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四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6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八四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四大段无方大用分。在经文的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介绍的十门三昧业用,我们学到第二门华严妙行三昧门。在《六十华严》里面有这么三句话,「普贤菩萨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华严」。前面我们看过祖师大德一般的说法,华严三昧。华严是比喻,佛是能证之人,华严是所证之法。在佛法虽然讲能证、所证,它跟哲学里面所讲的不一样,哲学能所是二分法,佛法里面能所是一法,能所不二,这个道理就深!
 
  实在在最近,最近也有二十五年了,一九八二年,法国的物理学家他们有个研究小组发现一个物理上的现象,感到非常惊讶,那就是他实验将一朵玫瑰花摘下一片花的花瓣,在实验当中发现里面有花全部的影像在这里面,再把它分成两半,每一半里头还是有个完整的影像,最后把它撕成很多小碎片,每一个小碎片里头依然还是一个完整的影像,从来没有见过的。这种现象跟《华严经》上说的倒有一点相似,《华严经》上讲一微尘里面有世界。所以科学家在想整个宇宙一定有一个共同体,那是真的,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它的影像,不是真的。这愈说愈像大乘经上所说的,诸位常常念《金刚经》,《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点都不假,这是事实。
 
  所以在佛法里面讲,再小的一粒微尘,现在科学讲的单位,原子、电子、粒子,现在讲到夸克,再小那个里面都是圆满的大千世界。而且佛说的还更妙,物质最小的,佛法叫微尘,微尘里面的世界谁能进去?普贤菩萨能进去。谁是普贤菩萨?每个人都是普贤菩萨。这是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既然本来是佛,那菩萨还能例外吗?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懂得这个道理,所谓佛是从性上说的,法性上说的,说菩萨是从修德上说。性德跟修德是一,性修不二,性相一如,所以普贤德号里面的意思一定要懂。
 
  普贤所表现的,整个《华严经》上所讲的修行都是普贤愿、文殊行,法法圆融。在前面我们学习过普贤十愿,礼敬诸佛这一愿里面就圆满具足以下的九愿,不但具足下面九愿,而且还具足文殊的十波罗蜜。再跟诸位说,一法里面具足一切法,一切法都在这一法里面。说礼敬,全在礼敬这一法;说赞叹,全在赞叹这一法;说布施,普贤十愿都在布施这一法里面;说持戒,普贤十愿所有一切法门都在持戒这一法。《华严经》上总的说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里面有含多,那个多是圆满的,没有欠缺,一切入一,难得科学家发现这个现象。
 
  这个现象并不是他观察的,他没有法子观察,实验室里面只建一个粗浅的模型样子,真正的是没有法子能够理解。所以经里面告诉我们,华严三昧就是普贤正受的三昧,是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那就是这个三昧里头包含整个宇宙。在那个境界里面,科学家讲高维次的空间。这也是在二十多年之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时间跟空间是有极限的,达到这个极限,时间跟空间就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大小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过去、未来没有了,这是华严三昧里头的境界。现在科学家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来证实,在佛法里面用甚深禅定,所以佛教我们要放下。放下执着,《楞严经》上讲的九次第定,那真成功了;再放下分别,就是诸菩萨的三昧;最后能把妄想再放下,这才叫华严三昧。普贤三昧就是诸佛所证的三昧,佛华严。通达明了,依这个理修六度万行,或者我们在《华严经》上讲的,修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这就叫华严,一心专注这就叫做三昧,这称之为佛华严三昧。
 
  祖师大德对于这桩事情说得很多,我们取其重要的,对我们自己现在学习有帮助的,略微介绍一下。首先就像前面贤首国师给我们讲的「妄尽还源观」里面第一条,你要肯定整个宇宙我们常讲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体。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就说得很明白、很清楚!十方三世佛包不包括我们?包括,怎么包括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讲三世,讲过去佛、讲现在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肯定他会成佛,为什么?他本来是佛。
 
