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0三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经文第九段第四首偈看起,我们将这首偈念一念:
【毗舍浮佛无三垢。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开示:「毗舍浮者,亦云毗湿婆部」。这是梵文音译,音相同,用的字不一样。「毗湿婆」翻成中国意思,遍一切;后面的尾音「部」,中文的意思是自在,也翻作遍胜。你看遍一切自在,遍胜,殊胜的胜,意思相同。十尊佛,我们才学到第四尊,可是他已经给我们突显出一个原则,那就是佛佛道同,所以佛法里面讲的平等是真平等,决定没有高下。特别要提示的,也就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我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古大德常常提醒我们,这桩事情一定要直下承当,不能说这个事情我不敢当,这地方不能说客气话,一定要承当。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要承当,我是佛。我们的老祖宗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承当,我们的本性本善,纯净纯善,没有能够相比的。我的本性本善,你的本性也是本善,他的本性也是本善,这个本善跟佛法里面讲本觉是一个意思,佛是觉的意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要用中国话来讲,就是本性本觉。所以本觉跟本善意思是相同,觉就善,不觉就不善;善就觉,不善就不觉。我们细心去思惟观察,真的是言语上不相同,意思上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明了这个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我们自己惭愧心就生得起来,为什么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依然在六道里面起惑造业受苦,这不应该的!
这次这个风雪的灾难,我们看到网路上的讯息。这个地方是道场,没有电视也没有报纸,这些讯息几乎我们都把它隔绝了,为什么?染污的太多了。我至少有四十五年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现在连电话都不听,手机也没有,这对于我们修清净心非常有帮助,最重要是清净心。你看看净土,净土经论里面常讲「心净则佛土净」,什么人能往生净土?是不是佛号念得多?不是的。是不是经念得多?也不是的。佛拜得多?也不是。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念一声佛号,比那个不清净的人念十万声佛号,功德都不能跟他相比。为什么?那个清净心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心不清净,念十万声依旧不相应,道理在此地,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
你再看看佛德,前面说过,佛有一万个名号,从理上去讲,或者从事上去讲,名号说不尽,为什么?性德没有办法称赞,赞不尽的,统统是自己的自性。所以世出世间最尊最贵无与伦比是什么?是明心见性。怎样见性?性德是圆满的,有没有失掉?没有,要失掉就不叫自性。所以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没有失掉,只是东西障碍了。什么东西?妄想分别执着这个障碍了。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真的,为什么?自性里头本来没有,所以马鸣菩萨告诉我们,不是真的一定可以断掉,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是真的,永远不失的,我们只要把障碍放下,智慧德相它就现前。这桩事情信得过叫真信,信佛信什么?就是信这个,信你自己是佛,不是信他佛。他佛有没有?有,从哪里来的?我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弥陀、自性释迦、自性毗卢遮那、自性药师如来,自性变的;离开自性,什么都没有,无有一法可得。净土,唯心净土,还是自己心识变的,到哪里去求?到自性里面去求。怎么求法?『无三垢』,你看毗舍浮佛无三垢,这就行了。
三垢是什么?清凉大师在这注解里给我们开示:「无三垢故,无不自在而超胜也。三垢,现、种及习」,就这三个。现行的烦恼、种子及习气,这三样东西,这说得很细了。《华严经》里面一般场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着,这说得细,妄想的现行、妄想的种子、妄想的习气;分别的现行、分别的种子、分别的习气;执着的现行、执着的种子、执着的习气,全都没有了。初学听起来很不好懂,什么叫现行、种子及习气?现行是现在发作了,譬如世间人常讲「见钱眼开」,看到钱财摆在面前,贪心就起来了,那个贪心起来叫现行;贪心没有起来的时候,在心里面叫种子,没有遇到缘它不起现行、它不发作,看到钱财它就发作。这个例子很粗,很明显,大家好懂。
