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七二五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第五段「现诸法门三昧门」,偈颂第四首看起:
【或以梵住神通门。或以四摄利益门。】
这是二十门里面第九跟第十。『梵』是梵天,意思是清净。在六道里面梵天是属于初禅,初禅三天,有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确实他们修禅得到禅定,所以脱离了欲界。这个脱离并不是他真的放下,如果真的放下,那是圣人。大乘教里面,我们知道四禅四空天还是凡夫,六道凡夫,我们称他为高级的凡夫。四禅八定,他有能力伏烦恼,在定中烦恼不起现行,这称为伏烦恼;如果定功失掉,他烦恼又起来了,所以这叫不究竟。不像佛门里面所修的禅定,佛门所修禅定是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六道里面的功夫当然都是放下执着,所以只要不执着,修成的这些定功就是出世间的禅定。如果没有放下,修成功,定是相等的,是一样的功夫,就是一个是把执着放下,一个是执着没放下。世出世间法的差别就在此地,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
所以小乘须陀洹所修的是出世间法。为什么?他八十八品见惑断了,他放下了。阿罗汉的定,九次第定,第九定超越了。我们从小乘四果四向八个阶级,这四禅天跟四空天也是八个阶级。从禅定方面来讲,初果须陀洹他们所证得的确实是初禅。初禅,神通出现了。在这个世间修,你没有离开人世,只要你功夫到了,这个能力现前。诸位要晓得,神通是本能,没有什么希奇的,在中国国内称为特异功能。比如他的眼能透视,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他能看得见,他能看到一个人人身的五脏六腑,他能看见,像X光一样。住在这个房子里面,像香港这个大楼,他能看到隔壁这些房间,他能看到楼顶上上一层,也能够看到下面,没有障碍,叫天眼,天眼通。他也能听,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他能听得到,叫天耳通。初果就有这两种能力。有这两种能力的人我们也见得很多,特别是天眼通的。这个能力并不大,有限,可是比我们一般人那完全不一样。
如果定功再往上进级,到二果斯陀含,他又有两种神通出现,宿命、他心。宿命是什么?知道过去世,自己的过去世知道。到底能知道过去多少世?看这定功的浅深,深的能够知道过去十世、二十世,浅的大概二世、三世,这个很容易,有这个能力。他心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有他心通。到三果阿那含又多了一种,就是他能够变化,像孙悟空七十二变,叫神足通,他能变化,他能飞行。到四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尽了,最后一个能力出现,叫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就是见思烦恼断尽,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
由此我们就明了,六道真正的因是什么?执着。只要执着没有放下,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还执着的话,你就出不了六道。四禅八定能伏烦恼,所以这个执着是伏住不是断,伏住,所以这个能力可以现前。这就是刚才说了,除了漏尽通之外,天人都有五通,这个五通是报得的,随着他自己功夫浅深不一样,因为那个禅定是自己修的。欲界天人是报得,报得当然这个通虽有通,能力很有限。修得的那个能力就很大,很大还是有限,跟阿罗汉、跟菩萨那不能比。
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天眼能看一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多大的范围?我们要是依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这他告诉我的,佛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银河系。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一千个银河系。这个很厉害,这我们现在科学家都没有办法,用科学仪器都看不到,阿罗汉能看到。阿罗汉里面要再加上修行的话,专修,他这个能力就大!佛经里头有个代表人,阿[少/兔]楼驮,这个人是修天眼通的,他修成了。他也是阿罗汉,跟别的阿罗汉不一样,他有修行功夫,一般阿罗汉只能够看一个小千世界,他能看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普通阿罗汉可以看一千个银河系,阿[少/兔]楼驮能看十亿个银河系,不能比。在这个无尽的太空里面,十亿个银河系还很小,范围不大。这是指阿罗汉的能力。