  经上讲得很清楚,「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说明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所以就变成这样子,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哪一天你真正觉悟了,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你就恢复本来面目,那怎么不是佛?所以肯定一切众生将来都会成佛。哪一天成佛?那就要问你自己,不能问别人,哪一天放下哪一天成佛,现在放下现在就成佛,明天放下明天就成佛,你要不要放下?这是修行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不能不知道。
 
  三大类的烦恼,从烦恼的发生,第一个是无明,《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无明妄想是什么意思?起心动念。实在讲起心动念这个现象非常微细,我们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不但我们不知道,经教里说得很清楚,阿罗汉不知道,权教菩萨不知道。什么是权教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什么人才知道这个事情?法身大士,禅宗里头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法身大士。法身大士里面程度也不齐,有高下之分,程度低的,他解悟,能理解不能够证实,要到深位的菩萨,程度很高了,他才能亲证。经上一般佛都说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就见到了,证得了,证悟。我们可以说圆教初住以上是解悟,没有办法证实;科学家是从很复杂的数学方程式里面推演出来,理上有,他们相信,可是事实上没有办法证得,因为我们现在所用的科学仪器看不到那么小的物质。所以数学是科学之母。
 
  说这个意思,我们从解悟里面肯定、认知整个宇宙是一个法性。佛在《华严》上说心现识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就是法性。法性能现,阿赖耶能变,阿赖耶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它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变现的,如果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事情逐渐科学家明白了,但是讲得不透彻,非常难得;如果这些科学家一读到《华严经》,会对他有很大的提升,他的境界向上提升。
 
  佛在三千年前就说过,那时候没有什么仪器,哪里需要仪器!用什么看到的?《金刚经》说佛有五眼,佛有肉眼,我们也有,佛有天眼,我们没有,佛有法眼、佛有慧眼、佛有佛眼,我们只有一个,其他的四个没有。实际上五眼圆明是我们本来具有的,现在五种眼,四种失掉了,为什么会失掉?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把它障碍了,它不起作用,不是没有。佛告诉我们,有,你并没有丢掉,只是现在不起作用,你的烦恼妄想分分断,你的能力分分恢复,就这么个道理。对于诸佛菩萨不要羡慕,为什么?他有,你也有,我也有,大家都有,平等平等,只是他把障碍拿掉了,我们障碍没拿掉。什么时候障碍拿掉,大家是一样的。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然后你就晓得为什么要修行;恢复我们的智慧,恢复我们的五眼(五眼是属于德能),恢复我们的相好。
 
  记住,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成佛了,你没有得一法;堕到三途,你也没有失一法,没有得失。这里头只有隐显,显是明显,没有障碍的时候都显出来了,有障碍的时候隐没显不出来,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佛不需要科学这些仪器工具,不需要,也用不着数学来推论,不需要这个,只要放下,只要得三昧,三昧是正受。三昧是什么?简单的说一句,清净心,心愈清净你就会看得愈透彻,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就现前,德能、相好都现前,所以心不清净是很糟糕的事情。心不清净才搞很多的科学仪器发明这些东西,都觉得很了不起,其实很多观点还是错误。纵然是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所得出来的理论似是而非,我们看起来已经很佩服,要跟佛法比,并不是完全相同,只是接近而已,不是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导我们,佛所讲的你要去证明。你不证明,永远是佛说的,不是你自己的;几时证明了,那就是你自己的,这才可贵。佛是希望我们去证明,不是希望我们完全听他的、接受他的,那就全错了,那不是佛的意思,这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明白了之后就知道我们学佛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心。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一切众生,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跟人应不应该要分?不应该。事相上可以分,为什么?随俗,心里头不能够分,这就对了,这就叫如来应化。事上如果不分,这个世间秩序就乱了,没有法子维系,所以要分;理上如果要分,那你产生障碍,你就不能见性,大乘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你永远见不到。换句话说,心里头要有、理上要有分的话,你永远见不到实相,永远没有办法得三昧,所以心里头不能有,事上要有。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不破坏,只有成就众生相,绝不破坏。这个用意深,理很深。凡是觉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自自然然这样做,「法尔如是」。用这个心态来学习大乘经教,这就对了。
 
