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九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4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六九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大喻最后一段。这段的经文比较长,「龙王游戏喻」,我们读过比喻「菩萨身云各异」,也读过比喻「菩萨光明等殊」。今天我们接下去看第三小段,有三首半偈颂,「雷声不等,喻菩萨三昧多种」。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他化雷震如梵音。】
 
  这是讲他化自在天。
 
  【化乐天中大鼓音。】
 
  『大鼓』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天鼓。
 
  【兜率天上歌唱音。夜摩天上天女音。于彼三十三天上。如紧那罗种种音。护世四王诸天所。】
 
  『护世四王』就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如干闼婆所出音。海中两山相击声。紧那罗中箫笛声。诸龙城中频伽声。】
 
  迦陵频伽。
 
  【夜叉住处龙女声。阿修罗中天鼓声。于人道中海潮声。】
 
  这都是比喻,比喻「菩萨三昧多种」。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三翻作正,昧翻作受。像我们平常念的三藐三菩提,三都翻作正,三藐,藐翻作等,正等,正觉,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觉。什么叫正受?正受是针对六道众生所说的,六道众生的享受都不正常,佛菩萨的享受正常,受就是受用、享受。六道众生为什么说他享受不正常?佛把它归纳,这个享受也说不尽,要细说说不尽,佛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身有苦受、有乐受,再多的享受总不外乎这两大类;精神的享受有忧、有喜,我们讲心理的享受,有忧、有喜,再多也不出这两大类。所以身心合起来就是苦乐忧喜,这都不是正常的。另外一种是讲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没有苦乐忧喜。尤其是到无色界天,身体都没有了,他是在定中,就是四禅八定,定中这个享受叫舍受。舍什么?身舍了苦乐,心舍了忧喜,他没有苦乐忧喜,这个受好!这个受就是正受。
 
  为什么不叫正受?因为他不能持久,他不能永远保持;永远保持下去就叫正受。我们知道色界、无色界他寿命到了,寿命到了就是定功失掉,他苦乐忧喜又冒出来、又现前了。所以他只是暂时停止,不是真的没有。阿罗汉以上就得正受,正觉正受,他苦乐忧喜真的没有了。所以阿罗汉的定,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比非想非非想处天人还要深。非想非非想处天人达到第八定,这是世间禅定最高的,再上去叫第九定,第九定就出了六道,超越三界。所以阿罗汉所得的定叫九次第定,这时候才真正叫三昧,真正叫正受。阿罗汉以下都不是正受,这佛在经上讲的,我们要懂得。
 
  三昧是修来的,用什么方法修?我们依照《华严经》里面的道理、方法来修学,你得到的时候就叫华严三昧;依《法华经》的理论、方法修成功,就叫法华三昧;我们用念佛法门,或者是你依三经、依五经一论修成功,叫念佛三昧。我们念阿弥陀佛修成功,也叫念佛三昧。念佛法门也很多,略说一说也是一百多种。但是佛把它归纳,念佛法门不外乎四大类,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再多都不外乎这四大类,《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这四大类修成功,都叫做念佛三昧。所以菩萨三昧多种是这样的说法,方法不一样,得到三昧是相同的,也就是苦乐忧喜没有了。
 
  苦乐忧喜没有了,就是大乘教上常讲的入不二法门,苦乐不二、忧喜不二。这个话在什么时候说的?这个话是在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六道凡夫在修行过程当中,功夫确实提升到一定的境界,苦乐不二、忧喜不二。他还有没有忧喜、有没有苦乐?忧喜苦乐可能有,那些有都叫示现,我们凡夫看到他真受,受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出去托钵,还曾经有一段遇到饥荒,外面托钵都托不到东西,所以受马麦之报。人家拿喂马的粮食,马吃的,拿来供养佛,佛也接受。这都是给我们示现的,无论处什么环境,不要执着、不要分别,你就得正受;如果有分别、有执着,正受就没有。所以一定要知道,苦乐忧喜是不正常的受用,这一定要知道。修行的功夫也能在这个地方体验出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功夫得力。功夫真的得力,苦乐忧喜淡了,不是很严重。我们看到有不少同学,这都是眼前的事情,得很重的疾病,癌症,非常痛苦,但是他念佛、诵经。他有没有痛苦?很少,像一般人痛苦,十分痛苦他只会受一分,没有感觉到什么痛苦。这是功夫得力,功夫不得力的话没有这种现象。另外一种,虽然自己没有这个功夫,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得三宝加持,也能够得到。这是我们在现前能见到,我们自己也能体会到。
 