菩萨比阿罗汉就大多了,十倍、百倍、千倍,到如来才究竟。如来是指谁?《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法身菩萨。为什么?法身菩萨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在《华严经》里面称为法身菩萨,就是圆教,《华严》是圆教,初住以上。我们现在讲的是十信位,第十信。第十信没有离开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法界、佛法界,这时候妄想将断未断,在这个边缘上。妄想一放下,十法界就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他就回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是一真法界。这里面还有等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在《华严经》前面向诸位报告过,这些等级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了,应该是平等的,怎么还会有阶级?有阶级,岂不是又有分别执着了吗?对不对?那讲不通!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阶级?所以叫一真。
阶级怎么说的?阶级从无明习气说的。无明是断了,无明的习气没有断干净。无明习气很不好懂,古大德那个比喻很好,古大德用酒瓶来做比喻。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干净,里面擦得干干净净一滴也没有了,闻闻看还有酒的味道,那个味道叫习气。那个味道没有办法,擦也擦不掉。味道有浓淡不等,于是就分阶级了,阶级从这说的,实际上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圆初住的菩萨跟究竟果地的如来(究竟果地的佛),他们的智慧德能,应化在十法界,完全相同,可以说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差别就是他习气没断干净。这个习气没有方法的,只有时间长了自自然然就没有了。好象这个酒瓶擦干净之后,你放在那个地方,瓶塞拿掉,你放个半年、放个一年再去闻,没有了,它要时间。
佛告诉我们,无明习气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没有?佛讲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说我们现在修行的,是无明习气。这个三大阿僧祇劫要不要修行?不要,一修就坏了,一修,妄想分别执着全起来,所以叫无功用道。他这个三大阿僧祇劫当中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自然就有应。这时候能力是无量无边,能够现无量无边身,可以同时现,也可以不同时现,真的是哪个地方有感就到哪里去,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他去应化,有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给诸位说,没有,完全没有。没有,能行吗?这是我们想不通的,能行。我们看到了,看到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那个水,一杯水放在那个地方,水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吗?没有,可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它有感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的心不一样,虽然都是我用爱心来对它,爱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它现的相不相同,没有一个相同的。我们就一个人,我用爱心对着这个水,我今天对这个水,这个图案我们用照相机把它照下来,明天我再用爱心对着水,再照下来,两个对对看,不一样,大同小异。为什么?你的念头不相同,就是说那个爱心里头的程度、成分不一样。
所以一切诸佛如来,这个诸佛如来,诸佛就是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习气没有断尽的。他们在十法界应化就如同那个水的应一样,我们有感,他就有应。我们有感是有心,是有妄想分别执着;他应,没有。他那个应也是剎那之间的。我们无意对他的时候,他的相就没有了;有意对他的时候,他还是起变化。为什么?我的意有浅深不一样,念念不住,速度太快了,我们没有办法想象。所以这神通是本能,到什么时候才完全不变?确实法身菩萨的时候真的是不变了。不变里面有很微细的变化,那是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的。到什么时候微细的变化也没有了?无明习气断尽了,那就完全没有了,微细变化也没有了,这是究竟果地的境界。我们现在只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实际上距离非常遥远!
功夫,这个理论、方法知道了,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所以禅宗里面讲,「离」就是方法,离一切烦恼。这个烦恼三大类,离见思烦恼,不再执着了;离尘沙烦恼,不再分别了;离无明烦恼,不再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如果我们不认真努力做这个离的功夫,那就是古德所说的,「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四个科目,「信解行证」,我们今天能信、能解,没有解错,信是真信,没有行!要有行才能证,行就是离。宗门讲的这个话我们懂不懂?
