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迷沦与解脱
 
{返回 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1
迷沦与解脱

  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

  从心到心,有的远?——相谏之间

  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逃脱避免不了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做为一位出家人,如何面对死亡是我们必修的功课,生死无常,时时刻刻想到即将死去,还会有什么放不下而执着的呢?常将生死字挂眉间才觉西方有滋味,许多高僧大德都是时刻准备死亡来提醒警觉激励自己的勇猛精进的向导之心,克服懒惰懈怠坚持不懈地用功办道的。也是修任何法门所不可缺少的,痛念生死,才能珍惜时间不敢放逸。生死只在呼吸间,又短暂有脆弱,死后又将去向哪里?随着自己生前所造的善恶业继续流转,能否再得人身?《地藏经》中对造恶众生所招感的地狱果报,受苦无穷无尽,无有停息,无有间断,无法形容。在了知了因果轮回的道理,地狱的痛苦之后,该如何珍惜这短暂稀有的暇满人生呢?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身语意三业的造作呢?它将决定你的来生。对于无始以来善恶业的果报应该去承担,要承担自己的业果报,积极地播下善的解脱的种子,让它成熟。在感到地狱众生痛苦的同时,地藏菩萨的悲心愿力及婆罗门女救慈亲的感人事迹也深深触动自己,学习菩萨的精神,不忍众生苦,救度一切如母有情,长养慈悲心,发心利益无量无边的受苦众生。

  沉沦在生死苦海的我们,之所以不断受生死轮回,只因无明,愚痴,沉迷造作种种恶行,受苦无量。“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说明我们的念念都是罪都是业。那么,如何转恶为善,转染成净,是我们所要用功的地方。从迷到悟,只是一念之间,地狱的感召也的众生的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所现。什么样的心念感得什么样的果报,当起嗔心时,在你身上即刻呈现地狱,所以对于自己的何去何从,应在每天的起心动念上下功夫,让它转染成净,转恶为善,积累我们的善因缘果报,待它成熟。如何走上觉悟的人生?放下自己的一切理念及思维模式,去按佛的教理,经典,戒律去规范实行自己的行为,以佛的义理去思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存有自己的观念,依佛制的戒律行持,以佛法真理觉悟人生,开启般若的智慧,引导我们走上涅槃的彼岸。

  从生死凡夫到解脱的圣者也都是一念之间,一念的造作就有一念的生死,念念生死,念念佛心,修行就是在心地上用功,在起心动念上用功,让狂躁不安的心慢慢趋向平静祥和,让纷扰的念头变成佛号,训练这颗心有足够的定力来面对死亡的那一刹那,死亡问题是直接的,孤独的,能否坦然祥和宁静地去接受死亡是值得思考的。生死无常,人身难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努力用功办道,直至解脱成佛,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心是佛,可见心是多么重要,佛法是心地法门,万法唯识,皆是一念心识所造。

  心可以善也可以恶,心可以大也可以小,心可以正也可以邪,善心看一切都是美好的,恶心看一切都是黑暗的。心大可以包容一切,心小不免烦恼,正心则光明磊落,邪心不免鬼鬼祟祟。

  所以我们要发好心,发善心,发大心正心,发利诸有情愿成佛的心。

  是迷是悟只在一念间,是继续迷沦还是走向解脱的也是一念,好好把握这关键的念头吧!


{返回 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读《地藏经》有感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佛子行
 今天有些躁……
 沉默的世界
 知足
 僧装庄严
 安祥与活力并行
 我崇敬的大师
 长大后……
 我所追求的生活
 逆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七[栏目:宗性法师]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随喜功德」赞[栏目: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修养从自己做起[栏目:净慧禅语]
 熏习[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师僧之责在道[栏目:白云禅师]
 禅修之旅 第七讲 第四观智:生灭随观智以及了知「道与非道」[栏目:焦谛卡禅师]
 从少做起 牛圈口[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优波离(持戒第一) 出身首陀罗族[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为什么每次去庙朝拜佛以后,坐车回家时会忽忽悠悠地睡觉?[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爱自己,就要谨慎取舍因果[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