样吧!
下面讲贪欲,哪怕你得到再多也不会满足,因此不应该去贪欲,下面这个比喻的非常恰当。
癞虫穿已痛,求安就火边。止息无由免,耽欲亦同然。
这里把贪欲比喻成麻风病,麻风病的人身上有许多的癞虫,就是咱们所说的病菌,而且麻风病的病菌特别的大,它一咬起来人来,人身体的整个皮肤就会烂掉,这是麻风病最大的特征。当皮肤溃烂的时候,会特别的痒,痒的时候他自己觉得最管用的方法是什么呢?烤火,就觉得烤火有点不痒似的。可是烤火能解决他的问题吗?不能。麻风病人不是因为冷而痒,而是因为被细菌不断的咬身体,所以他才痒。可是,即使你不断地烤火,就算把皮肤烧了也不会治好这种痒,只会越烤越痒。因为烤火就提供了这些虫繁殖、生存的一种环境,所以就更痒,整个皮肤最后都会烂掉。同样的道理,贪欲好比麻风病身上的痒痒,你越满足他所贪的东西,他要的就越多,当全天下都归他管的时候,他还不满足这个,还会贪欲其它的什么东西。所以说贪的这种欲望永无止境,永远都满足不了,因为贪欲是无限的。你不要以为我把我所爱的,或者所需要的得到了,我就满足了。不会的!当你得到了这个之后,你就不会希罕这个东西,又会贪欲另外一个得不到的东西。因此说,如果你制止不了贪欲本身,你用什么东西来满足贪念都是没用的。你对这个虽然暂时不贪了,可你还会对另外一个得不到的东西产生贪欲的。所以,贪欲这个病就像麻风病身上的痒痒一样,不是烤火就能解决的。这个比喻很形象吧!讲得非常有道理,确实是这样的。人贪欲任何一个东西都是这样,他说的一点都不差呀!《宝鬘论》当中龙树菩萨还说过这样的话,他说痒的时候挠一下就感觉很好,不过没有痒痒就更好了,那就挠都不用挠了。是不是?他说:你不应该去想办法在痒痒的时候挠,而应该想办法不痒。意思是什么?你不要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应该制止这种贪欲心。而制止这种贪欲心就像不痒一样。挠他,就象痒了去挠一样,满足贪欲如同挠痒一样,你现在挠,暂时好象能解决一点问题,可是等一会还会痒,还得挠。到时候你挠得皮肤都刮破了可还是痒,解决不了最后的问题。你只有把痒痒通过不用挠的什么方式来彻底解决,那才是最好的办法。这是在《宝鬘论》中龙树菩萨所说的。我就觉得龙树菩萨真的是非常的有智慧。他每一件事情形容的都那么恰如其分,一点点漏洞和破绽都没有,讲得非常的圆满。他这些内容我们已经讲了三个晚上了,可我们现在还没讲完第三页。为什么?因为这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很重要。虽然现在内容不算太深,接下来肯定会深一点,但是这些是必知的。
第二是说断除包括贪欲和贪欲种子在内的方法。大概有六个。就是前面所说的这些方法。比如对治贪欲美色的方法:一是看清它的本质;二是看它的后果;三是修不净观……,等等。这些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是起到暂时镇住贪心的作用,而不是彻底的除根,它是除不了根的。什么叫克制?什么叫根除呢?克制是带有强迫性的,而根除干脆就变成永不再生,连根拔起。要如何连根拔起呢?我们现在要说的就是如何才能不起贪心的方法,干脆就把贪心的根拔掉了,种子都除掉了。如何做呢?下面要讲的内容就深了,这个里面说呀:
为知真胜理,作意观众事。唯斯德应习,无余法可亲。
为知真胜理,真胜理是什么意思?真谛和胜义谛的道理。为了知道真正的胜义谛的道理,“作意观众事”,应该由内心观察五蕴等一切众事的本来面貌,观察佛和法的本来面貌。“唯斯德应习,无余法可亲”,修习真正的胜义谛的功德,没有任何一个法能与它的功德相比。“无余”就是没有任何法可亲,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其它的修行方法,能够跟修炼真谛和胜义谛道理的法相比。为什么?它能够除掉一切贪欲的根,而其它的,比如前面说的那些只能降伏它、征服它、克制它,但是不能除根,惟独这一殊胜的法才能除根,所以说这是唯一的。下边我就说一说这个道理:
首先说什么是胜义谛呢?或者叫第一谛,真谛。以最殊胜的智慧取证、领悟的道理,叫做胜义谛。就是为了能够以智慧的眼睛看清楚一切法界不颠倒的本来面目,应该通达内外一切法——色、声、香、味、触、法等外法,以及眼、耳、鼻、舌、身、意等内法,通达一切万事万物的真实的面貌,以这种清净的智慧去观察,所得到的万法性空妙有,或者万法自性皆空的妙理,以此道理不断地去修习,这里边不是说“应习”吗?就是不断地去修行,由此而得到最终的结果——根除一切我和法的执著。通过这种对治来彻底地根除一切烦恼的根源。在这个世界上,具有与此相同功德的法,佛教中没有别的,其他的外道就更没有了。显宗没有,密宗也没有。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要根除一切贪嗔痴的根源,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清净的智慧来观察一切我及法的本来面貌,自性的皆空。这就是在《中观论》当中仁达瓦大师所讲述的道理,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因为这里边讲的基本上都是性空正见的道理,如果我给你们讲的话会太多太多,他在这里边差不多讲了《般若心经》里边的全部内容,所以干脆我们先留着不讲。