  三昧就是禅定,大乘经上佛常常告诉我们,「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三昧就成就。所以念佛三昧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成就的,但是你要记住这个原则,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念佛才能得三昧。外面着相,分别执着放不下;内里面生烦恼,看到合自己意思的,贪心就起来,不顺自己意思的,瞋恚、烦恼就生出来,这是得不到禅定。这种受用都在苦乐忧喜里面过日子,在苦乐忧喜里面过日子是六道凡夫,不是圣人。圣人在六道里面与六道众生和光同尘,在一起生活,六道众生有苦乐忧喜,他没有。他没有,有时候要装出有的样子,为什么?要不装出有的样子,这个修行人没有人情。他真的是没有人情,他要装一点人情味道,让凡夫生欢喜心。实际上,实际上他没有,这一定要懂。
 
  这就是菩萨三昧无量无边。我们晓得,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我们中国人讲门道,也就是说修得三昧的方法很多,这多种,门道也很多。因此佛在《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哪个法门都能成就三昧,这是平等的。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也就是习性不一样,机感千差万别。佛教众生,一定这个法门适合他的程度、适合他生活习惯,不妨碍他事情,他学起来很容易、很踏实,成功快,佛就教他这个法门。正法时期,你看佛教人持戒,持戒他就能得定;现在不行,现在持戒得不了定。根性差一点的人,差一点的人教他修禅定,修定他也能得定。
 
  我们现在末法了,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中国人历史上记载是三千零三十多年,外国人的说法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相差将近六百年。这些事情我们不要去理会,就是你不要分别、不要执着,这个事情你想把它搞清楚是搞不清楚的,无关紧要,得三昧重要;你天天把这个放在心上,你永远不会得三昧。尤其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讲到究竟处是什么?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你问这些年月日多久,问这个有什么意思?所以佛经上从来不记载年月日,「如是我闻,一时」,什么时候讲的?一时,一时是真的,一时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那叫一时。佛讲经都是一时,一时是什么时候?一时就是现在。
 
  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品」,他入定了。定中他就到灵鹫山去,灵鹫山的境界就现前,见到释迦牟尼佛在讲《法华经》。出了定之后告诉大家,世尊灵鹫山讲《法华经》这一会没散,还在那里讲。智者大师是天台宗最重要的一个祖师,绝对不会骗人。传说,日本、韩国都很相信,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在历史上的传说,阿弥陀佛再来的有三个人,这是暴露身分的,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丰干和尚,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这是佛门里面记载的阿弥陀佛来了三次。实在我们从理论上讲,阿弥陀佛天天都来,不认识,他也不露身分,你不知道。这三个是露了身分,身分一暴露就走了,就不住世,这是真的。如果他说是什么佛菩萨来的,说了他又不走,那是假的;说出来之后马上就走,真的。这是佛菩萨在九法界示现的一个规矩,身分一露一定要走,不再招摇生事,也叫一些妖魔鬼怪没法子冒充,无法冒充。
 
  所以说明菩萨三昧多种。无论哪一种方法得三昧,三昧一定开智慧,那是什么?心定了,我们讲的妄想分别执着,至少执着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智慧就开。执着没有了,智慧就开,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菩提是正觉,阿罗汉、辟支佛正觉。他们修定也有各个不同的方法,纵然是禅宗,方法不一样,你看禅宗分很多派别,那就是修行方法不一样;教下更多。无论哪一种方法修得,原理决定是相同,原理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我们不能不放下!要怎么样?烦恼重,习气太深,想放下,放不下。一定要知道,放不下,你在佛门里面修的是福报,有漏福报。有漏是什么?你有烦恼,也就是刚才讲的你有苦乐忧喜舍,你有这个东西,这是凡夫才有。
 