你看看世出世间圣人都教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佛菩萨也教我们断恶修善,十恶要断,十善要修,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样教我们的。断恶修善,没有舍、没有离分别执着,叫世间善法,果报在人天,人天富贵;离分别执着,这才是出世间善法,果报不在人天、不在六道、不在十法界,那是真的。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经教里头常常比喻作「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梦幻泡影。四圣法界尚且如此,何况是六道三途!梦幻泡影,这个要知道。晓得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不执着。我们底下一句会讲到四摄,这就知道如何在这个世间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修出世间法,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招。世法跟出世法没有界限、没有差别,差别就是不着相,不着相就是离、就是放下。《金刚经》讲得很具体,不要着我相,不要着人相,不要着众生相,不要着寿者相,告诉我们这四点。你不着,断恶修善是修出世间法。
断恶修善着相的人多!你看很多寺院里面,施主供养,他布施一根柱子,那个柱子上刻上施主的名字,某某人布施的,有没有着相?不一定。怎么说不一定?那名字可不可以刻?也可以刻,也可以不刻。并不是说刻了他就着相,刻了他不着相,那人家还是修的出世间法。不着相,为什么要刻?做影响众,希望别的人来看到能跟进,多做好事,这个意思,这意思好!着相就不好。所以刻上名字也可以不着相。释迦牟尼佛不在了,你看寺院庵堂给释迦牟尼佛塑像,释迦牟尼佛像有多少!他老人家着相没有?没有。那是你们搞的,他看到也会点头,他不着相。所以这个不着的意思很深,不着就叫「梵住」,清净,永远保持着清净。
在事实上讲,事相上没有障碍。清凉讲《华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在哪里?碍是在你的念头上,事上没有障碍。为什么事上没有障碍?事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事是个幻相,不是真的。现在科学家对这个有相当深度的理解,就是事相是物质,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没有物质存在,只有什么?只有能量存在。称能量称为场,爱因斯坦说只有场存在,没有物质存在。他这个讲法跟佛教唯识里面讲的,唯识学家不承认有物质存在,只有识存在。物质是什么?识变的,不承认有物质。
这种事情,就好象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的画面存不存在?如果你懂得原理,你就晓得不存在。电视上没有画面,画面是什么?是许许多多点,点组成线,线组成面,而且是什么?剎那不住,它的速度太快了。我们所看到的相是什么?看到的相就是剎那不住的相续相,误以为是有,实际上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懂得经上讲的事事无碍,它哪有碍!碍在哪里?碍在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就有碍了。
而妄想分别执着也不是真的,我们讲过很多次,用现在的话来说,错误抽象的意念。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是个错误抽象的意念。六道凡夫把这个错误抽象意念以为是真实,亏吃在这里。所以佛在经上,我们看到的是佛常讲「可怜悯者」,这是明眼人一种感慨的话,真冤枉!是自己看错了,自己想错了,冤枉起惑造业受报,真冤枉。起惑造业受报都没有这个事情,都是空的,所以佛用梦来做比喻,比喻得好。你作梦的时候,你不知道梦,不知道自己作梦,以为是真的。如果自己知道在作梦,那情形就不一样了,梦里面可以自在,可以很大方,什么都可以舍了。老虎饿了,你也可以大慈大悲把我这个身去喂老虎吃。他真能做得到,他知道这个幻相是假的,不是真的。
神通可不可以做佛事?在一定条件之下,世尊准许,一般状况之下,世尊不许可。为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鬼神都有五通,佛菩萨要是以神通为佛事,那么鬼神、妖魔鬼怪来冒充佛菩萨就很容易,凡夫肉眼不能辨别哪是真的、哪是假的?这就造成佛跟魔当中的混淆,所以佛不许可。佛一定是以正法教人,以身教、以言教讲经说法。这个魔不行,魔没有这个能力。魔要能讲经说法,他也是佛。所以,佛法里头有神通,不用神通接引众生,决定是以正法。经教里面教导我们的,伦理、道德、因果、科学、哲学,我们看到佛经的内容,总不外乎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都达到究竟圆满,这使我们佩服到五体投地。