那么修行人真的不贪,不贪财了,可是看到财他还笑笑,好象有欢喜心,那是什么?习气。他贪不贪?他真的不贪,这是习气。现行好断,习气难断!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很多例子,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举阿罗汉,阿罗汉确实把三界六道里面的见思烦恼断尽了,贪瞋痴慢疑都没有了,都断尽了,超越六道轮回;可是他在六道里面应化,来教化众生,还带着有见思烦恼的习气。佛举出来,譬如傲慢,他真的没有傲慢,可是他的举止言谈还有傲慢的样子,实际傲慢他真断了,那是什么?那是习气,绝对不是烦恼的现行,是习气现行,说明习气很难断。习气真的断了,习气没有了,那就不是阿罗汉,升了一级,叫辟支佛。阿罗汉断三界六道的见思烦恼,辟支佛连习气都断了,所以辟支佛的功夫超过阿罗汉。一般阿罗汉决定有回小向大的一天,要多久?两万大劫,要有那么长的时间他才能觉悟,觉悟的时候,小乘放弃了,学大乘,可是辟支佛只要一万大劫。辟支佛也是小乘,一万大劫就回头了,阿罗汉要两万大劫,一个是有见思烦恼的习气,一个是没有见思烦恼的习气。菩萨,菩萨修行是断分别执着,不是像小乘,小乘是只放下了执着,分别存在!一般讲分别是什么?法执,我执断了,法执犹存。菩萨是我法两种执着同时断,但是功夫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的缘分也不相同,这一点不能不知道。
根性是与宿世有关系,自己修行功夫有关系,就是善根不一样。而缘分,这是讲福德、福报,各人也不相同。福报,固然自己有福报的种子,还必须要有助缘,佛法讲缘生法,如果没有助缘,你阿赖耶识里虽然有福报,没有助缘不能现行。譬如我们讲一般算命,看相算命的讲,给你算命,你有财库,你的财库很丰足,你将来会发大财。那你在家什么事情都不干,坐在家里等发财,能不能发财?发不了!为什么?没有缘。就好比种庄稼一样,你家里面的库存,什么样粮食水果蔬菜的种子统统都有,应有尽有,你没有拿去种植,你摆在仓库里,它不会长东西出来。你要拿到外面去种植,那就叫有缘了,种子需要土壤、需要肥料、需要水分、需要阳光、需要空气,这条件统统具足,你又照顾得很好,它就长得很茂盛,开花结果,缘!命里有,无论你经营哪个行业,统统赚钱,命里有财库,有财!你经营这个事业是缘,这是真正讲发财之道,所以佛门有。
那你命里头财库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喜欢财布施,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你用财物帮助人。绝对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不是的,一般发财的人是至少十世以上,生生世世喜欢修财布施,到这一生当中他才能得大财富,没有十世以上这不可能。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看到别人遭难,看到别人受苦,你生起同情心,而且全心全力能照顾、能帮助,这是无畏布施,所谓救苦救难。喜欢救苦救难的这个人长寿,他不遭难。所以佛教导我们,你修这三种因,你得三种果报。现在这个世间他得这个果报,那是前世的因,这佛经上讲得透彻,「欲知前世因」,我们要想知道自己前世造的什么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当中所遭遇、所享受的就是,果报!你从果报上就晓得因。那想想来生怎么样?我来世果报怎么样?「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所作所为,这是种因,来生得果报。你看多清楚,世尊在经上只讲了四句话,把三世因果都交代清楚了,相信的人有福。这是外国的宗教说信了上帝就有福报,我们把这句话搬过来用在佛法里,你对于三世因果相信,你有福了,真正有福的人。所以你要求人天福报,你真修布施。
菩萨度众生,头一个是有福报,没有福报你怎么能度众生?所以菩萨修行第一个项目是布施,第二个项目是持戒,持戒是什么?持戒的人相貌端正,相好,又要有大福报,又要有个堂堂好相貌,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哪里来?持戒来的。我们要不要自己的身相端庄,端正庄严?这要持戒,统统有因有果。佛的三十二相,相相都有因,八十种好,好好皆有因缘,这个要懂。修相好,实在讲绝不是为自己,这个话诸位要记住,没见性才修,如果见了性,不要修了,为什么?性德是圆满的,你自性里面那真的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报身如来。没有见性的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见性!没有见性,那就要修得,为什么要修?不是自己有这些贪心,不是的,是为了度众生,为了接引众生方便起见而修。众生喜欢相好,看到相好的人,他就仰慕、他就欢喜,仰慕欢喜他就听话、他就受教。藏教的佛,就是十法界的佛,佛教里面称藏头佛,藏教到顶点了,头了,所以叫藏头佛。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是藏教的佛,八相成道。这都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
