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六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段偈赞分,第三小段胜慧菩萨,偈颂第八首看起:
【又如明净日。瞽者莫能见。无有智慧心。终不见诸佛。】
这四首偈,从第六到第九,是比喻得失。四首偈,前面三首都是比喻错误,末后一首是正确的。四首里面有三首说明过失,显示出我们的过失很重,烦恼习气很深,所以说得多。能够把它纠正过来,我们的学习就确实有收获、有成就。总的来说,六道里面众生最可贵的是有自知之明,也就是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错误;知错误他才能改正错误,如果不知道自己错了是永远不会回头。诸佛菩萨、诸善知识他们能帮助我们的就是把我们点醒,让我们自己晓得现前的状况。这就好比一个人他有病,有病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病,所以他不会去治他的病,如果他知道他有病他一定去求医,这一定的道理。所以有病不知道病,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这个比喻容易懂,有病了谁不要去求医,找好的医生,找好的药物?但是我们的心病、我们的烦恼病、我们的所知障病真的自己不知道,等到哪一天果报现前,后悔莫及,那就迟了,来不及了。所以总要明了,这才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父母告诉我们,但是告诉我们的很有限,为什么?有很多烦恼习气父母也不知道,他是凡夫。老师知道,世间老师知道的也很有限,他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断,对我们帮助是有限度的。只有佛菩萨、只有真正修道人他们知道,所以他们能够讲得透彻,演得微细,演是做出来给我们看。
我也常常说,佛菩萨教人,为什么人相信?为什么教学有那么好的成就?依照中国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灭度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如果依照这个记载,佛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多年,不是二千五百五十二年,不是,三千多年了。想想这么长的时间,他的遗教留在世间,多少人在学习,学习这么多人当中,多少人开悟,多少人证果。现在证果、开悟的人少了,过去有,朝朝代代都有记载,愈往前面去愈多,愈往后面看比较少,现在看不到了。从这个地方也显示出众生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什么原因?烦恼习气的累积。我们就明白了,这不难懂,三千年前的人那时候他的烦恼肯定比我们轻,为什么?我们今天又累积了三千年,只要没开悟,往后去那就更麻烦。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下次再遇到佛法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这是世尊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下一次得人身是什么时候?不要以为我们在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立刻就到人间来,这是如意算盘,不是事实。事实要得人身,照中国传统的学术来讲,你要在这一生当中具足伦常道德,这是取得人道的基本条件。
伦常里面讲的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这些关系你有没有处好?这问问自己。应该尽的义务有没有做到?父子的亲爱,父慈子孝我有没有做到?兄友弟恭有没有做到?君仁臣义,君是领导人,在我们道场,住持是领导人,首座、维那、监院都是领导人,这是领导班子。领导人要把仁做到,被领导的人要把忠做到。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敬、信要做到,互相尊敬,互相信任。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些都能做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些道德都能相应,来生到人道。如果人际关系没处好,这些基本的条件不及格,来生就得不到人身。到哪里去?你想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贪心重的人干什么事情他的方向目标是贪婪,这个人来生是饿鬼道;嫉妒、瞋恚,他是地狱道;愚痴,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善恶,往往都颠倒了,这是愚痴,畜生道。所以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细心想想,我们的前途在哪里?不必问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如果没有清净慧,就是摆在面前的事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愚痴,没有智慧。
