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五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2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六五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昨天我们从「众声悦意喻」,比喻菩萨「四辩悦机德」,使我们联想到世尊说法的四种意趣,四意趣,「平等意趣,别时意趣」跟「别义意趣」。今天我们再看第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什么叫做补特伽罗?这句是梵语下面有解释,「补特伽罗」翻译成中国意思就是「众生」,或者是翻译为「有情」。由此可知,这条是讲「随众生之乐意,而种种说法」,这条非常重要。实在说就是普贤菩萨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只有佛菩萨才做得圆满、做得彻底。正如同经论里面常讲「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无法想象的境界。佛在讲台上讲经教学,无论是什么样的听众,程度高的人听,佛讲得很深;初学的人听,他听得很欢喜,佛讲得很浅显,我都懂。人听,适合人的根机;畜生听,适合畜生的根机;灵鬼听,适合灵鬼的根机;菩萨、罗汉听,也适合他们的根机,各个都得利益。这种说法我们在初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说这叫大讲堂,能契合各种不同根机。这不是桩容易事情,没有辩才意趣是做不到的。这个辩才意趣就非常重要,对于接引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非常要紧。
 
  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问题非常复杂,也非常严重,而且每个人、每个家庭大多数都遭遇到困扰。哪些困扰?父子不和,儿女不听父母的教诲、不听教训,父母没有办法教儿女。父子出了问题,于是一切问题都发生了,年轻人他在学校里面不听老师的,在家不听父母,在学校怎么会听老师?背叛;在公司行号里面不听老板的,在政府机关做事不听长官的。他的标准在哪里?他的标准是利害,于我有利的勉强跟你合作,于我没有利益的就不合作,这问题多严重。这个问题一扩大就是整个世界的问题,也就是什么?人跟人对立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矛盾的问题,当然会形成人与人之间冲突的问题。今天的冲突,夫妻冲突、家庭冲突、社会冲突、族群冲突、宗教冲突、国家冲突,这问题怎么办?这些事情太多、太明显了,人人都知道。所以许多人怀疑这个世界还能好吗?那我们想想在一个世纪之前,没有人怀疑到这个世界还能好吗?这个话你决定听不到的。那也是战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的忧患意识没有今天这么严重。许多人都在想这问题怎么解决?这是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真的像西方宗教家所说的,前途是世界末日。
 
  这个世界还能和平吗?还有希望吗?还有前途吗?这些问题我们去找谁?遇到这些困难,有人来问我,我告诉他:你没看到小朋友,小朋友遇到困难他怎么办?他回去找他爸爸妈妈。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今天遇到这个问题,遇到困难去找谁?找老祖宗。我们中国老祖宗是谁?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下面是孔子、孟子。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世界承平?他们用什么方法?找老祖宗就对了,找释迦牟尼佛就对了。这是我们看到小朋友发生的问题,三、四岁的小朋友。同时使我们想到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他说的话,就是叫我们去找老祖宗,他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为什么?古圣先贤他知道,问题没有发生他就晓得会发生问题,他懂得防范,问题发生了不至于扩大。用什么方法?教学。《三字经》前面的八句话,是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真言、神咒,套一句佛法说无上的神咒。为什么会出问题?「性相近,习相远」,就出了问题。本性本善,大家是一样的,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本性会受染污,受染污就变成不善。那个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里面没有贪瞋痴慢。
 