  《华严》的业用,《探玄记》里面说两条,一个是「依此显说华严法,故《无量寿经》叹菩萨德中,言得佛华严三昧宣说诸佛经典」。我们就晓得什么人能讲一切诸佛经典?得华严三昧的人,他能够演说诸佛经典,他说的跟诸佛一样,决定没有两样。他是不是跟诸佛去学的?不需要,为什么?一切诸佛的经典都是从华严三昧上流出来的,他已经得华严三昧,所流出来的经教一定跟十方诸佛佛佛道同,不需要学。释迦牟尼佛学过没有?我们在他老人家一生历史当中,释迦牟尼佛没有遇到过佛,没有哪尊佛来教他,他只是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个悟是什么?就是入华严三昧。怎么知道?因为他悟了之后,他在二七日中就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显说华严,这个道理要懂。
 
  《华严经》从哪来的?从你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只要你见性,流出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样子。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样子,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很了不起,惠能大师的历史在这一带的人都知道,这一带是他的故乡。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无论什么经典,你拿去向他请教,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讲得头头是道,这什么原因?悟入华严三昧。他会下的学生真正达到明心见性的,也入华严三昧,跟他的境界相等的有四十三个人。佛教传到中国来两千年,历史上记载正式传到中国是公元六十七年,但是野史里面记载的还早,大概在战国的时候就有少量的传到中国来。两千年来,惠能大师以前没有出过一个惠能,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出过一个惠能。你想想看,他二十四岁五祖忍和尚衣钵就传给他,他是五祖的传人,真正的传人。跟五祖的时间非常短促,在黄梅只住了八个月,跟五祖见面只有几次,他得到真传。
 
  所以诸位同学,我现在看到有些人想跟我学,想做我的传人,错了,你要做诸佛如来的传人,这就对了。我是个凡夫,跟我学不到东西,跟诸佛如来学,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入不了没关系,入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不亚于华严三昧。祖师大德给我们说,「念佛三昧,三昧中王」,好象是超过一切三昧,包不包括华严三昧?当然也包括,老实念佛就能成就。那么我们要问,念佛成就的人不少,念佛成就的人为什么不出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这桩事情要看缘分,真正悟了之后他知道、他明白,这个世界众生跟我有没有缘,没有缘,我怎么样讲他也不会听,他也不会接受,他说我胡造谣言,所以不住这个世间。要知道,悟了之后活动的空间无量无边,现在科学家讲空间的维次确实是无量的;换句话说,证得三昧之后,空间维次突破了,哪个世界有缘,哪个地区有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什么叫有缘?这个地方人具备两个条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有缘,我们常讲孝亲尊师;这个人不孝顺父母、不尊重老师,没有缘,你来教他,没用处,有没有缘,条件就在此地。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真的尊重老师,佛菩萨会化身来度你,为什么?你跟他有缘,而且你得度的缘成熟了。佛门有一句谚语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你的缘成熟了,你成熟了,你不找他,他来找你。就是说你已经具足得度的条件,他不能舍弃你,这就是佛门常说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不知道,他知道。如果你不尊重老师、不孝父母,不想学这些东西,你就是求佛,佛也不来,为什么?佛看清楚,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你要是真的,不求,他来了。佛菩萨很可爱,真的值得人尊重。
 
  第二个意思,「依此显示华严行」。这个此是华严三昧。得华严三昧,他示现在世间,也就是他日常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华严行是什么?普贤十愿、文殊十度,他做到了,就在他日常生活当中。你就晓得这是一个得道的人,得华严三昧是真正得道。底下有一首偈子,你就更清楚了,这首偈子是这样说「施戒忍辱精进禅,方便智慧诸功德,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所以有没有得华严三昧,你就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方便、愿、力、智,文殊菩萨十波罗蜜,一切自在,前面我们读过十种自在,都表现在他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他工作里头。
 