我在这里想说一下,为什么前面这些都是克制的方法,而这个是根除的方法呢?因为我刚才跟你们说了,一切痛苦的来源是什么?是贪心。为什么?因为有了贪心,才会有嗔心,有了贪心和嗔心才会有骄慢,有了贪心、嗔心和骄慢才会有疑心和嫉妒,有了贪心、嗔心、疑心和嫉妒,才会有其它的许多烦恼,是不是啊?但是,为什么有这个贪心?就因为愚昧,为什么愚昧?因为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貌。所以他就迷惑于事物,愚昧于事物,他就误解了事物的本来面貌。那么他误解成什么呢?本来不是真的东西,就把它当真的;本来不是实有的东西,就把它当实有了;本来没有自性的东西,就把它当做有自性了。所以,他就执着了我,又执着了法。所谓的执着我和执着法,等于是把我给当真了,把一切万法也当真了,把权力、名声、地位、美色等等一系列所贪之物都当真了,把得和失也当真了。就因为当真了,他就会在乎它,因为在乎它,就会有贪欲,因为有贪欲,才会有不满足的憎恨,他就起了一系列的烦恼。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愚昧,而愚昧的根源在于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看不清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一切万事万物如水中月﹑镜中影,梦中美色一样的虚假无自性。他没有看懂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起贪心,他贪心是因为当真了,他认为那是真实的。那么这个和不净观你们觉得有什么区别?不净观是从干净和不干净的角度说事物的真实与否,而这个是从真的和假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两者完全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干净也是虚的假的,不干净也是虚的假的,其实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干净,或者绝对的不干净;美也是假的,丑也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比如说:乌鸦认为的美餐,我们认为臭不可言。你说究竟是美餐,还是臭不可言呢?其实什么都不是,美就是臭,臭就是美,因为臭和美是我们定了一种假的概念,然后才去认识它的。
下面要讲的是赞扬智慧和戒律的内容。通达一切万事万物本来面貌的智慧,称之为“清净智”。为什么叫清净智呢?因为没有污染没有错乱,如实了达,所以就叫清净智。首先要对清净智生起恭敬心,所赞扬的内容是什么:
若人具族望,貌美复多闻。无智破尸罗,是人何足贵。
若人无族望,貌丑寡知闻。有智护尸罗,人皆应供养。
这总共有八句话,两个偈子,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一个人,他的种族非常的尊贵,“貌美复多闻”,面貌又长得非常端正,不仅如此,他学习许多的文化知识,懂得许多道理或者方法,但是却是无智的。什么叫无智?既然懂得很多的道理,而且多闻,怎么能无知?这问题就出来了,他这里说的知和多闻是两个道理。多闻是什么?是从实践的文化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或者其它的学问的角度来说,因学习了许多他就懂了许多,这就是多闻。但是他虽然有一些学问,却无智,这是为什么?他没有通达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的智慧,没有通达一切万事万物自性皆空的这种本来面貌的智慧,没有通达一切万法的本相,或者实性的智慧。而且他还破掉了戒律,尸罗就是戒律。不守戒律,就是破尸罗,等于是破了戒律。那么这个人不够当一个贵人,或者说不够做一个真正的贵人。为什么?因为他不具有这种正师,或者上师,或者真正的善知识的这种功德。因为一个善知识,一个正知,一个真正的上师的条件,必须要有通达一切事物本来面貌的智慧,还要有规范的行为,规范的言谈举止,规范的起心动念,规范这三个守尸罗,也就是守纪律的心。严格地说,规范自我的行为、言谈举止和动念的戒律必须具备。因为具有通达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的智慧,就不会被万事的现象所迷惑。既能懂得其表也能懂得其里,只有具备这样的智慧才具有一个善知识﹑一个正师的资格和条件。所以说一个人即便他有许多的学问,有非常端正的相貌,也有高贵的种族,但若不守护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的这种尸罗,没有通达一切万事万物本来面貌的智慧的话,就不足以把他看成是一个正师,或者不能算成一个真正有知识、有学问的善知识。
若人无族望,貌丑寡知闻。有智护尸罗,人皆应供养。
