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二八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十二首看起: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这首偈里面所说的,这道路确实有『险道』,我们讲道路当中有危险。古德在此地告诉我们,一般讲有两种,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说「险道有二,一多贼鬼毒兽」,这是一类;第二类「狭径阻绝」。这是在道路上,路上有土匪、有强盗,或者有毒蛇、有猛兽,这个贼就是盗贼,或者路上所谓是有鬼怪一类的。像这些事情现在道路上还是有,不过比从前较少,尤其现在我们坐的车比从前安全太多了,基本上这毒蛇猛兽在道路上的时候,行车是可以预防的。如果遇到盗贼还是很麻烦,这就是我们一般讲治安的状况,社会治安状况。
鬼魅这桩事情是真有,我想我们同学当中可能有很多也遇到。特别是山路、小路、迂回曲折的道路,常常有车祸发生。车祸发生一定是有人死亡,我们一般说的,这是车祸找替身的。真有这个事情,即使在外国也不能避免,中国人知道。早年我住在台湾,台湾凡是常常出车祸的地方,往往他做一个碑,有石头的也有木头的,写佛菩萨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你常常看到,看到立个牌位在这个地方就知道这个地方常常出车祸。
还有一些司机告诉我,这是真正的实话,不是造谣言的,这个司机我们都很熟的。特别是在晚上,晚上车走这条路,常常看到路当中有人在招手。看到有人在招手,你这个车一让,因为它路很窄,下面就是很深的坑,很容易出事情。有经验的司机知道那不是人,直接从他身上撞过去就没事;没有经验的,你就会让他,这一让,车就掉到山坳里去,所以那不是人,那是来找替身的鬼。这些有经验的司机告诉我,真的不是假的,亲眼看见,而且同车(同坐在车上)的人大家一起看见,不是只有司机一个人看见。这是很多年前我在台湾遇到过这些事情,这是险道。险道就要特别小心,因为在从前是走路不是坐车。现在这个车真的是有保护的作用,在从前,你顶多是乘轿、骑马、行路,所以这些危险的道路比较多。
另外一种「狭径」,这个径是很窄的路;峡谷,两边是大山,这个山非常陡峭,所以形成山谷,里面真是叫羊肠小道,很不好走。有的时候道路塌方,这个路就断了,可能断几公尺,可能断几十公尺,很不好走,会遇到这些状况。常常喜欢旅行的人会遇到,尤其是名山大川,虽然现在道路是开发得比从前进步太多,甚至于很多地方有缆车,中国国内叫索道,那确实就安全多了,但是真正要游览还是要步行。所以览胜,坐在车上看不到什么东西,速度太快了,真正玩的时候,游山玩水一定要步行。步行,那像经上所讲的这个可能会遇到,总得要小心谨慎。
去年我有个机会跟几位道友们去黄山游览,我们现在这个背景就是黄山,好象这张照片还是我照的。但是我们从乘车到山下,然后就是上缆车,坐缆车到山顶,这就节省很多时间。我们玩的时间很短,在上面吃一餐午饭,下午就回来了。所以这个地方真正要去玩,至少要两个星期,在山上住两个星期,每天步行,你才能看到这个山里面景色的变换。我们是很有意思去游览,但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确实值得一看。黄山在中国是第一座名山,很值得去看看,四季风景不相同。山下是皖南徽商的故居,遗留着有皖南的徽文化,也很值得一看。这非常可惜,就是这些文化村,古老的村庄年久失修,我们去看了很难过,听说有十几个这样三百年的旧村庄,还保留着有十几个村庄,我只去看过两个。
经里面是给我们讲表法的,这两种险道在表法里面讲,第一个「初惑业罪苦,凡夫之险道也」,这后面第二个就是狭径阻绝,是表「自调滞寂,二乘之险道也,皆为难处」。我们先说凡夫的险道,第一类的惑业罪苦,惑是迷惑,迷惑造业,罪苦是受报。罪苦是讲什么?六道轮回,特别是讲的三恶道。大乘佛法里头常讲,特别是现前这个社会,可以说步步都是陷阱,步步都是火坑,内有烦恼,贪瞋痴慢的烦恼,外有五欲六尘的诱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烦恼无始劫以来积得很重,外面的诱惑比从前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决定不止十倍、百倍。