  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四摄法,如果执着没放下,你所修的结果全是世间的福报。我们知道,在现前社会里面做大官的,这个世界现在民主,做总统的、做部长的、做大官的、发大财的,都是在佛门修的大福报。不在佛门,修福没有那么大,只有在佛门才能够修到大福报。修福,妄想分别执着没断,就变成福报;如果修福能够不分别、不执着,那就不是福报,就变成功德。功德成就什么?功德成就你的戒定慧。戒定慧要不要学?不要学,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你看惠能大师有没有学过?没学。人家虽然没有学,一放下之后,戒定慧是圆满的,一般人学学不圆满,他自然圆满的。为什么?称性,明心见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戒具足了;心地平等,一个念头都不生,自性本定现前,根本智、后得智,用来弘法利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一定要很认真努力去学习。学习没有别的,就是学放下、学不要执着,学随缘,不要去攀缘。
 
  真到心开意解的时候,我们讲的话是真的,这是经上说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见性了!你见性看人是什么?为什么人人是好人?人人都是佛,他本来是佛。他现在什么?现在他一时糊涂,你不会看他糊涂,你会看他本性,他都是佛。世间圣人也了不起,世间圣人看人是看他的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不善,不善是他的习性,习性不是本性,所以习性可以改,本性不会改。本善是真的,不善是假的,他一觉悟,不善全没有了。觉悟的时候本善都现前,不觉悟的时候他本善有,他本善没有断,永远存在。不像不善,不善一觉悟就没有了,不觉悟它有;本善,觉、不觉都有。这是我们要跟圣贤人学,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弟子规》上讲的「凡是人,皆须爱」,爱心起来了,爱心是慈悲心,你对一切众生一片慈悲。这是什么?这是智慧,这是三昧的起用。
 
  如果你心不清净、不平等,清净平等是三昧,清净是不染污,平等是不动。《无量寿经》的经题教我们修行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觉是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戒定慧三学。成就什么?成就性德,性德是什么?「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什么,同学们晓不晓得?就是佛在《华严》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不就是吗?无量智慧德相用什么可以显?清净平等觉就显。学净土宗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你看它就摆在经题上,夏老这会集本真好,会集得叫人没话说!五种原译本,第一种是汉译的,这最早的,经题就是「清净平等觉经」;最后一个翻译的是在宋朝时候,宋朝时候译的,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最后这种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他就把这两个题目合起来做会集本的经题,所以经题也是会集的,会集得好,让你一看清清楚楚。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清净平等觉是因,修因证果全在其中。你懂得这个经题,你才晓得《无量寿经》的价值、《无量寿经》的微妙,你才能体会到。经题就像一篇文章的题目,经文是细说。所以,三昧要重视。
 
  下面这段一共有十首偈颂,这十首偈颂是「所雨不一」,比喻「菩萨说法多门」,这个讲的是弘法利生。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他化自在雨妙香。】
 
  『雨』念去声,念「遇」,雨是动词,从上面落下来,不作名词讲,动词,『雨妙香』。
 
  【种种杂华为庄严】
 
  这是他化自在天。
 
  【化乐天雨多罗华。曼陀罗华及泽香。兜率天上雨摩尼。具足种种宝庄严。髻中宝珠如月光。上妙衣服真金色。】
 
  这是讲兜率天。
 
  【夜摩中雨幢旛盖。】
 
  盖是宝盖。
 
  【华鬘涂香妙严具。赤真珠色上妙衣。及以种种众伎乐。三十三天如意珠。坚黑沉水栴檀香。郁金鸡罗多摩等。】
 
  『鸡罗』跟『多摩』后面有注解。
 
  【妙华香水相杂雨。护世城中雨美膳。】
 
  『护世』就是四王天。
 
  【色香味具增长力。亦雨难思众妙宝。悉是龙王之所作。又复于彼大海中。霔雨不断如车轴。复雨无尽大宝藏。亦雨种种庄严宝。紧那罗界雨璎珞。众色莲华衣及宝。婆利师迦末利香。】
 
  『婆利师迦末利』也有注解。
 
  【种种乐音皆具足。诸龙城中雨赤珠。夜叉城内光摩尼。阿修罗中雨兵仗。摧伏一切诸怨敌。郁单越中雨璎珞。亦雨无量上妙华。弗婆瞿耶二天下。悉雨种种庄严具。阎浮提雨清净水。微细悦泽常应时。长养众华及果药。成熟一切诸苗稼。】
 