贪瞋痴叫三毒烦恼,贪瞋性质很猛利,说实在话,很容易断,最难断的是愚痴,为什么?有戒定就能把贪瞋止住,痴不行,痴一定要智慧,没有智慧他回不了头来。所以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不是在戒律成就、禅定的获得,不是的,为什么?这个世间人做得到。中国古人讲的礼,那就是戒律成就,世间人做到了;中国人讲的专一,那是佛家讲的定,也做到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中国自古以来圣贤教育都对这个原则非常尊重,只是到近代,也不过一百年的样子,这一百年的疏忽,把古圣先贤的教诲放弃了,造成现前的灾难,天灾人祸真正的原因是在此地。这是科学没法子探测到的,只有在圣贤教诲里面,你就很容易发现。我们得人身谈何容易!得人身遇到佛法,难中之难。遇到了佛法,没有遇到殊胜的缘,三因里头没有殊胜的缘,正因、了因不容易现前。了因就是所讲的智慧,有智慧他才觉悟,有智慧他才会回头,没有智慧的人学佛也不会觉悟,也不会回头。
佛教菩萨回头,第一个,从贪婪回头,学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要用现在的话说,付出不求回报,全心全力的付出,物质也好,精神也好,菩萨修的布施波罗蜜。从一切恶业回头,恶业是十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再跟恶业相应,依纯净纯善,这叫持戒波罗蜜。瞋恚是大毛病,喜欢发脾气,喜欢说粗话,这是地狱因。贪是饿鬼因。你能把这个放下,学习柔和、温良、和颜悦色,这是忍辱波罗蜜。忍辱能成就一切善法,它是清净心的前方便,凡事不能忍,你的心就不会清净。心清净就是三昧、就是定。像一盆水一样,没有染污、没有波浪,禅定波罗蜜。从迷惑、从散乱回过头来,那就是般若波罗蜜。佛教菩萨这六门功课,在大乘教里面,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都不能够离开。五十一位菩萨境界有胜劣不同,功夫有高下不等,但是他所学习的功课科目是一样的,六个科目,内容不一样,内容当然有浅深广狭不同,这真修。
学佛,佛教是教学,教学里面有师生的关系、有同学的关系,同学里面还有同志的关系。同学,同一个老师、同一个学校在一起学习,叫同学;同志,同一个学科、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更亲密。我们大家都学佛,这是同学,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同学。我们这几个人统统学净土,我们的方向是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是亲近阿弥陀佛,这是同志,最亲切!怎样才能成就?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训,要依教奉行,我们才能成就。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慈悲,都做出修行证果最好的样子给我们看。布施,做出样子,一生,用现在的话来说,牺牲奉献,舍己为人,没有一丝一毫、没有一桩事情是为自己利益着想,这是现在人无法想象的。为什么这个人不为自己想?因为觉悟的人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为别人着想是真正为自己着想。这话不好懂,这是事实真相,觉悟的人知道,知道得最透彻、最清楚是佛菩萨、法身大士,所以他能做得那么圆满。我们久远劫来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不知道,总认为自他是二,自不是他,他不是自,对立起来了。对立的时间太久了,对立的样子太普遍了,所以认为这是真理,认为这是事实;把别人看作自己,人说这个人头脑有问题。我们是凡夫,学佛懂得一点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也认真的在做,做的时候外面人感觉得奇怪,你为什么这样做?不为自己,哪有这种道理?必定有企图,必定有目的。不但诸佛菩萨一生教学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企图,世间圣贤也做到了。孔孟的教学有什么目的、有什么企图?如果说他有目的、有企图,无非是希望一切众生过更好的日子而已,自己再清苦也无所谓,这就是他的目的,这就是他的企图,所谓凡圣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我们的烦恼习气太严重,要不除,永远不能见佛,此地讲『终不见诸佛』,实在讲见佛就是见性,我们见不到自性,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这首偈子跟前面相似,前面是用灯做比喻,这首偈子是用太阳做比喻,『明净日,瞽者莫能见』,眼睛瞎的人,眼睛瞎了见不到。这个瞽就是比喻你有无明、你有分别、你有执着,三重障碍,障碍着你的清净眼,你见东西就看错了,你就见不到了。『无有智慧心』,这说得多清楚、多明白,你有智慧心你就见到自性,见到自性你就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自己,大而无外的宇宙是自己心性现出来的。