我们香港这边的同学们,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三十年前。三十年前香港社会的诱惑在当时一般大都市里面来讲,诱惑力量是非常之强大。三十年之后今天的香港,诸位想想比以前增长多少倍?这个环境能修行吗?解放战争那个时候,虚云老和尚到香港来过,香港的同修们很难得,给他建了个小道场(精舍),我去参观过,环境很幽静,当时香港同修希望虚老和尚长住香港弘法。老和尚看看香港的环境,告诉大家,这个地方不能修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太严重,哪个修行人在这个地方能够不动心?所以最后,听说他住了一个月还是回到中国去,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
这个地方修行能够不受染污,给诸位说,那是真功夫,真放下,真的觉悟、明白了;功夫不到,住在这个环境里头你就很难成就。这个环境对修行人来讲,凡夫、没有成就的,这是险道。禁不起诱惑,你迷惑,迷惑一定是起贪瞋痴,惑是痴,决定动贪瞋疑慢;换句话说,你在这个环境里面天天生烦恼不是生智慧,天天往下滑,你不是往上提升,你是往下堕落。所以古来大德道场都是建在山林里面。
香港不是没有道场,有!大屿山就有好几个道场。在从前公路没有开要走路进去,那个路很长,也是小道,为什么?不能叫你太方便。现在大屿山公路开了,我在三十年前去的时候,车可以上去,但是路很窄,真正是险道。香港驾车驾得很好的人到大屿山不敢开车,路太窄太险,山太高了,道路都是迂回的,很不好走。很有经验的司机,他们山上的,经常走这条路的,他熟悉,这叫小心驾驶。
一九七七年,圣一法师邀请我去访问他的宝林寺,我们坐车到宝莲寺,宝莲寺到宝林寺车就不通,小路,羊肠小路,要走半个小时,车不能走,好!我那时候对圣一法师很佩服,不要修路。一般游客听说要走半个小时路,他就不愿意走,游客就少,你才能得清净。所以当年那地方参禅的,它有禅堂,还有四十多个人每天在禅堂坐香,难得有这么一个好道场,我们看了非常欢喜。
从前道场都是建立在深山,往往从山下走路走到寺庙要走三天,当中有些小茅蓬可以给你休息,等于是一个站、一个站的。所以出家人远离,不但是都市,连村庄都远离,佛家称为「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寂静处,这个地方清静,标准是听不到牛叫的声音。农村里面牛叫的声音很大,这个地方听不到;换句话说,距离农村至少是三里路以上,牛叫听不见。这是为什么?用现在的术语讲「环保」,环境保护,保护修道人的清净心,保护修道人不受染污;这些修道人是凡夫。在今天我们看到古时候这些道场,现在都建造公路,车都可以开到庙门里面,开到大殿的前面,很方便,游客络绎不绝。所以现在都变成什么?叫观光旅游胜地,诸位要记住,可不是修行清净道场。千百年的道场,谁不想去看看?这是中国文化古迹,特别是国外来观光的人都想去看看,这也无可厚非。
我记得我第一次回到中国,好象是一九八几年的时候,在北京拜访赵朴老,我们是同乡,所以非常亲切。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聊天谈了四个小时,他请我吃饭,当时我就跟他老人家说,这些道场干脆就开放给观光旅游。在观光旅游里面要着重机会教育,接待的人员把佛法介绍给观光客,导游也要集中训练,给他讲解一些佛教的常识,让他也能够介绍。真正修行,现在交通方便,不像从前,另外选地方建修行的道场,修行道场就不要再建现在这种宫殿式的房屋,不需要,这是古时候的建筑。现在道场应该建什么?建现在学校的形式。那时候我住在美国,像美国的大学城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佛教十个宗只需要建十个道场就够了,就是十个大学城那样的。道场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解门,一个行门,解门用学院,禅宗,禅学院;行门可以用学会,禅学会。我们净土宗,净宗学会,这里面是修行道场;净宗学院,那是净土宗教学的道场。十个宗派,每个宗派都分这两个部门,解行两门。像华严,华严学会,我们一看学会,这是修行道场;华严学院,这是教学的道场。天台学院,天台学会。赵朴老听到非常欢喜,他说这个主意不错。真正这样做,我们把佛教兴旺起来。