特殊情形,那是对有特殊影响力的人可以用神通,帮助他建立信心,他可以护持佛法,可以推广佛陀的教学。这些特殊的人是哪些人?头一个就是国王大臣,这个影响力太大了。所以我们在高僧传里面可以看到,高僧传里头还特别有一分叫《神僧传》,这些高僧当年在世都以神通感化那些国王大臣。那些对这个世间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这个可以,不是随便能现神通,这个道理要懂。另外一种就是他有特别的缘分,宿世因缘,会遇到。这样的人遇到的时候,大概在这一生当中都能成就,这个成就最低限度的超越六道。我们念佛同修所说的感应是属于这一类。这个形式不定,确实有这些感应,个人的,帮助你起信,帮助你坚定信心,你亲眼看到的,那不是假的。
我的老师,这一方面的事情,章嘉大师我没有问过他,我只问他扶鸾。这是我小时候在福建,福建驾乩扶鸾的风气很盛,我看得很多,那是念小学的时候,十一、二岁,也都很懂事了。看大人在扶鸾,我们在旁边看,沙盘上写字。这个扶鸾的人不认识字,多半是那时候有拉黄包车的,黄包车现在没有了,拉黄包车的,都是些苦力,挑水的、卖柴的。都市里面没有自来水,所以专门有挑水来卖的。这些人都不认识字。厨房里头还烧灶,灶是用柴火,所以有樵夫。扶鸾的时候多半都是找这些人。找这些人他不认识字,两个人扶。那个鸾坛上,扶乩的时候,真的像那个畚箕一样,前面插着一枝笔,两个人,一个人在一边,居然在沙盘上会写字,而且字写得很工整,我们做小孩在旁边都认识。大概是半个小时会写三、四十个字,写得速度不快,端端正正的。我很相信它,为什么?因为扶的人不认识字,居然能写出来。
抗战胜利以后,我到台湾的时候,也看到台湾有专门扶乩的地方,我去参观过。乩童,别人不行,他是专门的那个人,就是一个人,速度很快,我站在旁边看,看了一个多钟点,我一个字都没有看出来。就是看笔在那,他口里念念有词,旁边人给他记录,一个小时下来写了好几千字。我对这很怀疑,我向章嘉大师请教,这到底怎么回事情?大师告诉我,像台湾那种不太可靠,除非是什么?乩童附身,鬼神附在他身上说出来。是不是真的鬼神附身,还是他自己冒充的?这很难讲。但是我们在福建看到的那是真的,那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个应当要有能力辨别。
大师告诉我,这是鬼神的事情,孔子的态度正确,「敬鬼神而远之」。他也是众生,我们对他有礼貌、有恭敬、有供养。他传来的讯息,自己要好好看看,是不是如理如法?合情合理的可以做参考。如果不是合情合理的不能够相信,你要相信,被鬼神骗了。被人骗了还情有可原,被鬼骗了,愚不愚痴?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这个事情。同时他跟我说,满清亡国,亡国在扶鸾上。这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晚年,国家大事她不相信别人,她相信扶乩,政策都是扶乩来决定的,所以把国家亡掉了。真是中国古人所讲的话有道理,国家兴旺听于民,国家要败亡的时候,听于神。听鬼神的,国家一定会亡;听群众的,国家会兴旺,人民需要什么。所以这是讲到神通。
现在无论是在国内、在国外,这些小神通时时会遇到,附体的现象很多。附体,你也要注意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他附体,说出来话之后,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不知道,这是真的,鬼神传递讯息。是真的,我们要看传递的内容,内容合情合理,可以参考;不是合情合理,提出一些要求的,这个不能接受。而且对鬼神一定要保持距离,真的是要敬而远之,否则的话,你很容易被他控制,那可麻烦大!被鬼神控制,将来你到哪里去?你一定到鬼神道去,这个要知道。我们学佛,可不能跑到鬼神道里去。我们要有大慈悲心,帮助这些鬼神学佛,帮助这些鬼神念佛求生净土,他会感激你。我们要他跟我们走才对,我们要跟他走那就大错特错。
这些感应事情在近几年特别多,我常常遇到这些事情,所以这个事我很清楚。有些确实神通感应能增长我们对于六道轮回的认识,对九法界众生的肯定,对于念佛求生净土增长信心,这是有利的,是有好处的。鬼神求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要看合不合道理?如果不合理,不能接受;合情合理合法,可以。对他有好处,对社会也有好处,这个可以做;对他有好处,对社会没有好处,这事情不能做。这一定要懂得。这一句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下一句:
【或以四摄利益门。】
这是世尊教导菩萨、声闻在帮助众生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最普遍的。所以四摄跟六度常常连起来讲。这个地方虽然是略举二十门,二十门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举几个例子给我们说明。但是这些例子,可以说四摄也能够圆满的包含。四摄可以说是个总纲,我们一定要了解得透彻,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善于运用,善巧方便,确实能够做到自利利他。『四摄』,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爱语,第三个是利行,第四个是同事。世尊教我们用这四种方法摄受一切众生,所以我把这个方法看作是我们佛门的公共关系法,佛门的交际法,与大众相处的最高指导原则。你会不会处众,你的人际关系好不好,与这四种法有密切的关系。
