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报身、法身、应化身有什么区别呢?
 
{返回 开愿法师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76

同修:师父,请问我们自性是一体的,就是明心见性那个自性,那它有分别出来吗?有个体吗?我到了西方净土以后,乘愿再来,那是谁要来谁发愿,谁就能来吗?

师:自性是一体的,一切众生同一个自性。佛性里面没有个体,个体是应化的。佛有三身,有报身、法身、应化身。应化身有分别执着。这个应化身所谓的分别执着,是应众生的感应,就像我刚才讲的韦驮菩萨一样,众生感应是要恶的来教化,韦驮菩萨拿着金刚杵就来了;这个人已经受到很大伤害,很痛苦、很苦恼了,需要我们去安慰给他温暖,韦驮菩萨有可能就变成一个很慈祥的人来劝化了。但是他不是自己有分别,不是说“我一定要变成一个恶人”,或者“我一定要变成一个善人”,是应众生的需要而变现的身份,这叫应化身。

法身是一体的,法身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的,真正地遍一切处,哪方面的众生有感,他就变成什么样的状况来应。我们口渴了要喝水了,水是哪里来的?法身变的;我们饿了要吃饭,饭是从哪里来的?也是法身变的,来滋养我们这个身体。

佛菩萨来到这个世间,是“应化身”;我们这个身体,是“业报身”。法身变现出来这些东西我们不认识,佛菩萨认识。众生只知道口渴了要喝水,但不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业报身”只知道这个现象,但不知道这个现象的前因后果,不知道这个现象到底是从何而来,又会归到何处去,不明白。佛菩萨把这些现象看得很清楚、很透彻。

所以“业报身”和“应化身”不同之处就在这里,“应化身”有困难也好,有磨难也好,人家清清楚楚,明了;我们众生有一点困难,有一点障碍了,就很痛苦,感觉到很迷茫、很惊慌,这就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其所以然。如果我们修行到如如不动,智慧开显时,一切万事万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我们都明了了,就会知道现在发生的种种是过去的果,我们甘心承受,我们种的善因将来就变成善果,我们自然就成就了。

所以当年佛陀遇到提婆达多,也很高兴。这是过去的缘分。缘分过去,佛成佛了,提婆达多下到地狱以后,享受的也是天人的福报。为什么?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天天给释迦牟尼佛气受,天天欺负他,结果功德大。可见得别人给你气受,你要真正生气了,真正因为他欺负你,你忿忿不平了,伤害的是两个人——他伤害你他受到业报了,你自己受到伤害不能平和下来,自己也耽误自己了。

如果你转了:“他来伤害我,我不被他伤害,我不接受,我心里依然是欢喜自在的。”他不仅不能伤害到你,他还有功德,因为他在考验你。最后,你还要把他给感化了。佛说提婆达多将来也能成佛的,也要成佛的。所以这个人对你最恶,对你最不满意,你要说:“将来他也能成佛,我要先成佛。”说不定人家已经成佛了,来度化你来了——应以金刚杵得度,他就现个金刚杵来度你,否则你还恋恋不舍,还放不下。这样的话,“算了吧,没什么好留恋的,这么痛苦,赶紧地放下吧。”这样你才能放得下。

欢喜的不易放下,痛苦的容易放下。一想:“我千万不要痛苦,我要离苦得乐!”就容易放下。所以痛苦也是菩萨给你示现的。恶缘都不想遇到,都愿意放下;善缘,这个感情深,所以不容易放下。佛不是说你有了感情不好,有这个善缘不好,但我们众生不明了的一点是:万事万物都有枯竭的一天,两个人的缘分再好,谁也不能长生不老,一个不在世了,另一个真的是痛不欲生,爱得越深痛得越深。爱有多深,将来的痛苦与之是成正比的,或许有一天就变成恨了。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恨你的人,是前世最爱你的人。大家要看得破,放得下。

(2010年7月24日在青岛给弥陀大愿护生师兄答疑)


{返回 开愿法师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去极乐世界...以后还得再回来...真是绕弯路吗?
下一篇:法身只有一个,那这个法身到底是甲的还是乙的?
 有人说有的地方很多老鼠,为了灭鼠,就养了很多猫去捉老鼠,这样是不是合“..
 请问佛教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呢?
 每天在家放净宗大德讲《地藏经》的光盘可以吗?
 请问“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什么意思?
 应酬的时候涉及到点菜、喝酒...怎么办?
 我只持阿弥陀佛名号,还需要读别的经吗?像《阿弥陀经》还有《无量寿经》?..
 地藏王菩萨这么慈悲,怎么会化鬼王身呢?
 哲学是佛学的基础,对爱情怎么理解呢?
 在佛门里做了这么多善事,为什么还会得绝症呢?
 家里人见蛇就打死,屡劝不听,怎么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七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从《解深密经》论胜义谛[栏目:《解深密经》研究]
 菩萨不会哭泣[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僵硬,紧握拳头,该如何调整呢?[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现在的媒体、网络中有很多色情内容,以女人的裸体为美...您对这些怎么看?[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05[栏目: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
 反闻闻自性该如何理解?[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麻疹并发症起死回生[栏目:感应事迹[网络搜集]]
 中观唯识思想与真常思想之比较研究(胡晓光)[栏目:中观宗文集]
 灯明[栏目:佛教常用器物]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