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0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无上慧菩萨」。
昨天我们从偈颂教诲当中,想到佛的十无碍,顺便为大家做简单的介绍。特别我们是感到生在现前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未曾有的动乱时代,中国历史上找不到,外国历史上也找不到,而且它不是局部的,整个世界。人生活得很痛苦,修行不容易,弘法是更艰难。我们在年轻时候学经教,老师把目前这个状况已经说出来,五十年前,半个世纪,李老师告诉我,他说:你们今天学经教,是跪在我面前顶礼三拜启请;将来你们弘法利生,要把佛教传给别人,你得向学生下跪顶礼三拜,学生还未必接受。我们当时听了寒毛直竖,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到现在完全明白了,老师在五十年前就讲清楚了。所以我们要有多大的忍辱功夫,你才能成就自己,才能利益众生。可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这个话说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大众起心动念,就是《地藏经》上讲的话,「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佛说先人无知,他的长辈没有智慧,「无有语者」,没有教他,「殊无怪也」,你不能怪他。他的父母没教好他,他的老师也没教好他,再往上推,他的父母的父母也不懂,老师的老师也疏忽了。所以我们看现代,至少把古圣先贤的教诲丢掉四代,他怎么会知道?
所以佛,你看看多慈悲,教我们在这种环境当中不要责怪这些人。他没有受到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又受外面环境染污,自自然然形成现前的现象,所以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会修的,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自己勉励自己,也勉励同学们,宗门的大德常讲「会么?」如果会,对自己来讲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在从前,要是遇到这样没有礼貌、这样傲慢、嫉妒,老师早就离开,他不教你!很耐心教你,一句也没听进去,连孔子都说「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子都不愿意教你,为什么?太笨了,今天真的是这个现象。为什么听不进去?那个原因就是心浮气躁,他心里妄念太多,自以为是,看什么都看不顺眼、都看不惯。时时刻刻都是责备人,他没有想到自己,没有回头看看自己,所以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殊不知见别人过那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古圣先贤给我们说得很多,佛菩萨也讲得很多。所以,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头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真正修道人,自己改过都来不及,哪有功夫看别人过失。见到自己的过失是智慧、是开悟,把自己过失改过来,叫真修行、真忏悔。
我今天说这句话,是十无碍第三「寂用无碍」,是从这个名称上使我们有很深的感触。你看看,佛菩萨为什么无碍?寂用。我们今天为什么处处是障碍?我们寂没有,寂就是清净心。我们的心是动的,就是念头、妄念念念不止,念念当中都不知道自己过失,你所看的、所听的、所接触的都是别人过失,都是别人不对。这就是自己真的错了,错在哪里?寂丢掉了。寂是自己的真心,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他老人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寂是清净。《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修行总的纲领,是「清净、平等、觉」,这三个是什么?这三个就是三宝,就是三学。三宝是佛法僧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这是自性的三宝,你有,你怎么会都丢掉?三学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都是自性里面的三宝、三学,现在我们想想,我们三宝不见了,三学也没有了,你是怎么搞的?佛祖给我们说,你迷了自性。迷了自性,智慧变成烦恼,平等变成傲慢,觉变成迷惑,不是不起用,还是起作用,起相反的作用,念念都在造业,形之於外他怎么会不造口业?口业就是批评人。自以为是,三业都不善,造成这个世间混乱的现象。我们不能说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没有责任,那你是推卸责任,谁造的?自己有一分在里头。谁不造?佛说过「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人没有造,今天社会这个乱象他没有责任,他没造业。