  现在这个社会几乎全世界都是这样,一切都是向钱看。中国从前造钱用铜做的,造钱,铜钱那里头很有学问,在铜钱最早的时候是用刀,它的形状像个刀。你到故宫博物院里面看到,上面是个刀的形状,刀柄是个钱,这上面是个刀的形状,下面是个钱。以后造钱,刀不要了,留着下面那个钱。但是那个钱是圆的,当中有个方洞,有个孔,方的,表的意思多。那个形状是什么?形状就像犯罪人在从前的枷,那个铜钱的样子像枷。你看到那个样子这戴上枷锁犯罪了,这是警惕你。古时候上面有个刀,那是更明显、太明显了,告诉你这个东西是有用,不是好东西,你要很小心谨慎去用它,用错就坏了。为什么?会增长贪心,跟你的本性愈去愈远,要会用它,可不能被它迷住了。所以叫钱眼,不能钻到钱眼里,钻到钱眼里就戴上枷锁。另外还有个表法的,更深一层的意思,外面圆的,里面是方的,古人所说「中不方,名不章」,内里面要方方正正,外面要圆融。它表这个法,表这个意思,这就是中国文化。内里面什么?内里面是空的。外面什么?外面有边,外面有,里面空,这里头深奥的哲学显示在这钱面上。现在没有了,现在是用纸钱,纸钱是过去有,是在春秋祭祀的时候烧给死人用的,纸钱不是活人用的,现在统统用纸钱了。真的人降格,降得跟鬼差不多了,鬼什么?鬼贪心。贪心变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想想这道理。现在设计这些钞票的人跟古人不相应,如果说古人设计钞票,一定设计出古圣先贤的格言、教训印在这上,叫你一看就知道,图案要美,文字字字警惕人心。从前人有智慧知道这个东西。
 
  「性相近,习相远」,下面说「苟不教,性乃迁」,你就得防范,你要重视教育。教从哪里教起?谚语说得很好,这都是传统几千年老祖宗教的「教儿婴孩」。父母教子女,你要使子女一生会孝顺父母,一生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不会变心,这是中国的教育。中国教育理念目标就是这个,孝敬父母、爱父母的心一生不变,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不会变,从小教!他出生眼睛睁开了他就会看,他就会听,就要开始教了。已经养成坏习惯,那就麻烦了,把坏习惯再扭正过来,可不是容易事情。
 
  于是我们就明白,今天的世界大乱,是这一百年前,确实整个世界动乱,大家把古圣先贤教给我们教育的理念、方法疏忽了。开头一代是疏忽,疏忽也是无可奈何,战争逃难,顾命要紧,其他的都摆在其次。所以在那个时候疏忽,第一代疏忽了,第二代模糊了,第三代就没有了,到第四代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教育,把它丢掉干干净净,社会怎么能不乱?于是对立、矛盾、冲突、背叛全都出现,有没有方法制止?没有方法!可是我们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媒的进步,真正有志士仁人把从前老祖宗这些方法找回来,还有效。不能让世人都觉悟,如果能够有万分之一的人觉悟,千分之一的人觉悟,社会还是有救。这些人有没有?肯定有,我们相信。诸佛菩萨、各个宗教里面的神圣都有爱心、都有慈悲心,他们会到这个世间来,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救度这些苦难众生。这就是这段重要的意趣,补特伽罗意乐的意趣。我们已经看到了,就是讲圣贤的道理,讲伦理的道理,讲道德、讲因果的道理,讲佛菩萨的教诲,喜欢听的人还有,在这个世界上还不在少数,我们讲到的万分之一的人很有可能。这个世界上有六十亿人,万分之一就是有六十万人,我相信有这个数字,这么多人听到善法生欢喜心。
 
  如果我们能够有这些大心人士,发心认真的修学,把圣贤教诲要做到,做不到讲给人听,人家不相信,要真正做到。就像儒家给我们讲修学的层次,我们把儒跟佛合起来讲,合在一起讲从格物下手。格物是断烦恼,断烦恼就要守规矩,就要持戒,持戒救自己、救众生、救这个世界,你说你能不持戒吗?这个事情不是个人事情,个人堕地狱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不相关。可是今天我们真正能持戒,表现出持戒是救度众生、是护持正法。所以今天持戒不是为我自己,是为正法久住,是为了复兴民族传统的文化命脉。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你就晓得这是多么重要,这是使命,我能做到,中国五千年文化命脉就能够传下去;我要不做就会断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今天认真努力学习,落实《弟子规》,这个精神意趣要懂、要明了;我们学习《感应篇》,学习因果教育,老子传的二千五百年的道德不至于在现前断掉;学习十善业道,这是护持佛法,如果不学习十善业道,用什么护持佛法都护持不了,为什么?佛法会灭亡。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法宝法师,叫人带信给我,他说佛法在这个世间,还能不能继续保持三十年?意思就是三十年之后这世界上没有佛法,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有《十善业道》,佛法还会在这个世间,有《沙弥律仪》,佛家讲的僧宝,还能够继续传下去;如果《沙弥律仪》没有了,僧宝就断掉,三宝就缺一个。三宝是三足鼎立,一个缺了,那两个也就差不多,虽然还有,时间也不会太长,你说这个问题多严重!
 
