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1)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93

  星云大师:

  佛教里有一个“梓中宝藏”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在自家房下的地窖里藏了很多无价之宝,心想万一某天家道中落,子孙后代凭着这些财宝还能复兴祖业。许多年后的一天,这座年久失修的宅子突然失火,屋毁梁倾,子孙们弃屋而逃,流落他乡。因为他们不知道,废墟之下,藏着祖宗留下来的传世宝物。

  长乐先生:

  这就像我们今天生活的一种写照。如今,人类已经走过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直接冲进了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对于一个“白领”来讲,尽管每天海量接收的信息里,有实质意义的并不多,但是如果一天不上网,不浏览上百条资讯,不接收许多的E-mail、短信和电话,他就会惶恐不安地四处张罗,担心自己被社会“边缘化”。出门有车代步,家里、办公室里全盘自动化,足不出户就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上网说两句话,可能引起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争论;打个外购电话,就有人风风火火把你需要的东西送上门来……

  但这一切似乎并不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适。在这个智力为王的时代,我们的身体终于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却把所有的压力,都加载给了精神。

  对于一个“白领”来讲,如果一天不上网,不浏览上百条资讯,不接收许多的E-mail、短信和电话,他就会惶恐不安地四处张罗,担心自己被社会“边缘化”。实际上,我们每天海量接收的信息里,有实质意义的并不多。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身陷其中难以自拔。但这一切似乎并不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适。在这个智力为王的时代,我们的身体终于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却把所有的压力,都加载给了精神。很多人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生活压力太大,却从来不曾停下来反思一下生存的意义。其实,守着个性就是守着自己藏宝的土壤。

  星云大师:

  要找到藏在地下的宝贝,就要一点一点地清理,一点一点地挖掘。

  长乐先生:

  有时候我也在想,既然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视野越来越广阔,所能运用的资源越来越多,那些莫名其妙的恐慌到底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我们每天总是忧心忡忡,似乎很难以轻松的心态对待面前那些捕风捉影的事。冥冥之中,我们为什么一直压迫着自己,将扑面而来的信息变成烦恼的来源,并且越是刺鼻的气息就越容易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星云大师:

  有次,六祖惠能大师看到两个人对着一面旗幡,面红耳赤争论不休。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动。”另一个说:“没有幡子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动。”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惠能大师听了,对他们说:“二位请别吵,我愿意为你们做个公正的裁判,其实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二位仁者心动啊!”

  长乐先生:

  以佛教的见地反观,我们生活中的确有很多麻烦都是由己而起。对所有的事都执着,对所有的烦恼都招惹,即使早已风平浪静,我们还要坚持,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痛苦也因此而来。

  星云大师:

  是啊,从上述公案里可以看出,禅师对外境的观点,完全是返求自心,而不是滞留在事物的表象上,我们常人之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起心动念。因此,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如何达到动静一如的境界,关键就在吾人的心是否能去除差别妄想。

  长乐先生:

  我们如何去除差别妄想,让梓中宝藏重现,让怀中明珠尘尽光生?

  星云大师:

  如果那家的子孙找到了自家的宝藏,还会弃屋而逃吗?如果知道自己怀里揣着一颗价值连城的明珠,还会孤苦伶仃地流落街头吗?

  长乐先生:

  是啊,也许我们的惶惑不安,都是源于不自信。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2)
下一篇: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附录:佛教智慧的真义(2)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2)
 醍醐灌顶“一句话”
 深入才有洞察,热爱才能感动
 自省者自强,自律者自尊(1)
 一切阻碍都是线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径
 附帖1:星云大师的云水日月
 七、管理
 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1)
 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真修行人爱惜光阴 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空也是一种美(永清)[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某某心法和大圆满法相同吗?[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内心世界是很清楚的这样一路走上来[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03-014《诸佛要集经》节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二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在家学佛的人,如何对待家庭问题?[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研习天台宗的体会[栏目:月悟法师]
 贪嗔痴的源头[栏目:达真堪布]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三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