反过来说,就算一个人他的种族是非常低贱,不是贵族家庭的公子、公主,而是贫民百姓家的孩子,并且相貌丑陋,又寡知闻,也没有学过更多的学问,或者学的文化种类并不多,但是他有一个优点是什么?他凡是所学的东西,不仅仅是知道其表,而且能知道其里,知道它真正的内在的道理,事物本相的道理,具有这样的智慧。并且,他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行为还是言谈举止,以及内心的动念都是没有污染的、非常规范的、完善的,尽管他的种族是低下的,面貌是丑陋的,没有更多的学问,但是他已经具有了一个善知识,或者正师的条件。所以应该恭敬他,应该供养他。“人皆”就是所有的人要恭敬他、供养他。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知道的多与少,而在于你必须要把一切事物,哪怕是你仅知道的很少的那部分,不但要知道其表,也要知道其里,要通达其本性。也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你是否能把所知道的内容变成为行动,用来完善自己的行为、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如能这样,尽管你现在寡闻,将来也会变成多闻的。因为你每天都会学习,每天都会进步,那么你何怕以后不变成多闻者呢?而有的人尽管有多闻,也有端正的相貌,也有种族的尊贵,但是却由此而起骄慢,不去规范行为和言谈举止,更不去找寻一切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浮在一个现象的上面。那么他的良好条件,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由于这种骄慢,会导致他不能上进。虽说现在看起来你是多闻,然而很快就变成少闻。为什么呢?人家很快就要超过你的。再者,即使是多闻也无用。为什么?因为我们学的目的是为了行,若你不能行,纵然学得再多,也只不过是嘴里的东西,而不是实质上的东西,因此多闻也没用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你有了清净的智慧和正知之后,它就会让你修善;有了非常清净的戒律,或者维护戒律的心之后,它会让你止恶;由于智慧让你扬善,戒律让你止恶,这个人必有前途。其实这种道理,放在普通的社会当中来讲也是一样。过去很多有学问的人,虽然他当前处境很不妙,但他气度非凡,就知道这个人是做大事之人,做大人之人;有的人现在处在很盛旺的一种处境,看起来什么都非常好,却可以料定这人决不会有好下场。真的能看得出来,为什么说能看得出来呢?又没有在他的面孔上写上这个字,也不在手上,汉人不是喜欢看手相吗?手上也没有。但是他的气质,他的态度,他的面对别人的方式,就能料定一定是这样的,或者是那样的。所以有时候你不要看到有些人现在有多大的学问,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好的条件,不一定的。现在是现在,未来是未来,未来和现在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的人虽然现在站得很高,可是他是正走下坡路的人,他将会越走越往下;有的人不要看他现在刚刚在山下,可是他正在不断地往上爬,过不了一会儿你会看到他已经到了很高的地方了。所以,人不是因为你当下的多闻,或者面貌,或者种族而能断定前途的。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他的智慧和他的戒律,有了严格规范自己行为、言谈举止、起心动念的戒律,他就杜绝了堕落;具有通达实性的智慧,就会他敦促进步,所以说只要有了这两个东西,人将会前途无量。
下面讲的是世间八法:
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讥。了俗世八法,齐心离斯境。
我们现在所求的是什么?是圣者之道,既然是圣者之道,那就不能有追求世俗的世间八法之心,因为世间八法之心会阻碍我们证得圣者之道。哪些是世间八法?了知世间法的国王你呀!1、千万不要因为利与无利而喜、忧。利就是得到利益,无利是没有得到或失去利益。 2、不要因为是否得到利益引发内心的苦与乐而快与不快,这个利益包括得到金银财宝等等受用的利益。或者内心得到了好的感受而快乐,没得到利益或内心产生折磨痛苦感而不快。3、不要因为称、无称而苦乐。称就是称赞、好的名声,无称就是失去了名声。4、人家当面赞扬你,你就高兴,背后诋毁你,你就因此而痛苦,一个是“赞”一个是“毁”所产生的。这些叫世俗了义之八法。
这种世俗了义的八法我们应怎么对待?不要放在心上,要从内心里把它弃掉。同时,平等无别地看待这些,保持平和的心理,让世间八法从心里边离去。这里所说的有利、无利,它本身是世间八法吗?不是!苦和乐也不是世间八法,称、无称也不是,讥毁、赞扬也不是。那是什么?由于得到八个好的一面而快乐,失去或得到不利的一面而痛苦,内心对此的在乎执着,这个才是世间八法。也就是说,你得不得到利益,跟世间八法没有关系。得到了心就由此而动,太快乐或张狂,没有或失去了就内心痛苦,这种内心的摇动所得的苦乐,才是世间八法。比如说你的自我感觉非常好而导致快乐,或者自我感觉很不好而导致痛苦,这种摇动内心所生苦与乐的状况这才是世间八法。而利、无利,苦、乐,称、无称,赞扬和讥毁这些本身不是什么世间八法,对它强烈的追求,或贪欲才是世间八法。