  我们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了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不要发心来续佛慧命,护持正法久住?这些东西绝对不是在宣传,不是在演讲,是要自己真正做到。自己做到就是儒家讲身修了,我自己做到了;自己做到之后还要帮助这个家庭,叫家齐,就是一家人做到。我们四众同修住在一起,组这个小的道场,这个小道场各个都做到,这个小道场就是六和敬的道场,这个小道场就能够护持正法,令正法久住。久住不是一句空话,你自己不做,天天念没用处。在这个时代,佛法快要灭亡,你救了一把,你功德很大!如果《十善业道》、《沙弥律仪》把它丢掉,你眼睁睁的看到佛法在这个时代里头断掉,你说你有没有过失?自己在这个世间生死事小,这不是大事;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大事。就是四弘誓愿里面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大事。众生欢不欢喜?众生看到就生欢喜心。老祖宗讲的「人性本善」,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都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在汤池做的实验不到两年,国内外许多人去看过,都受感动,他为什么会受感动?人性本善。他看到那么个小的地方,那个地方的老师、居民把《弟子规》做到,身修家齐了,和谐社会落实了。
 
  确实我们这个做法,给这个世界上许多的志士仁人增长了信心。原来他们信心都没有了,我们跟他讲,把全世界各个族群、各个宗教古圣先贤的教诲说给他听,他听了都点头,点头完了之后摇头。点头什么?说得好,太好了;摇头是什么?做不到,这是理想。他怀疑什么?古圣先贤所说的也是理想,也没有做到,今天怎么可能会做到?古人留下这些文字的记载,他们用什么眼光看?这是桃花源记,这是乌托邦,理想的乐园,不是事实。古时候的社会会有这么好吗?他不能相信。所以我们用实验,做个实验给他看,看了之后才受感动,是真的不是假的。汤池人可以做到,哪里人做不到?只要有人带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人都是本善,人都是本觉,你要有这个信心。这些背离本性的众生不能回头,不能怪他,你要怪他那就永远做不好、做不到了。看到之后要像圣贤人一样,回来责备自己,我做得不好,没有个好样子给他看。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就解决了。
 
  反求诸己做得最圆满的,给我们后人最好的榜样,就是舜王。舜王的父亲跟他的后母,还有后母生的弟弟,这一家四个人,三个人都有阴谋想把他害死。而舜没有想到父亲、后母、后母生的弟弟他们的不善,只想到他们不喜欢我,我做得不够好,天天想自己的过失,天天改过,三年把这三个人感动!这三个人对他就好了。这家齐,身修好了,家齐了,这叫家和万事兴,邻里乡党没有不佩服、不尊敬舜。这个事情传到皇上那里去了,那时候皇上是尧王,尧王要派人来看看是真的是假的,派什么人?派他儿女。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看是真的是假的,九个儿子跟他做朋友,这发现是真的,一点不假。尧王委任他做官,最后选他做继承人,王位传给他。大孝!父母爱你,孝不难;父母不爱,父母恨你,这个孝才难。舜,你看父亲、继母跟弟弟都恨他,恨之入骨,能尽孝始终不移。
 