  出家有出家的工作,在家有在家的工作。出家的工作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学,一类是护法,都是弘法利生。一个道场、一个学校,学校里头有教员、有职员两种人;教员是负责上课的,教学的,职员是护持道场,学校里面行政事务他们来负责,他们是护法。弘护是一体,弘护不二。护法的人一般来说,在古时候是弘法退休之后当护法,他内行。学校里面这些执事,像校长、教务、总务、训导管这些的,还有管这些杂事的,都是老师退休了再干这个,所以他内行,他能把这些老师、学生照顾得非常周到,不是外行人。现在是弘法的人找都找不到,哪来的护法?所以现在道场里问题很多,从前道场没有事,上下真是一片和睦。
 
  佛门里面,上一代的老和尚告诉我们,从前道场里面的执事都是佛菩萨应化来的,讲经法师是初学的,所以执事有大德、大能,有大智慧,他能真正成就人。今天佛法的衰我们就明白了,弘法人才没有,护法人才更没有,佛法怎么会不衰?这是我们自己要警觉到。所以今天在道场里面做护法的,一定要晓得,护法是菩萨、护法是佛,讲经的法师跟护法比要差一大截,怎么比也比不上。今天护法的人没有弘法的经验,所以他对于怎么护持不知道,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那这个道场问题太大。从前护持的人是随顺华严三昧,随顺佛祖的教诲,他不是随顺自己的烦恼,这不能不知道。这是华严妙行三昧。后面这二百零三首颂都离不开这十种三昧。
 
  第三「因陀罗网三昧门」。因陀罗网是比喻,因陀罗是梵语,网是我们中国的文字,所以这叫梵华合译,「梵汉双举之名」。单用汉语就叫做「帝网」,这个帝是什么?就是帝释天,帝释天的宝网。「其网之线,珠玉交络」,用它来做比喻,「交络涉入,重重无尽者」。现在就不要用这个比喻,在从前没法子,现在我们可以用,尤其现在新年快到了,我们走在马路上看到张灯结彩,你看到现在的灯饰,不亚于因陀罗网。几千个小灯泡,几万支灯泡,光光交涉,这盏灯里面有一切灯的光,一切灯里面有这盏灯的光。我们缩小来说,我们现在的教室有十几盏灯,每盏灯的光,每盏灯是不是其他的灯都照它,它的光也照其他的灯?这个光跟光交络涉入,重重无尽,取这个意思。这也就是《华严》里面讲的,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切法入一法,一法也入一切法,这个一法是任一,不是哪一个单一,任何一法都入一切法。
 
  任何一法这个意思太广大,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最近我们从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里面体会到这个现象。水是一法,一杯水,许多不同的人给它讯息,有在面前的,有距离很远的。他做了一个实验,找五百个人,打电话给全世界,观想他办公室桌子上一杯水。都以一个善念想这杯水,把这杯水放在零下五度让它结冰,雪花都非常的美丽;换个不好的念头,那个结晶的雪花就很丑陋。没有远近距离,当面也好,一、二公尺,远在其他的国家隔了一万多公里,它的讯息传达得快,这就是因陀罗网的现象。好,现在我们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十门三昧业用,我们看第四「手出广供三昧门」。这就是广修供养,广修供养依清净心就叫三昧门,也就是大乘经上所说的三轮体空,那才叫正受。《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那就是三昧门。所以你要是明白这个意思,想想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教导的,我们能够融会贯通,就知道他真正的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做?只要是真正利益众生的事情,就应当尽心尽力去做,这都是属于供养。供养里面有财供养、有法供养、有无畏供养。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这三种供养都迫切需要。
 
  三种供养里面,实在讲还是法供养为最,法供养是教育。现在整个世界社会动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教育出了问题。外国人实在说对中国人很尊敬、很佩服,特别是欧洲人,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研究有相当的深度,他佩服什么?佩服中国五千年来社会安定,人民守法,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社会整体的来说,称得上长治久安。改朝换代动乱的时间都不长,一个政权建立之后,至少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五十年这么长时间的安定,这是西方历史上找不到的。这什么原因?教学。我们的老祖宗,五千年前就教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要拿教学来供养,教学是属于法供养。
 