再生天乞士,父母妻子人。勿由斯造罪,狱果他不分。
你无论是为了比丘,婆罗门,朋友,还是为了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等等,为了利益任何一个人,也千万不要造任何一种业障。有人说只要是为了自己的上师,为了婆罗门,为了父母,为了朋友,为了妻子和儿女,即使你造了罪,也是无过的。这种说法是谬论!并非正确的道理。为什么?因为你所造的任何一个业障,绝不会因为它的目的是为了某某人,而使自己所造业障的一部分罪由他们代受,自己造的一切业障,无论是为了什么,都是自己来受报。只要是作罪,无论是为任何人都不应该。这里边说:“再生天乞士,父母妻子人,”意思是说,即使是为了朋友,还是为了神仙,或者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室、眷属、儿子等等,你也千万不要造罪。为什么不要为他们造罪?因为你所造的一切罪的果报,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为他造罪,而来替你分担这个罪报,一定是自己独受这一切果报的,无论你是为了什么,都没有用。所以你千万不要为任何一个人去造罪。狱就是地狱、果就是结果,受这样的地狱的果,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能来为你分担,一切业报只有自己承受。
既然所造罪的果报是非常不好的,不美的,那会不会马上就得到恶业的果报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三个部分:
1、现报:什么叫现报呢?就是在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马上就受到恶报。例如:塔利班政府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劝告,对于一尊有几千年历史的,无比珍贵的佛像,有人用堆积如山的钱去买,他都不卖,非要拿炸药炸掉不可。结果炸掉佛像没有一年,他的整个大地就全部被毁掉了,平成了灰。你看这不就是现世报吗?这种就叫做现报,而这个现报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几乎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现报的情况发生,当然别人是不知你的现报在哪里,但自己很清楚。如果你详细地去观察,当你得到任何一种不利的结果,一定是因为你可能曾经做错了什么而所导致的,这就是现报。
2、来世报。
什么时候机缘成熟,什么时候报。所造的业并不一定全都是马上报,有的当下就报,有的来世报,有的来世都不报,再来世的来世,某一个时候一旦机缘成熟了,就得到恶报。所谓的机缘是什么?无论是得到恶报,还是善报,必须要因缘合和,才能够产生结果。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守戒律?为什么要守比丘的二百五十三条戒,或者沙弥戒律,或者八戒、或者居士的五戒?为什么要守菩萨的十八根本戒,或者事师五十颂戒等等?其实守戒不仅仅是为了造福报,未来得到好的结果,也是为了逃避过去所做的一切恶业的果报,不让它形成因缘结合。尽管你曾经造了许多恶业,但现在我们把这种恶业有可能发生结果的洞口全部堵住,它就不会发生了。我举个例子:有个人本来已经造了能感得杀生之祸的业力,这个业力已经造下了,我们是没有办法断掉它的。这个人随时有可能受报,而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业力呢?我敢肯定地说,我们绝对有。不仅仅是有,而且很多很多。我们导致杀身之祸的业力,比国王的国库还丰富。那我们怎么办?我们既要采取以后不再造这种业力的方法,又要防止曾经有过这样的业力,而今生爆发恶报的可能性。办法是:不杀生,更不要杀人。只要你不杀人,人杀你的可能性就大大的降低了。那你干脆连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杀,不要说人不杀你,其它的动物也不会伤害你。不但今生连来世都不易受到这种果报,被其他众生所杀的可能性就大大的降低了。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为了造这种不杀生的福报而修,更主要的是为了逃避曾经杀生的业力,把有可能发生结果的缺口堵住,因是有了,但没有产生果报的缘,就不会受报。再者我们引发牢狱之祸的业力有没有啊?不但有,我估计可能比国库的粮食还要多。我们应该怎么逃避?被别人抓起来最多的原因在哪里呢?抢、偷、欺诈行骗、用卑鄙的手段来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任何一种东西,包括贪污、受贿、行贿等等。怎么办?就要堵住这个缺口,从此以后我们就不偷盗,包括欺诈欺骗的一系列的事情都不做了,那就大大地降低了我们在这方面犯罪入狱的可能性,虽然我们以往有这个业力之因,但由于没有缘,也发生不了果。你看曼陀罗里边的大米或粮食是结不了果的,难道它没有种子吗?不,它本身就是种子,那为什么结不了果?