  那你想想,他的尽孝对于民族的贡献,对于国家的贡献,对全世界人民的贡献有多大。我们讲人与人的相处,就今天的世界年轻人不孝父母,要用谁来救这个事情?舜。我们要发心学舜王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亲亲尊贤,亲亲是孝道,尊贤是大义,能救这个世界。救世界要从谁做起?从哪里做起?从我先做起。可不能求别人,求别人这个世界决定会走向末日,从自己做起。谁是救世主?我自己是救世主。真正明白了,他就肯发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不是口号,是真的,发这个心跟佛法里面讲的发无上菩提心没有两样。无上菩提心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真正发心要做到这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人是菩萨,这个人是圣贤,不是普通人,这个人是谁?就是我自己,这世界才能救!不能靠别人。大家都发这个心,圣贤就多了,菩萨就多了,对于帮助这个世界化解一切艰巨的问题,信心就生起来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每天到汤池去参观的将近两百人,平均每天,看了之后都受感动。这个给我们带来坚定的信心,帮助我们建立无上的弘愿、大愿,我们应该要这样做法。古圣先贤在社会第一个选择,就是选择教学。你看看许多宗教家,释迦牟尼佛不选择做国王,他是太子,不要做国王,选择教学,今天讲职业教师,一生教学。佛门里面,在中国弘法译经,早年最有成就的安世高,安世高也是王子,安息国的王太子,他父亲死了之后继承王位做了半年,把王位让给他叔叔,他出家了。跟中国很有缘分,到中国来弘法翻经,最早期翻经最有成就的;以后是鸠摩罗什、玄奘大师他们。那是舍弃王位从事于教学。再看看世界上这些大宗教创始人,全都是从事于教学,穆罕默德教学二十七年,耶稣是被人害死,他只教了三年。中国孔子教学,也是很长的时期,但他到晚年才专心教学,万缘放下,专心教学五年。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千年万世后代的这些人们留下最好的榜样,这是我们要明白的,应当要学习的。
 
  真正有志一同,人数多少不拘,这什么?看缘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缘分挺盛,很难得,我们在经上看到记载常随弟子,就是不离开身边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各个成就,最低限度都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我们都知道,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放下了,这叫真的成就,这阿罗汉没有执着。更进一步的分别也放下,菩萨;更高的跟佛陀是一样的,有,也不少,起心动念都放下了。但是老师在,老师在要表演什么?尊师重道,虽然自己成了佛,还称菩萨,不称佛。所以菩萨里面有十地菩萨、有等觉菩萨,其实那些都已经成佛了,都是圆满的佛,给我们表什么?尊师重道。就是三福里面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还是遵守佛陀的教诲持戒、修定。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佛门讲的影响众,他来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像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势至,做样子给我们看的。
 
  佛法传到中国来,在中国有辉煌的成就,要比起古印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什么原因?因为中国本身有儒跟道五千年良好的传统,佛法传到中国来,跟这些圣贤一接触就通了,融合成一体了。形式上有儒释道三家,里面没有,我们看到少林寺的一块碑,唐朝时候留下来的。听说是唐肃宗的年代最初刻的,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至少是一千三百年前。这块碑的内容「混元三教九流图赞」,那就说明在中国三教九流已变成一体,变成一家人。尤其是儒释道这三家圆融无碍,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在中国早就提倡了。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示现在人间教化众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顺众生,随众生的乐意,随他的喜欢。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是众生喜欢什么身,就现什么身;众生喜欢听什么,他就跟你说什么。譬如现在众生最喜欢的是什么?是钱,向钱看。那我们今天应该怎么样教化众生?教他发财,他就来了,这是真的。我们看这段文讲就这个意思,「随众生之乐意,而种种说法也,先对一众生赞叹布施,见其人已乐欲布施」。这个一是一类、一群,赞叹布施,你赞叹布施,他一定肯布施,为什么?施一得万报。你布施,财布施得大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多么诱惑人,谁不想要!真的一点都不假。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发财不是靠手段,不是靠幸运,我们怎么讲?要靠命的。你命里有没有财?命里有没有富贵?命里为什么你有富贵,他没有富贵?这讲到前世,没有前世讲不通,因果通三世。你前世喜欢修财布施,你这一生得财富,很容易得到。那个人前生没有修财布施,想尽方法赚钱赚不到,你发财想帮助他,你拿出本钱叫他做生意,无论做什么生意他都亏本,为什么?命里没有财,所以别人帮都帮不上忙。那怎么办?修布施。
 