《华严经》上佛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今天讲宇宙大自然的现象,这是心现的,是自己自性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的变化,是自己妄想分别执着所起的作用,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做识,所以唯识所变。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只有现,没有变,没有变叫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往生经里面所说的极乐世界,那是心现,没有识变,为什么?那里面的人都没有妄想分别执着。
我们是中下根性的凡夫,学这个法门,生到净土是带业往生。没错,带着烦恼习气到极乐世界,可是烦恼习气要有缘它才会起现行,没有缘,虽有,它不起作用,所以烦恼习气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断掉了。譬如贪心,为什么会有贪心?这个地方,你物质、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它缺乏,缺乏你就要收藏,这就起贪心,你要想拥有。如果它不缺乏,它很多,贪心就没有了。我想诸位都知道,在物质里面什么东西对我们人是最重要的?你要问外面的人,人家一定说是钱财最重要。错了,没有钱财你还能活下去,你不会死。那是什么东西?饮食最重要。一个星期不吃饭也饿不死,最重要的是空气,五分钟没有空气人就不能活了,命就没有了。谁贪空气?有哪个人把空气储存下来?这是宝贝,活命的,为什么他不储存?它太多了,遍地都是,用不着储存。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心里所想要的东西,念头才动,它就现前,你说你还要不要储存?还要不要收藏?不要了,所以贪婪的心自然就没有了。
极乐世界的人人人谦虚,人人对人都是敬爱、关怀照顾,你的脾气发不起来。到那个地方再也看不到有一个人会跟你冲突,这就是说极乐世界没有恶缘,你到那个地方去,你虽有恶业,恶业不起作用,种子要遇缘才起现行,那个地方没有缘,所以好修行。世尊为我们选择这个道场,十方如来也赞成释迦牟尼佛的选择,异口同音附和、赞美,这个缘多稀有,这个缘多难得。所以往生净土是一了百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你就获得大圆满,听经闻法也不会吝法,太殊胜了。想学什么法门,随自己的心意,你就听佛在那里讲这个法门。想听《华严》的,阿弥陀佛每天讲经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想听般若的,听的是《大般若经》。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到底说哪部经?佛哪一部经也没说,可是我们每个人听的时候都是自己最欢喜的、最向往的这部经听到了,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自性弥陀为自己说法。还是因果,还是感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真心取净土那是智慧心。
我们在这个世间,断烦恼、开智慧谈何容易?可以说在末法,古大德跟我们讲,已经不可能了。我们想想他们的话,说得不过分。冷静思惟观察,内心妄念不止,停不下来,前念灭、后念生,而这些念头绝大部分是与十恶相应,很少与十善相应。要用中国传统的话来说,起心动念绝大部分是与悖逆道德相应,随顺道德的太少了。所以说凡夫是轮回心,轮回心所造的当然是轮回业,果报自然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我们就要记住佛陀的话,肯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恶业多、善业少。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心里起心动念的作用,这个心起心动念就是作用,这作用里面,善心所把它归纳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这是归纳,烦恼心所归纳为二十六个。这就说明我们起心动念是善少恶多,善的力量薄弱,恶的力量强大,你转不过来。用什么方法?方法是教育。
《三字经》上前八句话,那是真理,那是真言,那是宝。前面两句把凡圣的根本明白的说出来,本性本善;佛菩萨的本性本善,十法界众生的本性本善,一点差别都没有。本善里面,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二十个字,圆满具足。「本自清净」,清净是什么?没有染污,染污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是染污,根本没有。「本不生灭」,生死轮回是生灭,本性里头找不到。「本自具足」,我们今天讲的,人生在世,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没有欠缺,样样圆满。佛在《华严》里面给我们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是把我们生活所需,物质也好、精神也好,归纳为三大类,你看智慧、德能、相好统统具足,没欠缺。第四就是「本无动摇」,本性从来没有动过。这句话意思非常重要,本来没有动过,不动就是真心,动摇了就不是真心。这说明什么?禅定的重要,禅定是真心现前。所以定开智慧,定起用就是智慧,不定起用就是烦恼。我们的心不定,所以这个心起作用全是烦恼。定心起作用,我们学佛的人讲成就佛法,世间人讲成就依正庄严,或者是现在时髦的话,成就真善美慧,心不动他能做到。末后说「能生万法」,这句话说明整个宇宙是自己自性所现的,宇宙之间这些森罗万象的变化,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在主宰的。所以我们念头净,宇宙清净,我们念头善,整个宇宙就善,境随心转。