因为它还没碰上水﹑土壤,只要它一碰上了足够的土壤、水、温度,它马上就发芽、长苗、结果,那就是碰上了缘。所以,我们把这个作为因的种子孤立起来,不让它碰到任何的缘,就能防止它生芽、结果。同样,我们曾经造下的家破人亡之业,也如同国库的粮食一般多,家破人亡的业力的因已经有了,缘怎么样才能杜绝?比如你一旦组成家庭之后,夫妻相互恩爱,相互关心,不做别人家庭的第三者,你就大大地杜绝了自己孩子变成孤儿的可能性,父母离婚的可能性,由此杜绝了家破人亡的可能性。因此,尽管你制造了这种业力,但是今生免遭这种结果是完全有可能的。诸如此类,每一个戒律,它不仅仅是为了造福而守,同样,也有另外一种功效,就是防止今生当中遭受以往恶业的果报,或任何一种过患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为什么有的业尽管有因,也未必报,不但是今生不一定报,来世都不一定报,就是因为缘不具足。为什么会产生因果现报?既造了因,又具了缘,那马上就可以报了。具备造业的因,而缘来世才具足的,那就来世报。虽然具备了业因,可是缘来世都没有具足,只有再来世的时候才具足,那就再来世之后才报。总之,这个因永远是因不会损坏,也不会消失,永远在那里,随时可能爆发,但是只要我们防止给它缘,我们就可以杜绝以此产生的果报。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些恶因彻底地毁掉呢?有!怎么办呢?就是我昨天说的那样,有那么一天我们通达了清净见,通达了万法自性皆空的清净见之后,从内心当中根除一切,包括习气在内的我和我所执的那一天,你就把这个种子给毁了,种子毁了,即使具备了水和土壤,它也再不能结果了。那么毁掉种子的办法,就是了达实性,通达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证得清净见。在这之前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拖延它,想办法往后拖,不让它发生结果,这是很重要的。你知道很多人都在讲因果报应,可是很多人根本不知情,因果报应的结构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因果报应?为什么会有现果现报?为什么会有来世报?为什么会有来世的来世再报?为什么虽造一样的因,而最后受果的时候却截然不同?这是有原因的。今生受报还是来世受报不是佛安排的,佛教不相信老天爷的安排,也不相信佛的安排,佛只会教我们如何脱离苦海,证得无上菩提果位。然而不会安排我们受任何一个果报,我们受任何一个果报,那是我们自作自受,而不是佛安排的。
这里说了三种不同的结果:第一个是现世报,如在《佛本生传》里所说的,佛陀还未成佛之前修菩萨道时投生到动物的传记;第二个是来世报,比如杀父母、杀比丘,僧团挑拨离间的果;第三是尽管来世不报,来世的来世以后,大概要两世、三世以后才报的果,分成这三个部分。
现世报的问题,在这里边没有直接说,只说了来世受报的原理,他是这样说的:
若行诸罪业,非如刀斩伤。待至临终际,恶业果全彰。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很多作恶的人是这样的,比如说在我们那边有一个人把佛像拿过来,她说:你们说这个佛如何如何灵,你看他灵不灵!然后他就拿起佛像狠狠地砸在地上。之后人们会说,把佛像砸在地上了,它不就是一个泥塑的吗?那能怎么样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你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吗?再过几年之后她怀孕了,但怀孕几年了也没生下来。结果有人说她生下的是个下半身是蛇形的人,看上去很像妖怪,后来扔到河里。这些当然是私下里说,不敢当别人面说,这样不好了。她最后也没有善终,死得非常惨。同样,在那个时候做过很多恶业的人,最后死的时候都是非常的惨,人们都感到胆战心惊,不可思议。他们做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什么报应。可是数十年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得到了不可思议的结果,这就是现报。同样,在这里说如果你作罪业,不像拿刀马上斩你的手,一般的因果不会这样,但是什么时候你真正能感觉到呢?当你将要死亡,面向阎魔王临终的时候,一切恶果你要背着走,当你面向地狱的时候,一切所作的结果将会让你永远不得超生,所以说非常的可怕,非常的恐惧。
好!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求的是圣者之道,既然我们要求圣者之道,那我们就要放下世间八法,放下世间八法,求圣者之道能得到什么?能得到七大财宝:
信戒施净闻,惭愧及正慧。七财牟尼说,共有物诚虚。