所有从前几百年以上的这些道场统统开放给观光旅游。一定要建新的,新的就是完全是学校的形式,解行两门,出家在家四众都可以收留。选择好地方,慢慢就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城,由文化村到文化镇,到最后一定形成大学城一样。我把我这种想法告诉他,很欢喜。非常可惜,朴老是年岁太大了,真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希望将来还是要从这个路子。尤其现在社会开放,全世界说是地球村,人与人之间往来密切,要想真正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人与人的交往是最重要的一环;人与人的交往,人与人的往来。像宗教里头,中国的佛教有这十大道场,来观摩学习佛教的文化,有地方给人看,有东西给人学习,这就对了。
在目前,我们的处境真的是险道。这个险道的意思,道场不是教我们减少贪瞋痴、增长戒定慧,诸位同学,你在什么地方看到有这么一个道场?它真的帮助你息灭贪瞋痴,增长戒定慧,这就是真正道场,真的是有修有学,我们不能不知道。行门的道场,道场还有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才能成功。住在道场,心是定的;心浮气躁,佛菩萨都帮不上忙。心一定要定、要清净。古人讲「身安则道隆」,你居住的环境要安静,简陋没有关系,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茅屋都很好,真的搭个小茅蓬都很好,整洁,便于清修。
研教,当然有大规模的这种学校好,但是在中国没有。我在前年访问埃及,参观一个回教的大学,这个回教大学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在世界上很有地位、有声望。我看了之后很感动,我们佛教就没有一个佛教大学,就没有一个佛学院有上千年的历史,没有,这是很遗憾的一桩事情。从前佛教的教学、修行都在寺院。寺院实在讲就是学校,首座和尚负责教学,讲经说法,培养弘法人才,他的事情;各个堂口的堂主领众修行,禅堂、念佛堂也很有规模,但是跟人家学校比,学校确实制度好。别人的长处还是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少。
今天在现前这个环境,我们要怎样懂得在险道里面能够避免灾难?那你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我们讲席里常说,自私自利的念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时时刻刻检点反省,要把它放下。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不违背佛陀的教诲,行行不离开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规矩,我们从哪里学起?要从弟子规学起。你能把《弟子规》一百十一三桩事情做到,你在这条险道里面就有了防身的工具,然后再进一步落实十善业道,这路上的盗贼、鬼魅、毒蛇猛兽都不敢侵犯你,你可以履险如夷安全的通过险道。你没有这两套防身的本领,你在险道上很可能进去就出不来,你就会遇害。这进去出不来就是你堕三途。谁肯认真学习弟子规,认真学习十善业?有,什么人?善根深厚,有善根的人、有福德的人,我们一般讲有福有慧。有慧就是有善根、有福德,他肯修,他肯认真。换句话说,不能认真学习,不能够落实,什么原因?善根福德太薄,也就是说禁不起外面的诱惑,善根福德薄。
所以世尊在小乘经里面教导我们,学道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求明师受戒,这第一个条件。明不是名气大的,光明的明,明师。这个老师有修有证,你跟他就不会错。话是这么说,有修有证的老师恐怕在现在这个时代很难找到。在过去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找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找一个什么?有解有行的老师,行解相应。虽然他没有证,但是他真正肯修、好学,他懂得,而且也认真在做,这样的老师在现在也很难得,有,不是没有,当然不多。实在找不到,李老师就告诉我们,还有办法,找古人,所以他老人家常常劝我要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向他老人家学习。印光大师也不在,《文钞》在,大师指导我们的纲领在,抓住纲领,从《文钞》里面去学习,真的,那就是印光大师最好的学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你愿不愿意拜他为师?愿不愿意跟他学习?