众生贪心没断,都希望自己相好,如果没有这个念头,现在这个世间美容院不全都关门了吗?你看那个美容,后遗症很可怕,他顾到眼前,眼前几年美就好了,以后就不管它了,贪着眼前的小利,可是二十年、三十年之后那个痛苦是不堪设想。为什么?破坏自然生态,你要受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这个身,父母所生的身,这是自然生态,我们要把它改变,要用手术把它改变,那你去破坏自然,一定要遭受果报,果报就是后遗症。我在澳洲见到一个同学,在我们道场做义工,在厨房里工作,有一阵子我看她很痛苦,我问她有什么毛病?她说年轻的时候美容,做鼻子美容,现在这个鼻子痛苦不堪,她说二十年前做,二十年后受苦。我看到她,我都认为这是菩萨现身说法,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
那我们要想相好行不行?行,不要去美容,命相家常讲,相随心转,只要你修好心、善心。好心,你相貌会转,相貌会转,体质也会转。我们不能说修行人不老,我们不可以这样说法,但是修行人真正有修,也就是真正从心地里面改过来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会想到社会上苦难众生,就像佛菩萨一样念念不舍众生,如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方法太多了,但是里头有个最重要的方法,这要掌握住,最重要方法是什么?是教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因为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苦从哪来的?迷惑来的,因为你迷了,你造业,你造作一些不善的业,带来苦报。迷才会造,觉不会造。觉所造的是净业,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造,净业,那是真正觉悟的人。没有透彻的人对人天福报还贪恋,他希望得善报,他不希望得恶报。善报是善因,你要修善因,决定不可能说不善的心行会得善的果报,没这回事情。
有很多人看到,这个世间真的他看到善人贫穷、受苦,看到一些恶人心行都不善良,处处欺骗别人,发了大财,所以你跟他讲因果他不相信。实在讲他自己愚痴,绝不是他聪明,他没有看到事实真相。他看到作恶的人生活很好,又富又贵,以为没有因果,其实佛把真相给我们说出来,我们才恍然大悟。他命里面的官位可以做到宰相,因为心行不善,他只能做到个部长,他已经降了。他命里面的财富,譬如他有一百个亿,现在这一生他想尽方法去赚钱,他只有五十个亿,已经打了对折。他的福太大,虽然造作恶折福,还没有折尽,还有余福,这个余福一般人看到就非常羡慕,余福也很大,不晓得他已经打对折了。没有福报的人,你再作恶,那个恶报马上就现前,很快,你没有福。这种道理、事实真相是真的,通达明了,我们才晓得修善、积功累德之可贵。
我们过去生中没有修那么大的福报,这一世懂得了,懂得补,我们拼命去修,希不希望有果报?不希望,不希求果报,这一生所有一切享受随缘就好了,绝不攀缘,绝不要求怎样,一切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善行里面我们知道,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最大的善行就是教化众生。所以你看圣人、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什么身分?教师的身分,天天教人,一个人也教他,两个人也教他。这诸位要知道,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只要开口就是讲经。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诸位知道,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不是说有很多听众大场合当中讲经才算是讲经,一个人碰到也是讲经,路上遇到,说几句话也是讲经;绝对没有一句是空话,绝对没有一个人遇到佛是空过,没有的。三言两语都是教他,都是在劝导他,这我们要学。
我们要怎样才远离一切恶?能把佛菩萨这一点学到就远离了,决定没有杂心闲话。读经,读经是听佛菩萨教诲;说话,是我们把佛菩萨的教诲转述给别人,学夫子「述而不作」,我们从佛菩萨这里听到的、得到的转告别人,要常常存这个心。要断贪瞋痴慢疑,决定不怕吃亏,决定不怕上当,为什么?没有吃亏的,没有上当的,疑虑才真正吃了亏、真正上了当。所以用一个心待人,人人都是佛菩萨,人人都是好人,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学佛五十年,在这两句话当中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们自己才能入佛门,才能进入佛菩萨的俱乐部。
首先培养自己的纯净纯善,然后无论在哪个地方,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他自然就感化一方。这在我们中国人称为氛围,外国人称为磁场,这是真的。我在年轻时候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的磁场就非常好,你进入他居住的范围,你会感到身心安稳,你会对这个地方自然留恋,就是见不到大师,也愿意在他的院子里面走走,感受他的气分,这都是真的。这种气分在佛法里叫光,佛法用光,不叫气分,不叫磁场,佛法叫光,佛光普照!他照的范围大小,那是他修行的功力、他心量的大小,他心量大光就大。所以佛光普照法界,我们现在照到没有?照到。没感觉到,你自己有障碍。好象白天阳光普照,你偏偏打个伞遮住它,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绝不是阳光没有照你,是你障碍它。我们的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此地讲的现行种子习气是障碍,你能把这个障碍除掉,除不尽,稍微除一点,你就会感受一点气分,佛的气分。