这七个财宝是圣者的财宝。我们一生当中积累了许多财宝,有些人积累了许多字、画、书,有的人喜欢收藏古玩等值钱的东西,有的人买许多房产交给孩子,有的人在银行里面存很多很多的钱,他认为这就是财。但真正的圣者之财不是这些,因为这些是变化无常的,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即使你交给了孩子,也不会对孩子有太大的帮助,很可能由此害掉了自己的孩子,没用的。那最好的财宝是什么呢?是圣者七财——摩尼宝。哪些是圣者七财摩尼宝呢?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想拥有无价之宝,而且是不共的,别人所不具的,你就应该拥有圣者七宝,一旦具有了这些财宝,那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一、信:信仰是个大财宝,为什么说信仰是个大财宝?你信仰了因果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那你再也不会作任何一件恶事,再也不会造违背善果的任何一个因,正因为这样,你就永远也不会受苦。你积累财宝不就是为了快乐?不就是为了免遭灾祸吗?既然你从不作得到恶报的任何一种因,那么你何来恶的结果呢?不会有这种结果的。所以,你一旦信仰了因果之后,你就可以免遭一切灾难、痛苦、障碍。还有,当你相信苦、集、灭、道四谛法,你就找到了一个脱离痛苦,求得安乐的很清楚的一个方向。只要你不放弃这个方向,不但可以免遭今生的一切痛苦,而且还可以免遭世世代代的痛苦。彻底地摆脱一切痛苦及痛苦的因,求得究竟永久常恒的安乐。你说这个财宝与金银财宝相比如何?是无法相比的。因此,它是第一大财宝。这是什么财宝啊?信,信仰的财宝。还有二谛,真谛和俗谛之理。由于你信仰了俗谛,你绝不会违反因果缘起之理。你相信了真谛,就绝不会执著于我执和法执,你会渐渐地走向破除一切我执和法执,脱离轮回之苦。那么这个就是一大财宝!是什么财宝呢?也是信仰的财宝,信仰二谛之财宝。你信仰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你自然就信仰了佛乃至脱离一切痛苦,求得一切安乐而通达一切种妙智的智者和觉悟者,你也相信了法是脱离轮回之苦的唯一通道,你也相信了僧乃是脱离轮回之苦的伴侣。一旦信仰了这个,就等于信仰了完整的脱离苦海,求得安乐的道。你说这是不是宝贝呢?这是比你得到金山、银山还尊贵一千倍、一万倍的宝贝。所以,信仰是第一个宝贝。
二、戒:戒律为什么是宝贝?戒律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什么行动?制止一切罪业,修行一切善业具体的身体的行动,语言的行动,和内心的动念的一种行动,这就是戒律。也就是说,规范行为,意味着杜绝一切行为当中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杀生、偷盗、邪淫等等一切恶业。规范言谈举止,意味杜绝了一切恶口,挑拨离间、绮言、妄言等恶的一切语言和行动,从此以后说真话,说赞美之话,说让人高兴的话,对人有利益的话的一种行动。这就是口的戒律。心的戒律,杜绝一切贪欲,嗔恨,邪见等等,生起不贪、不嗔和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对三宝的信仰,那是内心的动念的具体行动。总之,它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除恶,还有一个是扬善。你不要以为所谓的除恶就是除掉恶人,扬善就是维护善人,不只是这样。是除掉自己的恶习,培养自己的善习,是这个意思。如此看来,这个戒律是不是宝贝?当然是了。因为他不但能够给你带来今生的快乐,也会带来来世的快乐。因此它是个无价之宝。
三、布施:布施是什么?布施也是一个大宝贝,布施有上对三宝的供养;中对一切怙主和天龙八部神仙等等,就像我们给人送礼一样,一种对功德客的供养;下是对六道轮回的苍生的布施;还有一个是对冤魂债主,无数世来欠他们命债,欠他们财物的债,这些冤魂债主,给他们还债也是布施。所以,布施的客有四个:三宝恭敬客、怙主功德客、六道苍生慈悲的客、冤魂债主还债客。那我们欠不欠他们的呢?我跟你们说说我们欠哪些。最明显的,比如现在你们在佛堂里面,有蚊子也不会打的,但是你们在家里边打了不少的蚊子呀。你知道吗?你只不过是手拍一下而已,可它失去的是什么?是一个珍贵无比的生命!就像你的生命一样。我看有不少的居士,还欠那些新鲜鱼,新鲜海鲜之类的债,你把它们活生生地煮着吃,欠了不少呢。我们看它是个美餐,可你知道它失去的是什么吗?是珍贵的生命!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你谁都不欠,我们欠的不是一般的债,我们欠的是像我们一样的这个珍贵无比的生命,恐怕我们有十万、百万条命都不够还。因此,当然就会有冤魂债主一直围绕着我们,在要债、讨债!他们(它们)是不会放过我们的,我们得要想办法给他们还债,这很重要。欠人家的总得还,不能够赖帐。赖帐也赖不过去,我们欠的还不是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几万块钱能够挽回的东西,而是宝贵的生命,是无价的,只有自己的命才能还。所以,我们用其它的一些办法,比如说通过布施的方式还他们的债,已经非常的了不起了。这就是布施。那布施的东西有多少呢?