四摄里面的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名字相同,义趣不相同。六度里面布施,六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的,这一定要懂得,它的目的是要度悭贪的。六道众生哪个没有贪心?贪瞋痴慢,贪是头一个。自己有的不肯布施,吝啬,自己没有的希望得到,这是无量烦恼的根源。所以佛把这个摆在第一。贪瞋痴是三毒,布施就是度悭贪。六度里头,忍辱是度瞋恚,般若度愚痴,它都有对象的。这就是凡夫烦恼虽然无量无边,归纳起来有六个最严重的,悭贪、恶业(持戒是度恶业)、瞋恚、懈怠、散乱、愚痴。这些毛病,我们想想,不想别人想自己,有没有?全有,真的有悭贪,有恶业,有意无意都造恶业,瞋恚、懒散(懒惰)、散乱(我们现在讲的心浮气躁)、愚痴,所以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佛用这六个方法帮助我们,叫六度。所以六度是度自己。
可是此地四摄法,四摄法是与人往来,这个关系重要了。人是社会动物,不能脱离人群独立生活,所以一定是依众靠众,这个关系法就太重要了。所以这个地方的布施,我讲过很多次,我从学习里面体会到的,这个「布施」是今天所讲的送礼、请客。人与人往来,千万要记住,多送礼、多请客,这个关系才搞得好,谚语所谓礼多人不怪。最亲密的,父子、夫妻,最亲密的,要不要修布施?要,非常重要。做子女到外面去,回家给父母带一点东西,父母很高兴,父母外出也会给小孩带一点好吃的、好玩的,这就是四摄法里头布施。先生出门,尤其是出远门,一定给太太带一点小礼物。太太常常出去,甚至于每天上街去的时候,她都不忘记先生,买一点他喜欢吃的,他喜欢要的东西,小东西,一点点。这里头含的什么意思?关怀、照顾,时时刻刻没有忘记,他感情怎么会不好?百年好合,这个关系太大!
在公司行号里面,老板出门,常常到外面,能够想到员工,给员工带点小礼物,员工感激,老板没有把我们忘掉。员工出门也没有把老板忘记,老板喜欢吃的东西,这是最平常的,又很便宜,带一点,上下关系就好了。这是上下关系。同等的,人与人之间兄弟姊妹、同学同事,都要懂得送礼,请客、送礼。请客当然不是常常有的,一年至少要有一次,亲朋好友有一次聚会,这感情才会好。早年在台湾,我们抗战期间的同学在台湾还不少,都有一百多人,将近两百人。我们每年举行一次,就是校庆校友会,大家聚集在一起,一年一次。我们有校长、老师,同学们见见面、叙叙旧。同班同学,这个非常亲密了,有十几个人。同班同学怎么样?我们每个月聚会一次,轮流作东,这个关系比自己亲兄弟都好。常常见面,生活状况彼此都了解,互助合作,有困难时候大家互相帮忙。
以后,我就把这个四摄法用在团结宗教,搞得很成功。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成一家人,像兄弟姊妹一样。新加坡有个部长曾士生先生,他问我:你用什么方法把宗教团结起来?我说:释迦牟尼佛教我的方法。他说:佛教给你什么方法?四摄法。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把四摄法介绍给他。四摄法,今天化解冲突,真正要恢复世界安定和平,你懂得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去做外交,无往而不利。所以曾士生称我是个特殊外交家,这个宗教很不容易搞的,有办法团结。佛法无边,用这个方法,就要懂得运用。破费不多,非常有限,能够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
再说到佛法里面就更需要、更重要了。我刚刚到新加坡的时候,新加坡还有位老法师,也是老朋友,演培法师,他大我十岁。我初学佛的时候听他讲经,他那时候是善导寺的住持,他讲经我们一定都会去听。他是从台湾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二十多年。我去的时候,这是老朋友见面,非常欢喜。他看到我的法缘非常殊胜,听众多。他有一天在一个素菜馆,「灵芝」,请我吃饭。吃饭,好象就是三、四个人,他问我:净空法师,你知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请你吃饭?我说:我不知道,要请老法师指教。他说:你的法缘很盛,你能不能教教我?我说:这个不敢当。教,不敢当。老法师,这是我们前辈,问了(谈到)这个问题,说为什么会法缘殊胜?我就跟他讲,布施。