  这一段内容非常丰富,都是龙王降雨,龙王兴雨。从六欲天到护世四王,再到四大部洲,这把欲界全都包括尽了,这是龙王活动的范围,在这里全都看到了。这段是比喻菩萨说法多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剎土里面十法界,每个佛的剎土都有十法界,跟这些十法界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们就有应,就像龙王降雨一样,类别无量无边。除此之外,四圣法界,这是讲没见性的,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也很慈悲,实在说也常常应化在六道,与六道众生有缘,众生有感他们也来示现。
 
  这些人如果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应化,就是应身,也来投胎,跟我们人一样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他有隔阴之迷。不像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没有隔阴之迷,这些有隔阴之迷。虽有隔阴之迷,没有关系,像《金刚经》上说的,菩萨善护念诸菩萨,法身菩萨他常常来帮助这些菩萨们。他迷,迷一段时间他一定来点醒他,他一点醒,他很快就觉悟。所以,诸佛如来常常照顾这些小菩萨们。这些小菩萨,我们知道在《华严经》上讲七信位以上,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应化在六道得诸佛护念。六信以下没有出三界,大概五信、六信都在四禅天修行。有时候他也来人间,所谓是天上人间常常往返。大菩萨照顾小菩萨,诸佛如来常常照顾大菩萨,这种现象我们用佛法来讲,法尔如是,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还谈什么条件?这是四圣法界。一真法界里面,他的起心动念都没有了,叫法尔如是,没有不照顾的。为一切众生开无量法门,四弘誓愿誓愿里面所说的。
 
  佛菩萨说法总的原则不外乎契机、契理。契理是什么?与性德相应,这是契理,绝不违背性德,就是以我们用中国话来说,与本善相应。那契机,契机是众生的根性、习性,与本性相应,与习性也相应。与习性相应,凡夫他才欢喜接受;如果与他现前的欲望、爱好不相应,他就不愿意接受,所谓话不投机。一定要适合他现前的爱好、程度,这是他习性,这契机。接引初学一定是随顺他习性占多分,慢慢提升,让他把习性放下,习性放下一分,本性就透一分。习性是暗的,黑暗的,本性是光明,黑暗少一分,光明一定就透一分。光明是本有的,黑暗是本无的,道理在此地。
 
  不但是天上人间,三恶道也不例外,三恶道的环境也非常复杂,这些众生他是习性多,本性被蒙昧,所以造作严重的恶业。三恶道不是佛菩萨建立的,这个要知道,六道也不是佛菩萨建筑、设立的,不是的,完全是众生业力所变现的。佛讲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的妄心。真心现相,现什么?一真法界,妄心把这个现相扭曲了。妄心与真心距离愈近,扭曲的幅度不大,四圣法界;如果妄心很严重,迷得很深、很严重,带着分别执着,严重的分别执着,就变现出六道。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因缘果报完全是自己造的,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真正通达明了,自己无论是在什么境界里面,不会怨天尤人。
 
  在不善境界里面,他会认真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就不断向上提升。这就是觉悟了,佛法叫始觉,他开始觉悟,不怪罪别人,这就开始觉悟。无论什么还是怨天尤人,不知道是自己的过失,这是迷而不觉。佛对于迷而不觉的众生也非常慈悲照顾他,怎么照顾他?满足他的欲望,不让他造罪业。那就教什么?教世间法,教仁义礼智信,让你来生还在人天两道,你不至于堕三恶道,慈悲到极处!把十法界,十法界都是凡夫,四圣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六道里面叫内凡,把这个因果说出来。我们就要晓得,因缘非常复杂,佛讲无量因缘,无量因缘里面第一个因缘,这是最重要的。十法界里面成佛,什么因能生在十法界作佛?十法界的佛,就是现在贤首菩萨,他是十法界的佛。什么原因?平等,对一切人平等、对一切事平等、对天地万物平等。我能不能对蚂蚁平等?我能不能对苍蝇平等?能不能对蚊虫平等?你完全用平等心,对小动物都平等,对人当然平等,这是佛心。因为你烦恼,就是无明、起心动念,你没有断,你出不了十法界。分别执着当然没有,为什么?有分别执着就不平等,你做不到。所以提升到这个境界,与真佛,一真法界的佛,做邻居了。什么时候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了,你看平等多重要!
 