  佛经里面佛常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甚至于《般若经》上还做了比喻,即使以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那是财供养,都比不上大乘经里面四句偈为人解说供养的功德大。这个话讲得很深,很有道理。大千世界七宝送人,不过是增加他的财富而已,他不开智慧;这四句偈他真听懂了,觉悟了,了生死出三界,这个功德多大!这桩事情我们从《六祖坛经》里面体会到、看到了。惠能卖柴,柴卖了得到一点钱,要离开的时候,走在人家屋檐底下,听到窗户里面有人念经,他就听了一听,他居然就听懂了,人家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懂了。就向念经的人请教,你念的是什么?人家告诉他念《金刚经》。他说你念的这两句话很有意思,他明白了。这个人也非常惊讶,你念过?没有念过,不认识字。这更惊讶,推荐他到黄梅去见五祖。五祖在半夜给他讲《金刚经》,也是讲到这个地方,大彻大悟。四句偈的供养,你说是不是真的超过大千世界七宝供养?从惠能这个例子是一点都不假,这四句偈真的明白他就成佛了。所以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懂得教育重要。
 
  手出广供三昧门我们要特别重视法供养。谁能做得到?每个人都能做到,问题就是你懂不懂?你要是懂了你就会做,从哪里做起?从本身做起。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动乱的世界,原来我出家之后一直就学经教,讲经,世界动乱我知道,但是不关心。从移民到澳洲,澳洲大学推荐我代表学校参加国际上这些和平会议,多半都是联合国主办的。这种会议,联合国主办的我参加过六次,其他不是联合国主办的我参加过三次。九次会议我明白了,这个问题太严重了。
 
  我去访问英国,就想起英国一位大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这距离我们不算远,他好象是在七0年代过世的,不算太远。曾经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听到人说这两句话,当时我就反问:孔孟学说,大家提出来四书五经、十三经,能解决现在问题吗?大乘佛法,中国是标榜的大乘,这些大乘各宗派里面一些法师、大德、长者、居士我认识不少,能救这个世界吗?真的是自己救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帮助世界?汤恩比博士这个话是不是说错了?他的话说的不错,看我们要怎样去解读它,这就重要了。儒佛高深,高深救不了现在的社会。所以我常常就给这些人说,我说你要去找根,四书五经、十三经,花瓶里面插的花,很漂亮,没有根。佛法今天亦是如是,也没有根,研究得再好,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救不了世界。从哪里救起?从根救起。
 
  儒,自孔子集两千多年来古圣先贤教诲的大成,孔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他代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什么?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根是什么?五伦里头头一句话,「父子有亲」,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根。亲是亲爱,四、五千年前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教底下一代教什么?就教这个。所以教学的目的,第一个父子亲爱是天性,这个天性的亲爱如何能保持到一生不会变质,父慈子孝,伦理道德教育的根在此地,这头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如何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你爱你的家庭、爱你的家族,再扩大爱你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再扩大到「凡是人,皆须爱」,这就是爱天下。
 
  这种教育的理念传了五千年,到清朝末年,民国之间,因为战乱,清朝亡国之后,中国社会变成军阀割据,以后日本人对中国发动战争,把中国社会打乱了,所以这套教育疏忽了,现在我常讲,至少中断了三代。这在哪里?像我们的老家比较闭塞,还能保持住,三代。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这种教育还受过几年,虽然时间不长,影响一生,真起作用。十岁离开农村,住到都市里,都市里面染污就严重,新的东西很多,盲目的学习,把传统几千年老祖宗的训诲轻视了。轻视老祖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那就要遭难,你就要受苦、就要受罪。我这一生亲身体验的,非常深刻,所以我说汤恩比的话没错,要找儒的根、道的根、佛的根,从根救起,能解决社会问题,一点都不假。
 
  我在国际会议上多次我都做主题讲演,把中国伦理、道德、因果这些教育的理念提出来跟大家讨论,赞叹的人很多,点头的人很多,但是到最后告诉我:法师,这是过去,这是理想,现在做不到!我听了很难过,他讲的话是事实。所以联合国的会开了三十六年,世界愈来愈乱,从事和平工作的人信心动摇了,不敢相信这个世界还会变好。所以我这才做一个实验,回到我的老家,选择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十二个村庄,居民四万八千人。我要求这个小镇上居住的人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学《弟子规》,就一门,学做人。
 