我每到一个地方去弘法,没有去之前,结缘的这些经书、法物很多,跟大众结缘。到马来西亚去讲经两天,好象送去这些法物五吨,那边听众是不少,一万多人。这些年来,参加很多国际和平会议也不例外,我赠送的礼物非常之多,这别人没有的。每位来参加法会的都带一大袋子礼物回去,布施。这财是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这几年来,我们居然有能力赠送《大藏经》,这是在从前连作梦都没想到。现在我们想想,这么多年来,赠送一般的法宝,没有法子统计。单单讲《大藏经》,已经送了六千五百套以上,大概将近七千套。我们现在准备再继续印四千套,想超过一万套。这是跟十方道场结法缘。其他的法师,真的,四众供养多半用在建筑上,建寺庙、建道场。我一生没有寺庙、没有道场,所以四众供养全都布施掉了,这是我学印光法师。
印祖一生没建寺庙,这四众供养,他搞了一个印刷厂,在苏州报国寺,叫弘化社。就是印刷厂,佛经流通处,印送佛经、善书,就做这一桩事情,给我们做榜样。他印的东西,版本的选择,校对的精确,很少错字,版面大方,叫你看到很舒服。我们很喜欢弘化社的版本,在现代讲,可以称为善本书,给我很大的启示。怎么知道老人一生就干这一桩事情?大概印祖一生公开办活动只办过一次,「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一共是八天。他老人家一生搞活动大概就一次,这个法会有记录,他老人家讲开示的时候有记录,我看过。头一天,他在讲演当中有个报告,那时候国内有灾难,他特地从印经的经费里面(款项里面)拨三千大洋赈灾。那时候钱很值钱,三千银元去赈灾。从这个举动我们才晓得,他没有做别的事情,专门印经,赈灾是从印经款项里面拨出去的,这都是少有的。所以老人家一生从事于弘法的事业。
我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今年二00七年,三十年整,我就住在界限街倓虚法师的图书馆,就是「中华佛教图书馆」,是倓老建的。图书馆不大,里面藏书也相当丰富,我在那里面看到很多弘化社的书,就是印祖那里出版的,给我很大的启示。我看书,一打开,我都喜欢看版权页,看它印了多少。发现他老人家对《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了凡四训》这三种书印得最多。三种书,我把它概略的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三百万册。我那时候非常惊讶,他印佛经没这么多。这三本都不是佛教的,《感应篇》道教的,《安士全书》里头第一个部分,分量占一半,《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了凡四训》可以算是儒家的,《安士全书》后面的两篇,《万善先资》戒杀生,劝人戒杀,《欲海回狂》劝人戒淫,后面一小篇《西归直指》,那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很难得。《安士全书》的文字好,意思也好,印祖把它看作近代善书里面是第一部。所以他印的数量非常之多。
我们想了很久,看到这个现象,我总想了一个多星期才懂得,他是拯救现在社会的灾难。这三样东西都是讲因果。现在这个社会,用儒来救来不及!用佛来救也来不及!佛度有缘人,不是个个都能接受的,因果大家都能接受。真正知道因缘果报,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我们每个人起心动念都会好好的想想将来会有什么报应。所以他老人家一生,与其说他是弘扬佛教,不如说他是弘扬因果教育。一生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净土第十三代祖,有道理。在这个时节因缘之下,如果舍弃净土法门,修其他的法门很难成就。这是印祖给我们的启示,一生所有一切供养,不做别的用,全部印经布施。我看到这个现象才跟着学。所以我一生,大家对我的供养也全部都印经,印经、印善书、印佛像,跟全世界的人民广结善缘,所以法缘殊胜就这么来的。这就是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四众同修对我财布施,我对大家法布施;也把大家对我的布施延伸,因为法大家都有分,到处都法缘殊胜。所以我跟演培法师讲,法缘殊胜是这么来的,要广结法缘。
现在,这些年来,我每次回澳洲一定经过新加坡,会在新加坡至少住一个晚上。我一定会把九大宗教通知他们,我请他们吃饭。所以我们一年至少有二、三次聚会。我们各个宗教真的是一家,这是我们要懂得做的。所以多请客、多送礼,我对布施是这么解释的,要认真去做。
第二个「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那就错了,是真正爱护对方。爱护对方的言语有的时候很难听,所谓是「良药苦口」,真正对你有利益,也就是说劝勉一切同学。我们每天跟大家在一起学习经教,全是爱语,决定对大家都有利益,对社会有利益。今天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我们每天在学习的,对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是决定有利益的。言语里面一定懂得尽量要避免冲突,要避免争论,引起争论就不好;除非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你还能婉转,如何能够说服对方把这个事情摆平,这要智慧,要有深广的观察力。我们常讲的尊重、敬爱、关怀、照顾,离不开言语,这是真正的爱语。所以不能不懂得,而且要善于运用。