  这个例子中国古籍里,不仅是佛教,道教、儒教都有,太多了。布施愈修愈多,你修财布施,你不要怕赚钱不容易,我布施掉了明天怎么办?不要去想这个,顶多我留一点点来过生活,过最低水平的生活,多余的全部施掉,绝对没有多久又回来了;换句话说,无论你从事那个行业都赚钱,你种的因。中国从前供财神,财神是谁?春秋时候的范蠡。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中兴,这个真难,真不是容易事情。成功之后他马上就退了,他知道越王勾践的个性,他非常明白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患难的时候他需要你,言听计从,富贵的时候他不需要你。那时候他有两个得力的帮手,一个是范蠡,一是文种,范蠡告诉文种,勾践的个性成功了要走,他不相信。范蠡是走了,也就是逃亡逃走了,没有告诉越王,逃走了,改姓名叫陶朱公做生意,带着西施做生意。从小本生意做起,做了几年发达发大财了,发财之后他施舍,拿这个钱去救济一些贫苦,统统散掉,从小生意再做起,过几年又发了,三聚三散。所以中国人供他做财神有道理,他真的是经商的模范。跟佛法讲的道理完全相应,愈施愈多,这是教你发财是这个发法。那文种不相信,结果文种被越王赐死,他自杀了。所以范蠡聪明,成功绝不留恋位置赶紧走,国家恢复了,他就做平民。佛教给我们你要想致富,你就要修财布施;你想要聪明智慧,那你要修法布施。我们印经,现在有光碟给人家讲解,自己认真修行,自己修行也是法布施,依教奉行,你感化很多人,那怎么不是法布施!用自己的身体,身体叫内财,财法两种布施都具足。同时这里面还有无畏布施,别人看到你这个样子,对你产生信心,原来是一点信心都没有,对你生起信心。自己认真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同样也能获得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翻过来,这佛也说得清楚,吝财的人果报得贫穷,吝财不肯修财布施,贫穷;不肯修法布施,愚痴;不肯修无畏布施,短命、多病。这个道理要讲清楚、讲透彻,现在人喜欢听,你不是喜欢发财吗?我教你怎么发财法,在大学里面学那些课程发不了财;在佛法里上几堂课,你真懂了,你真的就会发财。你可以很认真努力去做,到发财之后,别人就相信了,这真有道理。
 
  佛对这种人就投之所好,他喜欢!乐欲布施,乐是欢喜,非常欢喜修布施。到这个时候他很欢喜布施,他的愿求都得到,譬如财富很多了,聪明智慧都有了,又健康长寿了。这时候再进一步告诉他,这些东西保不住,人命无常,昙花一现。天上人间,人间的富贵跟天上不能比,四王天比不上忉利天,忉利天比不上夜摩天。欲界里面最高的他化自在天,寿命再长也是昙花一现,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譬如人寿百岁很长寿了,看到水面上的蜉蝣(小虫),在水面上跑来跑去的,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它的寿命大概就七、八个小时,七、八个小时从生到死它一生。蜉蝣要看人活一百岁,那就神仙一样!还是跟我们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那么长,很羡慕。蜉蝣看我们百岁的人,就像我们看非非想天人一样,它几个小时它是一辈子。
 
  你能够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对于那些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你兴趣就没有!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真正快乐永远不老、永远不死、永远不病,你一切生活所需能随心所欲。像欲界第五天化乐天,他需不需要积这些财富?不需要。他需要的东西,他念头一起自然就来了,就有了,化乐天。再上去,他化自在天都不用自己变化,自己一动念,第五天就知道了,赶快变化来供养,所以叫他化自在天,他真正得自在。但这是欲界出不了六道轮回,寿命再长,福报享尽了还是要堕落。这个时候就可以劝他,劝他持戒。「更毁訾布施」,对于这样的人,就跟他说布施不是好事情,为什么?增长烦恼,增长你的贪瞋痴慢,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应当要持戒、修定、开慧,不但要超越六道,要超越十法界。这个帮助众生有阶段性的。
 
