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24

  星云大师:

  我记得台湾那次“九·二一”大地震,有户人家供的佛像从桌面上倒下来,翻了几滚,又站起来。我们有位法师叹说,这佛很灵,地震都没震碎。我说你错了,这尊佛像是木材做的,所以没有碎。佛像被地震震坏属正常,重要的是,我心中的佛像没有倒,我对佛教的信仰不会倒。

  长乐先生:

  中国社会在对佛教的复兴问题上,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一直以来,佛教在我们心目中都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的宗教。如果不给一个空间,一个确定的地位,当信仰危机出现的时候,邪教就会乘虚而入,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星云大师:

  在各种信仰中,正信的宗教给人的力量最大,尤其一旦对佛教的真理产生了信仰,则面对人生一切的横逆、*,不但不以为苦,还能甘之如饴地接受。信仰真理的力量,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致命的打击;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包容人世的不平,继而改写命运。而正信的宗教,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历史考据;二、世界公众承认;三、人格道德完美;四、能力威势具备。

  长乐先生:

  尼赫鲁把佛陀的人格看做印度人民崇高精神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他担任印度总理后,强调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和包容哲学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从阿育王、甘地和其他思想家与政治家那里,所继承下来的‘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的非暴力、宽容、共存的哲学,是解决我们现时代各种问题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1954年6月,尼赫鲁与周恩来签订了中印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声明中,尼赫鲁就借用了佛教术语“潘查希拉”(Panchasila,即“五戒”)一词来表述这“五项原则”,他说:“印度是佛教的祖国,向世界宣扬佛陀的和平主义,是我们每个佛子都应有的责任。”

  星云大师:

  佛教所讲的“因果业报”对人心的自律、社会的净化,都有很大的裨益。我们佛弟子,只要一天身受佛恩,就要努力于佛法的弘扬光大。

  长乐先生:

  弘一法师在《李叔同说佛》这本书里面也作了非常多的说明,他有一个重要的批注:“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现今研究这句话,更有特别的含义。我们不能让乾坤有私,不能让善和恶得不到它应有的回报。

  一提到佛教,一提到因果轮回,很多人就会说,现在你怎么又迷信了?我要说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选择研究佛教,选择弘扬佛的精神,不是倒退。如果说达摩大师当年把禅宗带到中国,是佛教选择了中国;那么现在,是中国选择了佛教。

  星云大师:

  你说得很对,这是佛教的光荣。其实,中国佛教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几千年的融合演变,早已水乳交融,难分你我了。时至今日,它已经不再是一门古老的宗教,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佛教是般若智慧,是辨识宇宙真相的道理,是认识自我的“千古长夜一明灯”。这个光明如果失去了,是黑暗,很可怕。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重振勇气,向死而生
下一篇:八、信远
 西方的一分为二,东方的二分为三
 八、信远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2)
 信息多元遏止信息霸权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2)
 六、多元
 柔性管理 自觉管理 感动管理(1)
 醍醐灌顶“一句话”
 三、若水
 十年前的一碗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拥有?[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印光大师说故事 54、即身成佛 谈何容易[栏目:灵岩故事]
 至诚恳切[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恩怨人生[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古代浙江籍佛教学者与中国文化[栏目:华方田教授]
 福德日记1月7日─寻找快乐的方法[栏目:福德日记]
 5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江味农)[栏目:04 经注]
 心经四种解释[栏目:达观法师]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V. The Fool.[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内观基础[栏目:马哈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