有四种:一是财物的布施;二是法布施,为他讲经说法,叫他改邪归正,就是法布施;三是大慈布施,大慈布施,就是爱他如同爱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爱护他,关心他,这就是大慈布施;四是怖畏布施,就是救命。包括放生,那都是怖畏布施。看到众生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就想办法救他的命,那就是怖畏布施,消除恐怖嘛。总之这个布施可分成二个部分:一个是向上供养,一个是向下布施。对三宝而言,是以恭敬和造福这样的心理供养;对怙主及天龙八部等一切护法而言,是为消除修法的一切违缘,具得一切顺缘而拜托的方式去布施;对六道轮回的苍生而言,是以强大的大慈大悲的心让他们脱离苦海,以慈悲的心去布施;对冤魂债主以欠债还债,让他们脱离苦海具得安乐,还债的方式布施。比如说我们做烧香供,其实也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里边具备我刚才所说的四种客。烧香供你们知道怎么做吗?能海上师翻译的烧香供很好,我曾经在理塘讲过,在沈阳没有讲过,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讲,这就是布施。你说布施是不是个宝贝?那当然是了,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宝贝。它既能造福田,又能消业障,还债意味着消业障,对六道轮回的苍生做布施,供养三宝是造福田。造福田,集资粮,消业障,都能够具备,你看它多大的一个财宝,是无价之宝。
四﹑净多闻:还有一个是净多闻哪。多闻是什么?学许多许多佛法的道理就是多闻。多闻前面加了个净,干净的净,为什么?多闻的目的是干净的,不是为了扬名声,不是为了得到荣华富贵,而纯粹是为了自己脱离苦海,也为了解救天下一切苍生。以这样的目的而去多闻,目的是干净的,没有污染的,所以说叫净多闻。净多闻就是没有恶的、不干净之目的的多闻。多闻为什么是财宝?要是我们没有听佛法,我们哪里知道佛法的道理?说实在话,在座的各位居士,要是你们没有听这几天的《亲友书》,我看哪,你们怕是不会知道得这么多。这就意味着这几天你们听了不少,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很多,要是你们这两年没有听佛法的话,你们也不会对佛教了解到现在那么透。与这几年没有听过佛法的居士(包括外地的,包括沈阳境内不常常来听法的,也包括全国各地的居士)相比,你们确实比别人懂得的多,知道的多,也优越得多。但你们千万不要起骄慢心,这是不好的。你们懂是因为你们在天天听闻,而他们实际上智力并不比你们差,很多人是能超过你们的,甚至学问远远的超过你们。但是让他们说起佛法来,未必能说得像你们这么清楚。为什么?因为他们虽然有很好的记忆力和很好学问的基础,可是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听闻佛法的机会,所以他们就不像你们懂得那么多。也就是说,多闻乃是财富,没有了多闻我们如何才能求得解脱之道!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以什么方法,得到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永久涅槃的菩提果位呢!举例说,没有学过菩提道次第的人,哪怕他学的是五部大论,我敢肯定地说,他到修炼的那一天,绝对没有听过《菩提道次第》的人那么熟悉,那么懂得层次,那么懂得整个的规律和最终的结果,没有!他不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但他编不出来。比如说,他学的是什么呢?桌子是怎么怎么好,椅子是怎么怎么好,那个供台是怎么怎么好,佛像是怎么怎么好,垫子是怎么怎么好,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学过,这些好的佛像请回来之后究竟摆在这儿,还是摆在那儿?他就不知道了。那些桌子究竟搁在这儿,还是搁在那儿?他也不知道。那些垫子究竟用来盖佛像,还是垫在自己的下面?他更不知道了。虽然他学的多,他只不过知道这个垫子的质量是什么,哪种垫子值多少钱,但他不知道如何去布置它。就是说,没有学过《菩提道次第》的人,他懂得的东西再多,真正修炼时,在把他懂得的东西变成一种实际应用的时候,他也不会变得那么完善。就拿你们来说,因为你们已经多次听《菩提道次第》了,所以,尽管你们的学问可能不如别人,说其中一个道理的话,别人可能说的比你还清楚。可是从整体上的理解,你可以远远的超过他。为什么?因为他的道理虽说得很清楚,可是他不知道这个道理究竟搁到哪一个地方去修。就好比你的书虽然不多,但你已经摆在书架上了,而且已经分好了哪一部分是物理,哪一部分是化学,哪一部分是历史,哪一部分是诗学,哪一部分是文学,已分清楚啦。需要的时候依次去找,马上就能找到,随手可得。而他呢,虽然书买的很多,但是全部都一堆一堆地摞到那,你要让他找一本书的话,恐怕要花一天的时间才能找到。因为他学的太多了,可是他学了一个,扔一个,没有把所学的知识编出一个很好的程序来,所以这就不一样了。虽然你们学的不太多,但是你们学的是很干净的。这就是说什么呢?