如果念念是贪瞋痴,身三口四,他对这个社会的乱象,他就不能够推卸责任,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学佛确实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为什么你天天听,一句也没听懂?他为什么没听懂?听懂了就变化气质,这听懂了;他还没有改变他的毛病习气,他一句都没听懂,这就说明他心浮气躁。所以真正听懂要心平气和,才能接受圣贤教诲,为什么?因为圣贤教诲是性德,性德是称性而谈的,性是清净的。所以清净心自然就能听得进去,听了之后法喜充满,心开意解,那不一样,真的是习气改变。天天受圣教的薰陶,薰陶久了不知不觉凡夫成佛。然后你才晓得,《无量寿经》经题上这个提示太重要!「清净、平等、觉」,你就会听得懂。你染污、浮躁、迷惑颠倒,诸佛菩萨来给你讲经,你天天来听你一句也没听懂,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总是常常想起,我这一生当中头一次见出家人章嘉大师,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向他请教,提出一个问题。他老人家看著我,看了半个小时,说了一个字然后又不说话了,又等了六、七分钟才给我讲了几句话,确实影响了我一生。但是他这种教学的方法,我不懂,我也粗心大意也没问。
十几年之后我才明白,我提出问题他为什么不答我?心浮气躁,答覆我是耳边风,这耳进去那个耳朵出去,不会记在心里的。半个小时,他看我整个浮躁之气放下,心定下来他才给你讲。讲一个有,我们好像精神提起来,注意听了,这个气就又浮动。浮动怎么样?不说了,等到你再定下来,然后才给你说,十几年之后我才体会到。这就是此地讲「寂用无碍」,你心不清净你还有妄念,你精神不集中,讲了没用处。那看看我们讲堂的听众,有几个是清净心?有几个没有心浮气躁?太难、太少了。为什么还要讲?有,有真正有清净心的,在哪里?在电视机的面前,在电脑屏幕的面前,有真正心地清净的人得受用。《华严》十种当机的,心地清净真正在听得受用的,这就是当机者。心浮气躁也在听还很多,这是旁听的,旁听有没有好处?也有好处,不能说没有好处,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跟大乘结了缘,你跟《华严》结了缘。这一生虽然不能成就,来生后世再遇到缘,这个种子不断的去薰修,将来一定会有成就。也就是说成就不在眼前,这是种了个好因,因此闻到佛法,纵然心浮气躁闻到佛法,都有好处。
我们开始来学这一条,「谓佛常住三昧,为寂无妨利物,为用即定即用,无碍自在」。我们要记住,你看佛,他跟别人不一样,佛常住三昧。三昧是什么?这个名词是梵语,印度的梵文音译的,它有很多意思,所以才用音译。最常用的就是禅定,也翻作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我们现在的享受不正常,为什么?我们的享受,佛说五种受,苦乐忧喜舍。我们的身有苦乐的感受,我们的心有忧喜,当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叫舍受。舍受很好,但是它时间太短,六根接触外面很容易就又生起苦乐忧喜,所以叫舍;如果永远舍那就叫三昧,永远舍了,他心就不动!可是佛真的是永远把苦乐忧喜舍掉,这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学过。学了就要会用,那你是真学会。在《还源观》里面我们体会到,你看起心动念依正庄严就现前。中国圣人也讲过这个道理,但是没有佛法讲那么清楚,中国圣人讲什么?讲宇宙的起源,他讲「太极生两仪」,太极是清净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你想想看这味道,太极生两仪。佛法给我们讲,一念不觉那就是动,立刻就生二用,二用是依报跟正报,依报、正报这是两仪。两仪不止生四象,两仪生出什么?生出八识五十一心所,佛家讲得详细,很接近。所以这些大圣大贤不是普通人,不能小看他,我们细心去观察,那都是明心见性,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也曾经就这桩事情请教李老师,中国古圣先贤是不是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老师说得很好,从理上讲可能,但事上讲没有证据。这说得好,事上他们没有露痕迹,他没有说他是什么人再来的,从理上讲是讲得通的。
从二用里面,佛给我们讲出三遍,这不可思议,这是一般真的是没有能说得这么清楚。「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个说得太好,说出整个宇宙跟我们的关系。这是佛法里的伦理,伦理就是讲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果不是清净心,他怎么能照见?这不是想出来的,这是照见。接著给我们讲四德,这是自性里面的四德,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那就要用四德。所以四德是利物,利益十法界有情众生,这是即定即用,所以无碍自在。第一个「随缘妙用」,我们随缘恒顺众生,但是我们的用不妙,我们在造业,凡夫随缘造业,造业里面就有善恶、就有染净。十法界都叫有情众生,四圣法界他也造业,没有我们这么严重,为什么?他只有染净,没有善恶;六道里面众生不但有染净,他还有善恶,善恶都是染污。心行善,合乎伦理道德,果报在人天;心行不善,贪瞋痴慢、嫉妒、障碍,果报在地狱、饿鬼、畜生。所以,六道怎么来的,十法界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以说是相当清楚,没有疑惑,这在佛法叫解悟。解悟是明白,得不得受用?得受用不多,不能说不得受用,得受用不多,总得要证!