  我们原来想法是三年能看出成绩,没有想到半年就看到,出乎意料之外,让我想到人民怎么这样好教!太难得、太希有!所以今年十月联合国邀请我主办一个活动,我非常欢喜,这是个好机会,把我们汤池伦理道德的教学,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这是个榜样,是个示范点,介绍给联合国,让这些从事和平工作的专家学者重建信心。所以我都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参观、来考察,希望这种模式在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我们大家来推动,这世界还是有救,如果不走这个道路,这个世界真的很危险。就像从前梁漱溟先生所说的,这个世界还会好吗?连他也丧失了信心,靠我们大家努力。我现在特别呼吁的是,希望学佛的同学要认真,要做出牺牲奉献,手出广供三昧门,全心全力供养社会、供养国家、供养全世界。供养什么?供养化解冲突的方法,供养落实安定和平的方法,大供养。这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没有白来。
 
  下面第五「现诸法门三昧门」,这是一个接一个的,你发心供养,你得有方法,你得有门径。方法、门道是什么?无过于办学。所以我在联合国讲的主题讲演,「学习释迦、孔子办班教学,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用这个题目。诸位要晓得,经典里面常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我们今天也讲讲经说法,人家说这是宗教。三百余会就是办班,办了三百多次,讲经就是上课教学,名词要换一换。释迦牟尼佛当年一生在世,办班教学,孔老夫子在世也是办班教学,这真的不是假的。
 
  他办的班时间有长有短。像大集、宝积、般若、法华,这都是大型的,这个班要办好几年。有中程的,也有短期的,甚至于还有一、二个小时的,真的世尊当年在世有教无类。讲一个系列的,大班,临时有人来请教,解答问题的,一、二个小时,等于一堂课、二堂课就结束了。这种情形在《阿含经》里面,特别是《杂阿含》跟《增壹阿含》。我们看到很多小部经,经文只有二、三百个字,我们就晓得那是很小的班,但这很小的班合起来称为一个班。要认识清楚,要用现代人的话跟现代人讲他就听懂,你要用释迦牟尼佛那时候的话跟现在人讲他听不懂,他说你是迷信。
 
  教学,现在办班教学不必要建很大的学校,那个费用很多,现在建像我们这小摄影棚。我们有一个网路、我们有一个卫星,小摄影棚里面上课,全世界都能收听。从前没有这个技术,没有这些工具,现在有,我们向这个发展。我们要把我们这个小道场变成一个对全世界讲经教学的道场,按照学校上课,每天至少八个小时。八个小时我一个人讲不行,所以我们得请老师,就是要培训老师。如果我们能够有十个老师照顾这一个学校,那就轻而易举,老师当中还可以休息。一个老师每天担任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向这个方法,这就是法门,这是我们现在能做得到的。
 
  我们同学当中有蔡礼旭、有钟茂森、有杨淑芬,北方还有个高老师,我跟他们都很熟,他们跟我也算是多年。我把他们找到香港,连我五个人,五个人每天八个小时的课程就没有问题。我讲两个小时,即使他们每个人讲一个小时,每天可以达到六个小时,常年而不间断。我们的网路学生有很优秀的,你希望到这个地方来讲一个月,一个月就是一天一个小时,你准备三十个小时,到香港来住一个月。我相信我们这个小型的协会就像一个学校一样,用远程教学的办法。
 
  也有一些朋友跟我谈过,他说这不难。是不难,现在我们困难地方在哪里?我们缺少一个教室,我们缺少宿舍。你说来了,至少我们要能够接待十个人住宿,吃住;我们现在在物色,找出能够住十个人的地方。希望在明年我这个理想能够落实,就是我们的教学能够达到每天八个小时。每天八个小时,我们网路的播放轮流,八个小时重播一次,八个小时再重播一次,一天三次重播,就是二十四小时,全世界的人都能收到,因为每个地方有时差,他们都能在自己适当的时间都可以收看到,无量无边的功德,现诸法门。什么叫三昧?我们没有私心,没有名利,没有得失,心是定的,用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来办,就叫做三昧门。
 