第三个是「利行」。行是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决定对对方是有利益的。在家庭里面对家庭有利益,在公司行号里头一定对公司行号有利益,对社会有利益,对国家有利益,对世界有利益,那么你的事业就无往而不利。我们所看到、所接触到的富贵人家很多。早年讲经我常讲,譬如财富,你有财富是福报,财富怎样去用它是智慧。如果有智慧,一文钱可以抵得一万钱来运用,中国人所谓「一本万利」,那是说他一文钱能做一万钱的事业,这个要智慧。所以用钱是智慧,有钱是福报。如果有钱没有智慧,他不会用,不会用就免不了要造业。所以这钱财不是个好事情。造极重罪业的人往往都是富贵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想造极重的罪业,他没有能力,他也没有机会,这不能不知道。
一切事业里头,哪种事业是最殊胜的?我们刚才讲一本万利,积极大的功德,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给诸位说,就是教育。教育里面,什么样的教育叫正教?现在这教育事业大家做得很多,你得要好好去想想。教育,真正利益自己、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世界。今天世界动乱、混乱,用什么样方法才能帮助它恢复正常?教育。教育办得这么多,现在世界搞得这么乱,那你就要想想,教育里面是什么教育最重要?圣贤教育,才管事!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讲到最后的是宗教教育,这个重要。所以释迦牟尼佛身为王子,不要做国王,他去搞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搞一辈子,乐此不疲,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真正是绝顶聪明!这个世间行业,哪个行业最殊胜?释迦牟尼佛选什么行业?选多元文化的教学,这一点诸位必须要认识。
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宗教?不是!现在把它变成宗教,释迦牟尼佛有知,他是天天流眼泪,太冤枉他、太委屈他了,对他不认识。你看他十九岁舍弃家庭、舍弃王位出去学习,我们中国过去讲参学,现在人讲游学,去亲近这些有德行、有学问的大德们。他是广学多闻,当时印度这些宗教学派里面的高人都亲近过。学了十二年,也等于像现在的大学研究所毕业。十二年所学习的他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什么根本问题?生老病死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大问题;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佛讲的八苦,这问题没有解决。第二个大问题,这宇宙是从哪来的?印度人那个时候对六道非常清楚,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问六道的状况,大家都清楚;什么原因有六道?为什么有六道?没有人知道。第三个,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更没有人知道了。所以他十二年学到之后,他认为这个不究竟。
这到恒河边上,找棵大树底下,坐下来想想,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这一放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放下什么?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全拋弃,心开意解,疑问全解决了。所以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如来是自性,「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他那个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证得了。这给我们做示现,让我们在这个地方明白、懂得什么叫世间法,什么叫出世间法。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所有一切学术都叫世间法;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所有一切皆是出世间法。这我们懂得了。所以重要的,放下。布施就是教我们放下,放下才是最完美的。
人与人之间往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把自己的利益能够真正放下,那你跟人相处最完美。如果不肯放下,就跟别人要发生冲突,利益冲突!所以释迦牟尼佛真做得彻底,他生活所需就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跟任何人没有利益冲突,跟任何人没有对立。你看,这多自在!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是利他的,不是自利的,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尊重他,没有一个人不爱他。这是什么?自然得到的回报。