我们每天几乎都在学习,诸位想想,这是过去多生多劫种的善根,知道之后要珍惜,我在这个希有难逢殊胜的机缘当中,要大幅度的提升自己。为什么?缘不是永久可以得到的,往往都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们一般人讲机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希有难逢。我们怎样掌握机会?一天,不要以为明天还有、后天还有,你这样想的话,人懈怠了。我今天这种缘分只有一天,这一天好好的把握住,绝不空过;明天还有一天,好,明天又一天。天天都觉得是今天,不要想到明天,我的成功就在今天,抓住今天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要想到明天、明年的话,这个人成就就很难,为什么?他懈怠了。古今中外,世出世法,真正成功的人就是懂得抓住今天,今天的缘太殊胜,所以永远要有感恩的心。
我在十二年前离开台湾,在台湾虽然时间很长,住了三十年,但是后面的十年,每年在台湾居住的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全世界到处走,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住过三个月的;居住时间短的,五天到一个星期,多半半个月、一个月,所以我对于家的观念就没有了,流浪,哪里有缘哪里去。最近太难得,我在香港住了八、九个月,可以说在一生当中,在一个地方居住的时间最久。那么成就,常常走动成就就缓慢,功夫很难得力。要想成就,无论世出世间法,「一」太重要,在一个地方,一时一处,一心一德,学一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所以老祖宗的教诲,「教之道,贵以专」,太重要了。也许有很多朋友说,这个社会太复杂,我们只懂得一样,不懂第二样,在这个社会很难生存。这些话听起来都很有道理,而实际上圣贤人告诉我们「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通,《华严》常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怕你不通。为什么?因为你求的是定慧,定慧通一切法门。我们求的是求智慧,不是知识,知识不通一切法门,智慧通一切法门。智慧一定从戒定当中修来,没有戒定哪来的智慧?
这些年来,我们也是从经验当中总结的教训,为什么许多的学人,不是不用功,真用功,真努力,真想学,而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疏忽了根本。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弥补扎根的教育。出家,儒释道四个根,像一张桌子一样四个腿,四平八稳,这四个根一定要落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工作,起心动念、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为什么?它是性德,自性它本来就是这样。我们今天违背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所以感觉得很别扭,为什么要守这些规矩?好象给我们带来不方便,实际你觉悟之后你就是这样,是自然的。《弟子规》是天然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都是天然的,都是性德的流露,要有这个认知,你学习就生欢喜心。你学了,我在日常生活这样做,就像个佛的样子,像菩萨,佛菩萨就是这样的。我们是从外做到内,外表上先学这个样子,慢慢从心里面去领会就觉悟了,外缘帮助我们觉悟。上上根人呢?他从内修,内里面一觉悟,外面自然就是这样的,不要学,不用学,自然就是这样。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做出这个样子,从内到外;像惠能大师这样的人物,也是从内到外,戒律没有学,但是他都做到,身语意三业决定没有一条跟戒律相违背,这在佛法叫道共戒,道是开悟,慧现前叫道,这是最圆满的。第二等的是定共戒,你得了清净心,你得定了,不会有犯过错。这都是上上人的根性,中下的要从外影响到内,我们看佛菩萨怎么做法,应当好好的跟他学。