  像今天对社会整个大众来讲,那你就是要讲这些东西,讲布施,到整个社会和谐、整个社会太平了,人民都富裕,智慧都提升,你想不想永生?他就会求永生。秦始皇做了皇帝,派许多人到海岛上面去找神仙,求不死药,这欲望就来了。他欲望已经不在财富,这东西他没有兴趣,他要求永远不老,求长生不老。你就告诉他有长生不老的方法,持戒、修定,得定之后空间维次突破,你就能够看到六道里面的真相。这时候再帮助他提升,他就相信了。什么时候鼓励他做,什么时候这个东西不必再做,要提升,这就是随众生心,随着众生的欲望。「持戒等亦如是」,布施、持戒到这个时候也要叫他放下。为什么?「是于一法毁赞相违者」,这一法有时候要叫他放下,有时候要赞叹他认真去修学,看什么时节因缘,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
 
  「初为除人悭吝之心,故赞布施」。这说出原因了,因为现在人都有贪,悭贪,贪而无厌,自己有的不肯给别人,愈是有钱的人愈是一毛不拔,对于这样的人就要赞叹布施的功德。至于到叫你放下,这布施、持戒、忍辱、般若统统要放下,那是什么?那是教他成佛。你这些东西要不放下,这是什么?执着。这些东西不放下,你的果报是在六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放下不是叫你不做,做的什么?没有这念头。对于财富的念头没有了,求智慧的念头也没有了,求健康长寿的念头也没有了。为什么?有念就是妄想,就是分别,你不能回归自性,你不能见性成佛。见性成佛得一切都要放下。所以佛菩萨他会观机,看这个众生现在是什么程度,教他什么,绝对不会教错,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帮助他提升。
 
  现在的人心都是贪着名利,你就教他修如何真正得到名利,他一定很欢喜。佛法里这些东西多、教材很多,现在出家、在家都不讲求,都不去弘扬;天天只为亡人服务,天天搞超度。他们一看都吓到了,为什么?他贪生怕死,一看到你搞这个,他当然反对。所以佛法真的你要是彻底明了之后,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能契一切众生现前的根机,这才叫善教、善学。佛真的没有定法可说,这些情形在经典里面常有,于是初学佛的人,哪些人?高等知识分子。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几位大学教授,还是很有名气的教授,他们看到我学佛,就来跟我讲,他说:「这佛教,《金刚经》我读过」,我说很难得,「没什么希奇,释迦牟尼佛是很普通的人,《金刚经》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一会儿讲,一会儿否定,到最后莫知所云」。我听到也不敢讲话,为什么?年轻,看到这些教授差不多都是我父亲那个辈分,也不敢笑。
 
  然后学佛之后才了解,「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凡是批评佛法的完全错误,为什么?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法可说,你批评什么?他要有法,可以批评,他没有法,他的法是从哪来的?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完全是活的。同样是一个人,完全不相信佛法的时候,他教是怎么样讲法;生起信心之后,他又是怎么讲法,不一样;到你接近开悟,那又教你全部否定掉。所以佛有赞、有毁,有说这是,在那边说这不是,那到底是是,还是不是?我们到底依什么?所以没有人指点,你要是依靠错了,那就完了。你会对佛法产生怀疑,认为释迦牟尼佛头脑不清楚,怎么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非,这就谤佛、谤法、谤比丘僧,那这种事情也是很多、很普遍,不足以为怪。
 
  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明了,在经典里面读经学什么?就学这些。理论抓住之后看这个佛经,看世尊对什么样人他怎么说,有很多好的例子,我们看了之后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在生活里面工作、接触大众就学会了,活的不是死的。现相是活的,表演是活的,演说是活的,活活泼泼,这是佛法。活泼到你无法想象。我们下一段经文就讲到,就是第二十个比喻,「龙王游戏喻,喻菩萨游戏神变德」。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游戏神变,他哪有定法!前面曾经跟诸位略略提过,那讲现身,有些地方现多宝如来身,在娑婆世界现释迦牟尼身,在极乐世界示现的阿弥陀佛身,为什么不一样?不一样是各个地区众生根性不一样。为什么说一样?佛性是一样,法性是一样。所以彼佛即是此佛,此佛即是彼佛,没有两样,这都属于神变。
 