  下面第六「四摄摄生三昧门」,这是讲摄受众生,我们换句话说,怎样接待大众,这大家就好懂,如何接待。如何引导他来学习这些功课,这些功课,我们一共是五个项目;这五个项目,第一个是伦理,第二个是道德,第三个是因果,第四个是智慧,第五个是科学,这就是我们要讲解的。我们不敢自称为老师,这点我们的同学都要明了。古人有所言,人有个毛病,这不好,什么毛病?好为人师,这个毛病不好。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我们心目当中都是同学,我们的老师是谁?佛的老师是释迦牟尼,儒的老师是孔子、是孟子,道的老师是老子、是庄子,这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大家在一起都是同学,互相在一起切磋琢磨,这个态度是正确的,应当永远保持。尊师重道从我自己做起,对于有学问的人、有修养的人、有道德的人格外尊重,为别人做一个好的示范,做一个好的榜样。
 
  四摄前面讲了很多,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个地方的布施跟六度、十波罗蜜意思不同,名相完全相同,意思不同,这是什么?这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关系头一个,就是中国人所谓「礼多人不怪」,这个要布施礼敬。我们对人很恭敬,见面九十度的鞠躬礼,这是布施,不一定是财物,你见人能够以真诚的心,对人态度很谦诚、很恭敬,都是布施,他有感受。人与人之间要常常送礼,从家庭、从夫妻做起,先生出门回来都会给太太带一点礼物,太太出门也会想着给先生带礼物。再小,情义在,礼轻仁义重,没办法忘记,家庭关系就和睦。百年好合靠什么?就靠这四桩事情,释迦佛教的,彼此双方能修布施、修爱语、修利行、修同事,百年好合,家和万事兴。
 
  爱语不是甜言蜜语,可不能看错,爱语是什么?关心,我们讲关怀、照顾。利行就是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对他决定是有利益,决定没有害处。同事可以说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工作要互助合作。譬如太太在家里做家事做得很辛苦,先生看到应当去帮助,不能够袖手旁观,太太会很感激。不要认为是小事,抹个桌子、扫个地,在家庭里面同事;在公司行号机关里面上班,跟同事们同事,跟你的长官、部属同事,你懂得这些道理,哪有处不好的道理!纵然是长官跟部下,爱语比命令好,爱语,你的下属对你感恩,心服;命令,口服心不服,不一样。你的权势让人家畏惧你,如果你爱语,人家内心里头佩服你,不一样。同样一桩事情,爱语会做得更圆满,命令不见得做得圆满,他可以敷衍你,他不认真,但是关爱不一样,他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佛法里头学问大、学问多,连你的家庭私生活要能用得上,没有一样不圆满。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我这些年来也是做外交工作。新加坡有位部长,我们也很熟,他有次跟我说:法师,你做的是一种特殊外交。什么特殊外交?宗教跟宗教之间团结合作。我怎样把宗教都能团结起来?部长就问我,你用什么方法?新加坡的宗教,他们有个宗教理事会,成立五十年了,每年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饭,其他都不往来,我去了之后把他们连起来,所有哪一家的活动,宗教有活动我们都去参加,佛教的活动他们也来参加,变成兄弟姐妹,变成一家人。他说你用什么方法?我说我用四摄法,这释迦牟尼佛教的。佛教你的?我说是,四摄法。我讲给他听,同样这个方法可以用在政治上、可以用在军事上,用在哪个行业上都管用,都灵得很。你学会了,用现在的话说,你很会做人,你走到哪里都能得人心,都能讨人欢喜。
 