他老人家一生自行化他的总纲领,四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真的很像大势至菩萨的行持,所以有人讲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相信。你看他老人家的存心,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愿,跟大势至菩萨非常接近,这我们要懂得。敦伦尽分要怎么做?给诸位说,就是弟子规,闲邪存诚就是十善业道,你有这个基础,然后才信愿持名,这就是净宗的三资粮,信愿行;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念佛的同修要晓得,如果前面两句没有,你光是有后面信愿持名,念佛求生靠不住,不一定能往生。前面两句是基础,由这个基础,你发愿求生净土才能成就。基础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希望同学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想成就的,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基础教育;圣人给我们的。这是讲的凡夫。
凡夫想成就不是不能成就,这是善导大师讲得很好,能不能成就,成就的高下,「总在遇缘不同」。如果有个好的道场,决定不能轻易舍弃,舍弃,你到哪里去学?什么叫如法的道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就如法。我是早年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接触到佛法之后,亲近李老师,在李老师会下十年。我认识李老师,三十一岁。这是一个如法道场,教,虽然李老师讲的经论很多,但是部部经论都结归净土,这个难得,到最后都结归在净土上,让你知道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我跟同学们说过,许多的法师、大德、居士,经过台中一定会到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来看看,老师一定接待他们,我看到老师准备礼物,准备请他们吃饭,素斋也都是自己做的,从来不请人家讲开示,不请人家来讲经。我初去的时候看到这个情形看到好几次,心里很纳闷,这些大德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听听?以后老师看出我们的念头,我们心思被他看出来,他就特别教导我告诉我,他说不是不请,同是念佛人,每个人思想观念不一样。请他来讲,他要说他那个法门好,我们这个法门不如他;那就是念佛,他的方法好,我们不如他,我们这么多同修跟老师已经跟了十几年,听了这个话之后,心里动摇了,你说这怎么办?要用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才把大家恢复到原状?我这才明了,想到古人所讲的「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我明白这个道理。
那真正行家,内行人不多,内行人你就一定要请他,为什么?对我们道场决定有好处。内行人讲什么?他决定不讲他的,他讲我们的,一定是赞叹道场、赞叹法门、赞叹老师、赞叹同学,让同学对我们的道场有信心,对这个法门有信心,对老师有信心,这就对了,这是内行人。他到这个地方来是帮助你弘法利生的,坚固你的信徒、学生们的信心,这内行人。内行人真不多。外行人总是赞叹自己的一门,或者虽然不毁谤,总是提高我这一门好,其他的都还比不上,都还要差一些,让大家听了心里起疑惑,这就错了。这些道理要不是李老师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我们不知道,没想到。多听听,不多好吗?才晓得真有毛病。有人听了,真的他就转变念头,就走上歧途,走上岔路,真的叫险道。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先把这首偈念一遍: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前面我们讲到凡夫的『险道』,实在讲险道太多了,不能不知道回避,必须要明了。古人常讲「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这一生,无论在家出家,无论从事哪个行业,说一生平平稳稳、一帆风顺,那是多大的福报!几个人能有?自古以来,这样福报人太少了,不是没有,太希有了。那你要问,吉凶祸福为什么会有?佛在经论上讲得很清楚,三世因果,正是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个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过去生中所造的是这一生当中的业因,我造作的善,我这一生顺境就多、逆境就少,如果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多,那我这一生当中一定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障碍困难多,顺境就少。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你就错了,这不能不知道。那要想来世,来世我要想到,想要有殊胜的果报,能比这一生更好,那你就要懂得一定要造善因,善因才感善果,恶因一定感恶道。这一生能懂得断恶修善,那来生的果报一定殊胜。