佛苦口婆心教导我们,我们听了怎么样?不止听一遍,这是佛的慈悲,佛只要你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他可以跟你说一千遍、说一万遍。这比我们中国圣人高明,我们中国圣人没有这么大的耐心,「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子就不愿意教你。这个房屋有四个角,方形的,夫子说,你看这个角,这是直角,九十度,你立刻就要晓得那三个也是九十度,一样的,这孔老夫子会教你,你能以三隅反。如果说这个角是九十度,再问:老师,那个角是多少度?这老师就不想教你了,你太笨了。可是佛慈悲,你问这个角,九十度,问那个?佛告诉你那也是九十度,还有第三、第四个?第三个也是九十度,第四个也是。佛肯这样教法,慈悲到极处。这部《华严经》这么大的经典,你前面听了不懂没关系,后头会无数次的重复,好就好在这个地方,不厌其烦,不厌重复。所以佛的示现、佛的教诲我们要细心体会他的意思,我们才能真正学到。
本性,也就是正因,是相同的。所以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从性上说都是圣人。在佛法里面讲,从性上说都是佛,所以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性上讲的,哪有差别!但是习相远,习是什么?习性,不是本性,习惯,每个人所染的习性不相同。本性是先天的,习性是后天的,就是你所学的。古人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孟子的母亲对于这桩事情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她要帮助她的儿子,成就他,搬了三次家,孟母三迁,为什么?环境影响小孩。最早孟母住的地方在农村,在乡下,孟子看到人家常常去埋葬死人,他就学了这个。孟母看到这个,不行,这里不能住。搬到都市,靠近市场,这个市场是杀猪的,邻近这个地方,孟子就学杀猪。他母亲说这也不是好事情。最后搬到一个学校,私塾附近,孟子就学读书,这个好,孟母决定长住在这个地方,让他学读书,学诗、学礼。习性关系。现在目前这个社会,父母对这桩事情疏忽了,现在小孩睁开眼睛,他面对的是电视,稍稍长大了,他会玩电脑,电视、电脑里面学些什么?学会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说这多可怕,这个现在是整个世界的风气。我们在外面时间久了,旅行的地方多了,愈是偏僻、愈是落后,那个地方有人情味,那个地方的人心行善良,愈是大都会就感到愈复杂、愈险恶。这是什么?习气,习相远,这个远是跟你自己的本性本善相去愈来愈远,你本来是佛,现在居然起心动念都是三途,都是杀盗淫妄,都是贪瞋痴慢疑,这还得了!这太远了,距离太远了。换句话说,你本来是佛,现在你堕到三途去了。这怎么办?这才要教育。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讲经说什么?教育,教什么?教你回头,回头是岸。
我们年轻无知不知道,听了学校老师的,真的是误导,说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我们以为它真的是迷信,所以对它产生反感、厌恶,不愿意接触它。后来知道它是教育,它是教学,这也是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我的接引老师是方东美先生,他把我这个错误的知见纠正过来,告诉我佛法不是迷信。我跟他学哲学,他说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佛经是高等哲学,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引进佛门,五十七年的学习,感恩老师,不是老师的引导,我们会误会一辈子。引导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么好,太好了,怎么世间人对它产生这样严重的误会?我们今天在《华严经》里面看到,不但是高等哲学,高等科学。佛法应用在生活,应用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那真的是圆满的伦理、道德、因果,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洗净过去所犯的错误、罪业。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殊胜的缘分回归到本善的自性,这个因缘无比的稀有,要珍惜。你要真的懂得,你才能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再有丝毫贪恋,不再有丝毫执着。