怎么证法?那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他们贪瞋痴把它放下,把自性里面的戒定慧找回来。实在讲,贪瞋痴放下,戒定慧就现前;只要有贪瞋痴,戒定慧就没有。戒是什么?就是四德里面「威仪有则德」,是戒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榜样,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慈悲。古人有问,什么是佛法?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来答覆,什么是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佛法。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爱心,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讲「父子有亲」,那种亲爱是自性的。这些年来我们常说「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这叫学佛。众生造作许多罪业,你还爱他吗?要爱他。为什么?他本性本善,他造作那些恶业是习性不是本性,习性是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接触到佛菩萨的教诲。虽然天天接触,他不懂,一句没听进去,这你要怜悯他,你不要责怪他。刚才说天天听为什么听不懂?他心浮气躁,这就是佛法讲的业障,他的业障太重!一句都没听进去。听到怎么样?他也记得,他也会说,他决定做不到,这是业障太重。业障太重实际上就是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就是业障很重;业障要是不重,他心清净,他对人慈悲,绝对不会有凶巴巴的样子、有很难听的言语。你要晓得,那他业障现前,我们看到怎么样?看到合掌阿弥陀佛,帮他消业障,不要跟他争,恭恭敬敬的。他讲我们听,他骂我也听,我合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看我多自在。我在这里念佛,他在那里骂人,骂一个钟点骂得累死了,我也没听进去,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一句也没听进去,这对了,这消他的业障,我们没有染污,这就叫寂用无碍,所以学了才管用。
大师引用经文,这里的「经云」全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如来境界不可量,寂而能演遍十方,是为寂用无碍」。如来是自性,自性境界没有数量,我们现在学的偈颂,下面一首就讲到这个事情,没有数量的,没有数量就没有生灭。寂而能演遍十方,这个寂非常重要,就是寂用是无量的,也没有数量。动用,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种作用是有限量的,怎么知道?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第六意识的作用最大。第六意识是什么?是分别,分别的能力很强,对外它能够缘遍法界虚空界,对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识,你说这个能力多大!但是它缘不到自性。所以用这种心成不了佛,可以成阿罗汉,可以成菩萨,成不了佛。成不了佛,在《华严经》上要记住,他不能够证初住的果位,初住明心见性,真佛。他那个作佛只能作十法界里面的佛,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没见性,见性才算是真佛。他为什么不能见性?他用的心是意识心,缘不到自性,只能缘到阿赖耶,道理在此地。那要什么?寂就好了,寂用就行。寂是什么?寂是自性、是清净心。你看能大师跟世尊都给我们显示出来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心是寂,它能缘法性,法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这个才叫真正的圣人。
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称小圣,不是大圣,称小圣。为什么?比起六道凡夫高明太多,为什么?他不造业,他善恶二边都不造,不造业,所以他没有六道轮回,那叫小圣;明心见性这叫大圣,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大圣。所以我们要学用清净心,尽量把心浮气躁放下,所以学佛先决条件是修根本法,这是修心。修行是两桩事情,修心还要修行,行是行为,行为是外面的,心是里面的。当然里面好,外面肯定好;里面不好,外面好,外面能影响里面。修外面怎么修法?就修戒律,戒律是修正我们身口的行为,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见解的行为,是修心的,修行这样讲就详细。修心是什么?心是清净平等觉。修外表,外表你一定从《弟子规》下手,《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你总得把四个根扎稳,这是修外面的行为,身口的行为。修正我们心的行为怎么办?这比较麻烦,不像修正外面这么容易,那个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现在一般知识分子多,释迦牟尼佛就示现知识分子,怎么修法?我说出来了。昨天是好日子,实际禅寺有不少新出家人,我相信这些出家人里面可能有佛菩萨在其中,这个很难讲的,他们真修行将来就是佛菩萨,用什么方法修心?修心就是修定。我们不是用禅堂坐禅修定的方法,不是用这个,我们用教。诸位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统统都是修定,知识分子用这个方法最好,这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