在这一生当中遇到有人冤枉我、毁谤我、陷害我,要知道统统有前世因,知道这个因果报应,我们心就平了。受到这些侮辱甚至于陷害,心还是平静的,不怨天不尤人,不尤人就是不怪别人,怪我自己过去没有修得好,怎么可以怪别人?这一生当中守住佛陀的教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过去他对我怎么不好不要放在心上,这个人做了多少坏事也不要去瞋恨他,也不要去说他,不要去指责他,看到他有善事,赞叹他。人都会有良心,做一点好事,人家就赞叹;做多少坏事,人家能包容不说,惭愧心生起来了,这是帮助他回头、帮助他改过自新最好的方法。他有过失,你天天骂他,天天责备他,他心里不服,他不会接受。如果他有反抗的心理,那他做得更坏,你就收了反效果,跟人结了怨,这错了。「冤家宜解不宜结」,他跟我结,两个绳子要打个结,对方要合作,对方不合作,你怎么结都结不上,这个道理要懂。人家要跟我结怨,我不跟他结怨,结不上,决定结不上。所以要学的是心平气和,要明理,要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最基础的关键之所在,真正明了之后,你心开意解。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读书,读古圣先贤的书,读佛经,你会把道理统统搞清楚、搞明白,然后这一生当中,方向目标清清楚楚,一定可以做到,像行路一样,我一定会走到目的地。我们的目的地在极乐世界。大家都想极乐世界,你的路有没有走错?那就很难讲。你这条路是不是真的通达极乐世界?那这就是大学问,这不是简单事。前面说过,我们如果跟印光大师走,决定不错,跟莲池大师走、跟蕅益大师走,决定能达到目的地。
「敦伦尽分」重要,所以弟子规跟十善业道就是前头两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后头一句就是《十善业道经》,前面一句就是《弟子规》。然后具足「信愿持名」,真信切愿,持名念佛,什么是真?什么是切?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真信切愿的样子。念念心里面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纵然是在险道,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十善业道跟弟子规,这就是两个保护的,外面感得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帮助,平平安安通过险道,这个道理是决定要懂。
在增上缘,那你就要认识道场,这个道场真正是如法,如理如法,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你一生在一个道场有成就,你要常常到处去跑道场就难了,为什么?心乱了。每个道场的道风、学风都不相同,你只能选择一个跟自己相应的,自己愿望相同的,选择这一个就不改了。选择这个老师,选择这个法门,选择这个道场,一生不改变,没有一个不成功。必须要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佛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根性,道理在此地。众生根性不相同,适合他自己根性修起来容易,这是我们成败第一个关键。
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是苦口婆心叮咛教诲,学教决定不能学多,多了怎么样?贪多嚼不烂,还是一门。而且老师跟我们说,一经通,一切经都通,就怕你这一经不通。这个话常常挂在口边,让我们有深刻的印象。所以一部经要认真的学,长时间的学习。我讲《楞严经》,前后讲过七遍;讲《无量寿经》,讲十一遍;讲《弥陀经》也是讲很多遍,一定要懂得一门深入。
虽是一门深入,现在我听说也有同学很发心,《无量寿经》讲了几十遍,讲了一百多遍,这个时候最怕路子走邪了,怎么邪了?这一门深入讲得还不错,必然是有人赞叹、有人供养,这一赞叹、一供养,贪心起来了,这个地方讲的惑业起来了,你就迷惑了,这就坏了。所以什么,本来是在正道上,一动名利的念头,一动痴迷的念头,立刻就堕落,那就太可惜!所以一门深入是一桩事情,深入之后,你要不懂得看破放下,深入也是险道,把你带进去险道,让你生起贪名贪利、贪图供养就坏了。结果什么?把佛法当作生意买卖,古人讲的「裨贩如来」,你把讲经说法当作一种商品,把信徒当作顾客,讲经贪图供养,麻烦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讲经讲一辈子,讲了四十九年,没有收人家一点供养。佛希望的,大家对他用什么供养?用法供养,什么叫法供养?依教奉行。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对释迦牟尼佛真正的供养,他欢喜。佛的教诲,你真的接受了,你相信,接受了,信受;奉行,照做,佛教给我,我统统都做到。为一切大众,演是表演,我做给大家看,这就不是假的;说,我说给大家听,先做出来,然后再说。信受奉行,为人演说,真供养。
佛门里头,如果真的懂得世尊的教诲,如理如法,什么样的险道对你都不起作用,你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不染污,永远是谦虚卑下恭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第一句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出家人用什么供养?就是佛讲的这句话,信受奉行,为人演说,这是我们出家人、佛弟子对一切大众的供养,对一切诸佛菩萨的供养,不是在财物,那你险道就避免了。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去观察,现在这个世间险道很多。
有些场所,这个供养你不能不收,这信徒来所谓是种福田。这一件衣有人说叫「福田衣」,实际上都跟诸位说得很明白。众生想修福不知道怎么个修法,把钱送到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替他修福,这就对了,我们要拿这个钱来享受那就错了。所以决定不可以拿这个供养来改善自己现在的生活,所谓是生活的品质,来改善这就错了。世间圣人都能够甘心过清苦的日子,为什么我们学佛的人还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你有这个念头,说明你对于六道轮回有贪恋,有这个念头就出不去,佛不会来接引,为什么?你念头不善,你还有贪瞋痴慢。
