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消除吝啬心理
 
{返回 积德改命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20

如何消除吝啬心理

  吝啬俗称“小气”、“一毛不拔”。民间俗语有“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的说法。明朝李开先专门有词形容吝啬,词曰:“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真是入木三分!
  吝啬与吝惜是不同的。吝惜是对所有的财物都非常珍惜,不随便浪费,不大手大脚。吝啬具有强烈的自私性,非常计较个人的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可以慷国家集体之慨,对个人的私利却丝毫不让步,总是高估人家,低估自己,永不满足。
  吝啬心理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冷漠性,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财物,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对别人的困难、痛苦,对待公益事业毫无怜悯关爱之心。从心理上看,吝啬者具有心理封闭性,他们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不关心周围事物,不愿以帮助别人,很少有知心朋友,因此显得非常封闭。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吝啬的概念也有所扩大。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对金钱的吝啬上,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在大城市,高收入地区,有人表现得非常吝啬,不愿意与人交往,计较个人得失,凡事喜欢保持自我;在边远贫困地区则表现为不愿意赡养老人,重男轻女,甚至遗弃女婴。在对子女的教育上表现为强调物质生活的丰富,满足他们的需要,缺少在精神上的教育、鼓励与沟通,使他们不关心周围事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应有的正义感。由此导致并破坏了人类固有的一些传统美德和仁爱同情之心,成为发达文明社会的一个阴暗面。
  吝啬的危害可大可小,小到能够仅仅局限在自己家中,人人自危,互相不信任,亲情友情冷漠;大则可以危害他人及整个社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导向产生不利影响。人人为己,互相防卫,斤斤计较,缺乏社会责任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消除吝啬心理:
  1、自我醒悟法。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对于吝啬这种心理缺陷却不然。改正的方法是自我反省,自我思考,从内心深处领悟吝啬的危害,客观、理智、正确地看待一切事物,逐渐纠正这种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2、多读书,读好书。
  比如佛学书籍大都提倡扬善除恶,告诫人们要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强调善有善报。通过反复阅读,潜移默化,逐渐消除吝啬心理。
  3、小量施舍法。
  消除吝啬心理不妨从小事做起,如给乞丐以小数量金钱、衣物、食物的施舍;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为鳏寡孤独募捐,通过这些活动消除吝啬心理。
  4、对钱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小善为大善。


{返回 积德改命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陈光标儿子的一封信:父亲的裸捐与我的未来
 念佛就是积德(净空法师)
 与人为善的十件小事
 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积德行善,可以改变命运(邵伟华)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
 改造命运 可能经历的境界
 林则徐忙中不忘“日课”
 改造多病为健康的方法
 如何消灾免难(星云大师)
 鸡蛋煎饼果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以什么方法度化众生[栏目:达真堪布]
 一念差错,冤亲债主就逃不过[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大慈大悲[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如何能使善愿成就?[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二(三九)[栏目:杂阿含经]
 如果全人类都相信佛法,人类还可以繁衍吗?[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拄杖)[栏目:佛教的法器]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一[栏目:宽运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参禅法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 四 参禅与观心[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