说闻,你光是在书里边看,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结果的,一定要闻,即使你看书能看得懂,你还得去上师那里听。听有三个功德:其一:你在上师那里听了以后有加持力。其二:从上师那里听后,你有了传承。其三:在上师那里听了之后,你会很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哪些地方不用注意,哪些地方应该去多关注,哪些地方不用关注,这个道理就明白了,而且从头到尾你也明白了,而不是零散的关注。所以说闻是一个宝贝。要是没有闻,就不会有思,没有了思就不会有修,没有修你就不会有任何的一个证果。一切证果,是因为修炼而来的,一切的修炼是因为思而来的,思是由闻佛法而来的。闻、思、修是我们佛教当中不可缺少的三个过程,其中的闻是最主要的,是一切万事的基础。
五﹑惭愧。惭就是对自己而言,对自己而言是惭,对他人而言是愧,愧对于他人,就是这个愧。那么惭是如何讲呢?就想啊,我现在具有了这样的戒律,具有了这样的多闻,我绝对不可以浪费掉,学了那么长时间多闻的知识,我不可以把它浪费掉,我也决不可以让在那么多年时间当中遵守清净戒律辛辛苦苦挣来的这些东西变为泡影。由此,不让自己产生任何一个作罪的心。一旦产生了作罪的心,自己就要不断地去思考、反省,或者强迫自己不要走这条路,对自己而言要惭。这里不是因为他人的原因,而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自己的什么原因?你想一想,我辛辛苦苦守那么长时间的戒律,学那么多的佛法,亲近了那么好的善知识,闻了那么好的法,现在我居然要做这样的事情,我是愧对我自己,对不起我自己那么多年的辛苦,有负于我那么多的辛劳。用这种方式来制止自己作恶,那叫惭。惭也是一个大宝贝。有惭愧的人,他才真正有机会得到解救,要是没有人去忏悔自己,没有人去观察自己,不能自责的话,就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不让自己失控的最好办法是自责。想起那么多年以来难得的东西和难得的心续,难得的这种积累,去强迫自己一定不让自己走上作恶的这条路。这也是我们平常往往称之为的“自己的良心”。自责,就是用自己的良心来自责。那么愧是什么?那就要依他。什么叫依他?作恶者不但是在法当中,而且在世间当中也是可悲的,是非常下贱之人。你当这样思惟,倘若有人发现我这样做的话,人们就会把我当做狗,看成连狗都不如,就会身败名裂。也就是说,用如果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来自责。因为你这个一旦被别人发现之后,别人一下子对你就会彻底的没有信心,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了。所以,用这个方式也很重要。先有愧,后有惭,才能够彻底地去掉作罪的心。先怕别人说自己不好,所以行为端正,渐渐的比较习惯熟练,就没那么辛苦了。用自责的方式,彻底地把明的和暗的全部除掉,让自己真正走向光明的正道。一旦有了忏悔二字,那就不怕改不了你的错误,纠正不了你的错误。
六﹑慧。就是正慧。什么是正慧?能够懂得一切万事万物的本相,一切万事万物的现象,一切万事万物的本质,一切万事万物的变化,一切万事万物的因果,一切万事万物从现象到本质等等一切能够究竟明了的智慧,叫正慧。正确的智慧。智慧是财宝大家都知道,不用说了,我已经多次说过了。所以,这是圣者之七大财宝。你说这些东西比整个地球都装满了金山、银山,还要一千倍、一万倍地珍贵,因为整个地球装满了金山、银山,对你一点用都没有。而这个不但对你今生有用,来世有用,世世代代都有用,从此以后彻底的有用,所以这是非常的重要,这叫圣者七财,圣者七宝。
这里边说:“七财牟尼说,共有物诚虚”,其它的那些人们都拥有的财宝,包括金银财宝那些,一点用也没有,是虚的、假的,我若要的话,就要最好的财宝。什么是最好的财宝?圣者七宝就是最好的财宝。所以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我要挣钱,就挣这圣者七宝的钱,而不挣别的。只要有了这个,你一切都有了,你如果没有这个,就算拥有全世界,也很快会失去的,这就没什么用了。
即然我们需要这七大财宝---圣者之财宝,我们就要够维护这个财宝。要得到圣者七宝,就要消除一切违缘。违缘有多少?有六个,一定要断掉这六个违缘,你才能够保住你这七大财宝:
博弈乐观喧杂境,懒惰恶友敦亲志。
饮酒非时行六过,此劫芳名尔应弃。
第一,博弈。博弈在藏文里看,可能是赌博,或任何一种赌博形式的活动。赌博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因为你一旦学会了赌博,就等于自己毁掉自己,那是非常可怕的结果。无论是大的赌博,还是小的赌博,都是非常不好的。你根本不能让自己养成赌博的习气。。
第二,乐观喧杂境。什么叫乐观喧杂境?就是老喜欢跑到街头上去凑热闹,愿意看各种各样的娱乐,包括现在我们所说的唱歌,跳舞的地方,到处跑。这也是一种乐观喧杂境吧。老是往不好的,凑热闹的地方跑,非常不好。
第三,懒惰。懒惰是什么?懒惰是不愿意修善的、堕落的这种心,不愿修善积德的懒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