学不是一下就能学得到的,这什么原因?我们的烦恼习气无始劫的熏习太重,一下转不过来,要慢慢的转。听经听到一千次,才真正领会到里面的意思,这是正常现象,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听上一千遍,才稍稍听得懂,所以是正常现象。如果说一遍、二遍就听懂,那不是凡人,那是再来人。这些话是从前李老师教给我的,那个时候我在台湾,自己的命薄,没有福报,没有道场,障碍重重!所以是逼着,无可奈何,哪个地方有缘请我去讲经,我就到哪里去。美加就有三十多个地方,我常常去的;南美来请,阿根廷、巴西来邀请,我没有法子分身,我介绍别的法师去。以后有了卫星、有了网际网路,这个帮助就大!人虽然不能去,他们可以从卫星、网路上来接收,那我们的学习等于是在一起学习,就没有中断。这些大概都是最近十五年的事情,我们用网路教学,用卫星教学今年是第六年,二00三年的元旦开始的。这样好的工具我们要善于运用。运用这些工具也不是我想到的,老师先想到的,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至少十次以上,所以印象很深刻,他说电视传播是最好的科学工具,要善于利用。但是老师那时候说这个话,我们听了不敢想象,为什么?租一个电视频道太贵,我们没有这个经济力量,负担不起。电视台讲半个小时,在当时差不多台湾钱需要二十多万,我们哪有这种力量?不敢想象。现在科技愈来愈进步,成本愈来愈降低,现在搞一个电视台不贵,在台湾大概有个几千万的台币就够了,如果合美金的话,不超过一千万美金,一个卫星电视台就可以建起来。所以要好好利用这些工具,净化全世界的人心,也像诸菩萨一样无三垢。
所以你看看诸佛如来没有别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全断了。我们想到《起信论》上的两句话「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话说得好,本有是真的,永远不会失掉;本无是假的,现在虽然有,决定可以能够断得掉,我们一般讲放下,决定是可以放得下。我们再看第五尊佛:
【尸弃如来离分别。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尸弃』是梵语,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有解释,「尸弃,亦云式弃那」,这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持髻」,也称为「有髻」,就是头发上扎的一个髻,我们看菩萨的像,菩萨的像你能够看到发髻,头发。下面跟我们解释就是尸弃佛的德,无分别,无分别是「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心顶也」;又说「髻中明珠,即无分别」,这个明珠是代表无分别。大师在前面提醒我们,要我们在赞颂里面取所表的德行,智慧德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受用。无分别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再跟诸位说,没有起心动念。《般若经》上说的般若无知,这个无知就是无分别智,般若无知,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我们看他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智慧的流露,他怎么流露的?起作用的时候自然流出来,他有没有去想一想?跟诸位说,没有。不但是佛没有想,菩萨都没想,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他哪里有想?这是自性智慧自然流露的,一想智慧就没有了,为什么?这个想就是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把你智慧障碍住了。障碍之后,这个智慧也起作用,但这个作用扭曲、变形了,变成知识,智慧变成知识。
然后我们细心去体会、去观察,我们学佛为什么不能开悟?看看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三、四十岁之前开悟的人很多!惠能大师是很难得的,二十四岁,很年轻。他们学习佛法的时间并不很长,我们看到三、四十岁,学佛时间大概在十年,十年上下,宗门开悟的人,教下大开圆解的人很多,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行?说个老实话,不行的原因叫错用了心。这句话怎么说?为什么我们错用了心?他用心用得正确,他用清净心、用平等心,他的心清净平等。清净没有执着,平等没有分别,有分别不平等,有执着不清净。我们今天用的是什么?用的是分别执着,错用了心,用这个心怎么会开悟!用这个心来学《华严经》,用这个心来讨论佛法,这就是李老师讲的佛学;用这种心研究儒、研究道,也就变成儒学、道学,读书成不了圣贤。中国古人讲的话「读书志在圣贤」。我读书不是为名闻利养,不是为功名富贵,是为什么?作圣人、作贤人;学佛,我作佛、作菩萨,方向目标要正确,用心要相应。
方向目标错了,我们这一生方向目标定在什么?定在名闻利养。如果心里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贪图功名富贵,这个心叫轮回心。用轮回心来学佛法,还是造轮回业,不过就是造的是善业,果报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欲没有离开,你还有欲望,欲望没离开,你出不了欲界,三界里头你的范围多小。你看外面这大圈圈是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划个小圈圈是六道,六道里面再划个小圈圈,欲界,你出不了欲界。欲界往上面去六层天,往上去一层比一层淡薄,但是他没断。前面讲的,他那个欲的种子没断,欲的习气没断,淡薄是什么?是现行,现行真的愈上去愈淡薄,种子习气没断,一遇到缘它马上就发作,立刻就现行,所以难,真难!