  《无量寿经》上清净平等觉,平是三昧。我们用什么方法?用念佛的方法把清净平等给念出来。怎么念?我们见到人、见到事、见到小动物,才起心动念,不管你这个念头是清净的、是染污的、是善的、是恶的,都不要去分,念头才一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摆平了。阿弥陀佛是什么?你是阿弥陀佛,我也是阿弥陀佛,自性弥陀,自他不二是一佛,叫会念佛。这样念佛,功德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是大圆满,从字面上来看是无量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翻作智,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这是自性的大圆满。《华严经》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不是哪一个专有,统统都有,他怎么不平等?他本来是平等的。我们今天看这个不平、那个不平,这是自己迷惑,这与性德相违背。所以真见性,慈悲心现前,没有不爱护的、没有不尊重的。还有一点嫌弃,我们的病态还很严重。到什么时候于一切众生、微小动物都没有嫌弃,你看到就会合掌称菩萨,蚂蚁菩萨、蚊虫菩萨。它懂、它听到了,这也度了它。这是大乘,这是真正的佛法,我们应当要落实在生活当中。
 
  菩萨心,菩萨怎么修成的?这是讲十法界的菩萨,诸位要晓得,十法界都没有离开起心动念,都会起心动念,修六度,六度的心。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如果有分别执着,你在六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四圣法界里头,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他六度的心自然的。布施是舍。持戒,持戒就是世范,我们今天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处处给别人做最好的榜样。忍辱,忍是有耐心,自自然然的,就是我们讲长远心,永远是这样,没有改变。精进、禅定、般若,自行化他,那是菩萨。说到十法界里面,佛跟菩萨都是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他的六度是自然的。到缘觉,这是修十二因缘成就的,阿罗汉是修四谛成就的,这两个位次上还有分别,但是没有执着。所以,四圣法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阶段,上面两层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下面还有分别,没有执着。再到下面六道,六道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全有。
 
  底下讲天道,天有二十八层天,怎么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禅八定,这是生天要具备的条件。三个条件都具足,十善具足,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心量大,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这个无量是什么?至少你包整个欲界,你有这么大的心量。不是说我们今天慈悲喜舍对我们一个国家这个地区,不行,对整个地球,不行,太小了,对太阳系也不行。要达到什么?要达到银河系,到银河系才一个单位世界,欲界。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个银河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十亿个,十亿个,我们的心量才到一个银河系。你没有这个心量,欲界上面几层天没你分,这一定要知道。具足四禅八定,他们到哪里去?他们到色界、到无色界,那个心量至少是遍大千世界,就是十亿个银河系,它还有界限的。欲界天,我们这个经上讲的都是欲界,从他化自在天讲起,这是最高的,全是欲界。欲界天的心量是一个银河系,他们没有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他们也修,没有修成功。这个定在佛法叫未到定,用我们现在话说不及格,他是有,不能说没有。譬如打分数,六十分及格,他们还不到六十分。我们把欲界天从完全没有,不修禅定的,只能到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夜摩天就要修禅定,未到定。我们如果把夜摩天的定功算它作二十分,或者算作十分,他只有十分,打分数只能打十分;兜率天,上面是兜率天,兜率天再加十分,他有二十分的定;化乐天,他有三十分的定;他化自在天,他有四十分的定,都不及格。到了初禅,至少也要有五十分,算及格,到初禅。二禅六十分,三禅七十分,四禅八十分,再往上去到四空天。
 
  完全没有定功的就是四王天、忉利天,这是修福,福报。比如超度,佛门里面超度,即使是宝志公来主持法会,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给梁武帝的妃子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为什么?福可以分给你,我有大福报可以送给你,你能够接受到;禅定不行,禅定是我的禅定没有办法送给你,就是我的功德没有办法给你,我的福德可以给你。你看我们前面引用过的,安世高度他的同学,[共+阝]亭湖的龙王,也只是把他度到忉利天,不能再上去。上去要自己修,自己没有功夫,完全靠福德这不行,只能到忉利天,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讲四王、忉利还是大的,当中还有很多层次,所以天道很复杂,真的是无量因缘。
 
  所以,修世间的福报跟修出世间的功德,在形式上没有差别,这个我们要知道。差别在哪里?差别就是你放下、放不下,你放下执着就是出世间。我修布施,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我持戒,修六度法,如果执着没放下,世间法,世间善法;没有执着,这出世间;没有分别,那是菩萨法。所以总要记住,总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必须要把分别执着降温,不能再增加,增加是决定错误。一年比一年轻,你一年一年的境界就往上提升,这个提升对自己念佛往生会大有帮助。这个法门非常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真把它搞清楚也非常不容易,我们如果没有五十多年的学习,真搞不清楚!
 