所以我就劝这些同学们,一定先把四个根扎好,把身口外表修好,修正过来,你像个佛菩萨的样子。里面用什么办法,里面就是每天十二个小时功课不缺,每天一定要做,早晨念佛两个小时,晚上念佛两个小时,早晚课,可以照一般仪规去做。有些道场,净宗道场早晨念一部《无量寿经》,接著念佛号很好。如果年岁大了,《无量寿经》太长,你就改念《阿弥陀经》也行,念一遍《阿弥陀经》,然后念佛,早晚念佛一天四个小时。上午、下午八个小时,八个小时,希望大家听《华严经》,每天听六个小时,我们现在经讲到此地讲了四千多个小时,每天听六个小时,早晨听三个小时,一个小时静坐;下午听三个小时,一个小时静坐。如果这个样子一天不间断,十年不出山门,他的戒定慧真的成就,这叫勤修戒定慧。那个贪瞋痴不要去息灭,自然就没有了,戒定慧现前,贪瞋痴就没有了。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难不难?不难,只要你肯干。实际禅寺的常住能护法,让你们日常生活不操一点心,从早到晚时间都用在修行上,这样就成就。所以要有耐心,天天这样干,干上十年,十年这四千多个小时就可以听完,听完那你根真的扎进去,你得华严三昧,你动用就变成真正的寂用无碍。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第四「依起无碍」,我们看大师的注解,「谓佛虽寂用无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无碍之用」。这是真心起用,他起的作用就是在十方世界,如《华严经》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可思议!不但能现有情身,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这诸位都很清楚,三十二应,应现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但是这个地方要注意到,不是他自己有心,「我对这个人要用什么个心」,那他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起来。他确确实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这叫应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自性本能就是这样的,自然的,为什么?整个宇宙是一体的。譬如在我们身上,我们的身体是一体,我们的腿上痒了,你看手它自自然然就去给它搔搔痒,你说手去搔痒,这手起心动念了吗?它有分别、有执著吗?感应道交跟这个就很相似。众生有感,佛菩萨自自然然的应,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著,所以这叫妙用,随缘妙用,妙在此地。凡夫呢?凡夫随缘,他起用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不妙,有妄想分别执著叫造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叫妙用,至少我们要学会,为什么?妄想很难,太难了,我们要什么?要不分别、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也叫妙用。但是这个妙用是四圣法界的妙用,跟凡夫不一样,凡夫有善恶业,这个妙用这是染净,他不造业了,所以他不会感到六道轮回,他没有六道轮回。这是佛教导我们根性不是很利的人,一种向上提升的方法;向上提升,这个好,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处事待人接物,依照戒律去做,但是还是有分别执著,那是凡夫,那是人天福报。如果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叫功德,就不是福德,福报在哪里?福报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至少你到声闻、缘觉、菩萨,到这里去,你到四圣法界去。如果你的功夫好,你能够起心动念都没有的话,那你就超越十法界,那个功德大!真实功德,果报在哪里?果报在诸佛实报庄严土。不起心、不动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为什么?它太微细,我们自己没法子发觉,太微细。所以我们的功夫能够用得上的,真的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你的心就得清净。特别是执著,为什么会跟人家争?就是你执著自己的成见,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才起争执。对面那个人不服气,我没有错,你错了,这就起冲突,冲突提升就变成斗争,所以这个错了。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分别执著就更错了!如果真的明白事实真相,你才晓得天下本无事,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四圣法界是虚妄的,六道轮回更是虚妄。所以佛在经典里把这些事比喻作「梦幻泡影」,不是真的,你有什么好争的?所以你争就错了。如果你不争,你的清净心现前,你对於一切人的作为你就清清楚楚,清楚到什么程度?清楚到他过去的因、现在的果报,现在的因、来世的果报,你看得一清二楚。但是你一争,什么都看不见了,真相你完全不知道了。