身外之物,大家也都知道,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他念念放不下,患得患失,错了!我们也晓得错了,放不下,那是什么?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还没有放下是你没有了解,这是他老人家教给我的,为什么?真了解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我这才明白、这才提醒,真放下是真了解,没放下的时候,说了解并没有了解,自己还要加功夫,因为了解得不透彻,了解得透彻你确实就放下,放下他就入境界了。所以解要透,信才深,你才会真干。真干叫真信、真解,没有真干,你那个相信跟理解都不圆满。你的相信不叫真信,叫正信,当然,你那个解也不是真的解,叫正解,接近真,不是真。那怎么办?要教,「苟不教,性乃迁」,要教。「教之道,贵以专」,这句太重要了。专怎样?不要有贪心,一门深入。你要真能放得下,一生走一条路,一个法门,一个方向,你一定会达到。一部经得一门深入,长时间熏修,也不要求开悟,也不要求三昧,什么都不求,天天学,天天依教奉行,功夫到了,所谓水到渠成,你不求三昧,得三昧了,不求开悟,开悟了,不求成佛,他成佛了。不能求,求就坏了,坏在哪里?你想你那个求是不是分别?是不是执着?是不是妄想?把你的功夫全破坏了,换句话说,你没放下。
我在这么多年教学当中,遇到很多同修,确实有不少,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来问我,「法师,你看我念佛了,我能得一心吗?我什么时候能得一心?」我就告诉他,「你这辈子都得不到一心。」他很不高兴,「为什么?」你求得一心,把你一心破坏了,你要不求,你真得到了。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一心里头加个一心就坏了,就不是一心了。这个道理要懂。古人有句话讲得好,「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这就对了,你肯定有收获,有你意想不到的丰收。你预先想到,我要得到多少,你未必能得到。在世间法里面,你想是妄想,你得到的是命,你命里有,命里没有的想也想不到,命里有的不想也得到,那你何必打妄想?打妄想多累人!这是说明为什么不成就的原因。
总结一句话,古人讲得好,我们怎么样去想,怎么样去努力,说实在的话,跳不出古人画的圈子,今天的人再聪明,没有办法跳出。古人有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真理,自己要想花样,最后吃亏了。科学家天天在追求新奇的东西,创新,认为老人讲的那是旧的,过去了,应当要作废。创新创到饱和点,那时候麻烦来了,什么麻烦?地球要毁灭,人类在地球上不能生存,创新所付出的代价。听老人言,老人言,地球上平平安安的,你能够长远在这里住下去,随顺大自然的运作,所以生态平衡。要创新立异改变大自然,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掉,这一破坏,大自然产生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水灾、火灾、地震、风灾、瘟疫,什么玩意都出来了,创新要付出这个代价。这个世界已经到毁灭的边缘,我们已经感觉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太痛苦。不说别的,饮食就不正常。从前饮食,农耕是人工,现在是机械化,用化肥、用农药,化肥、农药是可以让农作物快速的生长,但是这些东西染污了土壤,土壤里面含有毒素。从土壤再深入下去,染污了地下的水源,破坏农作物的基因,也破坏水族,给这些水族带来生存的威胁。人吃了这些海鲜、吃了这些植物,会得奇奇怪怪的病症,病症要是不正常的发作就会变成传染、就会变成瘟疫。你这一片地方,你都吃这个地方的水,你都吃这个地方的动植物,它们都是带病菌的,这就造成大面积的瘟疫。你追究根源,创新立异付出代价。如果能够照着从前的老方法,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他说人类如果还继续想在世界上生存下去,一定要恢复从前人工农耕的方法。他说这个话是在七0年代,半个世纪之前,这是他讲的,没人相信,这是个真正有学问讲出的良心话。后面这首偈:
【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眼翳』是什么?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说,妄想分别执着,这是眼翳。我们说得更粗一点,说得更浅显一点,自私自利是眼翳,你看不到真理,你看不到善法;名闻利养是翳,贪爱五欲六尘的享受是翳,那种享受是麻醉,带来的毒害非常严重,佛不说我们都不知道;贪瞋痴慢疑是眼翳,这些东西不能不把它舍掉,你要不肯舍,你永远见不到诸法实相,此地讲的「终不见诸佛」。过去不知道,疏忽了,现在晓得了,要认真努力把这些障碍除掉。除障碍不能靠别人,这个东西要靠自己,这是自己的事情。我们要感激佛菩萨,佛菩萨告诉我们,他要不告诉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告诉我们,我们知道了,我们就得真干。