凡夫最大的过失、错误就是处处为自己想。或者是也能为别人想,但是为自己想的多,为别人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还是里头有自己。不像佛菩萨,没有自己,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全是为众生,全是为别人,没有一点私心。所以他对于一切人事物他看得清楚,没有私心。私心是蒙蔽、是障碍,他没有,叫真实智慧。有私心,智慧就没有了,私心里面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他老人家一生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你要想成就真实智慧,你要想成就跟一切众生相处得到大圆满,就向他学习,你就得到了。
还有人不认识佛的、不了解佛的,也认为他有自私自利,把他看错了,他怎么办?这不要紧,没有关系,没有丝毫影响。这个道理,不但佛懂得,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懂得的人也不少,所以中国古德教诲里面有两句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夫有执着,凡夫有分别,凡夫眼睛里面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是理所当然的,一点都不奇怪。可是佛眼睛里面看凡夫都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他怎么会有障碍?没有障碍。凡夫不认识佛菩萨,佛菩萨认识凡夫。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堕落成这个样子,什么样因缘,他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教不教你?教。问题在哪里?你能不能接受,你相不相信,那是在自己。这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
什么人无缘?他没听懂,他不相信,他不肯接受,不肯依教奉行,那叫无缘之人。不是他不慈悲,不是他不关怀你,不是他不照顾你,不是他不帮助你,是你不接受。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听到这个话不服,我相信!我接受!为什么我还这样子?你那个信不是真信,你的接受没有真接受,你所修行的是做表面功夫。真诚清净平等觉你没有,那是你的真心。起心动念,自利没有彻底放下,这个障什么?障的是看经看不懂、听经听不明,修行不彻底。所以你里头有怀疑、有夹杂、有间断,这就是没效果。真正能听懂的、听明白的,依教奉行的,给诸位说,绝对不是一生的事情,过去世已经修了好几生、好几世,连续起来你才有这个成绩。
悟达国师的故事很多人晓得,《慈悲三昧水忏》的因缘。十世高僧,他那一生的成就是过去十世,很不容易。十世都没有失人身,死了以后又到人道来,又投胎,长大又出家。十世都出家,都在那里学习经教,累积的聪明智慧,第十世成为国师。可不是一世修的,生生世世都认真努力修行,才能契入境界。还是习气还没有断,出了事情。皇帝供养他一个沉香宝座,他起了傲慢心。这个傲慢心生起来,护法神离开,冤亲债主找到身上来,得一个人面疮,几乎送了命。迦诺迦尊者,这是阿罗汉,给他调解的,化解了,《慈悲三昧水忏》的因缘。都要搞清楚、搞明白,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自利决定是自害的,对自己绝对没有利益,这是世间人迷了,他不懂。真正要想自利,你起心动念都替别人着想,你无往而不利。
最后这一条讲「同事」。同事本来是菩萨摄受众生,跟众生同事。但是我们不是再来人,我们是凡夫,这一条我们怎么学?我们跟佛同事,跟菩萨同事,跟祖师大德同事,那就正确,不能跟凡夫同事。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跟凡夫同事,关系才密切,才能够摄受一切众生,才能够成就圆满的教化,没有一个众生不欢喜,没有一个众生不愿意接受。佛教化众生决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生生世世。所以你不要着急,这一生不成功,佛不舍弃你,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极处。你今天有这个缘,来生佛还跟着你,不管你到哪一道,他都会照顾你。佛的恩德太大,超过父母,这是真的。这讲四摄,要学会。四摄就是善巧方便,是戒定慧的灵活运用,运用在这四条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