下面大师引经也是有四句偈,「经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是为依起无碍」。众生无量无边,十法界依正庄严各个不相同,为什么各个不相同?每个人造的业不一样,也就是习性,习性不一样,这是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每个人心想不一样,所以他的形相就不一样。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形相一样,他的造业就很接近,就很相似。我在抗战期间在贵州念书,抗战期间,有个同学姓张的,我们同班同学,也非常好。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南京,在南京一中继续读书,班上也有个同学,姓跟名字都忘掉,跟我那个张同学长的相貌一样,走路的样子也一样。我看了这个觉得很奇怪,我就把他找来,我说你是什么个性,你有些什么妄想。他听了很惊讶,他说你会看相,你怎么看得这么准?我就告诉他,我说:我不是会看相,我前几年在贵州有个同学长得跟你一模一样,走路的样子也一样,你们两个性格、脾气一定相同,我来求证一下,果然不错。为什么?相随心转!他的心行很接近,所以他的样子就会长一样。我们学佛之后也肯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是相貌能不能改?能改,如果你天天修善,你的相貌变成慈祥,一看,善人;你的心行不善,再怎么装,脸上都有杀气,蛮横凶恶,他有这个气。我们中国人讲气,外国人讲磁场,心地清净一点的人,感触就很敏感;一般人心浮气躁,感应迟钝。心地清净,他感应很敏锐,一接触就感受到你的磁场,你这种气分他都知道,这都是属於感,佛菩萨有应。佛菩萨是什么?佛菩萨是自性的性德,他来帮助你,帮助你调和,帮助你化解,这就是大慈大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问题是你不能接受,这就是常讲佛不度无缘众生,佛是来度你,从来没有把你舍弃过。什么叫无缘?你的习气太重、你的心情烦躁,你没有办法接受。不要说是冥应,冥应是暗中保佑你,你接受不到,就是明显的加持你你也接受不到。佛不度无缘众生,不是佛不慈悲,佛没有分别心,佛光遍照它就照不到你。你的心浮气躁,那就是一把伞把它遮盖住,把它挡住,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自己必须要把障碍排除掉,你就时时刻刻收到佛光遍照。
「海印三昧」,这底下有个小注,虽然前面讲过,我们每一场都有新同学来参加,机会难得,我们也不能把它漏过,又何况这里还有小注。「海印三昧,谓香海澄渟,湛然不动,一切形像皆於中现,如印印文,以喻如来智海无心,一切众生皆在其中顿现」。这个简单解释,解释得很好,这是比喻,海是大海,用大海来比喻我们的自性,我们的真心像大海一样,我们真心、我们自性是清净的、是不动的。印是什么?印是倒影,外面境界,水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它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这叫海印三昧。香海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自性清净,自性本无动摇,所以它是不动的。它不动,心不动整个宇宙一切现相,(不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讲我们这一个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都在自性真心里面现相,为什么?所有相是真心变的,你怎么能离开真心!一时顿现,这个事情很难懂。所以我们常常念到这个地方,就想到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可以给我们做个明显的证明。你看看水实验里面的结晶不同,证明一切众生在性海里面一时顿现。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说佛不知道那就错了,佛为什么知道?照见,因为你没有办法离开自性。自性在哪里?自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物质跟精神都是它变现出来的,都没有离开它。
我们有时候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电视的屏幕就是性海,所有一切影像有没有离开屏幕?这个影像千变万化,不同的频道千变万化,没有一个画面、没有一点是离开屏幕的。如果你是屏幕,你不就全部都知道了吗?所以为什么见性的人,他的智慧现前,那真的叫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法尔如是!这是佛为什么教我们一定要回归自性,回归自性那就真的成佛。成佛就是真的明白,明白什么?什么都明白,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没有一样不明白,统统没有离开自性,依起无碍。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是因果的道理,我们还敢动个恶念吗?还敢做一桩不好的事情吗?所以要常常想,我们起心动念,十方诸佛菩萨统统看到;我们一个不好的态度对人、对事物,诸佛菩萨也看见。但是看见,他不会怪你,你怎么会起这个恶念?你怎么会有这种形相?佛菩萨不会怪你,要怪你,他就变成凡夫,他又分别执著,他不怪你。但是他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你的习气,这是你的业障,你天天是业障在现行,你的习气在造业。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真应无碍」,真是真身,应是应身。其实诸佛菩萨有真应,我们也有,我们有真身,真身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可是应身就不一样。应身是什么?他们的身是清净身,我们的身是业报身,我们的身自己做不了主,为什么?业力,受业力支配。我们这一生寿命长短是业力支配,一生富贵贫贱也是业力支配,做不了主!过去行善,这一生来享福;过去造恶,这一生来受罪,叫业报身。你看诸佛菩萨、明心见性的人,他是真应身,我们处处有障碍,他什么障碍都没有。这里文里面告诉我们,「真即遮那真身也,应即释迦应身也」。遮那,毗卢遮那是法身、是报身,报身也叫卢舍那,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华言遍一切处;卢舍那,华言净满,清净圆满。清净圆满也是遍一切处,但是一个是就遍一切处说的,一个是就清净圆满,清净圆满是我们的报身,遍一切处是我们的法身。报身、法身都没有形相,特别是法身,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但它能现精神、物质,那个现是什么?现就是应。所以应,释迦牟尼佛是应身,化身也是应,应身跟化身区别在哪里?应身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久,化身是很短的时间他就不见了,那是化身。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实足年龄七十九岁,跟我们一般人一样的,这叫应身。