那我们在生活当中真学佛,怎么学佛?真学佛就是要学放下分别、放下执着,特别是执着,有执着造的罪业很重,很难放。那怎么样?要减轻,希望这个执着的观念一年比一年轻,分别一年比一年淡薄,这样就好。要真的能有进步,经教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如果不是重要的帮助,世尊何必说法四十九年?天天跟我们讲,我们天天听,慢慢觉悟、慢慢明白了,才知道这个东西是要舍,不舍亏吃大了,为什么?不舍就得搞轮回,搞轮回你就要晓得,我们这一生修得不错,这一生早年遇到佛法,确实善念多、恶念少,善言善行多,恶言恶行少,但是前一世?再前一世?想到过去生中造的业,就感觉得很可怕。过去生中没有遇到佛法,所以烦恼习气很重,造的多半都是不善业,怎么知道不善业?我这一生的果报不善,知道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多,这一生的果报很苦。学佛,真的断恶修善了,还一生在外面流浪,时时刻刻想到有个安定的地方,不要动了,这个缘都遇不到,你就晓得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业。那么来生,可以说来生果报很好,享福,人天福报会现前,可是一享福就享糊涂了。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世间人,大富大贵,就是上一生修的,这一享福把佛法就丢掉了,纵然信佛也不过烧烧香、拜几拜佛,念念当中还是求福求慧,还是搞这个,还是把人天福报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想到了生死出三界,这怎么得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知道真修行没有别的,放下。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头一天见面就把这样重要的问题告诉我:看破、放下,施舍。这么多年来,我做得不够彻底,所以这个障难排除不了,做得不够彻底。不够彻底的原因不是不想做,缘不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缘分,缘有时、有地、有人、有事、有物。看看现前年岁也大了,好象这个缘慢慢成熟,应当彻底放下。
过去我在新加坡,曾经遇到一位法师,我很佩服他,谈禅法师,好象前年往生了。这个人能放下,肯布施,缺点是没有深入经藏,所以一生修福,帮助别人道场。我听说福州有一个大道场是他建的,叫西禅寺。他得来的那一点钱很不容易,我跟他见过几次面,去看他,他在新加坡城隍庙摆一个小摊子,卖纸钱香烛,那个很微薄,一块钱几毛钱,人家到城隍庙烧香,他就赚这些钱累积,看到别人有修庙造佛像,他把钱拿出来。我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是在旧金山,旧金山,他是福州人,有一批福州的居士,他们在那里买了一个地方,建了一个道场,大觉莲社。那个道场当时买的时候是七十万美金,这个事情是在二十年前,谈禅法师拿了四十万。他老人家帮助人非常慷慨,钱交给你只说一句话,以后再不闻不问,这句话说: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他就交代这一句,你钱怎么用法他绝对不说,他不问你,你做的好事情是你的功德,你要做得不善的话,因果你要背,所以他心比较清净,他舍了之后一丝毫罣碍都没有。生活非常清苦,他一生每天就那么一钵饭、一个菜,喝水喝自来水。我们去拜访,贵客,他到摊子里面买一杯矿泉水,这是招待客人,一杯矿泉水,他自己喝自来水。这也是一个很少见的人,一生过这样清苦的生活,积蓄还不少,好象西禅寺他拿了好几百万美金,一句话:各人因果各人负责,就没事了。前年有同修告诉我他往生了。
所以我们接触到经教,真正接触到真善知识,这个缘不容易,我在台湾,方老师、章嘉大师、李老师,真善知识!我跟他们修学的时间十三年,离开之后还是保持联系,每次在国外回到台湾,我一定去看看他们。方老师走了之后,我照顾师母,也一直送到她走,这是做学生应该要做的事情。他的儿女在美国。所以我们学生也跟儿女一样,知恩报恩。
佛在此地教导我们,要重视无分别智,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这是顶法,无上甚深之法。我们看到菩萨,菩萨还戴帽子,很多菩萨的帽子顶上都有一粒明珠,表这个意思的,表无分别智,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我们再看下面第六尊佛:
【毗婆尸佛如满月。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毗婆尸』,这是印度话,清凉大师说「此翻有四」,它有四个意思,这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净观」,第二个「胜观」,第三个「胜见」,第四个「遍见」,有这四个意思。比喻里面「如月圆智满,是遍见也;魄尽惑亡,是净观也;既圆且净,是胜观胜见也」。观、见都是自性智慧的起用,起作用,我们着重在净、在胜、在遍,要懂这个意思。『如满月』,满月是月圆,佛经里面常常用这个来做比喻,形容佛面如满月。这要懂得它的意思,满是圆满,没有丝毫缺陷,取这个意思,可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佛的面孔就像月亮一样圆圆的,那圆圆也不好看,不是取这个意思,是取它没有欠缺。所以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一点欠缺,这才叫做圆满,所以它这个满是圆满的意思。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举的比喻是更明显,月圆比喻作智慧圆满,智慧圆满就是遍见,见到遍法界虚空界,我们常讲一切性相理事因果完全通达明了,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万德万能,有这个意思在里面,这是性德。
佛法是平等法,这要记住,绝对不是说只有佛有,我们可以说只有佛才圆满的现前,为什么?一切众生统统都有,而是众生有障碍,所以这个圆满的德行不能现前,障碍住了。佛说这桩事情,只要你把障碍除掉,你的性德就现前。障碍多,无量无边,总的名称叫烦恼,烦恼习气。分类,把它分为三大类,见思烦恼,见是见解,就是你看错了,思是思想,你想错了,这是一大类;这个想错了、看错了,六道轮回就出现了。诸位要晓得,六道轮回是假的不是真的,从哪里来的?就从见思烦恼里面变现出来,只要你有见思烦恼,这个自性就变成了六道。所以见思烦恼断了,六道就没有了。《证道歌》上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觉就是见思烦恼断了,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没有六道轮回。菩萨比阿罗汉高,菩萨不但是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尘沙烦恼是分别。尘沙是比喻,像尘土、像沙子那么多,你那个分别是念念分别,无量无边!因为有分别,所以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从分别来的,如果分别没有了,四圣法界也没有了。四圣跟六凡是十法界,假的不是真的,梦中境界!所以分别执着放下之后,那你就很容易把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放下,起心动念一放下,十法界没有了,现出一真法界,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什么叫真?永恒不变,佛法里面讲真妄,凡是会变的就不是真的,不变的是真的。我们看看这个世间,哪一样东西永恒不变?找不到,最后找到一样:虚空。虚空好象永恒不变,三千年前的虚空是这样,三千年后还是这样。我们看到虚空不变,其实佛告诉我们,虚空还是会变。到什么时候虚空会变?到转识成智的时候,虚空没有了。所以虚空是假的,虚空也是心现识变,何况虚空里面的万法!虚空没有了,成什么境界?现在科学家发现了,很难得,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他们发现时间、空间不是真的。什么时候你们找个时间,让钟茂森居士跟大家上一堂课,科学家所说的,时空不是真的。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就在此地,距离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这才是事实真相。有前后、有距离,假的,这个先后跟距离都是我们自己错觉造成的。
佛对这桩事情,三千年前就讲得很清楚,你看《百法明门论》里头,空间,「方分」,讲十方,讲四面八方上下,叫方分;「时分」就是讲时间。时分、方分这二法,你看在百法里面排列,排在不相应行法里,这说得很清楚。什么叫不相应?这二法跟心法不相应,心法现在人讲精神,它不属于精神,跟色法也不相应,色法是物质,不相应,但是它有,不能说它没有,所以单单列一法。它不是心法,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所有法,单单列一法,这一法叫不相应行法。跟色、心、心所统统不相应,单独列一法,这一法用现代科学名词讲是抽象概念,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它真有,它起作用,你要说它是有,它确实体性了不可得,无自性。什么时候能够突破?佛告诉我们,你能够放下执着就突破,所以阿罗汉就突破。由此可知,四圣法界里面没有时空的观念,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所以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四圣法界尚且能突破,何况一真?一真法界里根本没有,完全转识成智。这个心、心所、色法、不相应行法全都没有,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凡夫无法想象!那个世界叫华藏世界、叫极乐世界。