  所以人不能够吝啬,见人一鞠躬,你不肯就是吝啬。对人要谦虚、要恭敬,自己再有德行、再有学问,对人都要谦虚恭敬。你看释迦牟尼佛、你看孔子,大圣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任何人都是那么谦虚、都是那么恭敬,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你看这个四摄法,释迦牟尼佛做到家了,你看孔孟做到家了。这么好的东西,说起来学佛的同修都能讲得出来,没做到,佛是叫我们做的,不是叫我们讲的。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人与人接触的时候你用这四个方法,无往而不利,可是那个心要真诚清净,三昧,这个很重要。如果是虚伪的,人家一看你,假的不是真的,装模作样的,不相信你;出自于真诚,就能感动。一次、二次是这样的,看到你多少年,看到你几十年,还是这个样子,这真的,这不是假的,永恒不变。
 
  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记住前面的第一条,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一个法性变现的。真正认识清楚了,实实在在是共同一法身,所以这是应该的。中国人讲道德、讲道,印度佛教讲性,道跟性是一个意思。一般我们解释道,大自然的法则,不是人为的,自然而然的,这是道;随顺大自然的法则就是德。四摄是自然法则,我们能随顺,这是四种德。所以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五伦是道,父子这是天然的。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自然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哪个人创造的,不是的,那就是道,能随顺就是德。
 
  父子的亲爱,父慈子孝是德;君臣有义,君仁臣忠这就是德。夫妇有别,男女结合组成一个家庭,家庭里面两桩大事,一个是家庭的生活,这是经济,所以古时候男主外,就是负责家庭经济,他要去工作、要去赚钱来养家,太太主内,内是什么?教育子女,责任很大。你将来家里有没有下一代,要靠太太教。所以太太这两个字就是大德的称号。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叫太太?周家的三个圣人,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这是他们家的三个妇女,三个圣人;教出来的儿女都是圣人,你看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她们教出来的。所以后来称妻子为太太,就是周家这个三太。太太什么意思?圣人的母亲,把她的子女都教成圣贤,夫妇有别。所以妇女所负担的任务比先生重,先生只维持家庭生计,后代能不能成圣贤是妇女的责任。这些道理事实现在知道的人不多。长幼有序,这好懂,朋友有信。所以伦理里头有道、有德。太太是大德。
 
  落实在八个条目,这就是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种讲法,最早的一种讲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稍后又有一种讲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种都好。两种合起来,里面有四个字重复,所以合起来总共就十二个字,这是在中国家庭、学校教学都必须要遵守,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老祖宗五千年的教诲。中国能够长治久安,为什么?靠教育。这是个和平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所以这个民族爱好和平,这个民族能爱人,所以宾至如归,客人来访的时候接待非常周到,不会亏待人。
 
  我们这么好的传统,现在丢掉三代了,愈是靠沿海都市,为什么?接受西洋文化愈早,对我们中国传统伤害就愈大。沿海的都市至少丢掉五代、六代,香港这个地方差不多丢掉七代,也就是一百五十年。现在赶紧要把它找回来,这个社会才有救,如果不找回来可不得了,可麻烦。所以一定要晓得,在哲学里面所讲的模仿,人从小模仿性就特别强,愈小愈强。所以你不要瞧不起小孩,小孩从生下来,张开眼睛,竖起耳朵,他已经在模仿、在学习。他要学好了,一辈子是好人,要学坏了,一辈子都回不了头,你说这事情麻不麻烦?
 
  所以我们感谢父母、感谢老师,从小扎这一点根。十岁以前扎一点根,居然能够保持在这样的社会七十年不改变,根扎得深。我们那时候扎的根就是伦理、道德、因果。所以我说中国这个教学了不起,祠堂是教伦理,孔庙教道德,城隍庙教因果,这三样东西对中国社会产生很大的贡献,我们不能不知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五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二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五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五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七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九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一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二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0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三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From the Storyteller to the Reader[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教徒与国民外交[栏目:太虚法师]
 第一部 佛法大将 沙利子 序曲 星空中闪耀的满月[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念法[栏目:仁焕法师]
 懊悔[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众生都具足佛性,为什么学坏那么容易,学好那么困难?[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二六三 小诱惑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法句经要义 第九品 恶品 珠宝工匠提沙 依业力升沉[栏目:法句经要义]
 四事不久常[栏目:无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