西方极乐世界人心都是清净的,你不清净,你搅和大众!你怎么能去得了?佛怎么会接引你?什么时候来接引你?心清净,五欲六尘真放下了,佛自然来了。看到什么?看到你还不错,你跟我们极乐世界人差不多,当然欢迎你到极乐世界。你还有七情五欲,这不行,极乐世界决定不许可你去扰乱。看不顺眼就要骂人、就要发脾气,阿弥陀佛怎么敢接你?道理总要想一想,要把它想通。
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清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是不是上善?那我要是上善,我有求生净土的愿望,不念佛,阿弥陀佛也接我去,具足条件,你跟极乐世界的大众志同道合。如果我们还有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跟极乐世界的住众要格格不入,佛怎么会来接引你?上善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决定舍贪瞋痴慢,生活里头处事待人接物真修行,修什么?念佛也是一样,念什么?念「烦恼轻,智慧长」,这一句「阿弥陀佛」把烦恼念掉。顺境里面有了贪爱的念头,南无阿弥陀佛,把这个贪爱的念头念掉;逆境里头,瞋恚心生起来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瞋恚心念掉,这叫会念。贪瞋痴慢疑恶见统统念掉了,你是上善之人。顺境里头没有贪爱,逆境里头没有瞋恚,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跟《无量寿经》上觉正净相应了!这是阿弥陀佛的大道,往生净土的大道,一生圆满成佛的大道,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切险道自己要认识,凡是障碍我们修学的都是险道,诱惑我们离开「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那就是险道,要有能力把它辨别清楚,决定不堕在险道上。
讲到二乘,我们不是声闻缘觉,但是二乘的习气有,这习气从哪来的?肯定是过去生中曾经学过小乘,所以你就有小乘的习气。小乘习气是什么?保守,就是自己只顾自己,不愿意帮助别人,自己落得清净。滞是滞留,喜欢在清净,众生有苦难那是他自己造的业,应该受果报,与我不相干。这小乘人,所谓独善其身,没有兼善天下的悲愿,能不能往生?不能,为什么不能?跟阿弥陀佛的愿不相应,阿弥陀佛的愿是普度众生。如果你说我往生之后,我再回过头来普度众生。行,这个可以。我觉得我现在的能力还不够,全心全力修西方净土。
说到这个地方,也有个现实的状况,现在在社会上也看到,那就是早年有几位法师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读《往生传》、读《净土圣贤录》(那也是往生传),跟我讲:法师,怎么这个修净土的人,这些往生的人,好象念佛大概都是三年、五年他就走了,大多数是这样的。他说:是不是他们的寿命这三年、五年就到了?问我这么个问题。当时我答复他们:如果说是每个念佛人,三年他寿命都到了,不太可能。那为什么他念三年他就往生?我想他功夫到了,这就是常讲的功夫成片。上品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虽然还有寿命,不要了,早一点到极乐世界去,行不行?行。
《往生传》里头最明显的例子,莹珂法师,宋朝时候的人,他是忏悔往生的。因为这个出家人,传记上记载得很清楚,不守清规,常常破戒,他怎么能往生?他是真正的相信因果报应,他自己想想自己的行业,造的这些罪业,必堕地狱。想到地狱他就恐怖,所以求这些同参道友,问他们有没有方法救救我?同学们给他一本《往生传》,念佛往生的,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于是把寮房的门关起来,不吃、不喝、不睡,一句佛号念到底。你要晓得这就是经上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念了三天三夜,他把阿弥陀佛念来了。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
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还有十年寿命,你好好的修,到你寿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有这么好的感应。莹珂听了之后就跟阿弥陀佛讲: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外面的诱惑,这外头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业,又要破戒,那十年我不知道还要造多少罪业?他说我十年不想要了,我现在跟你走。阿弥陀佛听了之后也点点头,好吧!那这样三天之后我来接你。他非常高兴,欢欢喜喜,房门一打开,告诉大众,三天之后他要往生。寺庙里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破戒犯规,不是一个好出家人,怎么把房门关起来念三天佛,他就说再过三天他往生,说话的语气不像骗人,好象是真的,大家就看,好在三天不远,看三天之后,你往不往生?到第三天,他要求大众念佛送他,大众也很欢喜,果然真的走了。他念了一刻钟,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走了。真的往生,他没有生病。
许多人看到这个故事都想学他,行,你必须万缘放下,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你跟他往生那就对了。你看看你能不能把阿弥陀佛念来?跟阿弥陀佛说我纵然有寿命,我也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这个行。如果三天三夜或者七天七夜,阿弥陀佛还没有来,那你自己要好好的想想,你一定是不如理,不如法。你要晓得莹珂法师那是真正忏悔,勇猛改过自新。他为什么十年寿命不要了?他自己讲得很清楚,劣根性太重,自己没有功夫,禁不起诱惑,那又要破戒、又要犯规。这阿弥陀佛真的是可以原谅他的,他有这么一个心,佛带他走了。各人条件不相同,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不是人家有这个样子我就能学得到的,哪有那么简单?宋朝到现在也将近一千年,这一千年当中,当然不是没有,肯定是有,少数而不是多数。