清凉底下有一句说得很好,「魄尽惑亡,是净观也」,你的清净心才真的现前。魄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讲魂魄,一般人讲灵魂,佛法的名词叫神识,神识是不是真的?不是,神识不是真的,神识转变了,变成什么?灵性,灵性是真的。因为阿赖耶识、神识还有迷惑,这个迷惑是无明,也就是妄想,我们讲起心动念,他还有,分别执着没有了,他还有起心动念。到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个没有了,所以转八识成四智,这相宗的讲法。你看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末那是执着,执着没有了,《无量寿经》上讲的平等现前了,有执着就不清净。《无量寿经》上讲清净平等觉,有执着不清净,执着没有了,清净心现前。执着是第七末那识,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为妙观察智,这里讲净观,净是妙!这两个是因上转。因上转过来之后,果上就跟着转,转第八识,魄尽惑亡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是成就佛法、普度众生。转八识成四智。
我们现在常常用《无量寿经》上的这三句「清净、平等、觉」来解释菩提心里面的深心,深心是自受用。我们离开一切执着,清净心现前;离开分别,平等心现前;离开妄想,觉心现前,这就是魄尽惑亡,到这个时候是佛眼看法界,净观!法界是清净的,六道是清净的,十法界是清净的,无有一法不净。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你会见到什么?世间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现在虽做的种种恶业,不善,他是好人,他是做的好事,为什么?他在那里表演,像舞台表演一样,他唱反派,唱得很成功,好角色,跟舞台表演一样,有人唱正面的,有人唱反面的。你看演岳飞演得像,好角色,这要得奖的;演秦桧也演得像,很像一个奸臣,也要颁奖给他,好角色,你才能看到平等的法界,你才能看到事实真相。
所以三恶道是什么?三恶道是造作罪业到那里去灭罪的,到那个地方去,把自己所有一切的罪业,在那个地方消掉,消业的,没有那个果报他的业消不掉。三善道呢?三善道是消福的,他修那么多福报,他要到这里享受,福报要消掉。所以它的功能我们说是相等的,一个是消罪业,一个是消福报。为什么要消福报?因为他对于他修的那个福没有忘掉,他有执着,所以他要享福,他要把它报掉。做一些坏事、罪业,他到恶道里面也要把它报掉。你把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是净观,你才是胜见、遍见。遍见不是偏见,我们凡夫见是偏见,没有看到圆满,没有看到究竟。恶道里面众生把他那个恶业统统在那里消掉,他就出来了,出来遇到佛法他会接受,为什么?他受过痛苦,他知道那个苦。所以阿罗汉,我们在经上读到的,阿罗汉谈到地狱他还心有余悸,为什么?过去在那里受过那些罪,还有习气在,听到地狱他心惊肉跳、寒毛直竖,他心有余悸。凡夫迷惑颠倒,记不起来了。阿罗汉突破了时空,他知道过去在地狱受的这些罪,所以觉悟之后再也不干这些坏事。好事要不要做?要做,好事做了怎么样?不着相,不着相就不受三善道的果报。做了就了了,不要再放在心上,如果老放在心上,你会受人天福报。
所以佛教导我们要学菩萨,菩萨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所以叫三轮体空。不着我相,不着人相,不着当中一切造作的相,这就是此地讲的用清净心去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用清净心帮助他们,用平等心帮助他们,用觉而不迷的心去帮助他们,这就正确了,这是菩萨。所以在六道里面种种示现,他没有报,没有六道的果报,菩萨行善绝对没有人天福报,菩萨也示现作恶,为什么?有些众生要用恶的方法去度他,他才会开悟,作恶不受恶报。这到《华严经》后面有详细的说明。所以菩萨的行持,不是世间凡人能够测度的、能够想象的。所有一切的示现,都是为了帮助众生觉悟,用什么方法让他觉悟就用什么方法,大用无方,这不可以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