从哪里干起?要记住,老人言,老人指示我们一条最高的原理原则,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什么?戒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就是本善,是本善自然的流露,不是别的。你一定要知道,戒不是哪个人制定来约束我们的,你这样想你把它想错了,不是的,戒律是圣人日常生活习惯,你把它记录下来,就这样的。佛菩萨的日常生活习惯记录下来的,这叫戒律。我们跟他学,学他的为人、学他的存心,这叫真学,真的跟他学,不是学他的言语,学他的存心、学他的行为。学圣人、学贤人,圣贤日常生活叫礼,「周礼三百,仪礼三千」。佛法里面戒律,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学习,你真的去学,会有很大的受用,什么受用?快乐。《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喜悦,从内心里面的快乐,不是外面的。习是什么?习是落实。古圣先贤他们的存心、他们的言行,你真正学到了,快乐,那是什么乐?圣贤之乐,中国古人常讲「孔颜之乐」,孔是孔子,颜是颜回。在佛法里面讲,你真正能够落实,做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没有忧虑、你没有烦恼、你没有妄想,你说多快乐,你所在之处都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善行从我心做起,与别人不相干。从我心做起,我把眼翳除掉了,除掉怎么样?真的你放下了。『舍离于色想』,这个「色」是代表物质,我们所说的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你舍弃了。在日常生活当中能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就是随缘,随着众生的欢喜。自己成就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功德是离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功德,它与自性相应,与本性本善相应。
『不见于诸法』,这个「诸法」就是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怎么说不见于诸法?这个见是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知道一切诸法是个空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空,它真的不存在,这时候你就见性了,见如来就是见性。佛经里面,用「诸佛」,都从相上讲的,称「如来」,都从性上讲的。诸位读《金刚经》,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换个名词意思不一样。如来是什么?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常讲回归自性,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在华严会上是初住菩萨以上,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他那个地位是将要见还没见那个边缘上,如果一见性,就脱离十法界。见性是圆觉,圆满的觉悟;没有见性,他虽然觉,他觉不圆。古人用月亮做比喻,把十五的满月比喻作圆觉,十四以下叫分证觉,不圆满,有多分的、有少分的,初十到十四,多分的,初九以下的,少分觉,十五叫圆觉,这个我们要知道。证得圆觉之后,《华严经》上讲,他还不是真的究竟圆满,为什么?他还有无明习气没断。但是不要紧,这个习气断不了的,没有方法断的,不理会它就算了。不要想到无明习气我要怎么断法,不要想,你一想就堕落了,你就退转了,所以根本不去想它,随其自然。
圆觉以上就是初住以上,他们与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所有一切剎土众生自然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就是佛门里面常讲的佛度有缘人。这个有缘,佛在经典里面,缘很复杂,无量无边,佛把它归纳为四大类,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这都叫有缘人。我们佛门一般也称为冤亲债主,冤是报怨的,亲是报恩的,债主就是讨债、还债的,归纳这四大类。凡是有这么四大类的,这四大类人可多了,为什么?生生世世,不是这一生,生生世世的有缘人太多了。有缘人他有感,佛菩萨自然就有应。感有有心、有无心,应,给诸位说,完全是无心,应他绝对没有起妄想分别执着,决定不起这个,他起这个他就是凡夫,他就堕落了,这一点要知道。只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才会有应,众生极其微细的念头,就好象震动,你这是震动,初住菩萨证得圆觉,那个心很净,非常清净,他能感受得到,就好象众生非常微弱的波他可以接收得到,一接收自然就呈现反应。就如同江本博士水实验的状况类似,我们有心,无心不行,它感受不到,它很粗,我们有心给个意念给它,它能接收到。