  我在初学的时候,老师没有这么详细跟我讲,那时候老师讲经说法点到为止。想想他讲的,不错,不能说他没讲到。但是在我们感觉他讲得很含糊,我们了解不够清楚,于是信心生不起来;真搞明白、搞清楚,信心坚定了。你说我头一天,就是五十六年前头一天见章嘉大师,他就教我看破放下,其实我是不是懂?不懂!我也没有进一步问他放下什么,我只问他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也没有讲得太清楚。如果他讲的是要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他是可以,但是这样讲,我初学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妄想分别执着。就点到为止。学了几十年,愈学愈明白,契入《华严经》才真正知道病根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病根拔除掉,真的你本来是佛。我们现在,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他悟个什么,我明白了;惠能大师在五祖丈室里面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我也明了了。没有别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一下放下,他就成功了。所以我们不能不放,一定要把这个世间看破。世间是十法界,不单是六道,十法界,「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连四圣法界都不可得,哪来的六凡!《金刚经》好!教得太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试问你如果有这种看法,你还要不要分别?你还要不要执着?你还会不会起心动念?自然没有了。放不下是什么?都是以为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所以坚固的执着分别。那好,你就永远做六道凡夫,永远在六道轮回,你愿不愿意?愿意,那就随着你的见解这么去干;如果不愿意,你就听佛的话。还有身体,随缘,随缘消旧业,不更造新殃,新殃是什么?分别执着。要知道分别执着叫造业,无量无边的业,善也好、恶也好,总归纳起来就是分别执着。这是我们生生世世脱离不了轮回最重要的原因,不再干这个傻事,要学菩萨游戏神通,我们在这里读过的。游戏神通是什么?不执着、不分别,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得到。我们常常比喻说看电视、看电影,你可以受用、可以欣赏,你得不到。这个我们都知道,我们要拿这个,从这个思惟来过我们实际上的生活。我们实际上的生活是立体电影,现在电影是平面的,我们现在是立体电影,你要知道这是假的。佛教给我们,「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这样看法就对了,这样看法很容易放下。如露,像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电是闪电,更快。电是什么?是讲到真相,露水是讲幻相,相续相。你要把世间所有一切现象,世法、佛法都这样看法就对了。佛法如电,也是如露如电,不能执着。所以佛说佛法因缘生,因缘生就不是真的,哪来的佛法!佛法是从世间法建立的,相对显示出来的,没世间法,哪来的佛法!我们前面讲过相对的道理,显示出佛法。佛陀应化在这个世界,就是世间,我们不能离开世间,就在世间成就出世间,世间、出世间不二,你就成功了。
 
  《佛教三字经》这是古大德编的,流传几百年了,里面有几个修行人,举了十个人做例子。古人修行都非常认真,不妄语,心直言直,心里头没有弯弯曲曲的,所以直心是道场,真的是老老实实。它第一个举例子是慧开,梁武帝时候的人,慧开师。这位法师是讲经的,欢喜布施,人家供养他的,他再布施得干干净净。当时地方的官员太守,就是现在的市长,请他讲经,供养非常丰厚,他把供养全部分给贫穷人,一丝毫不留。这是出家人很好的榜样,他真正做到了。佛在经上讲积财丧道,为什么?你常常会想着,你不想佛、你不想道,你常常想着你还有多少钱。所以把它舍干净,舍干净就没有念头,真的一心向佛,没有念头好想。我们如果有这个毛病要向他学习,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道林法师,他是同州人,住在太白山,他入深山。深山是什么?远离村落,不但远离城市,连村落都远离,这是完全遵守释迦佛的教诫,住阿兰若。阿兰若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清净的处所。清净他有个标准,农村里面农人很多,都养牛耕田,牛叫的声音听不到,以这个为标准。远离人群,他才能进修。这是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佛教特别是教初学,你没有定功,你接触都市社会你容易被染污。就像虚云老和尚,三十年前到达香港,三十多年前,我到香港三十年,他在我之前。香港同学请他到这边长住,他住了大概不到一个月,他说这个地方不行,这个地方不是修行的地方,严重的染污。所以他回去了,又回大陆去。大陆再苦,他不离开,为什么?佛教我们以苦为师,苦能够激励道心,生活太舒适容易叫人堕落。道林给我们示现的榜样,在深山修行。
 