  我们现在《华严经》学到此地,一般状况也都能够理解到几分,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法性,永恒不变。无量无边的法相,法相,诸佛如来是法相、诸佛剎土是法相、十法界众生是法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法相,全是自性变现,一个体。所以我叫你看万花筒一样,怎么变,不离体。你真正明白之后,你的观念不一样,我们今天讲人生观、宇宙观,对人生宇宙的看法,你跟佛一样,那是真的最正确的,一点错误都没有,一体决定没有分。所以慈悲遍法界,善意遍法界,敬父母,敬老师,敬佛菩萨、蚊虫蚂蚁、妖魔鬼怪,那个尊敬的心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为什么?那个敬是性德,性德圆满流露。虽流露圆满的性德,但是在各个阶层里面,表现的样子、形式不一样。我们见到佛菩萨会顶礼三拜,你看到一只蚂蚁,你也会顶礼三拜吗?哪有这个道理!那就不会。人家看到蚂蚁,看到这些小虫,你都去顶礼三拜,人家不说你神经病了吗?但是敬的意思、意念没有两样,形式不一样。形式怎么样?要顺众生,众生用什么样形式,那就用什么样形式。古时候最敬礼三跪九叩首,那他要现这个样子;现在最敬礼三鞠躬,九十度的鞠躬,三鞠躬,不相同。在哪个地区跟哪些众生,一定跟他们一样,随和的,他们认为这种礼法是最恭敬,你没有一样不能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处处在经上一个目标、一个方向,都是给人启发,现相一举一动都是给人启发,都是在那里诱导,帮助人觉悟,帮助人离苦得乐。
 
  现在人认为没有钱苦,没有地位苦;有钱、有了地位,你慢慢再告诉他,还有苦,苦太多。欲界上面还有六层天,三苦八苦统统具足,到色界天欲断掉了,欲断掉之后这八苦没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这没有了,八苦没有了,但是有行苦、有坏苦。为什么?色界有身体,有色身、有居住的环境,这个东西会变坏的。像我们有身体,身体会衰老,你青春不能永远保持,不能保持叫行苦。他会变老老化,他会生病,坏苦;你所居住的宫殿,房屋建得再坚固,慢慢也会变坏。建成了很喜欢,到变坏的时候就苦了,又何况现在天灾人祸频繁。到无色界身体都不要了,这是六道里头最高的层次,真是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说我最大的忧患就是有身体,要没有身体多好。老子就有无色界的思想,没有身体多好!无色界是没身体,没有身体怎么样?没有坏苦,永远不坏了,也不需要居住的环境。但是有什么?有行苦,就是这很好不能永远保持,完全靠你定功。你哪天定功消失又堕落了,这出不了六道,所以佛说六道统苦。这些事实真相他了解,你叫他生天,他对于天没兴趣,然后他要问到底有没有地方没有这些苦,统统没有?有,超越六道这问题解决了。超越六道要怎么办?超越六道跟你讲要放下执着,要放下见思烦恼。见是一切错误的看法,思是一切错误的想法,你以为想法是正确的,全错了,你的看法、想法统统错了。六道众生放下对世出世法一切的执着,你的看法、想法就正确,那就脱离六道,六道里面的生死没有了,真的叫了生死出三界。
 
