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管理就是高明的管理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3

  星云大师:

  禅堂,一朝风月,万里晴空。从四面八方而来,感觉身心疲倦的人,想要重新调整,就进到禅堂。当然,报名、登记、进堂、出堂,都有一些规矩。他奉行这些规矩,就感觉到这是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大家在这里彼此平等,没有差别待遇,平等就能快乐。

  长乐先生:

  今天有幸参观了整个斋堂进斋的情况,尽管之前我们也见过一些内地的、香港的斋堂,但是在佛光山看到的这样一种戒律或仪规的遵循非常令人震撼,五百多人的大场面,听不到杂音。在诵经的过程中,大家都是那么端庄,那么虔诚,包括他们排队走在去斋堂的路上,那样心平气和又步伐整齐。这样的管理是一种内功,在管理中体现出来对人心的管理,对人的教化的管理,是丝丝入扣的。

  星云大师:

  道场的管理与国家的管理尚有不同。国家要用强制性的外在的法律来管理,犯了罪就要受到制裁;佛门的戒律和规矩却是发自内心,心甘情愿的。比如排队,是大家自觉自愿地排队,没人强迫;吃饭不可以有声音,不要说五百多人,有时候几千人一起吃饭、办活动,也是这样。初学佛的人无形中也会被这种规矩、气氛所震慑。大家都以这个模式规范举止,相当于火车行驶在轨道上,飞机飞行在航道上。

  长乐先生:

  我们排队到斋堂,看到队伍中间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有黑人也有白人,还有印度来的一批学者,他们在这里同样的如鱼得水。汉传佛教文化体系与来自五大洲的朋友进行沟通和对话,场面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佛教、中华文化的力量;细微处,却体现出管理的力量。

  星云大师:

  其实,不管理的管理,就是高明的管理,最高的管理,是自己管理自己。中国过去的佛门丛林,组成分子早先来自社会各种行当,甚至还有江洋大盗。可是,很奇妙,只要进入丛林,进入禅堂,大家统统一样守法。在禅堂里,目的是让人开悟。但是,开悟不是那么简单,如果自身条件还不具备,心灯就不亮。所以,参禅就是要耐烦,忍耐,让禅心慢慢地融入。三个月后,再去观察,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因为静下来后心境就柔软了,不像过去那么急躁、强硬。自在解脱,所以身心快乐。

  长乐先生:

  尽管您已经从管理的一线完全退出了,但是您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系、一种制度,包括您的这种心态,留给了后来的管理者。

  星云大师:

  佛教是一门最好的管理学,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管理专家。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管理得那么美好,没有坏人,没有交通事故,没有政治*,没有经济恐慌。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让众生没有畏惧,随类应化,观机说法。

  很多佛教经典,都可以应用于人间的管理。《佛说孛经》就是一部政治的管理学;《维摩诘经》就是一种社会的管理学;《地藏经》就是地狱的管理学,《弥勒上生经》就是天堂的管理学。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管人难,管心更难
下一篇:西方的一分为二,东方的二分为三
 我们有什么可自卑的呢?
 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
 文化冲突走向文化融合
 附录:佛教智慧的真义(1)
 四、度己
 一、有容
 一天保有十分钟的宁静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2)
 不给别人留余地,可能自己没有立锥之地
 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七)三乘教法圆融于调心一法[栏目:圣者言教]
 口业如山 谨语慎言(胜译)[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宗性法师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讲话[栏目:玄奘研究]
 第八章 修观的五清净 第四节:道非道智见清净 第一项:引论[栏目:清净道论导读]
 Four Noble Truths 2[栏目:Fundamentals of Buddhism]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大乘二谛没有不摄法[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125 悲欣交集[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离亲 Forsaking Kinships[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The Fundamentals of Meditation[栏目:Others]
 每次在念诵结合观想皈依境时,总是观想不起来...[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