  下面再举一个尊师,道安,弥天释道安。道安法师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可大了,他的老师是鸠摩罗什。道安法师他尊重老师、孝顺老师,他十二岁出家,是北魏时候的人,拓跋珪那个时代,就是南北朝的时候。人非常聪明,但是相貌不好,相貌很丑陋,所以连老师也没有把他看重。他对老师非常尊重、非常孝顺。在《高僧传》里面记载,他每天能够读一万字,一万字他能背得下来,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前私塾里头教书,一天能背七百字以上的就算是上根,他一天能背一万字,真是天才儿童。《金刚经》五千言,他半天就能背熟了。以后他遇到佛图澄大师,这都是菩萨应化的,真正成就一代高僧,那时候鸠摩罗什大师的四大弟子,他是第一个。孝亲尊师,净业三福里面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道安法师奉事师长是最好的模范。他为老师服苦役,侍候老师心甘情愿,因为其貌不扬,粗重的活老师都叫他干。实际上他绝顶聪明,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的。
 
  道丕法师,这是孝亲。所以古德编这份教材,举的这些例子都是给我们做榜样。这是个出家人,母亲年岁大了,他是七岁出家,小沙弥,十九岁的时候遇到当时安禄山作乱,安禄山造反。他背着他的母亲逃到华山,遇到饥饿荒年没东西吃,他自己乞食,托钵乞食供养母亲,自己不吃。父亲可能是参加军队死在战场,母亲叫他去找他父亲的尸体背回来安葬。他到战场看到很多的骷髅,哪个是他的父亲?他没法子,只有真诚心在那里观想、在那里求感应,没想到这一堆尸骨里头就有一个人的骨头从里头跳起来,他就知道那是他父亲。这是感应!然后把这个骨头带回去安葬,这是精诚所感。孝养父母,净业三福头一句。
 
  高尚的,道恒,跟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跟道安法师同时代。他二十岁出家,也很年轻,那时候的秦王,就是姚兴,很器重他,给他很高的地位,要他去亲近鸠摩罗什大师,给他很高的地位。他逃到深山里面去,不接受帝王给他的地位,跑到深山里面去一直就没出来。不像现在人处处去求荣誉,别人荣誉给他不要,高尚!
 
  道生,「生公说法,顽石点头」。道生也是罗什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道安、道生、僧肇,这都是鸠摩罗什最得意的四个学生。他体会到,佛在经上讲一阐提没有佛性,一阐提是什么?是印度话,一阐提翻成中文就是没有善根的人,他体会到纵然没有善根,这个人还是有是佛性。《华严经》那时候没翻译,《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涅槃经》也这样说。一阐提他也是众生,他怎么会没有佛性?这些经都没有翻来,他就主张一阐提也有佛性。因为没有经典做依据,许多出家人反对他,认为你讲的话佛经上没有依据,你怎么可以随便说。他就没法子了,在虎丘山搬了些石头,他坐在当中,给石头说法,一阐提有佛性,你们说对不对?石头都点头。这些石头现在还在,生公说法的地方,感应不可思议,举道生法师的例子。以后大乘经逐渐都来了。道生也是一生讲经,他圆寂的时候是在讲台上,经讲完他往生了。感应不可思议!这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些要是不见性都没法子。
 