佛菩萨的感应比水灵敏太多了,水我们还很集中意志的给它说好几声「我喜欢你、我爱你」,它才会起感应;初住菩萨,这是刚刚证得圆觉,他那个心地清净,感应非常灵敏,众生有意无意动个念头,他那里就有反应。现什么样的身、怎么帮助众生、用什么法,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有分别执着?所以自然的。我们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示现了。观音菩萨真的到这里来了吗?从哪里来的?以后又不见了,他到哪里去了?观音菩萨没有来去,现也未来,隐也没去,为什么?自性现的。我们的自性跟他的自性是一个自性,哪有来去!「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没有来去。我们心里想佛,佛现前,想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现前,想韦陀菩萨,韦陀菩萨现前;你想魔,魔现前。什么是魔?爱欲是魔。你想贪瞋痴慢疑,魔就现前,你想戒定慧,佛菩萨就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学佛的同学对这个道理不能不明了,真正明了了,然后你就晓得,确实我们的意念主宰这个世界。
连夏威夷的土著,他们也是古时候的传说传下来的,里头有一句话说,「这个世界是你心造的」。这句话说得好,世界是你心造的,在佛法讲,这个世界是你心想生的。你的心善,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不善,你的心不善,这个世界就没有一样是善的,从心想生。我在讲席里常常给大家报告,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没有两样,是一样的。这个道理搞清楚了,才晓得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的我们今天讲星球,在佛法讲世界,都没有两样。为什么会变现的不相同?是那个地方住的人人心不一样。极乐世界的居民,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上善之人,上善之人俱会一处,所以他的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没有一样不善,依报随着正报转,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今天世界产生危机了,惹了大麻烦,惹了大祸,这都是人为惹出来的。我们不要伦理,不要道德,也不信因果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完全违背了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不是善的,世界变了,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连土壤、河里流的水,从前那种善与美全没有了,都变成有毒了,这个毒是什么?人的贪瞋痴,这是最毒的。人的贪瞋痴感染到山河大地,让这个土地也有毒,江河、海水也有毒。再严重的时候,空气都有毒,这就麻烦了。这是自作,自作自受,你要承受这个果报。佛真的是来救我们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从今之后把那个念头转过来,一切恶念舍掉,一切善念找回来。首先自度,真的一转,第一个效果,你相貌变了,相随心转。相貌转过来之后,你体质变了,为什么?你身体所有那些不善的细胞全部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是善的。我们身体里面的器官、细胞统统恢复正常,所有带病的全部没有了。
「山西小院」很多同学都看过,四十多个带着有重病的病患,医生宣布没救了,顶多只有三个月寿命,他们现在都活得很正常,活得很好。怎么好的?他并没有想自己的病好,他自己想到病不能治了,算了,一切都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没想到他寿命还没到。寿命到了生净土,寿命没有到他病就好了。这里头是有道理的,不是有什么奇迹,是你用清净心把那个毒全部化解掉了,不需要藉外面的力量。现在外面的药物也很可怕,为什么?怕它有毒素,它会产生副作用。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真正信佛,能解决问题。所以这个信很不容易建立,很不容易产生。这跟求生净土非常相似,两种人,一种有真智慧,佛说的他不怀疑,他相信,完全接受,另外一种是善根深厚,他虽然不懂,对于佛所讲的他也没听过,一窍不通,他善根深厚,你只一教他,他不怀疑,他也完全接受。这就是世法里常讲,一个是上智,一个是下愚,下愚有善根,上智有智慧;当中这个阶层,半信半疑,他得不到受用,虽然信,他信心不清净,所以他得不到力量。清净信心才产生无比的力量,一般讲这个力量神奇,真的。你想,意念可以改变世界,它怎么不能改变身体?头一个是改变身体。身体都不能改变,说改变世界,那是假的,那不能相信。这是我们真正学佛同学要知道,要从这个地方去建立信心。今天时间到了,这首偈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