化身,我在贵州念书,我们的校长周邦道先生是江西人,他的夫人是我们的师母。我们对这两个人,真的我们学生把他看作我们自己父母没两样,他对我们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好老师,我们一生都感恩、都怀念。我们的师母遇到一桩奇怪事情,抗战胜利他们住在南京,住的房子是很大的一个宅院,从外面大门进去是庭院,里面有树木花草,然后走进二门、三门才到她的住宅,所以说大的宅院。师母给我们说,有一天她在家里,来了个和尚,她就问:师父你从哪里来的?从九华山来的。你来有什么事情?来化缘。你要什么?他要五斤香油。我们师母没给他,因为她不信佛,不给他他就走了,一转身之后就不见了。她忽然想到这个和尚奇怪,我们家庭院这么深,大门、二门、三门都没有开,他怎么进来的?这一转身走了不见了,他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多少年她不能解决。但是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绝对不是作梦,这么桩事情。以后到台湾她也跟李老师学佛,就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告诉她,是地藏菩萨化身。她后悔死了,没有供养五斤香油,所以以后一生天天念《地藏经》供养地藏菩萨。这是化身,绝不是假的,你看到跟真人一样,但是来无踪去无影,这叫化身。所以化身也归在应身一类,这两种身都叫做应身。
「真身是体,应身是用」,有体有用,真身要是不现,应身就不起作用。「全体起用,用即是体」,体是性,性是圆满的,所以起用,用也是圆满的。这个很不好懂,可是《华严经》里面说得很详细。「故释迦、遮那,圆融自在,本无二体」,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知道释迦、遮那不二,然后就知道我们自己跟释迦、遮那也不二,不过现在怎么样?现在我们是在迷而不觉。释迦是觉而不迷,所以他圆融自在;我们今天迷了,圆融没有了,自在也没有了,但是体上确实没有两样,事上就变成两样。
这也引经说「如来真身本无二,应物分形满世间,是为真应无碍」。应物分形满世间,这句要注意到,如来真身本无二这是理,应物分形满世间是事,所以,众生求佛,佛决定会应的。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我初学佛的时候,他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然后他又告诉我,有时候你求没有应,那是不是有求必应错了?有求必应决定没错,为什么没应?你自己有业障障碍住。如果把业障忏除,感应立刻现前,给我讲这个道理。那我就请教他,业障怎样忏除?是不是天天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祷告、求忏悔?不是的。所以老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头一次我听章嘉大师讲的,形式不重要,重要在实质。实质是什么?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你今天做错事情,佛菩萨面前求忏悔,明天照样还干坏事,晚上又忏悔,这有什么用处?这没有用处。所以我们明白,佛家讲真忏悔,就是中国古圣先贤教后人的「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不可以有重复的过失,这叫真忏悔。我们才知道佛法里头没有迷信,佛法讲理,所以你真搞清楚了。
於是我们对早晚课的意义就明白了,为什么佛给我们定早晚课,用意在哪里?早课是提醒自己。你所读的经文,经文里面的教诲提醒你,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违背佛陀的教训。晚课是叫我们反省,今天这一天有没有犯过失?有没有依照经典教训去做?有的,很好,希望明天再保持;没有做到的,今天没有做到,希望明天都能做到,这叫真正做早晚课。而不是早晨把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又念一遍给他听,自己思想、行为与经教完全不相干,这样做早晚课,罪过就很大。为什么?你是有意的,早晨去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又骗一次,一天骗两次,一年是骗七百多次,你的罪过多重!泥塑木雕、纸画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骗他,你能不骗人吗?这样学佛只有一种利益,跟佛法结个善缘,来生后世什么时候真的依教修行,你才能得佛法利益。所以学佛的人,业障为什么那么多?冤亲债主为什么那么多?鬼神都瞧不起你,为什么?你是搞假的,你不是搞真的。你要是搞真的话,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怎么会有障碍!哪有这个道理。