  可是上面还有变易生死,不是像我们六道这种生死,变易生死,是形容他还有苦,生死是苦,还有苦,那苦什么?修行的苦。还要继续不断修定提升,从声闻提升到缘觉,缘觉提升到菩萨,菩萨提升到佛,还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叫变易生死。就好象我们读书一样,从一年级升二年级,一年级念一年很辛苦,考试及格了升二年,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是这个,并不是真正有生死。二年级念完,考试及格升三年级,二年级死了三年级生了,这叫变易,这跟我们六道里面生死完全不相同,六道里真的是有生有死。那叫变易,你转变,不断向上提升。十法界到了佛法界还要提升,到这个时候才告诉你,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迷,给你讲:一念不觉,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变现出来了。觉是不动,迷是动的,起心动念它动,动就是迷。再跟你讲宇宙的源起,这是高深的哲学与科学,真的是帮助你解决问题。到不起心、不动念,只要一念觉,后面念念觉,十法界就没有,这到一真法界,《华严经》里面的华藏世界,净土经里面的极乐世界,他到那里去了。十方诸佛剎土哪里你都可以去,你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为什么?十方如来是你自性变的。我们常常讲极乐世界,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如果讲华藏世界,唯心华藏,自性毗卢遮那。
 
  一切诸佛如来是自性变的,一切诸佛剎土也是自性现的,你说哪里没有缘,哪里不能去,为什么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到这个时候我们又明白一桩事情,极乐世界是方便接引,我们要想把成佛、明心见性的时间缩短,这是条捷径。其他诸佛剎土要是按照这个道理,你一步步去提升;极乐世界就是对上中下三根大开方便之门,阿弥陀佛还是自性弥陀,那这就太可贵了。为什么?我们自己想想看,我们烦恼习气能断得了吗?真能放得下吗?断不了、放不下;换句话说,你必须在六道里头还要轮回,哪天执着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你要问,我什么时候能出离六道?你不要问别人,与别人不相干,为什么?六道是你自己制造的。只要你有执着就有六道;换句话说,只要有六道,就知道我有执着,我没放下;只要有分别,十法界就有,觉后空空无大千,你没觉。必须到这时候才跟你谈这个问题。
 
  《华严经》说实在话,它不是接引初机的。那我们学习这部经,把深的意思、甚深的意趣不谈,我们讲最浅的,把它讲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用的,为什么?提起人对《华严》的兴趣。《华严》不难,我们听了很有受用,《华严经》很长,慢慢提升。所以我们讲十信,就是讲凡夫、讲六道,从初信到六信都是凡夫,七信才是阿罗汉。那我们现在讲到贤首,贤首是十信,再往上去就超越十法界。这些高深的道理我们多听听有好处,虽然不是我们的境界,多听了什么?阿赖耶识里头落下种子,这个种子将来会遇到缘,它就起现行。这个意思是什么?帮助你不定在什么时候、不定在什么处所一下开悟了,这明心见性。所以明心见性也不是偶然的,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些种子,这些种子多了它产生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禅宗里面讲的疑情。所谓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阿赖耶识里头种子是疑情,自己也不知道。惠能大师如果阿赖耶识里头没有这个疑情,听人家念《金刚经》,他怎么会开悟?为什么别人听的时候不开悟,念的人也不开悟,他听了会开悟!他有疑情,就大疑大悟,这个疑情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没有遇缘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见到五祖,五祖跟他讲的时候,他大彻大悟。他卖柴听到客人念这个经的时候大悟,不是小悟,见到五祖是彻悟。
 
  佛不管他怎么说法,「是皆随众生之意乐而说,故名众生意乐意趣」。由此可知,佛是无法可说,佛怎么说的?随众生,就是众生有感佛就有说。感从前讲过有四种,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这四种感应。佛如是,这四种感应,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有,自己并不知道,感应道交。四意趣我们就学到此地。今天时间刚好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六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九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九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八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九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八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三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八二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今做个好人[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五百罗汉 049、富那夜舍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栏目:纯祥法师]
 成年礼祈愿文[栏目:家庭·伦理篇]
 三论宗[栏目:三论宗简介]
 The Self-Pampered Monk[栏目:Dhammapada Stories]
 大方广圆觉经 第六集[栏目:净空法师]
 认识人生之四 5[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法句经讲记(一)[栏目:传道法师]
 What is the purpose of monks and nuns and what are..[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