所以往生的人在一般讲,一个是平常如理如法的修行,积功累德,临终往生;一个是平常不懂佛法,有意无意造作很多罪业,临终的时候真正忏悔,真正改过自新,念佛求生净土。有例子,阿阇世王念佛往生就是这个好例子、好榜样。在形式上有这么两种,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宿世的善根福德肯定有密切关系。这个法门哪有那么简单信心就生起来?不是说看到别人,我也装这个样子就行,装模作样是不能成就的。这些人过去生中肯定生生世世修净宗法门,临命终时一个错误的念头障碍了,没去得了,而在这一生成就了。我们看到他的成就,没有看到过去世那种善根福德因缘,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他那种忏悔一断,真的叫一刀两断,把这个烦恼习气恶业他真断了,那就真往生。我们今天学他那个,我们内心里头的烦恼能不能一下断掉?关键就在此地。贪瞋痴慢疑,我常常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不是在一下真的舍掉了?果然能够统统放下,念佛堂堂主常讲的「身心世界」,身是身体,心就是念头,身心世界,世界是外面环境,「一切放下」,你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不行,那就是障碍。统统放下,彻底放下,求生净土会有效。可是你还是要发大乘心,二乘心不能往生,二乘心自利,大乘心利他。我求生净土不是为自己,求生净土是为了普度众生。
现在在这个世间,第一个是我没有能力,第二个是没有缘分,可以提前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在这个世间,众生跟你有缘,你还有能力,通达净宗,那你现在应该是自行化他,要把世尊的教诲,就是「信受奉行,为人演说」,做出来给大家看,这个好,这与阿弥陀佛完全相应,决定得生。在娑婆就是在极乐,这中峰禅师讲得好,「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此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此心」,身心境界跟西方极乐世界完全融合,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弥陀的弘愿要我们做出来给人看,这就对了。
你还有这个缘,你还有这个能力,你不做,想先求往生,这有嫌疑,我们一般讲逃避责任。凡是逃避的这种心理,你想西方极乐世界收不收容?要想清楚。逃避现实的人能收容吗?他发的那个愿能算数吗?所以极乐世界需要什么?勇于负责,勇于有为,你才能广度众生,普度众生。阿弥陀佛可不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所以这种心态、这种行为就不相应,你学莹珂学不到,你学阿阇世王也学不到。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还是从弟子规、十善业道,遵守印光大师的教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教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对了。
这是我们从二乘人这个心态,他不能往生。佛的经论、祖师的注疏里头明白的告诉我们,二乘人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违背。跟阿弥陀佛相违背就是跟极乐世界所有大众心愿相违背,这怎么能去?西方净土是大乘不是小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不是小乘。所以小乘那一种心态不能往生,那要怎么样?回小向大。真的修行,念念既然是好象把这个世间看得很冷淡,好,一回头就是菩提心,为什么?我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我为一切苦难众生,这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完全相应。那我们要好好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给念佛人看,增长他的信心,帮助他向上提升;不念佛的人看到,种了善根,他看到这种瑞相生起羡慕,所谓是一历眼根,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做一个真正好念佛人的样子,天天做给大家看。
《无量寿经》要熟读,《无量寿经》里面的教诲我们要落实,头一个落实就是十善业,你看看《无量寿经》上面告诉我们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从十善道修起。我们能够把它统统做到,这就是表演,表演给大众看。不但不杀生,凡是伤害众生的念头都不能有。有伤害众生的念头,这就是杀心,你杀业没有做,你杀的念头没有断。虽然你没有偷盗,你还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占便宜的念头是盗心,你的盗心没有断。
我们都要很真实的做到,自己做到了肯定就影响周边,那我们在这个道场一定是爱护这个道场。如果十善业做不到,不但不是爱护道场,反而是破坏道场。人家一看,这个道场不是真的,他哪里是修行人?修行人是这个样子吗?所以一个人不如法,让别人造罪业,让别人毁谤三宝,这个人毁谤三宝是因为你把他引起来,你要不要背这个因果责任?肯定要。所以自己在道场,甚至于在任何地方,不能不谨慎,不能叫人因我而毁谤三宝。我做得不如法就是害他堕地狱,他堕地狱,我也没好处,我也跑不掉,我跟他做增上缘的。这些统统是凡夫修行的险道,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