遮那是梵语,毗卢遮那意思是遍一切处。释迦中国意思叫能仁,你们看看这个意思,仁是仁慈、仁爱,他能够以仁慈待人接物,他能够用仁爱爱一切众生。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有没有把释迦学到?我们今天学佛,多数人都是做表面的样子。实质上呢?实质上与佛陀的精神、教诲完全相违背,还自以为是,处处批评别人,原谅自己不原谅别人,你说他有多重的罪业!自己无知,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他真可怜。真可怜你就不能跟他计较,好好的回过头来,我不要学他那个样子,我要认真去学习,这就完全对了。修行,佛陀灭度之后,唯一的依靠就是经典,经典里面第一殊胜、第一圆满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古以来,祖师大德称这部经是经中之王,其他的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是本,其他的一切经是《华严》的枝,《华严》的树叶,枝叶。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是无比的幸运,不但是接触到大乘,而且接触到大乘的根本*轮。这个经的好处,长年在一起学习的同学,多少都会感受到,它讲得太好,讲得太圆满,讲得太周详,让我们一个普通的人,中下根性的人,逐渐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慢慢的明白了。明白之后就得修行,修行就是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叫真修。清净平等觉是自己本来有的,烦恼习气是本来没有的。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分圆无碍,分即支分,圆即全身」,好像我们一个人一样,说人这是全的,全分、全身;说手、说手指、说耳目,那都是支分,是我们全体里面的一个部分。分圆无碍就是说,「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故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这个地方我们读了之后,自然就能体会到,经上说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这全是性分,遮那是法性,所以他现出的相,相就是支分,依正庄严。你看我们从《还源观》里面讲的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是此地讲的圆,就是全身、法身。起二用,起心,大宇宙现前、出现,大宇宙里头森罗万象;动念,生命出现,这个生命是自己。我跟这个大宇宙,跟宇宙里面所有的一切万物、众生同时出现。宇宙万相、芸芸众生都是自性的支分,乃至於,这里说得好,一毛一尘,一毛是我们身上最小的就是汗毛,一毛是汗毛的尖端,都是自性的性分,性分没有大小,所以都有圆满的性德。这个事情不好懂,《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微尘当中有世界,世界里面有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重重无尽。这是《华严》的世界观,我们现在讲宇宙观,是《华严》的宇宙观。现在哲学里面讲宇宙观,不能跟它相比。这一毛端里面有世界,世界里头有毛端,毛端里头又有世界,也是重重无尽。谁能够到毛端里面的世界去参学、去拜佛、去帮助众生?这我们在前面读过,普贤菩萨常常去!
这桩事情,近代科学里,我们在前面也跟诸位报告过,有全息照片,跟那个道理很接近。什么叫全息照片?拍照的时候它是用两束激光,两个激光照在一起,照的时候用照相机来照成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看不到人像,你看到是一条一条的条纹;但是用激光一照的时候,像就现前。你把这个相片撕成两半,你在激光里面照的时候它是完整的。撕成碎片,撕成一百张、撕成两百张碎片,张张都是完整的。这就是此地讲的分圆无碍,现在被科学证明,我们看到这个报告,跟此地讲的是完全相同。它不过是一张照片,一张人像,你把它撕成粉碎,在激光之下它还是完整照片,这很奇妙!宇宙是更神秘,我们经上讲的,你看一毛端、一微尘,那就太小了,我们肉眼看不见,在高倍显微镜之下也未必能看得到,它里头还是圆满的。这个圆满是什么?是圆满的宇宙现象,宇宙没缩小,微尘没有放大。这就说明在性分里,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性变成相,相里面也没有大小,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些都是属於宇宙观的范围。
底下一条讲因果,「因果无碍」,这个很重要,「谓佛往昔本生行菩萨行,修习波罗蜜因,而证遮那佛果」。我们先说这段,这从事上说的,佛,我们就说释迦牟尼佛,说得亲切一点,他也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修了多久?佛在本生经里面告诉我们,修了无量劫,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就是菩萨行。菩萨道是什么?是有六个总纲领,这六个总纲领展开就是八万四千细行、无量的细行,总纲领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具体的行为里面,就是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个跟诸位报告过。在大乘,十善业一展开是八万四千菩萨行门;在小乘,展开就是三千威仪。所以三千威仪的根是十善业,菩萨八万四千细行的根也是十善业,十善六度是菩萨的心行,生生世世不离。所以修习波罗蜜因,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究竟圆满。他真做到,做到究竟圆满才证遮那佛果,遮那佛果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他修成佛,是这样修成的。诸位想想,我们如果不修十善业,不修六波罗蜜,见性就难了。那你又不是上上根性,像惠能大师那么样的天才,惠能大师他怎么成就的?