  灵辨法师,这也是学《华严经》的,他也是博通三藏,但是《华严经》他不能够明了、不能透彻,他到清凉山求文殊菩萨开示。头上顶着《华严经》三步一拜,到达五台山的时候,真的在山上拜佛磨得皮肉都没有了,都剩了骨头。真诚心感应,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教他研究经文,没有见到人,感到空中有声音教他念经,他豁然大悟。给《华严经》做了一部注解,有一百卷,演义释文,这是《华严经》最早的注解。但这个注解现在在《大藏经》里头不全,遗失了。我们现在看到《藏经》里头的比他后,贤首国师的、清凉国师的、李通玄长者的,我们现在学习就是根据这三位大德,灵辨法师的著作我们都看不到了。
 
  还有个比丘尼净检,这是一位比丘尼,是晋朝时候的女众,修得非常好。她有志同道合的二十四个人,建了个小道场,大家在一起清修。到她七十岁的时候,忽然有一天闻到异香,并且见到有红光,红色的光,光里面有个女人手上拿着五色的花朵从空中下来。净检尼师看到了非常欢喜,跟大众告别,就跟着这个人生天去了。大家看到她生天的路就像霓虹一样,像霓虹的桥一样,跟着这个就上去了。这个事情不会是假的,为什么?像印光大师、杨仁山居士这近代的大德,举出这个例子,他们能够列在此地,就是他们肯定了。几十年的清修,这是得到佛菩萨来接引,这样的明显。
 
  底下又举出第九位李通玄居士,我们对他就很熟了。他是唐朝的皇室,是李世民的家族,他学无常师,非常好学。在五台山遇到一个出家人,传授他《华严经》,他就开悟了。给《华严经》作注解,找不到清净环境,这在《合论》前面都有记载,有他的传记。他发了个大心,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他就告诉老虎,我想注《华严经》,找不到地方,有没有好地方你带我去。老虎就带着他,带他去的是个山洞,确实是非常优雅,环境非常好,进去,一窝老虎。他来了,老虎搬家,全部搬出去,这个洞就让给他。他看这个环境很适合他希求的,他就住进去了,一心解经。到第二天,就看到两个女孩子给他整理环境,照顾他的生活。他专心在注经上,也知道这两个人,也不晓得从哪来的,他也从来没跟她们讲话、没问过她们,反正一切生活都是她们照料,他以为是附近邻居村庄上的两个女孩。一直到他这个经写完,《合论》写完,写完之后他想感谢感谢,这两个女孩子照顾这么长的时间。就发现这两个人没有了,他就到附近村庄去打听,附近村庄说没有这个人,长得什么相貌,没有这个人。这是感应,很不可思议。李长者走的时候九十六岁,他是坐着往生的,走的时候大家看到他头顶上一道白光,一道白光放出来通到天际,就走了。这都是有大成就的人。
 
  最后举的就是庞居士,庞蕴居士跟他的女儿灵照,这都是修行成就的人。庞蕴居士准备往生,告诉他的女儿,你出去看看,日中的时候他要走,你去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他女儿走到外面,骗他爸爸,太阳已经到中央了,已经中午了,但是有日蚀,好象不太清楚。她的父亲一听到这话,赶快到门外去看看,他的女儿就坐在她父亲的座位上往生了。回来说,这个丫头!耽误我的事情。为什么?她爸爸要替她办后事。替她办后事,延迟七天,七天之后他走了。你看生死多自在!尤其他的女儿,她父亲走了,她要替她父亲办后事,她先走了。把她爸爸骗出来,坐到她爸爸座位上就走了。
 
  这些都是属于教化众生。这个例子在中国《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比丘尼传》,例子太多了,决定不是假的。我们看到这么多人示现在这个世间,这都不是普通人,像灵照年岁都不大,都是再来人。用种种方法,身教、示现、言说、感应来教我们,真正显示出诸佛菩萨大用无方。我们用杨仁山老居士举的这十个例子,来说明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弘法利生的事迹,帮助我们理解,也帮助我们学习。教化众生的方式无量无边,就像龙王降雨一样。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0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0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八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二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三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三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九六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画像上看,佛菩萨的身体也像有血有肉的凡人身体,请问何以会不生不灭?[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三讲[栏目:智敏上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二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释迦牟尼(Sakyamuni)[栏目:古印度佛教人物]
 真正的佛法在心里[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六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妙行品第五之一 何名坐禅(一)[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虚云大师的“保任”修行观(赖功欧)[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破禅的智慧 第二篇 禅喝棒喝变数多[栏目:黄炳寅]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