这一生他没修,过去生生世世他在修,要不然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没修,所以听佛经还听糊涂了。人家是一天经都没听过,听五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成佛,他就证遮那佛果。这说明什么?说明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他功夫圆满。我们现在正在干,不真干行吗?要真修、要真干。真干、真修还有一条近路可以考虑的,那个近路是什么?这一生当中成佛,这真叫稀有难逢,这个近路是什么?带业往生。带业往生你要记住,你没有十善业道的基础,你不能往生;你没有六波罗蜜的心,你不能往生。六波罗蜜是大乘,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所以要有十善行,要有六度的心,念佛往生决定得生,真的叫万修万人去,因果无碍。
下面说「故所受报身,及所成事业,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自在无碍」。这是讲什么?这是讲感应。你见性了,证遮那佛果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华严经》讲初住以上的菩萨,他就能够以三十二应身,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这个感应,诸位要记住,缘分,你跟他有缘,他就会跟你起感应道交。没有缘,感应道交比较困难一点;有缘的时候,感应道交很敏锐。这个缘不管是善缘、是恶缘,只要是有缘就行,它统统起感应,感应他就现身。「所受报身」,他就教化众生,像释迦牟尼佛所受的报身,在这个世间也是父母所生,跟我们身是一样的形状,一生从事於教学。也有求学,你看十九岁出去求学,三十岁就毕业,他老人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三十岁。彻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我们今天讲办班教学四十九年,这是他的事业。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自在无碍,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我们凡夫肉眼。可是如果你要是证到阿罗汉,你要是证到菩萨,也就是说你能把执著放下,把分别放下,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事业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不但在地球上教化,许许多多世界他同时现身在教,你都看到了。
为什么?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常说「千处祈求千处应」,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看到地球上人,跟菩萨有缘他现身。还有十方世界,还有不同维次空间,我们肉眼见不到的。要知道太空当中许多星球也不是真的,也是梦幻泡影,你不能把它当真。如果我们真的天眼开了,法眼现前,那你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星球里面,都有众生住在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星球现前,现在你看不到,空间维次突破之后你全看到。可能有星球跟我们星球连在一起的,很有可能,因为它不是真的实体,它都是虚幻的,虚幻就是无碍的。两个星球可以重叠在一起,甚至於三个、四个、十个、八个能重叠在一起,决定没有障碍,突破了看到非常奇妙。
下面这引经,「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网中皆演说,是为因果无碍」。因果无碍,因果全现,佛在因地里面发愿,发愿自己成就要帮助一切众生,四弘誓愿是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总愿、通愿,无论发什么愿一定跟它相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把它归纳不超过四愿,所有一切佛菩萨不管发什么愿,你归纳一下都在这四愿当中。第一个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学佛终极的目标。这四个愿天天发,我们现在发的是什么?我们是嘴皮上发,心没有发。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度就是你帮助他、成就他。你现在天天发愿,你还在障碍他,你还在给他为难,还破坏他,你不是与你自己愿相违背吗?所以你不成就。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的烦恼天天在增长,你没有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听经都听不懂,你学的是什么?所以,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在学佛,你对照一下就晓得。一些人只看别人过失,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所以一辈子不能成就,白过了,来生来世还是搞三途。人身一失,得人身可不容易,因为你的烦恼习气这么严重,多半都是到地狱、饿鬼、畜生,到那里去了。去得很容易,出来很难,想到这一点,我们就不敢不努力,不努力不行,不努力肯定堕三途。明眼人看到你造的罪业,看到你堕三途,什么都不会怪你,为什么?你太可怜!你自己不承认,别人劝你,你不会接受,所以人家不敢劝你,只有在暗中怜悯你、可怜你。我们要不是经典教训,我们自己怎么会知道?天天读经,天天在学习,逐渐明白、搞清楚,你说这多重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